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發核安全合作聯合聲明,共防恐怖分子等獲取放射性材料

2020-11-23 澎湃新聞

中美發核安全合作聯合聲明,共防恐怖分子等獲取放射性材料

新華網

2016-04-01 09:07 來源:澎湃新聞

新華社華盛頓3月31日消息,《中美核安全合作聯合聲明》近日發布。

中美核安全合作聯合聲明

值此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於華盛頓舉行之日,中國和美國宣布我們致力於通過減少核恐怖主義威脅,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並使全球核安全體系更為包容、協調、可持續、強有力,以實現共贏和共同安全。

中國和美國宣布,雙方於2016年2月2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了首次雙邊核安全對話。我們計劃繼續開展年度雙邊對話,以便就防止核恐怖主義加強合作,並繼續落實核安全峰會目標。

今天,通過承諾提供專家資源和資金及實物捐助,向有關國際機構根據各自授權開展的核安全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我們進一步展示了共同信念,即強有力的溝通與合作對實現核安全至關重要。

我們將繼續在核安全的關鍵領域加強合作。我們注意到,雙方尤其在以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並仍在繼續保持接觸:

在將使用高濃鈾燃料的微型中子源反應堆改造為使用低濃鈾燃料方面,中國北京附近的示範微堆最近已使用低濃鈾啟動,我們對此表示滿意。以這次成功的合作為基礎,中國將繼續與美國合作,改造位於深圳大學的高濃鈾微堆。此外,中國和美國共同致力於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儘快幫助加納和奈及利亞改造其微堆。中國重申願意應有關國家請求,對所有其他中國出口的微堆實施改造。

在核安全培訓和最佳操作實踐方面,位於北京的核安全示範中心於2016年3月18日順利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中國和美國對此表示滿意。該示範中心具世界一流水準,不僅可滿足中國國內的核安全培訓需求,並可作為在雙邊和地區層面交流最佳操作實踐、展示核安全領域先進技術的平臺。中美將繼續就核安全培訓和最佳操作實踐保持溝通,以最大程度發揮示範中心的作用和有效性。中國還承諾在示範中心為地區夥伴及其他國際人士舉辦培訓課程,以進一步在全球範圍提高核安全意識,推進核安全交流。

在打擊核走私方面,中美兩國聲明,將不斷致力於防止恐怖分子、犯罪分子以及其他非授權行為體獲取核及放射性材料。雙方認識到加強國際合作以打擊核走私活動的必要性,將繼續尋求機會,深化雙方在調查核及放射性材料走私網絡,探測、追回脫離監管的核及放射性材料並確保其安全,以及成功抓捕並起訴相關犯罪分子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中美兩國將充分利用中國海關輻射探測培訓中心,繼續就加強打擊核走私能力開展協調,並與國際社會分享先進經驗。雙方將致力於在2016年就打擊核走私進行一次討論。雙方可藉此交流對核走私威脅的看法,應對這一威脅的有效手段,以及兩國政府如何在該領域加強協作。

在放射源安全方面,中美兩國在加強放射源安全,尤其是廢舊放射源收貯、放射源運輸安全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雙方對此表示滿意。我們將繼續在這方面加強合作,並推動與其他國家分享經驗和最佳操作實踐。

中美兩國最近籤署了《中國海關總署與美國能源部關於開展防擴散出口管制商品識別培訓合作的意向聲明》,雙方對此表示滿意。

中美兩國承諾將在此次核安全峰會進程結束後,繼續開展工作並持續作出努力,以應對不斷演變的核安全挑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焦點

我是清華-卡內基中心研究員,關於全球核安全架構及第四屆峰會的問題,問我吧!

關鍵詞 >> 核安全,中美關係

相關推薦

評論(65)

