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剛
尼採說過,那些沒有殺死我的,必使我堅強。所以,這世界上尼採也就只有一個。
很多人的結果,要麼被殺死,要麼被傷的遍體鱗傷。鮮有迎難而上的,卻也多為了了收場。
但是,總有一些異類,或者總有一些勇者,會選擇逆流而上、迎風而立。比如每年洄遊一次的馬哈魚,儘管路途遙遠,儘管千難萬阻,它們還是選擇重回故鄉孕育後代、完成使命。所以,很多人看馬哈魚洄遊,會覺得太過壯觀甚至太過壯烈。然而於它們來說,這就是一種生存方式,無所謂慘烈或者艱難,其實就是一種宿命式的生存常態。
其實有一些人,如同馬哈魚一樣,選擇了一種決絕而異於常人的方式行走人間。他們或許不是遷徙,但是會奔騰而不斷地追尋。他們或許不需要逆流穿越瀑布,但是也要翻越無盡的高山,也要踏遍泥濘的道路,也要沐浴血和汗。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所有的鮮花和掌聲,都不是憑空而降。在有跡可循的雞湯文中,你會找到諸多關於苦難的頌揚。但是,苦難與成功充其量只有關聯性,並無因果性和必然性。
而且,很多成果學之所以說不可靠,是因為太多人把關聯性當作了必然性,而且是因果倒置的假定。但是,正是這種邏輯混亂的推理與假定,蠱惑了太多渴望成功的人,於是在早些年間,成功學大行其道。包括現在,在機場和高鐵站,依然能夠看到一欄一欄布滿成功學的書籍。
所以,歸根結底,底層邏輯很重要。很多人都希望在人生這棵大樹上能夠挺拔茁壯,但是卻又都想在枝丫上作文章。鮮有人能夠埋下身骨,一點點的做好底層邏輯的框架構建。到最後,那些夢想成為參天大樹的,不得已抽剪了枝蔓,迂迴過久之後再次回到最初的原點,一點點重新構建生命的底盤。
有很多事情,以為無法回頭,所以想要長久。可是,最終,那些所謂長情的陪伴,到最後不得已變作了一種煎熬。於是,似乎逃離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可是,有些事情,一旦開始,就如同決堤的洪水,肆意而乖張。想要回頭,就會顯得過於艱難。
那些流離失所般的夢想流浪者,一點點在或明或暗的路上,蒙眼狂奔。如若足夠幸運,有些人會到達最後的終點。如若稍有差池,就會墮入萬丈般的深淵。
但是,就如同那些義無反顧的馬哈魚一樣,回到最初的地方,是一種類似於信仰般的倔強。儘管,會為這些倔強付出難以想像的代價。而它們,才最適合尼採那句話,那些沒有殺死它們的,必使它們堅強。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