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基礎研究正停滯不前:並不正常

2020-11-24 IT之家

如今的物理學基礎研究是一潭死水。一個又一個實驗返回的是毫無意義的結果:沒有新的粒子;沒有新的維度;沒有新的對稱性。沒錯,數據中可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異常,其中有些最終會成為真正的大新聞。但是,實驗物理學家們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他們不知道新的物理學會出現在哪裡,而從事理論工作的同事並不能提供多少幫助。

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場危機。但我不認為「危機」並不能很好地描述當前的形勢:「危機」這個詞太樂觀了。這個詞給人的印象是,理論物理學家們意識到了他們的方法錯誤,並開始嘗試改變;換句話說,他們正在覺醒,並將放棄有缺陷的方法。然而,我沒有看到任何覺醒。這一學術共同體的自我反思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他們做的是40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喋喋不休地講述自然性和多重宇宙,然後(再一次)將他們的「預測」轉移到下一個更大的粒子對撞機上。

我認為「停滯」這個詞能更好地描述這一狀態。讓我明確一點,關於這種停滯,問題不在於實驗,而是在於理論物理學家的大量錯誤預測。問題也不是我們缺少數據。我們擁有大量數據。但是,已有的理論——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和「和諧宇宙模型」(cosmological concordance model)——已經對所有數據進行了很好的解釋。不過,我們知道情況並非如此。現有理論是不完整的。

之所以這麼說有兩個原因。首先,我們知道暗物質只是用來描述某種我們不理解的東西的臨時名;其次,粒子物理學的數學公式與我們用來研究引力時用的數學並不兼容。早在20世紀30年代,物理學家就知道了這兩個問題。直到20世紀70年代,他們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自此之後,物理學基礎理論的發展就停滯了。如果實驗中發現了什麼新東西,那並不是因為有成千上萬的錯誤預測,而只能說是「儘管」有這些錯誤預測,仍然取得了進展。

成千上萬的錯誤預測聽起來很驚人,但其實還是低估了。我只是總結了對物理學的預測,這些預測超出了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應該發現的標準模型:所有具有多種形狀和構造的額外維度、所有的對稱群,以及所有名稱很花哨的新粒子。你可以通過統計論文,或者統計在該領域工作的人數和他們的平均產出來估計這些預測的數量。

他們都錯了。即使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尚未獲得的數據中能發現某些新的東西,我們也已經知道,理論物理學家的猜想並不成立。一個都沒有。他們還需要多少證據才能證實他們的方法不能成功呢?

這一缺乏進展的漫長階段是前所未有的。沒錯,從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首次提出原子的猜想,到它們真正被探測到,花了大約兩千年時間。然而,這是因為在這兩千年時間裡,人們除了思考物質的基本結構之外,還有許多其他事情要做,比如建造更加牢固的房屋。因此,援引年代學時間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更應該看看物理學家實際的工作時間。

對此,我也可以為你列出一些數字。是的,我愛數字,它們是如此的真實。

根據美國物理學會和德國物理學會的會員數據,在1900到2000間,物理學家的總數增加了大約100倍。這些物理學家中絕大多數都不是從事基礎物理學的工作,但就出版活動而言,物理學的各個子領域都以大致相當的速度增長。而且,(撇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變動)出版物的數量和作者的數量基本上都呈指數性增加。

現在,為了簡單起見,讓我們假設今天物理學家每周工作的時間和100年前的物理學家一樣長——考慮到增長是指數級的,細節並不重要。然後我們可以問:如果從今天開始算,多長時間的工作量能相當於100年前開始的40年的工作量?好好猜一下!

答案是大約14個月。只按工作時間來看,今天物理學家應當能在14個月裡完成一個世紀前需要花40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當然,你可以質疑這種「進步」不能如此簡單地擴展,因為儘管大家都在談論集體智慧,但研究畢竟都是個人完成的。這意味著,僅僅僱傭更多的人,並不能任意減少研究時間。個人也需要時間來交流和理解彼此的見解。另一方面,我們已經大大提高了信息傳輸的速度和便利性,我們現在還利用計算機幫助思考。無論如何,如果你想爭辯說僱傭更多的人並不能有助於進步,那為什麼還要僱傭他們呢?

所以,不,我對這一估計並不認真,但它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人不知道目前這種前所未有的停滯現狀。今天我們對基礎物理學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但沒有產出任何東西。這是個問題,而且是一個我們應該談論的問題。

最近有人跟我說,利用機器學習來分析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數據標誌著科學共同體正在反思。但事實並非如此。首先,粒子物理學家運用機器學習工具來分析數據已經有至少30年時間。他們現在用得更多,是因為更容易用,因為所有人都在用,還因為《自然-新聞》對此作了報導。因此,不,粒子物理學中的機器學習並不意味著反思。

另一個我必須經常忍受的評論(而非問題)是,我只是在抱怨,但對物理學家應該做什麼沒有任何更好的建議。

首先,這是一個愚蠢的批評,它讓你更關注批評者而不是被批評者。假設我不是在批評一群物理學家,而是一群建築師。如果我告訴公眾,這些建築師花了40年時間建造的房屋都倒塌了,那麼,為什麼是我來負責想出更好的房屋建造方法呢?

