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最講「識相」

2020-11-28 澎湃新聞

原創 楊錫高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人最講「識相」

楊錫高

人有各種各樣,有的風風光光,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渾渾噩噩;有的趾高氣揚,有的低調處事,有的低三下四;有的逍遙自在,有的寵辱不驚,有的提心弔膽;有的吃香喝辣,有的淡飯粗茶,有的寅吃卯糧;有的識相,有的不識相,有的很不識相。

家訓千千萬,上海人家最講究的一條就是「做人要識相」。爺娘對小孩千叮嚀萬囑咐,不管前面講了多少道理,不管後面還有多少關照,最最關鍵的總歸離不開這樣一句:「做人要識相」。

緊跟在「做人要識相」之後必定還會加上一句:「勿識相請儂吃辣火醬」。這是小辰光,所有大人都會對調皮搗蛋的「小赤佬」「小把戲」「小鬼(讀Ju)頭」發出的口頭警告,效果還是蠻靈光呃。老弄堂過街樓蘇北爺叔的兒子,讀書成績老是在班級裡排名倒數第一第二名。開始蘇北爺叔並不知情,後來老師家訪告狀,這才曉得自家「小把戲」在學校這副「吞頭勢」,於是每天嚴加管教,作業勿做好絕對勿準出去白相呃。蘇北爺叔每天的口頭禪就是「勿識相請儂吃辣火醬」。

蘇北爺叔絕對勿是信口開河隨便瞎講的,光起火來,隨手操起一把雞毛撣子,或者擀麵杖,「小把戲」嚇得「刮刮抖」,從此變得識相了。弄堂裡的鄰居都知道,「小把戲」白相心思蠻重呃,但小聰明也是有的。一年半載之後,「小把戲」讀書成績突飛猛進,班級排名進入前十名了。中考時考入區重點,高考也考了個二本。蘇北爺叔家裡祖祖輩輩出了一個「狀元」,開心煞了,逢人就發喜糖。在家裡,從前弄堂發到後弄堂;在單位,從車間發到食堂。當大家誇獎「小把戲」聰明時,蘇北爺叔總是表揚自己教育有方,說全靠那句口頭禪,「做人要識相,勿識相請儂吃辣火醬」。

識相勿識相,用上海話解釋,就是要會看「山勢」,用普通話講,就是要知趣。順口溜說:「十歲白相,二十賣相,三十亮相,四十吃香,五十識相,六十還鄉,七十藥箱,八十回想,九十夢想,百歲裝箱。」其實有些人勿要講五十識相了,一輩子也勿會識相,教也教不會。朋友阿俊前些年因為老宅拆遷,搬到了郊區,上下班不方便了,於是咬咬牙買了一輛新車。第一天開車上班,辦公室同事知道後都去停車庫「參觀」,點讚阿俊的車子「呱呱叫」。隔壁辦公室的小美女也來「軋鬧猛」,並跟阿俊開口道:「我跟儂同路,以後我上下班就搭儂車啦!」真是心直口快,當天下班她居然候在了阿俊辦公室門口。從此以後,兩人幾乎同進同出,成了公司裡的「花邊新聞」。

起初阿俊也是有想法的,都是有家室的人,每天這樣,算啥名堂?萬一被太太撞見跳進黃浦江也講勿清爽,但「扳面孔」拒絕又實在開不出口。小美女呢,真是不識相,搭就搭了,卻從來沒說過一句謝謝,好像名正言順、理所應當,還「像煞有嘎事」,每天大大咧咧坐在後排。同事看不下去,就私下裡跟阿俊咬耳朵:「搭車要識相,坐後排好像摜領導派頭嘛!」

順便普及一下坐車規矩。如果是公務車,有專職司機駕駛,領導坐後排右座,下級或秘書坐副駕座;要是兩個領導,那么正職坐後排右座,副職坐後排左座;要是還有一個領導,那麼職位低的坐後排中間座。如果是私家車,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搭車,都請坐副駕座,表示對車主的尊重;要是搭車人多,最尊貴的位子還是副駕座,然後可按後排右座、左座、中間座的次序就坐。有的人交關識相,一邊嚷嚷著「我人瘦,人瘦」,一邊主動搶著坐後排中間座;也有的人一點不識相,慢吞吞上車,等都上了車,留下來的就是後排右座了。所以,一個人識相不識相,看看他怎麼坐車就已「煞勒似清」。

