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宇宙的探索,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

2020-12-06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宇宙

對於人們來說,千百年前,在朋友圈分享,在郵箱推薦頁面點擊有關星星的信息是不可能的。星星們存在於一個遙遠的未知的領域。人們只能觀察它們,用想像力盡情描繪世界上的的日月星辰。

天文學起源於定居生活。

人們很早已經發現天空中反覆出現的現象。

在地心說的世界觀中地球位於中心。

哥白尼(Kopernikus)認為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

航天飛行使得在宇宙中旅行成為可能。

開始

如今,現代技術允許我們探究萬物的深度,並且航天飛行使我們更有機會參與到我們周邊宇宙中的旅行中去。這也是許多宇宙中未解開的引人入勝的謎語。

也許我們最早的祖先已經把目光對準了天空,驚嘆於太陽,月亮和星辰。人類的定居和農耕文化的開始賦予天文學以特殊的意義。

在先進文化如夏朝,巴比倫和埃及時期,當日升日落時分,佔星師畫出一個月的月像是如何劃分的,以及太陽是怎樣從一天到另一天在不同的時間升起落下的,顯然這個現象要經歷一個確定的年周期。

古老的觀星師依據這些基礎的觀察創造出了第一個重要的輔助日曆,人們用它來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確定最好的播種豐收的時間。

循環

早起的觀察者已經確定,太陽和月象的活動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並且確定了它們的回歸間歇。夜晚天上的星星連線為星座,創造了神話和故事,由此來敘述並為它們的意義賦予角色特點。

圖解:月亮是日曆中一個重要的部分。

這種記年已經被古代中國周朝時期(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21年)的天文學家發明,一年有365天。除了觀察到的彗星,超新星(尤其是明亮的驚人的星爆),還發現了天空中單獨星星的移動。他們也啟發了對於自然中的行星的思考,之後人們以這些天文學家名字命名行星。

瑪雅人從公元400年開始建立廟宇和金字塔,這服務並有利於天文學的發展。同時,他們也創造出了一種日曆,這是基於金星的軌道運行規律。l

哥白尼的世界觀

大多數老舊的世界模型認為太陽,月亮和所以星體都是圍繞世界的中心地球旋轉的。建造了這個世界觀的最重要的天文學家是克勞狄烏斯託勒密(Claudiu Ptolemus)。早起的天文學家也有了一些發現,但那些發現與這個地心說世界觀並不相符。

圖解:中世紀的銅版畫再現了哲學家和數學家克勞狄烏斯託勒密。克勞狄烏斯託勒密—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天才。

公元前300年,古老的希臘人已經知道,地球必須是一個球體。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甚至猜測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然而這還不能被證明。喜帕恰斯(Hipparch)編制了一份內容豐富的星表,並計算出了地月距離。

哥白尼學說的轉折

尼古拉斯哥白尼(1473—1543)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轉變。他是歷史上第一個闡釋地球不是我們周圍宇宙的中心,而是太陽的觀星者。約翰內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之後撰寫了行星運動的定律。

圖解:同時期尼古拉斯哥白尼的銅版畫。尼古拉斯哥白尼

不久之後,伽利略伽利萊開始藉助望遠鏡系統的觀察天空。同時在其他四個大型望遠鏡幫助下,直到今天,發現了67個著名的木星的衛星。

隨著艾薩克牛頓對天體力學的進一步闡釋,基於克卜勒的定律和牛頓的發現,人們精確的確定了太陽系的比例。他們也算出了行星,月球,彗星和其他比例天體的運動規律,就如這些科學家們之前所說的那樣精確。

在18和19世紀總是允許更大更好的望遠鏡望向宇宙。人們藉此收集許多新的知識。天文學家發現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他們現在也已經了解了星團和星雲,從星團星雲裡還不知道它們是怎樣在銀河系的附近運動。在那個時候,天文學家區分星星已經有了一些分類了。

現代

在20世紀首先需要理論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研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革命性地提出了廣義和狹義相對論世界觀,這是人們理解宇宙的一大進步。

