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巨頭微醫舉牌易聯眾 巨頭紛紛涉水網際網路醫療

2021-01-08 金羊網

醫療科技巨頭微醫舉牌易聯眾 巨頭紛紛涉水網際網路醫療

金羊網  作者:莫謹榕  2019-01-14

羊城晚報記者 莫謹榕

1月10日晚間,上市公司易聯眾(300096)發布公告稱,公司被國內知名醫療科技企業微醫集團(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醫集團」)舉牌。微醫集團於2019年1月10日以自有資金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5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116%,加上此前六個月內微醫集團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受讓易聯眾2100萬股,至此,微醫集團合計持有易聯眾5%的股份,構成舉牌。

舉牌合計斥資約1.76億元

根據公告披露,1月10日,微醫集團以自有資金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方式增持上市公司50萬股股份,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116%,交易價格區間8.197元/股至8.350元/股。本次交易前的6個月內,微醫以每股8.18元的價格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受讓微醫投資持有的易聯眾2100萬股。本次權益變動後,微醫集團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15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以平均價格推算,微醫集團此次舉牌合計斥資約1.76億元。

微醫集團表示,此次擬增持部分上市公司股份的目的是因看好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信息披露義務人存在未來12個月內在價格適當時繼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計劃。若今後發生權益變動事項,信息披露義務人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據悉,易聯眾是國內民生信息服務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是全國領先的醫保及基衛服務商,與海西醫藥交易中心共同作為「三明醫改」的主承接平臺。微醫是醫療健康科技平臺,創建於2010年,前身是掛號網。2018年5月,微醫集團宣布完成5億美元Pre-IPO輪融資,由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和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戰略領投,投後估值超過了55億美元。

微醫和易聯眾此前已有合作,2018年11月初,在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微醫、海西醫藥交易中心、易聯眾三方聯合創建的「三醫聯」平臺發布,成為全國首個三醫聯動綜合改革平臺。

眾多資本搶灘網際網路醫療

去年以來,眾多資本紛紛投資涉足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和騰訊紛紛展開了對網際網路醫療的布局,去年6月,上海雲鑫擬通過股份協議轉讓的方式獲得衛寧健康5.05%的股權,交易對價約10.58億元。與此同時,上海雲鑫還將出資1.93億元對衛寧健康旗下子公司衛寧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單方面增資。而上海雲鑫正是螞蟻金服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也是其對外投資的重要平臺。去年5月,騰訊宣布以12.66億元入股東華軟體戰略投資,由此間接持股在網際網路醫療方面布局的東華軟體。

而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一年間,就有六家上市公司併購了醫藥生物行業的標的,包括麥克麥迪電氣併購麥克奧迪(廈門)醫療診斷系統有限公司80%股權,維力醫療併購江西狼和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海特生物併購天津市漢康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東方新星併購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吉藥控股併購長春普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99.68%股權,益豐藥房併購石家莊新興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的86.31%股權等。

根據財通證券分析師張文錄分析,可以預見,未來隨著政策執行的落地,醫療信息化系統建設、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網站、知名醫院的網際網路化、第三方影像和檢驗等將迎來發展的春天,藥店行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編輯:

