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字眼」原理:認清事物的本質,做出有效的決定

2021-01-14 鄭昨非的文藝

現在有兩個生意機會擺在你面前,一個成功的機率為80%,另一個有20%失敗的可能,你會選擇哪一個呢?人們一般都會本能地選前者,因為「成功」這兩個字看著順眼,聽著順耳,容易讓人不由自主地選擇。實際上,這兩筆生意成功與失敗的機率明顯相同,只不過前者只提成功,後者強調了失敗。

有時候我們對問題認識不深,往往是由於不注重思考、不注意觀察所致,僅僅了解個大概就不往深裡追究了。其實,事物的本質都是被表象掩蓋著的,對此如若認識不清,就容易將表相當作本質,從而會誤導自己、耽誤事情。

不會觀察者,眼光短淺,思維淺薄,只能被問題的表象所蒙蔽,也不會捕捉到什麼機遇。而會觀察者,則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更深刻地看問題。根據事物呈現出來的表面信息,預測出事物的發展趨勢,這是一種高超的洞察力。具備此種能力者,就能夠見微知著,預測未來,做出明智的決定,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股神」巴菲特眼光犀利,判斷力極強,據說他買入哪只股票,哪只股票就會大漲。他這種能力其實並非天生,而是後天煉成。

相關焦點

  • 《事實》:實事求是,認清事物本質
    自身的環境也在影響我們的判斷,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我所處的環境是不一樣的,收入,人際關係,所接觸的事物,都不一樣,自然在看待同樣的事情會產生不一樣的分歧。每個人的夙願不同,才造就每個人不同的夙願。什麼才是實事求是的方法:01.要想有效控制我們一分為二的錯誤本能,我們就要堅持尋找絕大多數:我們思考的時候很喜歡調動公平的方式思考,感性決定哪種思考方式最好,就把結果按在了這種思考上面。而且,我們還喜歡調動極端的情況來為我們的觀點支撐。
  • 「二八法則」的本質
    「二八法則」的本質,是指一個人在學習中,在生活中,在處理問題過程中,應該抓住問題的關鍵點。那麼在學生學習的中的關鍵點是什麼呢?
  • 用「奧卡姆剃刀」做出有效決策
    比如,製造業興起的智能化改造浪潮中,有不少中小企業就很難做出有效決策:該不該上裝備上軟體?從哪個環節開始改造?全改還是部分改造?有的企業「一馬當先」,走在了前面,斥資購入設備,改造生產線,結果卻因工藝水平不夠,到最後,讓進口的機器落了灰。當下的時代,不確定性正與日俱增。身處其中的企業在面對複雜的內外環境下,做決策的難度也在不斷上升。
  • 理性規劃 | 王富海:二八定律與理性規劃
    此後,他對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資料分析也呈現出同樣的規律: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這就是「二八定律」[1]。 由於差異性和主次矛盾的存在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二八定律逐漸成為各個領域不平衡現象的簡稱,而不論實際是否恰好為20%和80%的比例。
  • 為什麼問題的本質總是反直覺?學會系統思考,探尋事物關係與本質
    一是我們的行為是由系統之中的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決定的,這和碳元素能分別構成鑽石和石墨的原理一樣,也就是說,結構決定行為。二是大部分事情都不是簡單的線性因果關係,而是網絡迴路關係。按照現在網上流行的觀點,它們的關係大致是這樣的:A、a(學校)教育不當,影響c(繆繆)做出過激行為;B、b(家庭)教育不當,影響c(繆繆)做出過激行為。
  • 運用第一性原理,從事情的本質想問題
    數學上的例子包括之前所述的歐式幾何中的公理、以及數論中的實數基本原理;哲學中的例子數不勝數:歷史上一個有名的第一性原理案例:17世紀萬年的牛頓在自己的理論完備之後,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行星繞恆星做勻速圓周運動可以解釋為萬有引力的原因。那麼行星的初速度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 「二八法則、WBS分解法、頭腦風暴」:提高工作效率的3種有效方法
    對單位來說,團隊能否高效的工作,決定著公司能否盈利,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 提高團隊工作效率,能夠有效提升公司競爭力,節約時間,增加產出。
  • 認清所謂「顏色革命」的罪惡本質
    原標題:認清所謂「顏色革命」的罪惡本質   原創時評:認清所謂「顏色革命」的罪惡本質   作者:朱永華   連日來,由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翟巖民、周世鋒、胡石根、勾洪國四人顛覆國家政權案件
  • 學會二八定律,迅速提升人脈!
    二八定律,又稱80/20定律,帕累託定律,又稱巴萊特定律,最省力定律,不平衡原理等。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和企業管理等領域。它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事物中,最重要的一個只佔一小部分,大約20%,其餘的80%,雖然佔大多數,卻是次要的,所以它也叫做二八定律。在我們的人脈圈中,誰是20%的關鍵人脈?我的回答是:和我們有不同資源的人。然而,我想討論的不是這個具體的答案,而是為什麼——在很多領域都有二八定律?例如,20%的人擁有80%的錢,20%的顧客帶來80%的利潤,20%的品牌佔據80%的市場……為什麼?
  • 智慧的本質,不過是對事物的洞察與理解
    1、智慧的本質,不過是對事物的洞察與理解。2、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替換博弈工具的過程,初始用道德,而後改智力,再後智商情商並重,最後學習用智慧。智慧不過是高品質的人性,唯其提升自我,克制環境所帶來的一切不足,才能接近於快樂與幸福本身。
