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眼」解鎖和支付,星雲虹貝想讓手機以低成本實現虹膜認證

2021-01-15 36kr

生物識別從識別方式來看可以分為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聲音識別、虹膜識別與靜脈識別等。其中,指紋識別應用已經極為廣泛,人臉識別應用正在興起,但是指紋可以複製,人臉可以偽裝,在安全和解鎖上依然有風險。數據顯示指紋識別的誤識率約為0.8%,人臉識別約為2%。虹膜識別作為「終極BOSS」具有個體唯一性、一致性、防偽性等優勢,其誤識率可低至百萬分之一,因此逐漸應用於對安全等級有高要求的場景中,比如醫療、社保、信用、金融等領域。

虹膜識別其實蘊含巨大的市場潛力,並將在未來10-15年佔據全球生物特徵識別市場份額的16%,產品的總產值將達到35億美元。除了工業領域應用,已有多家公司將這項黑科技浸入消費領域。富士通、三星、聯想均推出了具有虹膜識別功能的智慧型手機,華為也一直在傳會在Mate 9上加持虹膜識別技術。

成都星雲虹貝科技有限公司是也專注於虹膜識別相關的軟硬體研究,星雲虹貝創始人劉霽中告訴36氪會有一些手機廠商會使用自己研發識別算法,比如三星。但是自行研發存在技術難度高、工藝風險大等問題,因此會和工業領域的應用情況類似,生產廠商依然會從技術供應商那裡購買算法授權。

現在國內比較成熟,並且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算法供應商僅有2、3家,包括中科虹霸、聚虹光電、釋碼大華等。這些廠商會提供一套額外的紅外線虹膜掃描識別專用模組,因為對黑/棕眼球進行虹膜檢測,紅外光效果更好。這套模組包括紅外線LED燈、專用紅外圖像採集攝像頭以及識別算法。

星雲虹貝與這些成熟的技術商應用的紅外光掃描技術不同,它旨在使用可見光LED燈以及普通的前置攝像頭採集彩色虹膜,然後配合自研的識別算法完成對身份的驗證。這就避免了成本大幅上升以及外觀設計問題。

劉霽中告訴36氪,使用普通可見光作為採集光會獲得彩色虹膜圖像,想要對這種圖像進行分析和識別,需要另一種算法體系。他們於兩年前開始進行彩色虹膜識別算法的研發,完成了IMAS虹膜鎖和虹膜考勤系統產品樣機的研發,經過中規模的驗證(對幾百人進行了虹膜圖像採集,每人採集了幾十張),識別效果可達到紅外掃描虹膜識別同等水平。

想要將針對固定設備開發的虹膜識別技術應用在手機端需要進行軟體方面的調整,包括手機端和伺服器端軟體設計開發、算法的移植以及百萬級算法測試。至於硬體方面,則是在普通的前置攝像頭上加持一個LED燈。

劉霽中表示未來將採用技術和專利授權或是模組向廠家直銷的模式進行盈利,技術和專利授權費會佔比較大的比重,根據國際上通用的收費標準,每個產品將收取3美元左右的授權費。整套模組的售價大概是在50元左右。劉霽中預期2017年完成手機產品原型系統的研發,並建立起與手機品牌商的模組供貨關係,2018年搭載其技術的手機達到200萬臺。

劉霽中告訴36氪,中科院和華為也正在進行使用可見光進行虹膜識別的相關研究,但尚沒有產品面世,他們希望可以在同類產品尚未出現的時候快速佔領市場先機,之後會不斷進行技術迭代保持領先地位。星雲虹貝已完成了核心技術的研發,現在正在尋求800萬元的融資進行100臺左右的測試樣機生產以及市場初期推廣,願出讓8%的股權。

公司創始人劉霽中,以及首席專家劉學明是彩色虹膜識別技術的核心專利發明人,核心算法擁有人。劉霽中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曾先後在UT斯達康,愛立信(北京,成都)從事技術研究, 參與十餘項大中項目及新產品的研發,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多篇專業論文。劉學明是高級工程師,資深軟體專家,久遠銀海(已上市)公司創始人之一。在多家高科技公司擔任總經理、副總裁等職。主持過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的大型信息系統設計和開發(被世界銀行評為樣板工程),擁有多項發明專利。

