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生物學家揭開一億年前古鳥類尾羽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12月15日,中加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上首批三維保存的古鳥類尾羽琥珀,初步揭開了一億年前古鳥類尾羽的秘密,該研究成果在
-
億年前兇猛古鳥類怎麼回事? 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圖片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其細節對人們理解古鳥類的多樣性和羽毛的演化有重要的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籍研究員鄒晶梅等學者共同研究。
-
億年前兇猛古鳥類,網友卻大呼可愛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中的琥珀裡發現一隻一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其細節對我們理解遠古鳥類的多樣性和羽毛的演化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籍研究員鄒晶梅,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等學者共同完成。該研究論文發表於自然集團旗下的知名學術刊物《科學報告》。邢立達稱「這個琥珀不大,但它卻揭示了一種非常特殊的,非常小又可愛的兇萌史前猛禽。
-
鳥類後肢上的羽毛揭開古鳥類短尾之謎(圖)
中國恐龍網 邢立達報導,10月2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福成和周忠和的一篇有關古鳥類飛行的文章。在這篇題為「一早白堊世鳥類的腿羽」的論文中,這兩位專家報導了一隻生活在1億2千萬年前的、既保存有完好的腿羽,又保存有短的尾羽的鳥類化石。
-
鳥類也要換毛?從它們的祖先開始就是這樣
這個研究工作採用祖先狀態特徵分析的研究方法,基於一個由302個現生鳥類換羽行為信息構成的數據集,對鳥類換羽的演化歷程,進行了宏觀演化分析。祖先狀態特徵分析方法是近些年來新興的一種宏觀演化分析方法。而鳥類的換羽行為,恰恰就非常適合進行祖先狀態特徵分析。祖先狀態特徵分析的一個重點,就是要得到某種生物的某種特徵,在它們最早祖先的身上,大概率是什麼樣子的。比如說,最早的恐龍是兩足行走還是四足行走?最早的鳥類是吃種子還是吃肉?最早的顯花植物是水生還是陸生?這都是祖先狀態特徵分析希望探索的問題。
-
億年前兇猛古鳥類 腳趾證明新發現鳥類為小型猛禽
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再次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一億年前的袖珍猛禽的痕跡,為我們進一步了解古鳥類的演化提供了關鍵信息。中外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古鳥琥珀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其細節對我們理解古鳥類的多樣性和羽毛的演化有重要的意義。
-
中外科學家琥珀內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
原標題:中外科學家琥珀內發現一億年前兇猛古鳥類近年來,琥珀中發現的古生物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再次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一億年前的袖珍猛禽的痕跡,為我們進一步了解古鳥類的演化提供了關鍵信息。
-
億年前兇猛古鳥類被發現:體型很小 可愛且兇猛
1 琥珀標本 2016年,邢立達團隊發現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鳥類翅膀和恐龍,隨後又發現了琥珀中的雛鳥、完整古鳥、蛙類和蛇類。
-
科學家發現最小恐龍,體型與蜂鳥相當,也是最小的古鳥類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宣布發現體型最小恐龍眼齒鳥,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古鳥類,比蜂鳥還小一點,種屬可能介於始祖鳥和熱河鳥,可能和現代鳥類有親緣關係。鳥類的演化起點至今還不是很清楚,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是某些獸腳亞目的恐龍演化而來,近親可能包括始祖鳥和近鳥龍等長有翅膀、翎羽、尾羽的恐龍,經過漫長的1.5億年,從不會飛主要以攀援為主的恐龍演化為會短距離滑翔的物種,然後才具備了自主的飛行能力,而且由於生物的遷徙,發生輻射演化,所謂的輻射演化是指多重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同種生物的不同種群進化出了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
-
探索鳥類起源的秘密--中國數字科技館
2002年徐星等人在對一些小盜龍標本進行仔細研究時,發現一種長有和鳥類一樣的羽毛,尤其是有些個體的後肢竟長在臀窩處,而且後肢和前肢一樣長有長的羽毛,成為四個翅膀的「怪獸」。它們後肢的爪子像鳥類能握著樹枝,顯然它們是生活在樹上,而且能短距離飛翔,所以把這一類稱為顧氏小盜龍。這一奇特的發現讓見多識廣的古生物學家也驚詫不已。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嗎?