  • 36氪領讀|直擊本質:洞察事物底層邏輯的思考方法
    本文選自《直擊本質》,專注於「思考的方法」,書的上半部聚焦於本質思考,對「本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三樣東西就是本質?」以及「如何找到本質?」進行了剝繭抽絲般的思考與解答。學會這種思考方法能夠讓你看透問題本質,並高效地解決問題。書的下半部則跳出框架,帶你站在更高、更廣的層面去思考,運用遷移思考、升維思考以及逆向思考的方法,讓很多看似無解的人生難題得到解答。
  • 如何提高思維能力,洞悉事物本質?(二)
    答案也非常簡單:本質,就是一個事物在變化的過程中,或者窮盡各種可能性的前提下,所維持不變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它「之所以」是它的原因。抓住本質,是討論問題的基礎,也是我們真正得以理解一個問題、一個事物的前提。那麼,有哪些簡單的思維模型,可以幫我們理清事物的本質呢?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排中律: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不是A就是B,不存在中間狀態。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豆腐變成臭豆腐中間,一定有一個臨界點,臨界點之前是豆腐,臨界點之後就是臭豆腐。充足的理由律:被成為是因果原理,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其充足的理由。
  • 人與人舒服相處的「二八定律」
    其實,對於成年人來說,想要獲得相處舒服的方式,那麼這就需要兩個人去經營和維護,不得不說,很多時候你的言行舉止,就決定了一個人對你的態度。要想保持和諧舒服的關係,就得懂得經營,有一定的情商,知道怎麼與人相處默契。
  • 從普遍聯繫中把握事物的本質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繫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因此,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形上學孤立的觀點。部隊實際工作中,一些同志容易出現簡單化、片面性的做法,從思想方法上來看,往往是由於就事論事,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不善於用辯證聯繫的觀點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徵,因而很難做到準確定位、對症下藥。學一點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普遍聯繫的觀點非常必要,很有好處。  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不能用孤立的眼光看問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存在和發展的。
  • 如何一眼洞悉事物本質?這篇文章講透了!
    所以,為什麼思維模型能夠幫你洞悉事物本質?就是因為,有效的思維模型,都是對這個世界運行規律的一些總結。它本身就蘊含著關於「本質」的信息。它未必能幫助你解決問題,但透過思維模型,你能夠更好地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也許,能夠幫你打破一些,以往一直存在著的盲區和障礙。
  • 科學都是通過模型認識事物
    後來人們以十指為模型計數,建立起自然數的模型、整數分數與加減乘除的模型,人們用這些純量的模型及其關係式,認識事物的數量關係屬性及其規律。代入現實對象事物之後,發現眾多數學模型揭示的原理定律,能很好地解釋說明現實現象與具體事物,相關數量關係模型不論是用於時間的計數、物品的計算,還是財產的分配、土地的丈量等等都非常實用。
  • 聰明人做出的錯誤決定
    牛頓在物理和數學等領域為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經濟學方面,他創立了「金本位」制度,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據報導,後人給他的智商評定高達290。一個如此高智商且精通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家為什麼會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給自己帶來嚴重的損失?其實這樣的案例非常多。
  • 奧卡姆剃刀原理(簡單有效原理)
    對於組織在目標設置與執行過程中因上述種種原因而出現的目標曲解與置換,有一個根本的解決之道,即「無情地剔除所有累贅」,這也正是「奧卡姆剃刀」所倡導的「簡化」法則:保持事物的簡單化是對付複雜與繁瑣的最有效方式。
  • 究竟是什麼阻礙著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
    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這段話來自電影《教父》的臺詞,很多人都聽說過。不同的命運的區別在於,是否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有的人卻活的明白,想的透徹,知道自己的處境,看的清本質,尋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是少數人擁有的能力,當然也是可以通過不斷練習獲得的。開放性思維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不同的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