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阻礙著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

2020-12-05 懸崖百丈冰上走

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段話來自電影《教父》的臺詞,很多人都聽說過。

不同的命運的區別在於,是否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

有的人活的糊裡糊塗,縱使辛苦萬千,一輩子也碌碌無為。

有的人卻活的明白,想的透徹,知道自己的處境,看的清本質,尋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這是少數人擁有的能力,當然也是可以通過不斷練習獲得的。

開放性思維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不同的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多種結論綜合起來,就有了對事物比較全面的認識。

每個人的生活領域都存在著局限性,也就限制了我們看問題的角度的多樣性。

事物的發展會超出預料之外,是因為可能性太多。

運用不同思維方式思考,對各種可能性的概率有個大致的把握,以及各種應對方法,便有了認識的準確性。

普遍聯繫

世界本就是一個整體,無分領域,只是每個人生活的領域存在著局限性,所以只有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維去看待理解世界。

劃分是為了更加方便簡單的理解世界,但有時候卻要用整體,用普遍聯繫的眼光去看,才能更加通透。

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也是動態發展的,不能片面的,孤立的,靜態的看待問題,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動態的思維去思考,會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質。

逆向思維

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有句名言: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那麼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凡事反過來想,有時候一種思維陷入困境,反其道而行之,問題便迎刃而解。

多從事物的對立面去思考問題,多思考導致失敗的原因,打破常規思維和慣性思維,以終為始,便可以更加快速的看清事物的本質。

芒格有個格柵思維,很值得學習,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思維模型。多種學科不同思維模型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框架,就像在頭腦中安裝了各種各樣的工具,以此來解決不同的問題。