相關焦點

  • 半年入局兩家上市公司,「潛龍」微醫打造醫療界亞馬遜
    7月15日,浙江省國資委走完程序,批覆放行,杭州廣發科技斥資6.22億元,成功收購國內A股上市公司杭齒前進19.99%的股權,晉身第二大股東。廣發科技成立於2004年,微醫集團創始人兼CEO廖傑遠直接持有21.88%的股權,通過西藏健雲持有77.90%的股權,為實際控制人。2019年1月,數字醫療獨角獸微醫集團舉牌上市公司易聯眾,持股9.58%,成為易聯眾第二大股東。
  • 國內醫療科技出現三小巨頭,微醫水滴依圖等優勢都在哪?
    而今天本文所要講的這三家公司微醫、水滴、依圖,估值規模差不多,盈利模式相近,作為醫療科技領域的三小巨頭,合稱「WSY」。今年以來,「PAZ」在資本市場上備受投資者追捧,這三家公司的股價都翻倍增長。而「WSY」近期又都傳出上市傳聞,這給一些專注該領域投資者提供了一些機會。因此,保觀察在本文中主要梳理「WSY」的商業模式、業務數據等,給予投資者一定參考。
  • 日本電器巨頭紛紛積極拓展醫療器械市場
    據共同社3月24日電報導,日立製作所等日本國內的電器業巨頭正在積極發展醫療器械業務。與常規的家電行業不同,醫療器械業務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累積,絕非僅靠成本高低即可決定勝負。目前日本廠商在這一領域優勢地位明顯,各公司紛紛致力於積極滿足國內外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據共同社3月24日電報導,日立製作所等日本國內的電器業巨頭正在積極發展醫療器械業務。與常規的家電行業不同,醫療器械業務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累積,絕非僅靠成本高低即可決定勝負。
  • 「網際網路醫療+保險」:模式,還是故事?
    因此,大多數網際網路醫療創業公司,都將與醫藥企業合作的電商以及數據開發作為可預期的盈利點。 但這樣的模式會讓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基本上淪為藥企的「渠道商」。於是,不滿足於此的創業者,紛紛努力在支付端尋求突破。更明確一點說,就是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傳達出了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方向。
  • 醫療器械巨頭們的轉型之路
    記者|謝欣當眾多國產器械還處在技術上努力追趕之時,國際醫療器械巨頭們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更遠處。從原先的大工業集團中分拆、獨立為單獨的醫療健康集團後,「去工業化」與「成為一家科技公司」成為肉眼可見的趨勢。而「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並非僅僅是一句口號,藉助著飛速發展的技術,一方面是產品的數位化與人工智慧輔助,另一方面則是打通上下遊,從單一產品銷售轉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雖然有著很多相似指出,但全球醫療器械三大巨頭GPS(GE、飛利浦、西門子醫療三家公司英文大寫的縮寫簡稱)也選擇了不同的側重點與實現路徑。
  • 網際網路遠程醫療步入景氣周期
    支付政策破冰  2020年以來,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網際網路醫療相關的產業政策在全年都圍繞著打造「網際網路+醫、藥、險」閉環做出諸多嘗試和落地,尤其是「網際網路+」醫療支付端的政策破冰,更一舉打通醫保支付瓶頸。
  • 盤點2019醫療器械全球併購:巨頭押注骨科與機器人
    放眼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無一不是歷經併購,逐步成為行業霸主的,正所謂「無併購、不巨頭」。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球發生152起併購案,本文將著重盤點醫療器械海外TOP 15併購案、國內TOP 3併購案。
  • 疫情背景加速智慧醫療發展 網際網路AI+有了用武之地
    微脈幫助公立醫院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同時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專科專病管理、AI等工具,為用戶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改善型醫療健康服務。過去5年,他們通過提供城市級的本地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目前已覆蓋國內160餘城市的各級億元,覆蓋30餘個專科專病,基於「網際網路+」進行全病程路徑精細化管理與運營,提升醫院專科服務水平,服務了大量基層民生醫療需求。「微脈」的C+輪融資正是由百度資本領投的1億美元,IDG 資本、經緯中國、等知名投資人跟投。
  • 科技巨頭瞄準醫療圈 索尼(SNE.US)重磅推出智能手術室平臺
    美股 科技巨頭瞄準醫療圈 索尼(SNE.US)重磅推出智能手術室平臺 2020年2月19日 08:47:17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思宇醫械觀察」,作者:謝安然。提到索尼,小編腦海裡想的就是攝像功能MAX的黑卡、α7R系列相機以及曾經風靡一時的PlayStation系列遊戲機。
  • 銀行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 聚合支付大戰日漸白熱化
    來源:華夏時報銀行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 聚合支付大戰日漸白熱化本報記者 朱丹丹 北京報導聚合支付行業又有新動態:剛在6月份收購聚合支付商哆啦寶的京東數科,又入手了聚合支付平臺「樂惠」。對此,京東數科方面稱,本次收購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行業協同效應,未來將繼續秉持開放共贏的原則,更好服務線下零售生態,增強對零售行業小微企業的觸達能力。事實上,聚合支付市場已經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包括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以及銀行(如工行「e支付」、建行「龍e付」)等等。