相關焦點

  • 虹膜識別認證 「刷眼」購物(圖)
    是的,利用虹膜識別認證的無人便利店已經在南昌開業。11月27日,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探訪了這家無人便利店。無人便利店可刷眼進店購物    在南昌縣城蓮塘,可以看到一家店門緊閉的便利店,店門口有個註冊臺,上面畫了圖標、寫明了購物流程「註冊進門—商品感應—掃碼支付—自動開門」。
  • 聯想樂檬:虹膜識別手機 刷眼就夠了
    作為一種活體驗證技術,虹膜識別具有不可複製、穩定及唯一性的特點,安全性極高,使其完全可以勝任金融支付等重要身份驗證、以及億萬量級用戶社交平臺、應用登錄驗證等多種場景下的身份認證重任。而且,虹膜識別驗證速度快、幾乎不受使用環境的限制,真正可以實現眨眼間完成識別的快速、便捷的身份認證。
  • 「刷眼」時代悄然而至!中國虹膜產品多領域廣泛應用
    當你還在感嘆刷指紋、刷臉的先進時,卻不知「刷眼」的時代已經來臨~「刷眼」是什麼?虹膜識別俗稱「刷眼睛」,它是一種利用人眼睛裡的虹膜特徵來驗證身份的技術,比指紋、人臉等生物識別技術更安全、更便捷。那麼,虹膜識別在當下的發展和應用情況如何呢?
  • 一文讀懂獨一無二的虹膜特徵識別
    在這個刷眼的時代,每天睜開雙眼,看到的不僅僅是這個世界的美好,同時也開啟了移動智能的門戶,僅需「看一眼」,就可以輕鬆打開手機,登錄APP,瀏覽網頁,訂購商品,完成支付,暢享科技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也保障了個人的信息安全,一切充滿極客範。   虹膜安全指數有多高?
  • 最安全的生物識別手段 虹膜識別:開啟「刷眼」炫酷科技
    將提取到的特徵編碼與資料庫中的虹膜圖像特徵編碼逐一匹配,判斷是否為相同虹膜,從而達到身份識別的目的。  虹膜識別作為生物識別領域中安全級別最高的技術手段,已經在市場日益發展的過程中被廣泛重視起來。在需要強身份認證的應用場景,比如開銀行帳戶、領取社保基金、移動終端加強身份認證、行動支付等領域,虹膜識別都更為可靠。
  • 虹膜識別的原理和五大應用領域
    一、信息安全  網際網路時代,各種帳號被盜,詐騙連結、釣魚網站,都在覬覦用戶的信息及財產安全,無論是微軟的Windows10用虹膜識別代替密碼,還是聚虹光電的虹膜酷客,都旨在藉助虹膜技術提供網際網路保護,確保用戶登陸、計算機、在線交易及信息安全,而在移動終端,從微軟、富士通到聚虹光電,都生產出了搭載虹膜識別技術的虹膜手機,讓手機、支付及其他應用更安全。
  • 職播回顧 | 國外都在用虹膜黑科技?這位20年從業者和你聊聊這項...
    在人流、物流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僅憑身份證、護照等證件資料難以精準地確定人員身份,用科技手段進行公民身份的精準認證是今後治安工作的重要方向,國外部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已經開始收集出入境旅客的虹膜生物特徵信息,開展相關測試研究。在本次公開課中,講者將深度分享現代虹膜識別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在安防等領域的行業應用。
  • 虹膜識別有了新的使用「姿勢」
    虹星科技創始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成員侯廣琦近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虹膜識別技術一旦普及,每一個人在虹膜識別設備前不用拿出證件就能證明自己的身份。那麼,虹膜識別的優勢是什麼?1.2米的識別距離又需克服哪些技術困難?
  • 手機虹膜識別是否有必要?
    專業人士稱,虹膜識別比起指紋識別有不少優點,識別準確,速度還非常快,一般只需要不到1秒。技術的發展對使用場景的要求也越來越低,SRI International的系統可以在多種光線條件下讀取虹膜,還能在用戶移動時使用。不過有技術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到使用。想到在手機上採用虹膜識別技術,我腦中想到的第一個場景是去醫院打針。可
  • 虹膜識別可靠嗎?看完這些你該明白了
    說起手機安全隱患,相信很多用戶都會有種聞風喪膽的感覺。手機解鎖,手機支付,手機交際通訊等等,仿佛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都已經離不開手機了,手機帶給我們的方便和快捷,讓我們的生活也變得更智能化。手機安全誰來保證對於虹膜識別來講,其實並非一個新鮮的詞彙了。類似密碼箱和防盜門之類的安防領域,早已實現了較大規模的應用,因此,在我們說到虹膜識別的安全性之前,我們需要從基礎來認識一下什麼是虹膜識別。關於虹膜識別虹膜識別,顧名思義,也就是使用錄入儀器來對我們的眼睛進行掃描,從而得到人眼的虹膜信息,並建立一個專屬於該虹膜的虹膜資料庫。
  • 以虹膜為基礎的AI診斷巨頭-韓國虹博進軍中國市場
