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片面定論本質,方能避開人心的淺薄陋習

2021-01-10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人性之中常出現的愚昧就是被表象遮掩本質,習慣性的拿事物的片面信息去判斷事物的真實面目,這種陋習通常是在自己無意識之下產生的錯誤,然而這種「無意識」卻是人性最大的淺薄。

比如在生活中,很多人會因為聽到的隻言片語就去定論一個人本質的好壞和對錯,又比如說看見一件事情的時候,只是知道這個事情的表面,並不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就輕易的定論事物的真相。

這樣種種的陋習,不僅會讓自己錯失了解事情本質的機會,也會因為自己的愚昧和淺薄,給身邊的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所以,永遠不要養成被表象所束縛的習慣,不以當下的隻言片語作為判斷事物本質的依據。

不以自己所了解的片面信息去定論一個人本質的好與壞,這應該是一個人最起碼的修養和看待事物最標準的角度。

聽到別人有了過錯之後,千萬不要立馬就起憎惡的心理,這恐怕是顛倒是非的小人為了宣洩心中不滿而故意捏造的謠言;聽到有人做了善事,也不要立刻去親近他,因為這有可能是奸邪之徒為了親近你,故意編造出來的謊言。

做人應該理智處事,才能避免因為一時不明智而成為被居心不良者利用的工具。很多人在聽到別人有過失的時候,立刻就會表現出憎惡的樣子,甚至會把自己抬到一個道德制高點的角度同指責方一起去批判別人。

但是卻忽略一個重點,很多時候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評價,通常是帶著主觀情緒和偏見的,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脫離客觀,失去理智,如果輕信了這樣本身就不客觀的言論,那麼你得出的結論以及你本身存在的態度都是錯的。

最關鍵的是,一個人因為淺薄與愚蠢在無意之間形成的錯誤,會給當事人帶來甚至一生都無法釋懷的傷害。

二、唐朝有一個人叫楊再思,他是一個靠阿諛奉承起家的小人,雖然身居高位,但是一舉一動,都透露著阿諛奉承的卑劣模樣,更被人所恥笑,很多人都不願意與他共處。

而楊再思為人最擅長巧言令色,阿諛奉承,皇上不喜歡的人他就想辦法打擊,欲除之而後快,皇上喜歡的他就想辦法極力稱讚。

別人問他:「你為什麼這麼低三下四?」楊再思頗為嚴肅的說到:「仕途艱難,耿直的人往往沒有好結果,如果不像我現在這樣怎麼能保全自己,並且經歷三朝而不倒呢?」

在武則天晚年時,張昌宗當過執掌司法的官署審訊官,司刑少卿秉公斷案,免除了他的職位,不久張昌宗就去武則天那告狀,武則天也想為他求情,就問群臣說道:「張昌宗對國家有功嗎?」

其他大臣皆無人說話,只有楊再思站出來說:「當初張昌宗練成神丹,皇上服了之後很有效,這是對國家的大功。」

武則天聽了之後很高興,而張昌宗也因為楊再思的幾句話而得以恢復原職,當時其他官員都嘲笑楊再思阿諛奉承,並且從此更看不起他了。

楊再思為了高官厚祿不惜出賣人格,結果也遭到他人恥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就連武則天這樣聰明的人,也會被他的別有用心奉承和迷惑,更何況是智慧普通的我們呢。

所以謹記前人教誨,慎聽蜜語,慎聽讒言,才能防止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以避免作出悔之不及的事情。

當自身養成清明正直的個性,不輕信讒言,不輕信蜜語,不僅能夠還給當事人者一個公道,而且當這種風氣和價值觀在世俗之間流傳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最後的受益者。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永遠是奸邪小人,擅長阿諛奉承的人當道,那因此遭受痛苦的人又該有多麼多少呢?而且因果是循環的,當這種價值觀流傳的時候,自身也會成為受害者。