有一次在酒桌上,朋友講了個笑話,說是他們公司十幾年前搞車改,中層領導一律自己開車,不再配備專職司機。有個處長,那天帶著處裡的一個幹事一起去參加市裡的大型座談會。處長親自開的車,幹事有點不識相,篤悠悠坐在後排右座。車到會場門口,車停,立刻有禮儀小姐打開車門,幹事從後排鑽出,禮儀小姐扶住車門,把纖纖玉手擋在車框上。隨後,幹事被當作領導,由禮儀小姐引領進了會場。而當處長到停車場停好車,再走回到會場門口時,被工作人員引到會場邊的一個小房間門口,處長抬眼一看,門上的牌子寫著「駕駛員休息室」。處長氣得阿噗阿噗,怪誰?怪你的部下不識相!

朋友講完這個笑話,一桌人哄堂大笑。笑完都在打聽處長是不是給那個「勿識相」的幹事吃了辣火醬?

再回到阿俊的話題上來。最讓阿俊勿適意的是,小美女坐在後排,哇啦哇啦電話打個不停。一歇歇打給閨蜜,說上個禮拜在港匯買了兩隻黛安芬,買一送一。一歇歇又打給老公,問老公今朝是啥日子還記不記得?老公猜了半天猜勿出。她就發嗲:「儂忘記啦?是阿拉第一次約會的紀念日呀!那天在靜安公園見的面,隨後又去對面的久光吃了日料。一大盤刺身上桌時,儂還幫我拍了好幾張照片。」

阿俊嘆苦經:「這麼私密的話當著我的面講,真把我當網約車司機了!」我們就跟阿俊出主意,以後下班就說:「不好意思,今朝夜裡我出去應酬,沒辦法順路了。」幾趟下來,她就識相了。

後來,阿俊說:「還好聽了你們的建議,及時『拗斷』了小美女的不識相,否則,家庭也要被伊拆散了。」我們問「啥情況?」阿俊說:「有一次太太在後排座墊上發現兩根捲曲的頭髮,便責問我啥意思!」阿俊還算頭子活絡,接口道:「這是公司女領導琳總搭車留下的吧!」太太緊逼:「是哪個小三吧?」阿俊回答:「儂一個月撥我多少零用鈿?我有啥個花頭養小三?就是有想法也沒得辦法呀!」阿俊的反駁,讓太太閉了嘴。

所謂識相,通俗點講,也就是做人要拎得清。老弄堂裡寧波阿婆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是紡織女工,嫁給了廠裡的機修工阿斌,小女兒在電影院賣票子,找了跑片的阿湯。後來,紡織業不景氣,大女兒、大女婿先後下崗。大女兒索性居家照顧老娘,而阿斌去了附近一家公司當保安,做一休一,空閒的時間都用來搭把手,幫著太太一起照顧丈母娘,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但一家子在一起其樂融融。沒過多久,電影院也嘸啥花頭了,好在阿湯跑片的辰光,積累了不少人脈,路道粗,帶著太太一起下海做生意了。幾年下來,鈔票賺了「木佬佬」。但小女兒、小女婿拎得清,逢年過節總是拿鈔票一大把一大把地往阿姐、姐夫口袋裡塞。晚上喝酒的時候,阿湯跟阿斌講:「姐夫,這些年全靠儂跟阿姐全身心照顧姆媽,我才可以一門心思做生意。一個家庭,每個人角色不同,分工不同,儂跟阿姐替小妹跟我多盡一份孝心,就是對家庭的最大貢獻,我們出點鈔票只能算聊表寸心,你們拿著千萬不要往心裡去,完全心安理得。」

左鄰右舍看到寧波阿婆總是交口稱讚:「阿婆,儂真是福氣!大女婿勿聲勿響,盡心盡力照顧儂;小女婿真是識相,大大方方摸鈔票貼補家用,從來勿抖豁。」寧波阿婆聽了之後總是眉開眼笑。

