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處罰(對外)
行政處罰是特定的行政機關或法定的其他組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範的公民或組織實施的一種行政制裁。根據行政處罰主體給予違法行為人制裁內容的不同,行政處罰可分為人身罰、行為罰,財產罰和申誡罰。
行政處罰具有下列特點;
(一)行政處罰必須是由法定的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這裡有兩層含義:其一,有權作出行政處罰的機關只能是國家行政機關。其二,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定的國家行政機關科處。即行政處罰的決定和執行是由有關的行政管理法規規定的,其他機關非經授權,不得享有行政處罰權。如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的處罰只能由公安機關決定和執行;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的處罰只能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決定和執行。
(二)行政處罰的對象不僅包括違反行政法規範的公民,也包括法人和社會組織。也就是說,所有負有法定義務的自然人;社會組織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都可以成為行政處罰的對象。
(三)行政處罰是以違反行政管理法規所規定的義務為前提的。公民或法人不履行行政管理法規規定的義務(包括作為或不作為義務)本身就是一種行政違法行為。只有這時法定的行政機關才可以處以行政處罰,如果不是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則不能處以行政處罰。例如,某公民未按戶口登記管理條例申報戶口或塗改戶口,某法人未按稅法規定按時向稅務機關交納稅款,某工廠排放的廢水,有害氣體超過行政法規規定的排放標準等等。
(四)我國的行政處罰貫徹教育和處罰相結合的原則。處罰本身並不是目的,處罰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們自覺守法,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一個安定團結,良好的社會環境。教育和處罰相結合的原則表現在執法時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幫助群眾提高認識,增強法制觀念,對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人也採取說服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辦法。對初犯且情節輕微的,一般是進行批評教育。只有情節嚴重、批評教育無效的情況下才予以處罰。
二、行政處分(對內)
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對隸屬於它的犯有違紀行為或輕微違法行為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人員的一種行政制裁。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和開除八種。
其特點有三個:
一是行政處分屬於國家行為,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行政處分是各級行政機關的固有權力,無需法律特別授權;
二是行政處分以行政隸屬為前提,行政機關不能處分不屬於它的人員;
三是行政處分的適用對象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並以上下級的隸屬關係為前提。我國《統計法》在第二十五條規定了適用行政處分的七種情況。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對在系統之外的統計違法者,沒有直接作出行政處分決定的職權。但是,可以作出行政處分的建議。統計部門作出的行政處分的建議,具有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有關部門如無正當理由,應該執行。如果有正當理由,在一定的時期內應及時通知統計部門。
三、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關係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雖然都是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和制裁,但二者又有很大的區別,這些主要區別是,
(一)適用的違法行為和法律規範不同。行政處分適用的是一般違法失職行為。如《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獎懲暫行規定》中規定應給予行政處分的違法失職行為為違反民主集中制,不服從上級決議,命令,壓制批評,打擊報復,弄虛作假,喪失立場、包庇壞人、濫用職權、腐化墮落等等。而行政處罰適用的是違反某種特定法律或行政管理法規的違法行為。例如,治安管理條例處罰的違法行為主要是結夥打架,賣淫,賭博,出售反動、淫穢、荒誕書刊,私刻公章,調戲婦女,無照開車,塗改假報戶口等等。工商行政管理處罰適用的是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如非法倒賣,無證經營,倒賣金銀,外貨,短尺少秤,摻雜使假,弄虛作假,假冒商標等等。
(二)處罰的形式不同。行政處分的形式主要有警告、記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行政處罰的形式則主要是罰款,拘留,沒收,勞動教養,吊銷執照,扣留財物和停止營業等。
(三)處罰的機關不同。行政處分由違法者所從屬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科處。而行政處罰則由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科處,如治安管理處罰由公安機關科處,海關管理處罰由海關機關科處,稅務管理處罰由稅務機關科處等。同時,行政處分一般適用於國家公務人員,而行政處罰不僅適用於國家公務人員,還適用於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組織和公民,不要求有行政上的隸屬和上下級關係。
【小試牛刀·單選題】
1.下列屬於學校承擔行政責任中行政處罰形式的是( )。
A.警告、記過 B.警告、罰款
C.撤職、罰款 D.降級、沒收非法所得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行政處罰的形式。行政處分的形式主要有警告、記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行政處罰的形式則主要是罰款,拘留,沒收,勞動教養,吊銷執照,扣留財物和停止營業等。
A選項,屬於行政處分,不符合題意。
B選項,屬於行政處罰,符合題意。
C選項,撤職屬於行政處分,罰款屬於行政處罰,不符合題意。
D選項,降職屬於行政處分,沒收非法所得屬於行政處罰,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正確選項為B選項。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