說起澳大利亞,你第一印象會是什麼呢?是個性十足的澳大利亞人,還是那萌呆的考拉、蹦跳不停的袋鼠?抑或那無處不在的毒蛛、毒蠍和毒蛇呢?而一般,你若計劃去澳洲旅遊或留學,求助於當地的華人朋友的建議時,他們給你的第一個忠告往往都是:小心毒物!
特別是你離開了雪梨這樣的城市,深入廣袤的澳洲內陸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澳洲是全球蠍子存活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澳洲生態學家埃洛伊絲 · 吉布斯(Heloise Gibbs),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被蠍群肆虐多年的澳洲大陸,原來並不是這樣子的,一切須從那幫新移民來了之後,悲劇才慢慢開始......
那澳洲到底有多少蠍子呢?
吉布教會了普通人一個簡單辦法:你只要把手電筒調節到紫外線模式,然後照射地面,仔細觀察,只要你發現有螢光的地方,基本都是蠍子!並且這些蠍子,個頭特別大,基本都會有12釐米長,它們特別喜歡生活在乾旱地區。
對於生活在這裡的蠍子數量,吉布斯(Gibbs)給出了準確數目:平均每公頃土地,你就會發現約600多個蠍子窩!所以,此刻,你腦袋裡或只能想到一個名詞——泛濫成災。
但造就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因為在這裡蠍群,幾乎無法無天了,它幾乎沒有天敵!真的一個也沒有麼?事實上,也不是,在過去那些擅長挖洞找食的動物,就一度遏制過它們的數量。可隨著那些,本來祖輩生活在這塊大地的本地物種,比如兔耳袋狸陸續滅絕或瀕臨滅絕。那蠍子就變得很猖獗了!
因為,澳洲大陸,本來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島嶼,但自打230年前,白種人從歐洲來到這片土地後。他們不僅帶來歐洲的文明,還帶來一些新鮮物種,而這樣突如其來的變化,讓這個陸島經受了一次全球比率最高的哺乳類動物滅絕。短短200多年裡,已經有29種物種直接滅絕,還有21%的物種瀕臨嚴重威脅!
而人們才意識到要建立自然保護區,隔離外來物種,讓本地物種有喘息之地。也通過對保護區動物的觀察與對比,吉布斯她們才發現:有了這些會挖洞找食的本地動物,不僅讓蠍子的巢穴大大減少,還讓植被變得茂盛起來了。哪怕它們不直接捕獵大量的蠍子,有它們的震懾,蠍子也會提心弔膽降低繁殖數量。
生物學家稱之為:心理恐懼症、或打洞的小動物,讓地形變化,讓蠍子找吃的難度也增加了!但不管是哪種原因,最終的結果顯示,良性的生態鏈應該是均衡的。受到這個影響的,也不僅僅是蠍子群,還有澳大利亞廣泛存在的蜘蛛同樣如此。
比起蠍子,蜘蛛類別更豐富、數量更多,而在生態的食物鏈中,也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因為蜘蛛是很多種類昆蟲的捕食者,所以,如今的生態學家們,也很糾結,到底要不要重新引入或者人工幹預讓本地動物再度繁盛起來呢?
可一旦生態再度被破壞,後果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因為,目前,誰也不知道,在200年前,本地物種動物,到底有多少?一旦一個物種的過度捕食,極有可能會導致其他物種的增加,這些變化可以從捕食者到植物一路串聯下來。
所以,一切的舉措都需慎重而為之。對於大自然,人類就該保持應有恭謹與敬畏!誰能知悉,某一天我們把身邊的一個物種禍害了,到頭來最終還是禍害到自己頭上呢?
生命,真沒你想像的那麼簡單!澳大利亞自食苦果的遭遇,就告訴了我們這個血淋淋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