其次,這一批評是錯的。我已經多次非常清楚地指出,理論物理學家應該做出什麼改變。只是他們並不喜歡我的答案。他們應該停止嘗試解決不存在的問題。一個理論不漂亮並不是問題。我所說的,是應該專注於數學上定義明確的問題。而且,看在老天份上,不要因為科學家忙於同事間流行的工作而獎勵他們了。

我的這一建議並非沒有根據。如果你審視物理學的歷史,你會發現這門學科致力於解決能夠帶來突破的數學難題。看看科學的社會學,你會發現糟糕的激勵手段會導致嚴重的低效率;你再看看科學的心理學,就知道沒有人喜歡改變。

開發新的方法比發明數十種新粒子難得多,這也是他們不喜歡我的結論的原因。任何改變都會減少論文產出,而他們不希望這樣。這種阻力並不是來自製度壓力,而是科學家自己不願意挪動屁股。

也許你會問,他們還能堅持多久?他們的理論「傳說」還能持續存在多久?我覺得,恐怕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他們了。他們互相評審論文,互相評審基金申請,並且不斷告訴彼此他們做的是好科學。他們為什麼要停下來?對他們來說,一切都很順利。他們舉辦會議,發表論文,討論偉大的新想法。從內部來看,一切如常,只是沒有什麼有價值的結果出來。

這不是一個會自行消失的問題。

作者簡介:薩拜因·霍森菲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是德國法蘭克福高等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研究領域涉及標準模型、量子引力現象和廣義相對論的改進。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物理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閱讀她的著作《在數學中迷失:美如何使物理學誤入歧途》(Lost in Math:How Beauty Leads Physics Astray)。