同樣一條弄堂裡,後弄堂老爺叔就嘸沒寧波阿婆福氣了。老爺叔兩個女兒一個小兒子。小兒子阿三頭讀書勿靈光,大學沒考進,就吵著要去日本。屋裡廂拿不出多少鈔票,兩個阿姐資助一點,老爺叔親戚朋友那裡借一點。結果阿三頭去了日本杳無音信,七、八年之後回到上海,帶回三十幾萬人民幣的積蓄。九十年代,三十幾萬屬於「立升」大、腔調濃呃!但阿三頭一點不識相,兩個阿姐那裡從來沒有意思意思,老爸那裡也不表示表示,當初借給他的鈔票都是「窩西空」。不識相的阿三頭拿了這些鈔票開了一家居酒屋,不料生意難做,月月虧本,加上阿三頭賭心成癮,幾年之後就輸得「淨蕩光」。老爺叔有苦難言,全弄堂的人都在罵阿三頭太不識相。

還有一種不識相,叫以貌取人。朋友阿炎是一家文化創意公司老闆,有一天心血來潮跑到離家不遠的奧迪4S店,想把自己的老奧迪換一輛Q7。因為是休息天,又離家不遠,所以隨意穿了一套居家休閒裝。進了店,那些「神抖抖」的汽銷人員卻沒有一個迎上前來接待,把他晾在一邊。相反,「隔手」進來一個拎著公文包的人,銷售員們點頭哈腰,爭著接待。氣得阿炎「調槍頭」,跑到斜對面的4S店,去買奔馳了。

奧迪店的銷售經理曉得後,在第二天的晨會上大光其火:倷勿要老傳統、老眼光看人了,現在啥時代啦,要與時俱進,懂伐?儂以為西裝革履就一定有「立升」啊?不一定!馬路上,大熱天也西裝筆挺,勿怕焐出痱子的,基本上是房產中介。風水輪流轉,時尚輪流翻。現在是有鈔票的穿布鞋,沒鈔票的穿皮鞋;有鈔票的吃野菜,沒鈔票的吃葷菜;有鈔票的屋裡廂踏腳踏車,沒鈔票的馬路上踏共享單車;有鈔票的小蜜兼老婆,沒鈔票的老婆兼小蜜。以後,倷要眼烏子睜睜大,要學會看「山勢」,每一個客戶,勿管大生意還是小生意,都是阿拉衣食爺娘,都要好好接待。哪怕不買車子,參觀參觀,也要好好接待。今天不買,不等於以後不買。這叫潛在客戶。勿要勿識相,「啥寧勿識相,請伊吃辣火醬」!

上海人的識相「理論」,好比央視節目,一套一套的。

配圖來源:騰訊網

攝影:陸元敏

鳴謝:楊錫高先生賜稿分享!

