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上個世紀,蘇聯擁有一段相當輝煌的發展歷史,特別在軍事方面,曾一度發展的非常強大。當時蘇聯為了研製威力更高的核武器。就偷偷建立了一個試驗基地,專門用來研製飛彈。他們希望能研製一種射程比較遠的飛彈,用來震懾以美國為首的其他國家。
但是在那個時候,雖然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發展的都很強大。但是在投射原子彈方面,大家都使用的是轟炸機。如何才能使用飛彈來實現這個目標呢?這個想法在當時難住了蘇聯,通過很長時間的研究和試驗以後,他們認為,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改變傳統的發動機的不足之處。除此之外,如果要完成這一偉大的目標,那麼需要使用一種新型的燃料,使得盡最大可能性去充分燃燒這些燃料,以達到更高的工作效率。
但是蘇聯急於求成,雖然在研發過程中使用到的新型燃料,成功滿足了預期的效果,效率提高了不少。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致命的問題,這種燃料有一個最大的危害就是,在燃燒過後會產生一種有害氣體,這種氣體毒性很強並且帶有腐蝕性,當時的安全措施並沒有現在這樣嚴密,如果在研發過程中,有工作人員不小心接觸,那麼很有可能是以性命為代價的,可是當時蘇聯方面並沒有太過在意的考慮這一方面,這次的失誤直接為之後發生的一場災難埋下了伏筆。
在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飛彈試驗基地的負責人戈爾涅夫,親自來到基地的燃料區進行檢查。在打開燃料罐檢測數據的時候,因為保護措施並不到位,他本人注意力投入又太過集中,並沒有注意到腳下是燃料罐,結果不小心踩空掉進了進去,只有一瞬間,這些燃料將戈爾涅夫徹底淹沒,就像餓狼撲食一般,將戈爾涅夫溶解的連骨頭渣都不剩,戈爾涅夫甚至都來不及呼救,好像還未感受到身體的痛苦,生命就隨著氣體一樣被蒸發了。這樣慘烈的場面讓當時在場的工作人員驚的目瞪口呆。等大家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切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的,燃料罐已經恢復了平靜,悲劇已然發生。這次的失誤是蘇聯在軍事研發上的沉痛的傷疤。
其實在軍事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研製一些威力很大的武器過程中,這樣的意外事故有很多,無可避免。因此在之後武器研發製造中,蘇聯方面都格外注意研發過程中的安全性。可是,雖然已經儘可能的去保障安全,但是意外總是來的防不勝防,戈爾涅夫的遭遇只是很多悲劇中的一件。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勇敢的先驅者,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來國家的強大和安全,他們的國家才能發展的如此壯大,在對這些犧牲者感到難過的同時我們應該也要懷著一份深深的敬意。
俄羅斯現在研製出的彈道飛彈,無論是從飛彈射程還是威力上來說,在世界上都是排名在前列的,當然,這些偉大的成果都和那些國家那些默默無聞研製飛彈的先驅者的辛苦和付出是分不開的。沒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都像是科學家格爾涅夫一樣,為了國家,在工作中收到了多少傷害,但是他們以生命換回來的國家的榮譽會永遠存留下去,他們也永遠都是國人記住的英雄。(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