所以改正這些惡習,以這種智慧而又正直的價值觀為核心,才能塑造一個好的狀態,這不僅是人生之德行,也是無量之功德。

相關焦點

  • 《道德經》淺薄的人喋喋不休,無知的人誇誇其談,唯智者知之不言
    ,豈不知世上只有《道德經》淺薄的人喋喋不休,無知的人誇誇其談,唯智者知之不言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就專門為此告誡世人:快三十來還一事無成,定是不知《道德經》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下面就為大家帶來此章的解析:真懂的人不多說話,誇誇其談者往往不是真懂。
  • 從法益受損的視角解讀片面共犯
    法網雖疏卻不應有漏洞。現有傳統的共同犯罪理論的一個重大疏漏即否定了片面共犯學說,不承認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一種,也就無法解決上述案件中「暗中幫忙人」的罪質問題,給予恰當的定性。  二、片面共犯為共同犯罪  ——肯定的理論基礎  任何理論的產生本身都不是目的,都是為一定的價值構造服務的。這不是庸俗工具論的翻版,正是事物本質的科學說明。
  • 《我們與惡的距離》:罪案背後的世相、人心和廢死爭議
    鄭捷無精神異常,能清楚表達,也是生活相對比較不被社會邊緣化的,更應該要好好加以了解,到底他們是為什麼?他在想什麼?在生命發展的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從小學就想殺人,為什麼家庭、學校、親人、朋友、社會,沒能接住他?
  • 讀的書越多,越能感到自己的無知和愚昧
    很多時候人的意識、認知、觀點,是斷裂的,是不全面的,是存在漏洞的。有時我們片面地抓住某一點,以為是事物的全面或者真相,以此說教別人,以為自己比別人高明許多。讀的書越多,越感到自己的無知和愚昧。生命中的某些「網眼」一旦彌補,才能看到自己的淺薄。人就是在這種不斷試錯,不斷彌補,不斷總結,然後不斷遇到新的問題中,才一步步走向成熟。
  • 落魄的時候,最能看透人心
    有很多事情只有經歷過,方能知冷暖;有很多人只有相處過,方能見人心正所謂:事不出,不知誰近誰遠;人不品,不知誰濃誰淡。遇到事情的時候,更能真正看清一個人。 《增廣賢文》中寫到:「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 秒洞察事情本質,看透人心,熟讀《易經》的人真可怕!
    電影《教父》中,就有這樣一句臺詞:「在一秒鐘內看透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註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這也可以解釋為,好命和壞命的區別在於:你是否擁有一眼看穿本質的能力。很多人一輩子活在雲裡霧裡,總是活不明白,碌碌無為一生。而有些人的人生卻能活得很透徹,他們知道現在做什麼,在未來最有價值。他們能跳出現實高度,透過現象看清本質,直接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 你心目中最影響交通安全的陋習是什麼?
    你心目中最影響交通安全的陋習是什麼?這樣一些交通陋習令人生厭為我們的出行「添堵」也影響了交通安全↓↓↓這些交通陋習行為不僅不文明,還極其危險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想知道哪些交通陋習最讓人反感嗎?
  • 敬畏生命不是單指敬畏狗的生命,淺薄無知的關愛只能使狗更受傷害
    目前,農業部有關狗是否屬於畜禽類飼養動物的《徵求意見稿》已經面向全國發布己一月時間,雖然至今未有定論,可實質內涵廣大公眾內心十分清楚。尤其是將狗「特化」為「伴侶」動物,給出的那幾點理由,真令人匪夷所思。大家都清楚的內容,在此就不做贅述了,總之覺得很好笑。
  • 不擅長為人處世,不是能力弱,只是看不懂人心而已!
    很多人的能力並不差,水平也很高,可就是在處理人際關係上顯得那麼弱智,出現這種情況,一定不是你的能力出現了問題,而是你沒有看懂人心,不能夠把握住人性的本質,所以對人總會有很多的誤判,尤其是下面這幾條,只有真正的明白了之後,你才能夠認識清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本質,在和人處關係的時候,很多事情就能夠想明白了
  •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定論嗎?
    搜索「轉基因食品」,往往會彈出兩種說法,一種「安全」,一種「不安全」,這總會給大家一種錯覺「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沒有定論」,是這樣的嗎?科學界是如何定義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聽聽專家的看法。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生物化學博士,著名科普作家   什麼叫定論呢?如果僅僅是因為社會上有人有不同意見,就說沒有定論,那麼所有的科學問題,都可以找到有反對意見的人,是不是可以說所有的科學問題,都沒有定論?
  • 這3個星座,因為擅長洞察人心,所以最薄情,是純粹的理性主義者
