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遊的馬哈魚是一種決絕的勇氣

2021-02-12 字燃世界

文/王志剛

尼採說過,那些沒有殺死我的,必使我堅強。所以,這世界上尼採也就只有一個。

 

很多人的結果,要麼被殺死,要麼被傷的遍體鱗傷。鮮有迎難而上的,卻也多為了了收場。

 

但是,總有一些異類,或者總有一些勇者,會選擇逆流而上、迎風而立。比如每年洄遊一次的馬哈魚,儘管路途遙遠,儘管千難萬阻,它們還是選擇重回故鄉孕育後代、完成使命。所以,很多人看馬哈魚洄遊,會覺得太過壯觀甚至太過壯烈。然而於它們來說,這就是一種生存方式,無所謂慘烈或者艱難,其實就是一種宿命式的生存常態。

 

其實有一些人,如同馬哈魚一樣,選擇了一種決絕而異於常人的方式行走人間。他們或許不是遷徙,但是會奔騰而不斷地追尋。他們或許不需要逆流穿越瀑布,但是也要翻越無盡的高山,也要踏遍泥濘的道路,也要沐浴血和汗。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所有的鮮花和掌聲,都不是憑空而降。在有跡可循的雞湯文中,你會找到諸多關於苦難的頌揚。但是,苦難與成功充其量只有關聯性,並無因果性和必然性。


而且,很多成果學之所以說不可靠,是因為太多人把關聯性當作了必然性,而且是因果倒置的假定。但是,正是這種邏輯混亂的推理與假定,蠱惑了太多渴望成功的人,於是在早些年間,成功學大行其道。包括現在,在機場和高鐵站,依然能夠看到一欄一欄布滿成功學的書籍。

 

所以,歸根結底,底層邏輯很重要。很多人都希望在人生這棵大樹上能夠挺拔茁壯,但是卻又都想在枝丫上作文章。鮮有人能夠埋下身骨,一點點的做好底層邏輯的框架構建。到最後,那些夢想成為參天大樹的,不得已抽剪了枝蔓,迂迴過久之後再次回到最初的原點,一點點重新構建生命的底盤。

 

有很多事情,以為無法回頭,所以想要長久。可是,最終,那些所謂長情的陪伴,到最後不得已變作了一種煎熬。於是,似乎逃離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可是,有些事情,一旦開始,就如同決堤的洪水,肆意而乖張。想要回頭,就會顯得過於艱難。

 

那些流離失所般的夢想流浪者,一點點在或明或暗的路上,蒙眼狂奔。如若足夠幸運,有些人會到達最後的終點。如若稍有差池,就會墮入萬丈般的深淵。

 

