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損失慘重的大科學家
爆發於300年前的英國「南海股票泡沫」是歷史上最聲名狼藉的金融泡沫事件之一,整個危機顯露出了政府、金融市場以及跟風投資者間存在的諸多問題;它更像是一個稜鏡,將人性中的投機、貪婪心理折射得淋漓盡致。
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的股票從年初的每股128英鎊上升到7月份的1000英鎊以上。貪慾使所有人喪失了理智,瘋狂地追逐投機。但很快,英國國會在通過《泡沫法案》以後,南海股價一落千丈,直至跌到年底的124英鎊——泡沫就此破滅。
在這場股災中,有一個人損失慘重,那就是大科學家牛頓。據報導,牛頓大約損失了2萬英鎊,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筆巨款。牛頓因此發出感慨:「我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計算不出人們內心的瘋狂」。
牛頓在物理和數學等領域為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經濟學方面,他創立了「金本位」制度,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據報導,後人給他的智商評定高達290。
一個如此高智商且精通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家為什麼會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給自己帶來嚴重的損失?其實這樣的案例非常多。在歷史上,很多影響歷史進程的錯誤決定都是由聰明人做出來的;在商海當中,很多導致公司走向滅亡的決策也是由經驗豐富的領導拍板決定的。這背後是否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2
知識的4個層級
人們對任何事情的決定都是基於當下所獲取到的信息以及頭腦中所積累的知識、經驗、認知等做出的綜合判斷。如果我們把這些都算作是廣義的知識,那麼IBM公司曾經將知識分成了四個層級:
最底層的叫做數據。這是一種現實而客觀的東西,以未經加工的、散亂、龐雜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
向上一層叫做信息。信息是經過人類加工和處理的數據,就像是將散亂的珍珠串成了一條具有裝飾功能的項鍊。
再往上一層就是狹義的知識。這是我們將信息經過反覆提煉與驗證得出來的理論或經驗總和,也可以是某些技能或技巧。
最高的一層叫做智慧。智慧並不是一些具體的、切實可用的做法,但卻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一種態度,將人類對世界的認知上升成為一種境界。
知識的層級呈現為金字塔形,從底層向高層,知識量逐級遞減。在我們當今的數字時代,根本不缺少數據和信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的一個動作,都可能成為底層數據,而龐大的數據存儲系統、高效的信息加工方式以及飛快的傳輸速度也使得信息如爆炸一般撲面而來。有太多便利的方式可以讓我們獲取知識,增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但我們真的能將知識升級成為智慧嗎?人類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到底該用哪一個層級的知識呢?
十個人在同樣的形式下、面對相同的機會一定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其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擁有不同的信息量,而是他們擁有不同的境界和洞察力,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處理事情的智慧完全不同,因此最終的取向自然不同。一些處在技巧方面的問題,人們完全可以利用狹義的知識理論進行解決,例如牛頓可以用力學公式計算出行星的運動規律,也可以用金本位制度來穩定貨幣。可一旦事情超出知識的範疇,單純依靠聰明的大腦做出判斷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正像在「南海泡沫」事件中,人性中的貪婪、欺詐是無法用公式計算的,所以牛頓才會發出「計算不出人心的瘋狂」這樣的感慨。
3
從知識升級到智慧
亞馬遜公司的創始人貝索斯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過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在十歲那年夏天,他跟著祖父母駕車出遊。坐在後排的他聞著祖母抽菸時濃烈的煙味,決定為祖母做個算術題:戒菸廣告說,一個人每吸一口香菸會減少大概兩分鐘的壽命。他仔細觀察祖母手中的一支香菸需要吸幾口,並匯總了她每天吸菸的數量等信息,然後認真地計算出一個合理的數字,驕傲地跟祖母說:"按照你每抽一支香菸耗時2分鐘來計算,估計你將少活九年!"當他期待著自己的算術技巧能夠贏得誇讚的時候,祖母卻突然哭泣起來。這時,祖父將車停到路邊,把貝索斯叫下車,凝重地注視著他,深情地說:"善良比聰明更重要!"
善良比聰明更重要——這成了貝索斯一生的信條。
從貝索斯的經歷上,我們可以看出。少年時期的他通過自己的算術技能精準地計算出了抽菸給祖母帶來的危害。然而,這個缺乏智慧的少年完全不懂得把計算結果告訴祖母這樣的行為深深地刺痛了親人的內心——這便是知識與智慧在相同情況下的不同選擇。如果說聰明是技能的展現,那麼善良便是智慧的選擇。
曾有人對美國百強公司CEO的書櫃進行調查,統計結果大大超出人們意料——在書架中所有的書籍種類中,商業管理類圖書只佔到5%左右;超過90%的書籍居然與經濟無關,這些圖書當中有歷史類、哲學類、文學類等各種書籍。當我們從知識的最高層面來理解這個統計結果,我們就能領會這些大公司的高管們已經跳出了商業管理的技能範疇,正在通過其他的方式回歸到智慧的境界。
很多時候,在面臨重大的抉擇之時,單純依靠狹義知識層面的理論或技能往往會失效;而此時,通過修行與精進所獲得的智慧卻能讓我們從內心找到答案。就像在英國「南海泡沫」事件當中,雖然當時信息嚴重不對稱,很多人完全無法了解事件背後的金融邏輯與市場操作,甚至連高智商的牛頓都無法用公式計算出市場規律。當所有人都陷入「高收益的狂歡」之時,對自身欲望的克制卻可以讓人們不去盲從,這已經跳出了知識技能的範疇,是用一種人生態度做出的決定——這就是智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