  • 今年,來一場醫療科技的「諾曼第登陸」 | CCF-GAIR 2020
    「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醫療行業,也正在進行一場「諾曼第登陸」。醫療器械、醫療AI、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險、生物醫藥、醫療信息化市場迎來井噴。科技,成為醫護者們加速疫情結束的「登陸艦」。回過頭來看,全球抗疫背景下,醫療物資需求激增但嚴重短缺。
  • 線上建網際網路醫院、線下開診所,字節跳動能做好醫療嗎?
    從線上的健康科普內容到網際網路醫療,再到成立線下診療機構,字節跳動的醫療布局逐漸清晰。眾所周知,近年來阿里、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醫療健康領域頻頻發力。僅這半年的大事件就有:阿里健康APP更名為「醫鹿」,旨在進一步強化醫生質量和運營能力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騰訊醫療健康攜手微眾銀行成立聯合實驗室,探索醫療領域的智能化應用;京東健康上線首個網際網路醫療呼吸中心,意在打造線上+線下慢病管理新模式,並赴港IPO……群雄逐鹿,競爭日趨激烈。
  • 線上建網際網路醫院線下開診所,字節跳動能做好醫療嗎?
    從線上的健康科普內容到網際網路醫療,再到成立線下診療機構,字節跳動的醫療布局逐漸清晰。眾所周知,近年來阿里、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醫療健康領域頻頻發力。僅這半年的大事件就有:阿里健康APP更名為「醫鹿」,旨在進一步強化醫生質量和運營能力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騰訊醫療健康攜手微眾銀行成立聯合實驗室,探索醫療領域的智能化應用;京東健康上線首個網際網路醫療呼吸中心,意在打造線上+線下慢病管理新模式,並赴港IPO……群雄逐鹿,競爭日趨激烈。
  • 放療巨頭醫科達全球CEO郝睿強離職|直播帶械!快手正式跨界醫療器械...
    一周行業熱點盡在醫趨勢的午間新聞上周醫療行業重磅不斷:瑞典放療巨頭醫科達(Elekta)宣布,其全球總裁CEO郝睿強正式離職;國家衛健委官網消息,價值超3000萬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暫緩發放;繼華為、阿里之後,快手正式跨界醫療器械,開啟直播賣械……01【人事】放療巨頭醫科達全球CEO郝睿強正式離職
  • 盤點|2017醫療器械巨頭10大併購案!
    巴德醫療近年財務數據近幾年來,BD不斷發力併購,先後買下康爾福盛公司、CRISI醫療系統公司、Cellular Research公司、Caesarea Medical Electronics(CME)等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排行第9位的巨頭企業。
  • 雙語經濟學人:網際網路醫療即將起飛?
    中文導讀無論是疾病諮詢還是心理輔導,院內就診就會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導致人們需要被迫切換就診方式,這種切換為網際網路無接觸診療、藥品配送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疫情期間,密集政策出臺推進網際網路診療以應對疫情。政策突出強調醫療機構應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醫院平臺大力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服務。在大眾需求與政策推動下,網際網路醫療將提前進入加速發展期。
  • GE等巨頭來華建醫療數字生態,實質是什麼
    同時,GE醫療還宣布與數坤科技、醫準智能、依圖、圖瑪深維、安德醫智五家本土軟體開發企業籤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基於Edison平臺的數字醫療應用。GE醫療數字生態論壇現場讀者對GE公司算是耳熟能詳,在航空發動機製造領域算是佼佼者,該公司在醫療設備製造方面也是實力強大,眾多醫院都使用GE的醫療設備,包括超聲、CT機、核磁共振之類的儀器。GE與飛利浦、西門子作為醫療器械領域三大巨頭,被合稱為「GPS」(G指GE、P指飛利浦、S指西門子醫療)。
  • 失落的騰愛醫生,「連接一切」為何觸不動醫療硬核?
    即便是大流量如網際網路醫療的幾家頭部企業,也難滿足醫生將患者帶到線下的願望。線上問診更無法盈利,頭部企業為持續經營尋求支付方,紛紛轉向保險扎堆。騰愛醫生背後是「騰愛醫療」,這是騰訊在醫療領域布局實現閉環的一次重要嘗試,目的在於用網際網路技術實現醫療信息的共享。
  • 巨頭博弈工業網際網路的「大航海時代」
    忽米H-IIP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宗申產業集團旗下的合資公司。宗申始創於1982年,是一家老牌科工貿企業,以發動機技術聞名,又集研製、開發、製造和銷售於一體,產業優勢顯著。在其從傳統製造業向「產融網」三位一體轉型升級進程上,忽米成為其向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推進的重點業務。
  •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推出智能音箱 意在卡位智能家居入口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推出智能音箱 意在卡位智能家居入口最近,百度、騰訊、小米、阿里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推出智能音箱。智能音箱市場成為了網際網路巨頭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也讓人對預熱多年的AI與機器智能充滿了期待。這標誌著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已經進入群雄逐鹿的格局中,小米小愛、阿里天貓精靈以及京東的叮咚音箱各自依靠特定渠道,主推廉價版的音箱產品,沒有視頻屏幕。亞馬遜Echo首先開發了配備屏幕的音箱,國內售價較高,而且它的語音交互不支持中文,在中國很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