    他們是善於思考的超強理性主義者,所以更容易看破愛情的本質。水瓶座:他們不是不懂愛,而是太過懂愛。水瓶座的人生來具有超強的洞察人心的能力,他們往往能夠一眼就看穿事情的本質,所以世間很多事情都讓水瓶座感到索然無味,因為看得太過透徹,所以也就沒了追逐的熱情,更不會對感情事抱有太大的希望。
  • 看不透的是人心,本質與卑劣!
    生活、工作、學習本來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為能讓人快樂,成長和成熟穩重,從而收穫人生的價值和成功。但往往,在各處你都躲不掉小人、奸佞之人的存在和禍害,讓人防不勝防。所以,這裡就涉及到關於人性與人心的話題。
  • 董路曾懟白巖松「無知、淺薄」,這回懟裡皮,球迷卻不幹了
    董路拋出了自己的觀點,裡皮為中國足球量身定製的433,不適合中國球員。目前國足慣用的433陣型被董路一頓削,433可能適合歐洲頂級球員,但絕對不適合中國球員,個人能力達不到。他認為裡皮太理想主義,要尊重現實,中國球員只適合541,簡單粗暴打反擊,開大腳,45度傳中爭頭球爭第二落點。
  • 圍觀印度十大恐怖陋習
    但是在印度現存的眾多習俗中,除了一些令人愉悅且廣受歡迎的,也還留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陋習令人難以忍受。想要改變這些傳統人群的頑固思想還真是很有難度。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印度還有哪些陋習。  ?全世界都拋棄這項陋習了,只有印度還在苦苦堅守。很難相信,一樁婚姻裡,新郎、新娘都像局外人,但是他們的父母、親戚甚至毫不相干的鄰居都覺得他們很般配。新郎好歹還有點發言權,可是新娘就只能逆來順受了。這項習俗簡直就愚蠢之極,因為這是在拿兩個人的一生的幸福開玩笑,極有可能兩個人一輩子不能習慣對方的存在。
  • 「二八字眼」原理:認清事物的本質,做出有效的決定
    有時候我們對問題認識不深,往往是由於不注重思考、不注意觀察所致,僅僅了解個大概就不往深裡追究了。其實,事物的本質都是被表象掩蓋著的,對此如若認識不清,就容易將表相當作本質,從而會誤導自己、耽誤事情。不會觀察者,眼光短淺,思維淺薄,只能被問題的表象所蒙蔽,也不會捕捉到什麼機遇。而會觀察者,則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更深刻地看問題。
  • 考考你哇,「方腦殼」與「爛腦殼」有啥差別?
    fāng方nǎo腦ké殼「方腦殼」,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方的腦殼打調不方便,轉不過彎彎,沒有圓腦殼靈活。過去用來形容某人的頭腦不聰明、辦事不靈醒、總是犯一些低級錯誤,就好像頭被人用「開山兒」砍過一樣。所以,我們認為:「方腦殼」是一種線性思維,是片面、直線、直觀、直接的思維方式,是線性的科學研究。「爛腦殼」是一種非線性思維,是多維度、多角度、發散性、突變性的思維方式,是非線性的科學研究。
  • 唯有隻爭朝夕,方能不負韶華
    □蔡曉輝 「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來。」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20年新年賀詞,回顧不平凡的2019年,描繪新一年的美好藍圖。質樸的話語,飽含人民領袖真摯而深沉的情感、充滿領路人篤定前行的力量。
  • 揭秘震驚的陋習 殘忍的女孩割禮割陰禮
    揭秘震驚的陋習 殘忍的女孩割禮割陰禮 奇聞提要: 什麼是少女割禮?割禮就是把少女的全部生殖器(包括陰蒂、大陰唇、小陰唇在內)一點不剩地切割下來,再用鐵絲、植物刺把血淋淋的傷口縫合起來,只在陰*道外留一個細如火柴棍的小孔的少女成年儀式。
  • 香港專家袁國勇和黃絲徒弟撰文直呼「武漢肺炎」:中國人陋習劣根是...
    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昨天全世界網友還在怒懟美國總統川普的不靠譜言論,今天,橙子君就被一篇港媒的評論文章刷新了三觀…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篇文章的第二作者還是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袁國勇:叫「武漢病毒」沒問題袁國勇及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以「大流行源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為題在報章撰文,指病毒源自美國的說法毫無實證,又指滿足各種欲望而繼續食野味,「中國人陋習劣根才是病毒之源」。袁國勇撰文指病毒來自美國毫無實證。
  • 【啄木聲聲】平庸淺薄的逗樂是「喜劇」的悲劇
    而優秀的正劇也並非悲喜調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而當代不少所謂的「喜劇」作品,則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數年前,哲學家俞吾金曾斷言,一個「以喜劇美學為主導性審美原則的時代已經悄然來臨」。當今時代,人們需要通過喜劇的笑聲來稀釋沉重、抵抗孤獨、化解焦慮。喜劇是嘲諷愚陋、抨擊邪惡、褒美貶醜、祛邪扶正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