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克和1米是如何定義的?淺談計量標準的變化

2021-01-11 萬象經驗

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和計量單位打交道。當我們去市場買菜的時候,不管是肉或者菜通常都是以斤為單位。如果顧客覺得商家的稱不夠準確,那麼他就會把商品放在公平秤上再一次進行測量。而公平秤是由計量人員使用統一的計量標準來保證的,因此這個統一的計量標準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在秦朝統一之前,我國古代有著多種計量標準。秦滅六國之後,秦始皇意識到統一計量標準的重要性,於是便開始設置一些標準的度量。1973年出土的「秦權」就是當時度量質量的國家標準。

在早期歐洲,人們使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來定義計量單位。例如他們的英尺是採用腳的長度來進行定義的,我們可以看到英尺(foot)的英文和腳的英文是一樣的。但每個人的腳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因此他們可能會選擇以國王的腳為標準。到了工業革命開始以後,由於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計量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世紀,科學家把子午線的四萬分之一定為長度計量標準1米,他們還把4攝氏度時1升的水定義為1千克。這些計量標準相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對科學的發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19世紀中期,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需求要求計量標準更為精確。用子午線和水來定義長度和質量不僅精度不夠高,而且單位量值也不容易復現。因此,為了保障各國單位的一致性,1875年建立了國際米制公約,成立了國際計量局。國際計量局製造了兩種著名的實物標準:一種是「米原器」,另一種是「千克原器」。

米原器是一根截面為X形的鉑銥合金尺,它上面的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就被定義為1米。千克原器是一個鉑銥合金圓柱體,它的質量就被定義為1千克。這兩個實物都是利用當時最好的材料和工藝,穩定性相當不錯。各國只要把自己的標準量和它們一對比,就可以把自己國家的單位換算到國際米制標準上。

這種使用實物作為標準的做法在100年內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進入20世紀後,工業和科技的飛速發展給計量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實物標準已經不能滿足要求了,其不足之處主要有三點。

第一,這樣的標準實物製成之後總會有一些難以控制的因素,比如某些物理、化學過程使它的特性緩慢地進行改變,因此其保存的量值也會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是非常緩慢的,很難準確地查明它。第二,計量標準就只有一個或者一套,一旦發生天災人禍等因素造成它的丟失,那麼很難再一模一樣的複製出同一個東西,因此原來的測量值也會中斷。第三,量值的傳遞非常繁雜,從標準實物到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場景要經過多次傳遞,準確度也會在此時大打折扣。

因此,科學家想要制定一種標準與宏觀的參數無關,如形狀、大小等,它可以消除各種宏觀參數產生的不穩定漂移。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復現,而不像實物標準一旦毀壞就再也不能準確復原了。於是,量子計量標準就應運而生。

第一個量子計量標準是1960年國際計量局採用的Kr原子光波長度基準。它的原理是採用Kr原子兩個特定能級之間發生量子躍遷所發生的光波波長作為長度標準,它的精度能達到10^-9量級。之後,由於雷射技術的發展,製成了一系列穩定的雷射器。1983年,基於雷射波長的長度標準取代了Kr原子的光波長度標準,它的精度能達到10^-15量級。

對質量標準的努力過程就比較漫長。多國聯合科學家團隊曾提出使用矽原子的數目作為質量標準,原理是這樣的:它們先利用矽單晶製作成一個標準的直徑10釐米的球體,然後用X射線測量晶體常數,最後通過分析可計算出矽原子的數目,於是我們就知道1千克矽含有多少個矽原子了。

但是這樣做卻遇到了一些困難。實際的矽晶體並不是完美的,它的內部會有缺位、空穴等缺陷,這就造成了計量原子數目的不準確。還有其表面的氧化層也會造成一些質量上的誤差,矽的同位素有28、29、30三種,也無法對它們的豐度進行精密測量。因此,使用此種方案的不確定度達到10^-7量級,比實物標準精度更低。

