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張乾北京報導
85:1
2011 年至 2013年平均中籤比呈下降趨勢,分別為30:1,52: 1和85:1
558萬輛
截至 2014 年 7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558萬輛,駕駛人870.5萬人。
「北京的路哪兒有不堵的?」這是北京的計程車司機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乘北京的計程車在望京SOHO與三元橋地鐵站之間往返,親身體驗了一回「北京速度」。並非上下班高峰,短短5公裡的路程裡,兩次車程均用了十餘分鐘,汽車行駛時速僅達30公裡。
2010年,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接近500萬,給首都的交通帶來巨大壓力,同時,日益嚴峻的霧霾問題困擾北京市政府,於是北京從2010年12月24日起實行汽車「限購」政策,規定個人購車必須通過
搖號獲得購車指標後才能給汽車上牌照。
到今年,北京的汽車「限購」政策已經實施三年多的時間,然而北京的交通擁堵問題依然嚴峻。「限購」有效抑制了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但同時也使消費者、經銷商等面臨各種壓力,北京汽車市場在這近4年的時間裡悄然轉型。華西都市報記者專門趕赴北京,實地了解當地的交通狀況與汽車市場情況。
購車·搖號
比買彩票中獎還難
在搶2萬個指標隨機分配給274萬人的時候,「人品」的好與差決定了搖號的成與敗。
「應該是我的人品大爆發了。別人幾年都搖不到號,我從申請搖號到買車只用了半年」。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孫瑋顥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他從2012年下半年就開始在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系統網站上申請搖號購車,到2013年3月突然發現自己搖中了。
從今年開始,北京實行汽車「限購」新政策,小客車年度指標總量減少為15萬個(此前為24萬),同時將搖號周期由以往的每一個月搖號一次改為每兩個月搖號一次,並採取措施提高久搖不中者的中籤率。
市場·轉型
汽車置換成銷售主力
素有「中國車市晴雨表」之稱的北亞車市也同樣面臨著銷售的寒冬。北亞車市商務信息中心部長郭詠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透露,「限購」前的2010年北亞車市總銷量為90萬輛,而「限購」開始後的第一年則急劇下降為50萬輛。
「現在搖號買車的部分佔我們的銷售比例不大。」北京多家汽車銷售中心均對華西都市報記者表示,以置換為目的的消費者佔絕大多數,汽車「限購」政策給消費者的構成上帶來了新的變化。
「前來置換的客戶能佔到將近50%,外地購車佔20%,只有30%左右的是搖號之後來購車的。」東風裕隆4S店的銷售經理孫鴻磊透露,從今年開始公司已經從老客戶著手,挖掘潛在的換車資源。而王超所在的寶馬4S店,已經開闢寶馬車「以舊換新」服務窗口。隨著汽車置換比例的增高,許多經銷商也力推中高端汽車,而相對低端的車型逐漸淡出市場。
車市「大遷徙」
車商紛紛轉戰四川
隨著大城市在限購、限行的政策下對於車市支撐作用的逐漸減弱,北京車市開啟了一場「大遷徙」。一方面不少車企紛紛將戰略目標轉移至了三、四線城市。據了解,多家車企,如:華晨寶馬、一汽馬自達、一汽大眾奧迪等在2014年的新年戰略中都明確提到了將向三、四線城市展開大力度的銷售網絡鋪設,新建的4S店將有60%開設在三、四線城市甚至於五線城市。另一方面,成都作為目前少有的幾個沒有限購的大城市,包括百得利、中升、廣匯很多北上廣的經銷商集團紛紛西進,轉戰成都。
北京車市·
四年
限購之變
2010年12月24日起,實行汽車「限購」政策,規定個人購車必須通過搖號獲得購車指標後才能給汽車上牌照。搖號購車
2011 年 至2013年平均中籤比呈下降趨勢,分別為 30:1,52:1 和85:1(中籤比=有效申請數÷指標數)。到2014年2月,搖號申請人數超過220萬人,同期指標數僅有兩萬多個。
汽車保有量
截至2014年7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558萬輛,駕駛人870.5萬人。
結語
北京汽車「限購」政策已經實施近4年,北京的交通擁堵問題依然嚴峻。「限購」有效抑制了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但同時也使消費者、經銷商等面臨各種壓力。
觀點
前北京市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限購首先促進了汽車升級換代。因為消費者趨向選擇性能更好、更環保的汽車,車商無法再通過以量取勝來建立品牌,而是相互之間拼技術、拼實力。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薛旭副教授:限購沒有根本地改變北京的交通狀況。除了限購外,還應有一些其他措施改善交通,比如限行、發展城市公共運輸、發展輕量自行車等其他輔助性工具。
航空大學汽車工程系丁能根副教授:一些舊車因為技術落後,尾氣排放量大,是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法律法規應對尾氣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並通過立法淘汰汙染嚴重的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