    在韓國擁有最頂尖虹膜識別技術的(株)虹博與中國企業合作成立合作公司,正式進軍了中國市場。  設立於2012年的(株)虹博是以虹膜識別技術為基礎,提供從IoT溫室度自動控制套裝到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的韓國企業,也是JIRIS USA 的聯營企業。
  • 虹膜識別技術原理、優勢、供應鏈構成,都在這兒了!
    因應行動支付的需求崛起,三星最新旗艦智慧型手機Note 7已將虹膜識別功能列為標準配備,可望帶動其他品牌展開導入相關規格應用的硬體軍備競賽
  • 虹膜識別與眼紋識別有何不同
    【IT168 資訊】在移動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智慧型手機承載了我們太多的隱私和秘密,這對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指紋識別已經無法滿足,融入更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已經成為行業趨勢。於是我們看到聚焦於眼睛的生物識別技術逐漸出現在手機當中,比如國美GOME K1、三星S8選擇的虹膜識別,中興、vivo機型採用的眼紋識別。體驗上講,虹膜識別與眼紋識別都是通過刷眼來完成認證,但是仔細追究,兩者究竟有什麼區別,相比之下誰更安全?下面我們一一揭曉。
  • 一文了解虹膜識別技術原理、優勢、供應鏈構成
    ,三星最新旗艦智慧型手機Note 7已將虹膜識別功能列為標準配備,可望帶動其他品牌展開導入相關規格應用的硬體軍備競賽。 虹膜身份識別系統流程 例如:Note 7的虹膜識別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過紅外掃描來實現虹膜的解鎖,實際應用的時候則利用一個發光二極體(紅外光)和光接收傳感器工作,在虹膜檢測時,首先打開紅外LED,紅外LED發出紅外光
  •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此前,虹膜識別技術已成功應用於礦山、金融、移動通信等多個領域,在身份識別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刷眼」確認身份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可。相比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更為精準,誤識率可低至百萬分之一眼睛常常被形容為心靈的窗戶,其實它也是身份的標識。
  • 虹膜識別:技術組成、識別原理、特點及優勢等知識分享
    圖:虹膜身份識別系統流程例如:Note 7的虹膜識別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過紅外掃描來實現虹膜的解鎖,實際應用的時候則利用一個發光二極體(紅外光)和光接收傳感器工作對於具備指紋識別功能的手機,手指潮溼或脫皮甚至受損,都會影響指紋識別,而且由於識別精度問題,通常要識別數次才能通過驗證,降低了用戶體驗。而虹膜識別只需要對準備鏡頭,不用刻意配合,在30 釐米的自然條件下,哪怕是戴著眼鏡,也可以不到1 秒可完成身份認證。在生物識別方面,目前最主流的是指紋識別,指紋識別已經大量普及,滲透到了隱私加密、支付等場景,使用十分方便。
  • 虹識技術全新升級虹膜識別算法,虹膜識別設備性能大幅提升
    設備存儲容量從第二代最大二千人跨越性提升至第三代的一萬人,在相同的虹膜特徵條件下,模板長度減少四倍,離線比對容量和識別速度均實現了五倍的飛躍擴展。在實際應用場景下可進行速度為一萬人/秒的虹膜提取、編碼及識別,解決了目前市場現有虹膜物聯網終端設備的容量問題和速度問題,更有效地滿足了中型和大型企業客戶的實際應用需求。
  • 而生物虹膜、指靜脈識別你知道嗎?
    網友發現,只要在手機屏幕上貼上一張比較厚的保護膜,然後進行指紋識別,任意人的指紋都可以識別解鎖成功。消息一出,引來一大堆網友的在線測試,多數人都發現了這個漏洞。在用戶曝光漏洞後,三星發布公告承認涉事型號手機的確存在該漏洞,並在官網發出通告,建議三星該系列手機用戶不要使用過厚的手機保護膜,並表示三星會通過後期系統軟體升級消除漏洞。
  • 探尋虹膜識別背後的身份密碼 | 雷鋒網公開課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們的榜單之中,請聯繫:2020@leiphone.com。雷鋒網按:本文整理自上海聚虹光電科技CEO宮雅卓在雷鋒網硬創公開課上的演講。宮雅卓是上海交通大學工學博士,專業從事虹膜識別的研究15年,是國內最早、實力最強的虹膜識別研發團隊的核心骨幹成員。
  • 虹膜、人臉、指紋三重生物識別,這款手機竟然只有千元
    手機的生物識別,最常用流行的就是指紋了,那麼高級一些的就是人臉識別、還有虹膜識別,這些一般比較少用,特別是虹膜識別,印象中只有少數品牌的高端手機才有。然而最近一款新出的手機,竟然集虹膜、人臉、指紋於一身,而且價格居然只有千元出頭,令人驚訝和好奇,這款就是國美的最新產品U7。手機早已不是僅僅用來打電話,而是多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