但是,就如同那些義無反顧的馬哈魚一樣,回到最初的地方,是一種類似於信仰般的倔強。儘管,會為這些倔強付出難以想像的代價。而它們,才最適合尼採那句話,那些沒有殺死它們的,必使它們堅強。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馬哈魚的「故事」
    馬哈魚屬鮭科魚類,是鮭魚的一種,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產卵洄遊魚類。
  • 馬哈魚、嘎魚、清江魚、黑魚的功效
    馬哈魚補虛勞健脾胃暖胃和中助消化止血1、止血涼血:含有大量膠質,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2、健脾:使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復脹滿,大便溏洩,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中和胃酸,緩解胃痛4、消食:有助於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於治療飲食積滯證嘎魚肉嫩味鮮,具有維持鉀鈉平衡的功效,食用嘎魚還有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壓、緩衝貧血和有助於生長發育的功效清江魚清江魚是一種男女老少都適合吃的淡水魚
  • 洄遊的魚,不只有三文魚
    然而,很少人知道的是,在中國高原湖泊之中,也有一種獨特的魚類,從出生到死亡,就註定了它的洄遊之路,它們的洄遊與繁衍,同樣充滿了艱辛,它就是湟魚。一般情況下,一條雌魚在一個洄遊季通常要產3000-4000枚卵,個頭大的可以產上萬枚卵,洄遊路上一般要產卵兩到三次;然而這些卵存活率卻很低,僅有千分之幾。150克以上的湟魚才具有洄遊繁殖的能力,而在食物稀少的青海湖,它們要長到這個重量大概需要4年的時間。而它們中的大部分,又會在洄遊的過程中死去。
  • 達裡湖的五月充滿浪漫與活力,華子魚洄遊壯觀而危險
    圖文/高娃【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為了趕上達裡湖華子魚那場洄遊到淡水河谷產卵的壯觀,五月一日下午3.30我們匆匆出發了。哥嫂我們三個人,從烏丹開車走到熱水鎮用去了兩個小時,為了看一眼黃崗梁的杜鵑花開沒開,下了303進入到黃崗梁景區。
  • 文獻解讀:魚類洄遊的宏觀生態學
    從動物的行為學角度來分析,動物的遷徙是一種有方向性的運動,在動物的遷徙過程中,它們往往不受各種環境刺激的幹擾,且經常表現出獨特的行為,甚至它們會通過改變自身能量的分配來支持這個運動過程。非洲角馬的遷徙景象那麼,是什麼因素能驅動遷徙動物付出如此代價來進行長距離遷徙呢?
  • 他們說:連死的勇氣都有,怎麼沒有勇氣活下去?
    因此,每當抑鬱自殺事件闖入大家的眼帘,底下的評論一定會有這麼一句:連死的勇氣都有,怎麼就沒有勇氣活下去?也不知怎麼,這句話被無數人奉為金科玉律,甚至被外界視為政治正確——但凡你擁有了引咎自殺的勇氣,那世上的一切困苦,哪怕身陷重圍,甚至窮途末路,你都應該有勇氣去面對。
  • 三文魚洄遊,一個悲壯悽美的故事
    圖文:走吧網特約攝影師 林中漫步Jenny三文魚一一也叫做鮭魚,在中國的東北又叫大馬哈魚,它是一種具有獨特習性的鹹、淡水兩棲魚種,幼魚一般孵化於山澗中河床較淺,水流平緩的淡水之中。在洄遊的途中,三文魚會遭遇到各種天敵,因為其肉質鮮美,它們成為魚類,鳥類,獸類及人類的口中食,盤中餐,可謂是九死一生。
  • 大洄遊,是逆流而上的生命交響曲
    大多人都聽說過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但有一種魚類不但詮釋了其生命的驚人記憶力,同時完美詮釋了生命旅程中的使命,無論要經歷怎樣的困難,無論是否會面對死亡的危險,洄遊,義無返顧,回到出生地,回到起點去完成生命的交接,它短暫的四年時光奏響了一曲生命交響樂。
  • 步步殺機,九死無生——世界上最殘酷的洄遊之路
    洄遊,是魚類自然天性。魚類洄遊不光是為了生殖產卵,洄遊目地上來說分為三種:生殖洄遊(交配產卵),索餌洄遊和越冬洄遊。按不同生活階段,分為成魚洄遊和幼魚洄遊;按環境又分為海洋魚類洄遊,溯河魚類洄遊,淡水魚裡洄遊。世界上洄遊魚類非常多,如中華鱘、大馬哈魚、黃魚等等,但沒哪一種像阿拉斯加鮭魚(三文魚)洄遊的如此驚心,一路逆流而上,一路悲壯,一路死亡,只為回到出生地交配產卵。
  • 生命的絕唱--大麻哈魚洄遊產卵之謎