圖解:宇宙中火星的照片,它依舊讓我們著迷:火星

從宇宙航行時代開始,天文學家們又重新得到一種新的品質。

人們通過萬物初次感受到心潮澎湃,需要地球的月球,並採集土壤試樣。無人駕駛的探測器飛向行星,機器人研究火星土壤,還有對於金星大氣的分析。由於太陽風,月球表面製圖或者對行星磁場的研究。在地球大氣之外的觀測點,太空望遠鏡哈勃,允許我們看向宇宙的更深處。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iegfried Klaschka-planet-wissen-鹹貓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神秘的宇宙探索從未間斷過
    說起宇宙離我們最近,抬眼就能望到的就屬星星了,當然了這也是宇宙當中的皮毛,可能連皮毛都算不上。在古代宇宙是神秘的,當然了當時就「宇宙」一詞都沒有,有的就是夜晚人們能看到的星星,就算是星星人們也是給它披上了神秘面紗,人們無時無刻不想揭開這層面紗尋找其中的秘密。
  • 兩個被哈勃引領的30年,我們從來沒有如此深度地探索宇宙
    是的,仰望星空是我們人類所有探索中最浪漫也最偉大的行為,雖然我們作為個體永遠沒有機會完全了解宇宙,但任何一個時刻人類都比過去更了解我們所存在的這個無限宏偉的空間。那時的人們只知道我們身處銀河之中,銀河擁有超過1000億枚的恆星,直徑大於十萬光年多麼驚人的數字啊,那這是不是宇宙的全部了呢?當時有兩派不同意見,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宇宙已經大到超乎想像了,另一些則認為…或許還遠沒有到極限。
  • 眾多文明都探索過宇宙,科學家和道教眼中的宇宙世界觀……
    親愛的讀者大大,大家好( )啦啦啦對宇宙的探索,從古至今都沒有停止過……嗯……等等,應該說不只是我們這期文明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我們文明之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瑪雅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等都對宇宙有過探索。
  • 來自宇宙的深處世界:我們對於另一面的探索!
    在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時候,我們發現有很多物質在發現的同時也能夠定義它不同的含義!遙望那個遙遠的太空,我們發現太空裡面有很多未知的物質,是我們值得去探尋的!比如人類發現一些可以看不到的暗物質,人類就可以定義為一些宇宙成分的組成,我們通過對暗物質的研究,不難發現,它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正面世界的形成,同時也是對於反面客觀世界的一個形象比喻!
  • 在對「光」的探索之路上,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
  • 宇宙的情感世界:走進最初的文明,探索人類的本源
    宇宙向來是一個公平的體系,它從不偏愛誰,也不打擊誰,人類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及想像它的未來,到底會是什麼樣子呢?似乎沒法細細想像,只能現有的,及過往的累積,一起的、融合出來的創作。我們對於宇宙的偏愛不知從何而起,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宇宙所有的一切都是現有的痕跡內,所融合出來的有。但真的走出地球後的,至於未來的那些無可想像及無可奉告。
  • 地球自轉46億年,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動力來自於哪裡呢?
    自轉了46億年,為什麼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對地球的了解程度自然有很高,這樣才能夠在地球上永久安生的生活下去,而地球似乎一直都有自轉的現象,自轉指的就是地球繞著地球自西向東的旋轉地理環境現象,而地球自轉一周大約需要24小時,每隔10年自轉周期就會增加,或者減少3‰~4‰秒,而地球就如同是一個永動機一般,自轉了46億年從來都沒有停下過,不過也有人感到好奇,地球能夠轉動自然有轉動的動力,那麼它的動力來源於哪裡呢
  •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一直想逃離地球?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一直想逃離地球?談到地球的話,小編一直都是抱著非常感激的心態的,畢竟它是我們人類以及各種生物生存了這麼多年的大環境。但是其實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的話現在已經不至於是在開發和研究地球了,而是延伸到了整個宇宙的,而且從以前到現在我們的古人包括發展至今對於整個大的宇宙的探索一直都是沒有停止下來,古人想要飛天,現在的人想要探索宇宙,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一直想要飛上天去,離開地球呢?
  • 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尋外星人,尋找外星生命是探索宇宙的一部分
    人類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後,就渴望得到其他宇宙生命存在的信息,以證明在浩瀚的宇宙裡,人類並不寂寞尋找地球外生命也是各國探索宇宙奧秘的一部分,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尋外星人,一直積極地以各種方式在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體。
  • 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止,這一次讓我們飛向太陽,一探究竟
    拿我們地球來說,太陽的光和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基礎。陽光使得植物產生光合作用,產生出新的氧氣。照射在地球表面的光,讓萬物得到生命的滋潤。除此之外,登陸過的地外天體都是由探測器完成的。如果想要在太陽膨脹之前離開地球或者星際移民,那麼掌握登陸除地球以外天體的科技是必不可少的。今天讓我們共同來暢想一下,如果人類登陸太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登陸太陽有可能成為現實嗎?
  • 探索火星,是為了我們的地球