如果把自己擁有更多學科的知識,擁有更多的思維模型,擁有更多的客觀和理性,那麼我們將擁有快速看清事物的本質的能力。

END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思維能力,洞悉事物本質?(二)
    那麼,究竟什麼是本質?答案也非常簡單:本質,就是一個事物在變化的過程中,或者窮盡各種可能性的前提下,所維持不變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它「之所以」是它的原因。抓住本質,是討論問題的基礎,也是我們真正得以理解一個問題、一個事物的前提。那麼,有哪些簡單的思維模型,可以幫我們理清事物的本質呢?
  • 從叔本華這5句經典名言看清人生的本質
    在此精選叔本華5句經典名言進行解讀,一起探尋並揭開人生的本質。【人們最終所真正能夠理解和欣賞的事物,只不過是一些在本質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罷了。】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類同層次的人更能相互理解和欣賞,這與人的需求層次、眼界和觀念相關。
  • 從普遍聯繫中把握事物的本質
    部隊實際工作中,一些同志容易出現簡單化、片面性的做法,從思想方法上來看,往往是由於就事論事,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不善於用辯證聯繫的觀點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徵,因而很難做到準確定位、對症下藥。學一點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普遍聯繫的觀點非常必要,很有好處。  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不能用孤立的眼光看問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存在和發展的。
  • 智慧的本質,不過是對事物的洞察與理解
    1、智慧的本質,不過是對事物的洞察與理解。2、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替換博弈工具的過程,初始用道德,而後改智力,再後智商情商並重,最後學習用智慧。智慧不過是高品質的人性,唯其提升自我,克制環境所帶來的一切不足,才能接近於快樂與幸福本身。
  • 為什麼問題的本質總是反直覺?學會系統思考,探尋事物關係與本質
    然而,這種信息看得再多,也只能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話題,說白了,唯一的作用就是打發時間——既不能我們看到事情的本質,也不能增強我們的預見性。這種對信息的理解方式,很難讓我們對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讓我們先拋開這些表面現象進行分析,如果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沒有問題的話,會不會還發生這樣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一件事情是否會發生?
  • 時間究竟是什麼?關於其本質的幾個猜測,了解之後發現十分有趣
    不管你是什麼人種,身處何處,你都需要用時間來衡量你的人生和計劃。可是很多人都對時間有很多的疑惑,關於時間,人類也一直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想要知道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那麼,這個讓所有事物一直處於相對運動狀態的"時間",其本質到底是什麼?對於時間的本質,人類目前有以下猜測。
  • 宏觀宇宙是確定的,微觀宇宙又是隨機的,宇宙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於世界的本質充滿困惑。尤其是量子力學的發現,使得困惑就沒有離開科學家們的大腦。量子力學是一個有趣的又特別燒腦的東西,更為諷刺的是科學家們認為最為精確的物理學本質居然是隨機的。為什麼說物理學本質是最為精確的又是最為隨機的呢?
  • 如何一眼洞悉事物本質?這篇文章講透了!
    簡而言之:我們永遠不能孤立地去考慮問題和事物,而應該不斷地追問自己:它的背景和場景是什麼?它為什麼會出現?它的出現帶來了什麼、導致了什麼?那麼,究竟什麼是本質?答案也非常簡單:本質,就是一個事物在變化的過程中,或者窮盡各種可能性的前提下,所維持不變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它「之所以」是它的原因。如果用系統思維來解釋,本質,就是系統所要「轉換」的那個東西,也是系統所能夠存在的理由。
  • 什麼是事物?我們的世界,都來自什麼地方?
    有時最簡單的問題是最難回答的,什麼是「事物」?為什麼「事物」會發生?又為什麼「事物」會如他們應該的樣子發生?讓我們嘗試一步一步地去了解它們是由什麼組成的。你是物質,物質又由分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而它們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
  • 能量與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首先要看清那些藏在選擇背後的,事物的基本脈絡。這裡就牽扯到了兩個重要概念:能量-信息。宇宙是由能量和信息組成的。有人說宇宙的組成應該是:時間、空間、物質、能量。其實他們不是一個層級的事物。是能量創造了時間、空間和物質。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其實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當然更沒有物質了。那有什麼呢?只有一個點。這個點多大呢?
  • 財富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1首先,人的本質是什麼?人其實是大自然的一種映射。比如人體有365個穴位, 一年剛好365天;人體有12條經絡, 一年剛好12個月。脊椎有24節, 一年剛好24個節氣,人與大自然完全吻合。古代人所說的人體內的小周天,其實代表月球圍繞地球運轉的這一系統;人的脊椎有24節,隨著身體的循環,每一個骨節都會發生相應的感應。
  • 微積分的本質是什麼?事物經歷時間後產生的總變化量你懂了麼!
    微積分的本質是什麼?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微分和積分的本質必須合起來講,才有可能通俗易懂;要是分開來講,反而變抽象了。我們不妨以事物在時間中產生變化為例。微積分的本質,事實上徹底體現在一個數學公式,被稱為「微積分基本定理」,又稱為「牛頓-萊布尼茲公式」:這個公式如果能夠理解的話,其實就等於徹底理解了微積分思想的全部。剩下的就只是對微分與積分規則的技術性掌握了。既然是談本質,我們這裡就不談技術性問題了。
  • 沒有靈魂的是什麼梗? 這梗常用來吐槽丟掉了事物本質核心
    沒有靈魂的是什麼梗? 這梗常用來吐槽丟掉了事物本質核心時間:2019-07-23 09:55   來源:gmz88遊戲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沒有靈魂的是什麼梗?這梗常用來吐槽丟掉了事物本質核心 有很多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沒有靈魂的是什麼梗,下面遊戲吧小編為大家帶來沒有靈魂的梗、意思、出處、含義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沒有靈魂的是什麼梗 作為網絡語的該詞,多用來形   原標題:沒有靈魂的是什麼梗?
  • 創新,源於對事物本質的思考
    十多年過去了,他始終將這句話銘記於心,「我們作為建築師不僅要有創造力,更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RIM」是一種態度 「需要深度了解客戶的核心需求, 因為創新是源於對事物本質的思考。」
  • 玻爾和愛因斯坦的爭論:人能否認識事物的本質?
    和愛因斯坦同時代的一位物理學家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丹麥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曾經認為,物理理論只是自然界的現象描述;而愛因斯坦說,物理理論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質。俗話說,立場決定態度,觀察角度決定你看到了什麼。那麼,讓我們看一看,玻爾和愛因斯坦各自的立場在什麼地方。首先,談談什麼是本質。
  • 《老子》原文:「道」和「名」的關係是什麼?看清事物實質與表象
    意思是可以言說的道理,可以命名的事物都不是恆久的。那麼「道」與「名」之間有什麼聯繫呢?「道」比「名」更難明了,「道」比較抽象,看不見摸不著,只能去聽、去感。「名」更具體,可以看得見,可以使用。「名」與「道」又是可以轉化的。「名」裡面一定含有它自己的「道」。「道」也可以轉化為「名」來體現。舉個例子來說明:一個口風琴就可以稱為的「名」。
  • 人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當物質與精神分離,哪個才是真正的你?
    那麼在笛卡爾的二元論中,人類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思想和肉體為何又是分離的呢?在西瓜視頻創作人【小播讀書】的作品【笛卡爾哲學系列五:人的本質是什麼,心靈和物質有什麼本質不同?】中,就有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討論,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
  • 「二八字眼」原理:認清事物的本質,做出有效的決定
    有時候我們對問題認識不深,往往是由於不注重思考、不注意觀察所致,僅僅了解個大概就不往深裡追究了。其實,事物的本質都是被表象掩蓋著的,對此如若認識不清,就容易將表相當作本質,從而會誤導自己、耽誤事情。不會觀察者,眼光短淺,思維淺薄,只能被問題的表象所蒙蔽,也不會捕捉到什麼機遇。而會觀察者,則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更深刻地看問題。
  • 段永平論本質
    來源:雪球電影《教父》原著中有一句經典臺詞:「半秒鐘看清事物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命運註定會是不同的」。@大道無形我有型也經常反覆教導大家要思考本質,抓住本質,回到事物的本質,分辨什麼是正確的事。邊收集邊整理大道談本質的問答,共享給大家。enjoy!
  • 海德格爾:如果想了解事物本質,就必須放下自身的預設
    以海德格爾給出的意義來看,事物存在著(exist),但只有人存在(exist)而同時兼具存在(Being/Sein)的狀態。現象學與回到事物本身海德格爾寫作時,常常會用到字的字根去解釋、闡發自己的意思。例如在書首他就借分析「現象」(phenomenon)和「學」(logos)這兩個字根,去解釋什麼是現象學(phenome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