相關焦點

  • 恐怖分子設計核彈並不難難的是獲足夠數量的鈾和鈽
    《首爾公報》的內容涉及全球核安全體系、國際原子能機構作用、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與核能安全、運輸安全、打擊非法販運、核分析鑑定、核安全文化、信息安全、國際合作等11個領域,共提出了13項非約束力承諾或鼓勵措施。  公報說,將以防範核恐怖襲擊活動為目標,完善相關國際準則。具體而言,為爭取《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能在2014年之前生效,各方需進行共同努力。
  • 國際核安保體系建設中的中國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核安全」一詞在英語中對應nuclear security和nuclear safety兩個詞彙,前者指對非法獲取及轉讓核材料、蓄意破壞核設施等惡意行動所採取的預防、探測和響應等措施,對應中文可譯為「核安保」;後者指確保核設施的正常運行、預防並限制可能的事故後果,對應中文可譯為「核安全」。
  • 人民日報:從兩大多邊合作進程看中國建設性作用
    防止非法獲取核材料、保護核設施安全的現實需要,使核安全概念日漸萌現,相關國際合作開始醞釀實施。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顯示出恐怖分子使用核材料和破壞核設施的可能性將成為一個威脅,核安全概念隨之增生新內涵,核安全國際合作更見緊迫性。2010年4月舉行的華盛頓核安全峰會正是這一趨向的集中體現。
  • 防範核恐怖主義 提振核能開發信心——解讀習近平主席在核安全峰會...
    中美深化合作對於推動全球核安全治理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呼籲各國攜手應對核恐怖主義  核安全峰會自2010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今年是第四屆。本屆峰會以「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為主題,重點討論如何確保核材料和核設施安全、如何有效防範和打擊核恐怖主義等議題。
  • 《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雙語全文)
    在核安全觀引領下,中國逐步構建起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人才支撐、文化引領、社會參與、國際合作等為主體的核安全治理體系,核安全防線更加牢固。作為構建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的重要倡導者、推動者和參與者,中國在做好自身核安全的同時,認真履行核安全國際義務,大力推動核安全雙多邊合作,積極促進核能和平利用造福全人類,為全球核安全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 如何防核輻射
    12、恐怖分子可能通過什麼途徑製造核與輻射恐怖事件?  恐怖分子一般可能通過三種途徑製造核與輻射恐怖事件:  (1)直接散布放射性物質或使用放射性散布裝置。  (2)攻擊破壞核設施或核活動。  (3)爆炸粗糙的核武器。  在這三種途徑中,直接散布放射性物質或使用放射性散布裝置是恐怖分子比較容易實施的途徑。
  •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就核安全規劃答記者問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制定了短、中、長期計劃,要求和督促各民用核設施按期完成相應改進工作。目前,這些改進工作進展順利,一些短期項目已經完成,中長期項目正在按計劃開展。  2、核安全規劃的編制背景及作用是什麼?  答:按照國務院編制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總體要求,《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是需要報國務院批准的專項規劃之一。
  • 核安全局開展核安全文化專項行動:內陸核電廠排放不影響環境
    1月14日,在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和國防科工局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環境保護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表示,要在全社會全行業培育核安全文化,解決「公眾接受度的世界難題」。
  • 中國發布首部《核安全白皮書》,中國核電機組80%指標優於世界中值...
    白皮書主要介紹了中國核安全事業的發展歷程,闡述中國核安全的基本原則和政策主張,分享中國核安全監管的理念和實踐,闡明中國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進程的決心和行動。在發布會上,劉華還透露,中法乏燃料後處理合作項目在中法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有關商務談判基本接近尾聲。除商務談判外,同時推進的還有兩國在安全標準方面的統一,以及在核安全監管方面加強合作。
  • 如何防核輻射-新聞頻道-和訊網
    12、恐怖分子可能通過什麼途徑製造核與輻射恐怖事件?  恐怖分子一般可能通過三種途徑製造核與輻射恐怖事件:  (1)直接散布放射性物質或使用放射性散布裝置。  (2)攻擊破壞核設施或核活動。  (3)爆炸粗糙的核武器。  在這三種途徑中,直接散布放射性物質或使用放射性散布裝置是恐怖分子比較容易實施的途徑。
  • 法國羅亞爾河出現「放射性汙染」 飲用水中氚含量異常升高