另一種有希望建立量子質量標準的是「瓦特天平法」,它原本是為了統一力學功率和電學功率而提出的。在天平的一邊有砝碼,另一邊有一個磁場和運動線圈,運動線圈受到的力和砝碼的重量平衡時,我們就能以此來定義質量。後來又經過一系列的發展,科學家已經能用瓦特天平法來精確測量普朗克常數h了。

2018年,國際計量局開會決定利用普朗克常數來定義質量,並且該決定在2019年5月20日生效。其原理是利用光子的能量公式E=hν和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進行換算。

相關焦點

  • 1千克的標準是怎麼定義的
    眾所周知,我們日常使用的各項計量單位,諸如米、小時、公斤給我們來帶了莫大的便利。
  •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5月20日起正式使用 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將為科研插上翅膀 華聲在線5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5月20日是第20
  • 國際計量標準開啟新紀元 「千克」等4項基本單位被重新定義
    130年來,這個閃閃發光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一直是世界質量標準。 眾所周知的「1千克」這一質量單位由一個直徑和高度同約為39毫米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定義,即「國際千克原器」,外號為「大K」。「大K」原器保存在巴黎西郊一間地下儲藏室內。
  • 「秒」「米」「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7個國際計量單位20日起...
    記者獲悉,從今年5月20日第20個世界計量日起,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將全部由基於量子現象的自然常數定義,這7個基本單位將比過去更加精確,它們將對高新技術產業帶來重大變化,也將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漸進、長遠、深刻的影響。
  • 「千克」「安培」等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正式使用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5月20日起正式使用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將為科研插上翅膀今天,省市場監管局透露,去年召開的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對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等國際計量單位進行重新定義,從5月20日起正式使用。「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更精準、更穩定。」
  • 千克被重新定義了,你的體重發生變化了嗎?
    前幾天,科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個距離大眾群體稍遠的領域悄悄地改變了幾個我們日常使用的一些標準。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決議,將千克、安培等4個國際單位制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等基本物理常數來定義。並於2019年國際計量日(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 1千克有多重?它就要重新定義了
    目前,1千克的定義就是"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這個原器存放在位於巴黎的國際計量局的保險柜裡。千克是目前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中唯一仍使用實物進行定義的單位。其他的六個基本單位是米(長度),秒(時間),開爾文(溫度),安培(電流),摩爾(物質的量)和坎德拉(發光強度)。
  • 「千克」原器失準 國際計量大會將用物理常數重新定義「千克」
    【綜合/觀察者網 陸雨聆】「1千克」到底有多重?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個國際標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大K」定義。但經不住歲月的侵蝕,這件原器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的精密測量要求,重量早已不再是「1千克」了。 於是,它是時候該「退休」了。
  • 從今天開始 千克被重新定義 千克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千克
    1千克標準質量,並據此用鉑銥合金製成原器,一直被保存在巴黎,後來稱之為國際千克原器。6個月之後的今天,千克的定義正式發生了變化,今天是新定義執行的第一天。長度單位米曾使用儲存在巴黎的合金棒作為標準原器,在1983年被更新定義為1/299792458秒內輕粒子移動的距離。一個多世紀以來,時間單位秒一直是一天的1/86400,但由於地球的自轉周期是可變的,秒已經被更新定義為銫原子精確振動9192631770次所需的時間。
  • 「1千克」重量即將被重新定義!你身上的肉肉重量會有變化嗎?