相關焦點

  • 物理學為何停滯不前?有沒有可能愛因斯坦相對論誤導了科學家?
    網絡上對於相對論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情況很正常,畢竟相對論對人類固有思維的顛覆性實在太大了,它打破了人類幾千年來的固定思維模式。事實上,不要說普通人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學家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牛頓經典力學的束縛,最終與相對論擦肩而過!
  • 物理學為何停滯不前?有沒有可能愛因斯坦相對論誤導了科學家?
    網絡上對於相對論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情況很正常,畢竟相對論對人類固有思維的顛覆性實在太大了,它打破了人類幾千年來的固定思維模式。事實上,不要說普通人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大批著名的物理學家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牛頓經典力學的束縛,最終與相對論擦肩而過!比如說洛侖茲,龐加萊等人都已經非常接近相對論了,但牛頓經典力學在當時物理學的影響根深蒂固,想要突破這種束縛談何容易?
  • 為何在20世紀初之後,物理學就開始停滯不前?難道沒有重大突破了
    文/隨風飄散為何在20世紀初之後,物理學就開始停滯不前?難道沒有重大突破了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它是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致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物理學成為了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 為什麼近100年來物理學停滯不前,沒有重大的突破了?來看看
    為什麼近100年來物理學停滯不前,沒有重大的突破了?來看看在世界物理學發展史上,可以說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物理學顛覆了整個世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整個現代物理學奠定了重要基礎。對於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人類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附:《現代物理學基礎問題研究》後記
    對規範場運動方程進行規範變換後就會自動引入一個約束條件,再對理論稍加改造後,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就能自足,粒子物理學標準理論就能自洽,再也無需希格斯機制這個贅物。只可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機器要空轉一場,看來是停不下來了。
  • 進入21世紀,為什麼感覺物理學發展緩慢,是有人在限制嗎?
    也被稱為史上的最牛科學家合影,還有網友調侃道,如果這張照片上的人都不存在,我們的科學可能會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階段,歷史,物理,數學的課本也會更薄一些。在20世紀的前50年當中,人類社會幾乎是處於動蕩不安的時代,戰爭不斷,但是20世紀卻成為了科學家百花齊放的100年,這動蕩的社會似乎並沒有影響到當時科學的迅速發展。
  • 進入21世紀,為什麼感覺物理學發展緩慢,是有人在限制嗎?
    也被稱為史上的最牛科學家合影,還有網友調侃道,如果這張照片上的人都不存在,我們的科學可能會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階段,歷史,物理,數學的課本也會更薄一些。2按照正常的理論來說,隨著時間過的越來越久科學的發展應該會越來越迅猛,但是似乎過了20世紀之後來到21世紀,我們的
  • 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物理學發展至今,一直停滯不前了嗎?
    物理學屬於科學的一個大分支,旨在探究物質的本質,古往今來,就有很多科學家投入物理學研究的懷抱,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個經典的理論,從電燈的發明到發電站的運用,物理學家用智慧指導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引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人說:"我們現在學習的物理學,實際上是老古董了。"真的是這樣嗎?
  • 色度學的基礎:心理物理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無論是傳統色度學還是現代色度學,都是建立在視覺心理物理學實驗得到的數據基礎上的。這裡了解下心理物理學。
  • 正《相對論》與《反相對論》都是霍金物理學的統一!
    今天主要講正反概念的《正《相對論》與《反相對論》都是霍金物理學的統一!也就是《正《相對論》+《反相對論》=正反大統一相對論》》。本文詳見我們的理論專著《大統一理論與霍金對話》第381——386頁。按照我們發明的《中國正反萬能宇宙大統一定律》之規定:有正《相對論》,必有反《相對論》;有反《相對論》,必有正《相對論》。
  • 有人說現代科學停滯不前,這是真的麼?
    現在在網上,尤其是貼吧,論壇,自媒體等等,總有人發表這樣的觀點:自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現代科學停滯不前了100多年。那這樣的論斷真的合理麼?實際上,並非如此,如今的科學發展異乎尋常地快。口說無憑,我們可以來簡單地回顧一下,現代科學的歷史。
  • 現代物理學已經發展到瓶頸了嗎?人類科技真被「智子鎖死」?
    21世紀初,物理學卻沒有什麼爆炸性的發現,準確來說是在基礎領域沒有較大的發現。難道物理學的發展遇到瓶頸了嗎?莫非真的像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那樣,人類的科學發展已經被高等級文明鎖死。其實物理學在最近100年裡不僅沒有止步不前,而且比歷史上其他時期的發展快得多。20世紀初,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現代物理學的許多重大發現都誕生於那個時期。
  • 現代物理學已經發展到瓶頸了嗎?人類科技真被「智子鎖死」?
    21世紀初,物理學卻沒有什麼爆炸性的發現,準確來說是在基礎領域沒有較大的發現。難道物理學的發展遇到瓶頸了嗎?莫非真的像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那樣,人類的科學發展已經被高等級文明鎖死。物理學究竟有多重要?物理學是研究物質及物質運動變化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一門學科,物理學的進步能夠帶動其他自然科學的發展。
  • 手機硬體發展迅速,為何電池技術卻停滯不前?原因在這裡!
    手機硬體發展迅速,為何電池技術卻停滯不前?原因在這裡!現在手機的功能更新的越來越快,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研究手機的人,你一定會發現,市場上新出的產品,它們的功能都是比較新的,有的可能只更新了一兩個功能,但這也算是一個進步,正因為這個趨勢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手機的技術其實進步的非常快。但是,與此同時,卻有一個問題遲遲沒有辦法解決,就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電池技術,為什麼其他的技術進步得那麼快?
  • 為什麼感覺物理學停滯了好久,物理學再也沒有驚人的發現了?
    自20世紀初期誕生的量子論、相對論,中期泡利和楊政寧等人提出了規範場論,標準模型之後,物理科學的研究進入了高能粒子物理、宇宙學和統一理論的時代,而凝聚態物理學如今也是如火如荼。但是許多人卻感覺物理學停滯了好久。人們到現在還在研究100多年前的相對論,量子力學,證明引力波的存在還是最近的事情。
  • 新研究表明,雷射光譜線寬是經典物理學現象
    薩裡大學一項突破性的新研究可能會改變科學家理解和描述雷射的方式,在經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係。在《量子電子學進展》雜誌發表的一項綜合研究中,薩裡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和弗勞恩霍夫國際組織的一名同事合作,對60年來圍繞著雷射原理和雷射光譜線寬——控制和測量光波長的基礎——的正統理論提出了質疑。
  • 粒子物理學還有沒有未來?
    世界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粒子物理學是非常基礎的科學,兩千多年前的時候先哲們就思考世界的組成。在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粒子物理學方面的獲獎數量最多,這是一百多年來粒子物理學輝煌燦爛的證明。在上個世紀早些年,往往發現一個粒子就能得大獎。
  • 王貽芳:物理學正處於拐點 超大對撞機一定要建
    作者:溫泉策劃:楊霞清、王真內容產品:郭浩、王真物理學正處在轉折點上。這正如十九世紀,牛頓的經典力學和麥克斯韋的電磁學理論已經完美解釋了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物理學「標準模型」中存在的問題,大部分與希格斯粒子有關。對希格斯粒子的研究,有可能極大地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甚至顛覆人類對現有世界的認識。
  • 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 | 研究黑洞有什麼意義?
    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特別是利用廣義相對論進行黑洞理論研究以及發現銀河中心超大質量黑洞方面取得的偉大功績。另外三位女性獲獎者,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瑪麗·居裡外,還有 1963 年因原子核研究獲獎的瑪麗亞·格佩特 - 梅耶,以及 2018 年因在雷射物理學領域作出突破性貢獻而獲獎的唐娜·斯特裡克蘭。那麼,三位科學家到底做了怎樣的工作?
  • 為何感覺人類科技「停滯不前」?難道有力量阻擋?或與它們有關!
    為何感覺人類科技「停滯不前」?難道有力量阻擋?或與它們有關!人類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已經走了200多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也湧現出了很多突出的科學家,為人類的科學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愛因斯坦,牛頓,特斯拉,愛迪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