這個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多年的古動物類群為什麼神秘而不可思議地在地球上全部消失了呢?現在科學界的主流觀點是,一顆小行星撞擊了現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位置,由此造成了整個地球範圍內的巨大生態災難,最終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鳥類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答案是——恐龍。早在1.6億年前,最早的鳥類就已經出現了。在我們印象中,恐龍可是個大傢伙,龐大的阿根廷龍身長可達40米,它的一截腿骨就有2.5米高,把它的大腿骨豎直放在家裡,差不多就能夠到房頂啦。
-
稀有鳥類化石或許可以解釋遠古鳥類滅絕的秘密
今天的鳥類是生活在恐龍滅絕之前的少數鳥類的後裔。一些滅絕的鳥類,渡渡鳥,實際上比現代鳥類的祖先更常見,也更有競爭力。對一具新發現的化石的分析也表明,對渡渡鳥和現代鳥類的祖先一樣敏捷、強壯。那麼,為什麼對渡渡鳥滅絕了,現代鳥類繁盛起來了呢?
-
外媒:中國發現1.307億年前鳥類最古老祖先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 外媒稱,一個新發現的物種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今鳥型類(所有現生鳥類的祖先)實例,並將現代鳥類的起源時間向史前推進了近600萬年。英國《自然·通訊》5日刊文公布了這種名為彌曼始今鳥的古老鳥類。
-
秘密藏在這裡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2月5日報導,鳥類會飛的秘密藏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身體結構發生的一次次優化中。在脊椎動物中,最能引起所有人興趣的就是鳥類。鳥類共有一萬多種,構成了最多樣化、最成熟的脊椎動物群。千百年來,鳥類的飛行一直吸引著人類。
-
鳥類祖先水中遊 甘肅發現1億年前鳥類化石(圖)
科學家們發掘出了生活在一億一千萬年前的鳥類化石,它的外形和生活在現代的水禽非常接近。其中一塊在中國西北城市甘肅新發現的化石甚至完整的保存了趾間的蹼。周日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這一新發現,科學家稱,現今生活的所有鳥類,大至鴕鳥,小至蜂鳥,全都來自於生活在水邊的祖先。首次發現這種最早的鳥類化石「甘肅鳥」是在25年前,甘肅省玉門市,就以發現地點給這種化石命了名。
-
完好的岡瓦納大陸鳥類化石現身巴西
這塊化石極有可能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最完整的來自早白堊紀岡瓦納大陸的鳥類化石樣本(右圖下)。同時,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南美洲發現此類化石。新發現對古代鳥類及其分布範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網站上。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我國科學家找到證據:恐龍丟失一側卵巢變成鳥
但是,前段時間我國中科院的一支科研團隊在發表於《生物通訊》期刊上的論文中指出,他們發現了遠古時期鳥類缺少一側卵巢的化石,這說明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這是為何呢?以往的研究表明,恐龍最早從1.2億年前就開始向鳥類演變,但並非所有恐龍都能演變成鳥類,一種體表長出羽毛的獸腳類恐龍成為了鳥類祖先的可能答案。那麼我國科研團隊是如何發現鳥類的單側卵巢與恐龍之間的關係呢?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遼寧發現1.25億年前熱河生物群古鳥類新屬種
渤海鳥 渤海鳥復原近日,剛剛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古脊椎動物雜誌》(JVP)發表了由瀋陽師範大學胡東宇教授帶領的古鳥類研究組關於「渤海鳥」(Bohaiornis)的新發現,揭示了早期鳥類在白堊紀在形態和生態上已有了高度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