    是什麼讓江裡的魚兒奮不顧身的遊向大海,在海洋裡生長4年左右之後會不顧路途遙遠,甚至萬裡迢迢準確洄遊到它誕生的淡水江河中產卵?由於大麻哈魚數目之眾,並且它們的這一旅行是單程的(一般產卵後都死在江河中),所以洄遊會把他們在海洋中吸收的大量的物質和能量帶回到內陸,養活了內陸許多的生物,比如北美灰熊就是一種十分依賴大馬哈魚的動物,北美的大馬哈魚洄遊區域內就有200多類物種把大馬哈魚當做賴以生存的食物,這一區域的森林裡80%的氮是由大馬哈魚從海洋帶進來的。所以,大洄遊實現了大自然內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
  • 網際網路幫助加拿大監控三文魚洄遊數據
    加拿大太平洋沿岸卑詩省河流和湖泊中的紅鮭魚 / THE CANADIAN PRESS/JonathanHayward加拿大太平洋三文魚基金會採取措施進一步完善其在線數據可視化工具,以更全面和直觀的了解太平洋三文魚洄遊加拿大卑詩省沿岸河流湖泊產卵的情況
  • 食物鏈一環:土一湖泊現大量珍珠鯔魚在洄遊,也引來大量海鷗捕食
    在魚類中,根據棲息地劃分,可分為淡水魚,海水魚等,但還有一種洄遊魚類,是在淡水和海洋兩種生境中來回遷徙,佔據魚類中不到10%,珍珠鯔魚就是其中一種洄遊魚。在土耳其凡城一個淡水湖泊中,就拍攝到(拍攝時間不詳):出現大量珍珠鯔魚在洄遊,也引來大量海鷗阻擊捕食,珍珠鯔魚和海鷗相互搏鬥,也是食物鏈一環中。在每年的五月份左右,也是珍珠鯔魚的季節,所以會出現大批珍珠鯔魚向淡水湖泊洄遊,回到棲息地產卵,這也是洄遊魚類的特點,洄遊只是為了尋找適宜的外界條件和特定的產卵場所。
  • 魚類的洄遊,其成因科學界尚無定論,「魚道」之說卻用來指導垂釣
    「魚道」之說在釣魚界很流行,仿佛成了一種釣魚真理!許多知名釣魚大師在許多公開場合都談論過魚道,釣魚找著魚道了,收穫才會更好!那麼到底什麼是魚道呢?魚類沿著固定的路線遊弋,這條線就是魚道!這是釣魚界關於魚道的定義!按照這個說法,如果真能找著這條線,那絕對收穫可觀啊!想想就覺得激動,成群結隊的魚類大部隊正在「馬路上走著」,我把鉤餌投在「馬路上」,不爆護都難啊!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河湖洄遊的「四大家魚」,還面臨著通江湖泊上的壩閘威脅。如前文所述中科院武漢水生所的研究指出:「長江流域的附屬湖泊除了鄱陽湖、洞庭湖和石臼湖外均建有閘壩」,加上水電站,長江上各類閘壩近5萬座。  除了不能回到產卵地,閘壩導致的棲息地破碎,以及對河流流速、水溫、水量帶來的變化,也改變了洄遊魚類的卵和幼魚生存環境,進一步降低了魚群存活率。
  • 鮭魚洄遊|震驚自然界的未解之謎!
    成長於大海裡,4年達到成熟期,每年秋季啟程,成千上萬條鮭魚從海洋出發,經歷3000公裡長途跋涉,逆流而上,歷經千難萬險,最後僅剩千分之一的鮭魚,回到它們出生的地方,身體由銀白色,變成了美麗的紅色,在完成繁衍的使命後力竭而亡,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程,「鮭魚洄遊
  • 加拿大秋遊BC省:看最盛大的鮭魚洄遊
    最盛大的鮭魚洄遊  賞一年中最盛大的鮭魚洄遊   秋季,翠綠的楓葉勻上了一抹抹的亮紅,在卑詩省許多的江河溪流中,澄清的水底也有一抹亮紅出現了,是的,舉世聞名的鮭魚洄遊開始了。每年秋天,在不同的水域裡都有它們奮力洄遊的身影。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回到它們的出生地,它們在河水中逆流而上,最終在河底的沙礫卵石中產下後代,力竭而去。這麼盛大壯觀的場面,如何能錯過。對於孩子而言,這不僅是一場大自然的神奇旅程,也是一場情感教育。
  • 諜戰劇《黑狐》熱拍 吳婷的演技實力決絕盛放
    吳婷在劇中出演女一號顧婷,這個角色可是讓吳婷的演技和實力都決絕的盛放。  劇中的顧婷是愛國商人顧漢森之女,剛開始是國民黨的特務,後來在義兄也就是他一直喜歡的廖思成的影響下轉成了中共地下黨,從此以後便開始了她追求愛情和保家衛國的雙重使命。
  • 不是鯉魚,也要躍龍門,鮭魚洄遊背後的艱辛
    鮭魚洄遊的宏偉藍圖遇到的問題就是路上的艱難險阻。種類不同,生活的地點不同,鮭魚洄遊的路程長短也有所區別,上百甚至上千千裡都有。第一個問題就是天敵的以逸待勞,在海中會有海獅捕食;而在水路上遊,既有棕熊虎視眈眈,又有鳥兒分一杯羹。洄遊的魚群憑藉嗅覺向著最初的故鄉前進,到了這片天然捕獵場,因為產卵期而變得通紅的身體就像個移動的靶子,鮭魚屍體流出的血液可以染紅一片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