    資料圖(圖源:法新社)海外網6月19日電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法國西部羅亞爾河被檢出氚(氫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異常升高,可能已構成「放射性汙染」。反核團體已要求當局對此事件展開調查。據法新社報導,「西部放射性物質檢測協會」設在法國卡昂市附近的實驗室18日宣布,雷恩-羅亞爾省索米爾鎮(Saumur)發生「放射性汙染」,當地羅亞爾河段以及飲用水中的氚含量都「異常升高」。該實驗室聯合反核團體「無核化網絡」發表新聞公報說,「位於5座核電站下遊」的當地水源中幾乎穩定存在氚元素。
  • 中英科學家可控核聚變領域獲新突破:可有效獲取高純度氘材料
    新華社南京1月7日電 記者7日從西交利物浦大學了解到,該校與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取得突破,研究出一種可有效獲取高純度氘的材料。相關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
  • 雷射武器百米外可灼傷恐怖分子
    看新聞報導,我們經常會看到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恐怖活動,襲擊、爆炸、劫持、劫機等等,每次都讓人觸目驚心。在現實生活中,一旦遇到恐怖襲擊,該怎麼辦?9月10日,湖南省黨的十九大安保工作誓師暨「三湘鐵拳2017」反恐怖跨區域演練現場,排爆機器人、滅火機器人、警用無人機、單兵雷射反恐裝備等等新裝備紛紛亮相,吸引了不少眼球。
  • 建築和裝飾材料中放射性汙染對人體的危害
    受此次日本大地震所產生的核洩漏汙染的影響,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家居建築裝飾材料中放射性汙染問題日益為大眾所關注。 放射性核素由於其不穩定的原子核結構,會自發地放射出某種射線,並變成另一種核素,這一過程稱為核衰變。
  • 江蘇85後博導:從美國頂尖高校學成歸來,他為我國"核安全"保駕護航!
    進入蘇大後,王殳凹選中新型核廢料安全儲放形式研究、核乏燃料後處理中放射性核素分離技術研究、放射性汙染環境擴散機制研究和放射性核素促排藥物研究,作為團隊致力攻克的4個方向。這也是對接核能可持續發展及核安全重大需求,從核能放射性汙染的前端控制到阻止放射性汙染的核素進入人體內,再到放射性汙染進入人體內後的排洩而開展的一套閉環研究。&39;真槍實彈&34;瞄準輻射防護領域後,王殳凹與他的團隊駐紮實驗室,通過從事放射性核素操作資質的成熟技術平臺,就核廢料的處理問題探索出一套完備方案。
  • 省生態環境廳核安全處、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召開處站聯席會商討2021...
    2021年1月15日,省生態環境廳核安全處、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召開處站聯席會,研究2020年雙隨機執法檢查發現問題的後續處理意見,謀劃2021年全省輻射安全工作重點任務。會議通報了2020年全省284家核技術利用單位 「雙隨機」執法檢查的總體情況,對存在放射源閒置三個月以上未收貯、違法銷售放射性藥品、未批先建等嚴重違法行為的案件進行了商討,對檢查中發現的第三方監測機構數據造假行為處理意見進行了研究。
  • 放射性固體廢物貯存和處置許可管理辦法(2019年修改)
    第九條申請從事低、中水平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活動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國有或者國有控股的企業法人資格,有不少於三千萬元的註冊資金;(二)有能保證處置設施安全運行的組織機構,包括負責處置設施運行、安全防護(含輻射監測)和質量保證等部門;(三)有十名以上放射性廢物管理、輻射防護、環境監測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其中註冊核安全工程師不少於三名;
  • 【公基備考】核能與中國的核安全
    回復「公告」,進入公告查詢通道回復「時政」,查看時政周播回放回復「資料」,獲取事業單位備考禮包回復「匯總」,查看各省本月公告匯總9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三)鈾同位素鈾(U)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呈銀白色,具有硬度強、密度高、可延展、有放射性等特徵。1789年由馬丁·海因裡希·克拉普羅特發現。天然鈾含有三種同位素:238U、235U和234U,均帶有放射性,擁有非常長的半衰期(數10萬年~45億年)。
  • 陸空聯合鍛造「反恐利刃」
    演練中,封控隊解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人質」。 演練中,地面突擊隊對「恐怖分子」據點進行打擊。 「轟、轟……」伴隨著幾聲巨響,一個「街區」突遭「恐怖分子」襲擊,頓時火光沖天,驚慌失措的「市民們」叫喊著四處避散…… 11月20日下午3時許,東協防長擴大會反恐專家組聯合實兵演習綜合演練正式打響。來自東協10個成員國和8個對話夥伴國以及東協軍事醫學中心的800餘名官兵,以陸空聯合方式對「恐怖分子」實施打擊。 「按預案展開營救,確保人質安全!」
  • 如果恐怖分子有了釙-210
    俄羅斯前間諜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的死讓世人把目光轉向了越來越猖狂的放射性廢物黑市。  因為目前要獲得釙-210非常困難,所以人們把關注的焦點轉向了那些在俄羅斯政府支持的試驗室裡工作的科學家以及這個國家數目巨大的核燃料回收工廠。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能獲得這種材料的只可能是有政府支持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