    科學數據都需要一個衡量基準,化學上我們把碳12原子的12分之1作為一個基準的相對原子質量來衡量其它原子的質量,在長度上我們把光在真空區域內用299792458分之1秒的時間所經過的距離定義為1米,銫133原子基態的能階間躍遷所產生的電磁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被定義為1秒。
  • 千克的定義變了,變化不會影響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
    在11月16日舉行的第二十六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未來,千克將以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定義,「大K」正式退役。「改用普朗克常數定義千克後,我們將不必擔心『大K』的質量發生變化,更不必擔心國際千克原器丟失、損壞可能給全球質量量值統一帶來的毀滅性災難。」方向說。
  • 千克的定義變了
    在11月16日舉行的第二十六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未來,千克將以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定義,「大K」正式退役。「改用普朗克常數定義千克後,我們將不必擔心『大K』的質量發生變化,更不必擔心國際千克原器丟失、損壞可能給全球質量量值統一帶來的毀滅性災難。」方向說。
  • 「1千克」到底重多少?西媒稱明年將被重新定義
    國際計量局主觀裁定以國際千克原器(IPK)為標準確定千克的質量,IPK由一種鉑合金製成,這種合金叫「90Pt10Ir」,即90%的鉑及10%的銥(按質量比);然後把這種合金用機器製作成高度和直徑均為39.17毫米的直立圓柱體。問題在於,由於化學性質,即使是用鉑和銥製成的圓柱,其質量也有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那麼1千克到底重多少呢?
  • 1千克究竟有多重?
    他參與了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三代瓦特天平的研製過程,並且在國際計量委員會下屬電磁諮詢委員會中擔任要職,主持用電磁方法更新千克標準的工作。照片中的合金圓柱體重1千克,是精密的質量標準。目前存放在義大利,用來校正義大利全國的稱量儀器。同世界其他國家的質量標準一樣,它將定期接受存放在法國的國際千克原型的校正。
  • 從實物原器到常數定義 千克還是那個千克
    今年剛過去不久的「5·20」不僅是現代版情人節,一個影響全世界的變化也就此開始——新修訂的國際單位制(SI)在第20個世界計量日正式啟用。「秒」「米」「千克」等7個基本單位的定義標準將從原本的實物原器變為由常數定義。  原本好好的標準為何要改變?這樣的改變將給全球帶來怎樣的影響?
  • 「1千克」到底有多重?新答案來了
    「1千克」多重?這一國際標準質量單位近130年來由一個小巧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定義。這一「國際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國首都巴黎西郊一間地下儲藏室內,擋不住歲月和汙染導致的細微變化,難以適應現代精密測量要求。全球數百名科學家定於16日匯聚巴黎西郊凡爾賽宮,參加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正式以一個物理常數定義「千克」,讓那塊外號「大K」的圓柱體退役。圓柱體「大K」卸任「千克是最後一個仍以實物作為基準的計量單位。」法國國家計量與測試研究所所長託馬斯·格勒農說,「問題是它歷經滄桑,質量會變化。鑑於我們今天的(計量)精準度需求,這不夠好。」「大K」隨「國際米制」而誕生。
  • 重量單位竟然還能變化!——「千克」被重新定義
    根據現行定義,1千克等於國際計量局保存的國際千克原器(IPK)的質量。國際千克原器是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別名「大K」。但國際計量局數據顯示,「大K」 服役近130年之後,其質量與各國保存的質量基準、國際計量局官方作證基準出現了約50微克的偏差。
  • 千克的定義變了--科技--人民網
    在11月16日舉行的第二十六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未來,千克將以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定義,「大K」正式退役。「改用普朗克常數定義千克後,我們將不必擔心『大K』的質量發生變化,更不必擔心國際千克原器丟失、損壞可能給全球質量量值統一帶來的毀滅性災難。」方向說。
  • 「千克」原器失準 科學界更新定義
    「千克」原器失準 科學界更新定義沈敏「1千克」多重?這一國際標準質量單位近130年來由一個小巧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定義。這一「國際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國首都巴黎西郊一間地下儲藏室內,擋不住歲月和汙染導致的細微變化,難以適應現代精密測量要求。全球數百名科學家定於16日匯聚巴黎西郊凡爾賽宮,參加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正式以一個物理常數定義「千克」,讓那塊外號「大K」的圓柱體退役。
  • 千克原器退役!新標準重新定義千克
    儘管50微克大概只相當於一根眼睫毛的重量,但如果用來計量的量度本身發生了變化,那麼它將會給建立在它之上的整個系統帶來巨大的影響。千克屬於7個基本物理單位,而其他物理單位都可以從基本單位導出。例如力的單位牛頓,就是定義為使1kg的物體有1m/s²的加速度。然而,千克這一單位的變動不僅會影響導出單位,更嚴重的是,它還會影響到其它標準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