    【科技隨筆】 從古至今,人類社會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2020年恰逢火星探測窗口期,又被稱為「火星年」。史都伯靈博士撰寫了一封真摯的回信,信中詳細地解釋了探索宇宙對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它正在並將持續促進國與國之間團結互助、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學素養。火星探測作為宇宙探索的一部分,除了上述三大普適性的作用之外,還有它自身具有的短期意義和長期意義。
  • 這麼多年我們的探索發現了什麼?
    我們現在的科技非常的發達了,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太陽系中的天體。可以利用射電望遠鏡探測電波,通過電波的反饋來尋找地球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生命存在。人類關於外星人和UFO探索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對於這種敏感的話題,美國是不可能公開表明的。據說每一個國家可能都存在類似美國51區這種神秘的地方。浩瀚的宇宙是無限大的,外界擁有其他的生命體這個也是有可能的。我們在宇宙中發現的恆星越多的話,宇宙中存在其他的生命體這個概率也就越大。從理論上來說外星人存在是必然的。
  • 愛迪生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多產的,他從來沒有停止過發明和創造
    愛迪生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多產的,他從來沒有停止過發明和創造。在愛迪生的一生中,有1300多項發明和發現,對於任何其他時期的發明家來說,都是很難做到的,那麼愛迪生發明了什麼呢?是的,從愛迪生發明電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執著和懂得堅持的人,在他的一生中,似乎他沒有放棄過這個詞。所以看看愛迪生發明的電燈吧。第一盞電燈是由兩位英國科學家發明的。然而,他們的電燈不僅刺眼,而且耗電量大,使用時間短。所以愛迪生想在此基礎上發明一種軟光,不僅使用壽命長,而且材料很便宜實用的燈泡,讓每個家庭都可以生活在光中。
  • 滄海桑田——人類登月50周年——探索宇宙的歷史與未來
    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踩出第一個腳印的瞬間,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便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名言從此響徹古今,成為劃時代的標誌。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和嚮往是刻在基因裡的,探索宇宙的腳步也從來不會停止。每當說起宇宙的話題,往往細思恐極。讓我們圍繞三大「靈魂拷問」來說說宇宙的歷史與未來。1、宇宙是什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暗能量光譜儀(DESI)即將「睜眼」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
    DESI旨在收集數千萬個星系和數百萬個被稱為類星體的超亮深空天體發出的光,收集的光將由10個名為光譜儀的設備測量,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些測量值以3D方式繪製宇宙圖,並進一步揭示暗能量——據信讓宇宙加速膨脹的力量的秘密。此外,這些測量值還可以為科學家提供有關星系生命周期以及連接宇宙中物質的宇宙網的新見解。
  • 宇宙有沒有邊界呢?讓我們從宇宙起源開始探索
    隨著我們探索的範圍越來越廣,我們看到了太陽系、銀河系,甚至宇宙,範圍越來越大。而現在,許許多多新的理論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大到超越我們的想像,我們在尋找宇宙的邊界時可以了解到什麼?1、探索宇宙的歷程他們發現這些斑塊實際上是一個個星系,但卻在離我們遙不可及的地方。他們還發現,這些星系中許多正在離我們而去,離得越遠,他們離去的速度就越快這一發現,激發了全新宇宙模型的提出,一個充滿了無數星系的宇宙,並且,宇宙一直在擴張。因為來自這些遙遠星系的光需要花費幾百萬甚至幾十億年才會到達地球,天文學家的研究越深入,他們探索的宇宙歷史就越發久遠。
  • 對於肉食動物來說,從來就沒有什麼物美價廉
    牧小仙風乾牛肉 做牛肉乾的企業或許更有資格說說牛肉乾,最起碼在牛肉乾這個行業,從來就沒有什麼物美價廉一說牛肉在我們老百姓常見的肉食中,比如豬肉、雞肉、鴨肉等,一直就處在相對高的價位。除特殊原因(比如民族習慣),以牛肉為主要日常肉食的家庭,一定是當地消費水平較高的家庭。牛肉製品也是相對高價的食品,牛肉乾從來都是高端零食,像巧克力一樣,在零食裡一定是比薯片、餅乾、辣條貴上很多。一百塊錢買牛肉乾、買巧克力,真的買不了多少,但如果是買其他零食可能要拎上一大袋子了。
  • 「史萊姆黴菌」到暗物質網絡,折射出人類對於宇宙探索的新思考
    重力的限制,讓我們待在了地球已經很長時間了,我們總會幻想著某一天能夠將自己的腳印踏到地球大氣層之外的世界,而到目前為止,除了機器人與航天員,誰又能夠將自己的腳印踏到地球之外的其他世界呢?我們雖然不能,但至少通過人類的智慧與人類的大腦,我們到目前為止已經送了許多的太空飛行器去到了其他星球表面。這就是科學家們探索的結果。我們還未曾實現夢想,卻已經有了其他更多的幻想。
  • 3大困擾人類的宇宙未解之謎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我們好奇心驅使著我們去尋找宇宙背後的奧秘。但是,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前人難以企及的程度,對於茫茫的宇宙而言,我們仍舊是不夠的。目前,我們所知道到的僅僅只是宇宙的冰山一角而已。在尋找宇宙的奧秘中,一直都有三件事情纏繞著我們。我們只有解開了這三道謎題,我們才有可能進一步去了解浩瀚的宇宙。
  • 浩瀚的宇宙有沒有終點?宇宙黑洞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浩瀚的宇宙有沒有終點?宇宙黑洞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呢?在人剛剛出現在地球上的時候,他們幹什麼都非常吃力。人們對天上的東西都是有著一些不知道的害怕的,總是帶著敬畏的目光去看世界。我們也在偉大的人們不斷的探索的情況下面,知道了我們在的這個地方叫——地球。除了我們之外的的地方叫宇宙,那裡有很多跟地球很像的球體——星球。宇宙非常的大浩瀚無垠,你根本就不知道它的盡頭在哪裡,在那個地方到底有什麼樣的東西存在。我們的科學家從來沒有停止去找尋,為了這項科研項目,不知道有多少的科學家為此獻身,花了多少的心血多少個日夜。有種說法,說是宇宙的出現來自於一次大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