楊錫高先生熱文

原標題:《上海人最講「識相」(作者:楊錫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生病的螞蟻很識相
    生病的螞蟻很識相當你的一位辦公室同事感冒咳嗽了,你心裡總希望他離你遠點,但他可能不以為然。與一些人比起來,螞蟻似乎更識相。覓食蟻最有可能被病原體感染。研究人員將一些覓食蟻暴露於綠僵菌孢子中。孢子一旦附著在螞蟻身上,一兩天之後,就會鑽入其身體,將其殺死。在被孢子感染的那一天,患病的覓食蟻就改變了自己的行為。它們花更多的時間在巢外逗留,斷絕與其他工蟻的來往。
  • 不識相的「電燈泡」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不識相的「電燈泡」 2012-11-24 15:41 來源:愛思英語 作者:
  • 追憶上海人沈昌文:最有趣的「破老頭」,最溫和的奮鬥者
    記者:所謂「上海人性格」是怎樣的?沈昌文:人們愛說上海人「滑頭」,並不假,但這「滑頭」,首先是指遇到為難的事知所趨避。舊上海是典型的「黑幫」佔統治地位的社會。我小時候做過「僕歐(英語boy的音譯,即僕役)」,這種生活鍛鍊更教會我趨避,要謹小慎微。當然,單單趨避也不行,還得機靈。有多取巧,我舉個例子。
  • 追憶上海人沈昌文:最有趣的「破老頭」,最溫和的奮鬥者|睡前分享
    他主持下的《讀書》雜誌,被認為是「觀念最開放、思想最活躍」的刊物,先後開設了馮亦代的「西書拾錦」,王佐良的「讀詩隨筆」,樊綱的「現代經濟學讀書札記」、趙一凡的「哈佛讀書札記」等多個兼具文學性、思想性的專欄,使《讀書》雜誌成為中國知識界的一面旗幟。1996年1月退休後又發起創辦《萬象》雜誌,策劃出版《新世紀萬有文庫》等。上海作家簡平說:「沈公是我敬仰的長輩。
  • 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有上海戶口是否算上海人?
    從目前的充分條件看,廣意的上海人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標籤,那就是上海市戶口。只要你有上海戶口,從待遇的層面上講,你就是個上海人。二,真正的阿拉上海人,在上海的街面上並不多見。有錢的太老,懶得出門。沒錢的太窮,不好意思出門。阿拉上海人目前在上海不足300萬,也就是上海常住人口的百分之十,為什麼會那麼少呢?關鍵是在阿拉兩個字上。
  • 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新上海人算是上海人嗎居住在上海的哪裡?
    浪客李同學     可能最讓我在意的是自己不會講上海話吧——想要融入一個地方的人際圈子,語言關總還是要過的。     追夢赤子心     其實,我不是很在意這個問題。我想的是,到一座城市就得在這座城市留下一點痕跡,證明我來過,就可以。
  • 上海人的腔調都藏在這些老字號裡,它們的傳奇故事,「檔案春秋」講...
    點擊閱讀>>>《鏤象於木,印之素紙:朵雲軒木版水印傳奇》豫園商城這裡是許多老上海人孩提時的樂園,廟門口高聳入雲的旗杆、九曲橋、豫園大假山,還有小動物園裡的鸚鵡學舌讓人捧腹大笑,節日裡的城隍廟真的逛不夠,看不厭。
  • 上海知識產權局英文網試運行:講好中國和上海的智慧財產權故事
    上海知識產權局英文網試運行:講好中國和上海的智慧財產權故事 微信公眾號「上海智慧財產權」 2021-01-13 18:46
  • 全國研究生短期課程張量分析講習班在上海大學開班
    本次講習班由張量研究研究專家,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祁力群教授以及他的研究團隊擔任主講;吸引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蘭州大學、上海大學等近50家高校院所的研究生和年輕教師。           開幕式由數學系主任、上海大學張量與矩陣理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王卿文教授主持。
  • 徐光啟:第一位近代意義上的「上海人」
    剛剛三位嘉賓都講到了上海人有很多的性格和品格,比如海納百川、包容,我覺得需要講一講的是媚外的問題。我曾經在我的書中寫道:上海人的性格當中崇洋是有的,但媚外是沒有的,上海人不怕外國人,跟外國人之間是互相合作,是相互學習的。徐光啟並沒有拿外國人的錢,而是把家裡的錢拿給外國人做事,做中國人需要的事情。如果把上海文化汙名化為崇洋媚外是不對的,剛剛梁先生也說了,上海不是殖民地。
  • 「閃電」的上海話怎麼講?一起來看滬語中這些天氣詞彙
    「毛毛雨」、「麻花雨」、「長腳雨」…還記得上次小布和大家講的關於「雨」的詞彙伐?(詳情點擊這裡)現在臨近盛夏,「雷響」「陣頭雨」越來越多,個麼小夥伴們,在上海話裡,關於「天氣」的這些詞彙全部聽到過伐?「閃電「的上海話哪能講?」殟塞天」搭仔「烏蘇天」又指的什麼天氣?
  • 最能代表老上海的50個「符號」
    上海話最具地方特色,曾經的上海人就像香港人只會講廣東話一樣,他們只會講上海話。阮玲玉就不會講普通話,學堂裡先生教書也只講上海話。直至今日,上海話也無時無刻不起到排外的作用,一句「鄉下銀(人)」,就足夠引發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間的戰爭。講上海話是上海人的驕傲,是他們從骨子裡透出高傲和對這座城市的熱愛,但是千萬不要妄圖和上海人爭辯為什麼在大街上飆上海話的問題,你絕對不可能改變這種現象。
  • 【給90後講講馬克思】第13講:唯物史觀講了啥——1859年,唯物史觀
    本講內容梗概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精華,它深刻認識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主要歷史階段,解釋了歷史發展變化的動力與規律,具有跨時代的意義,至今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 講述人:李育書   江蘇濱海人,1982年1月生,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博士。
  • 誰是上海話最靈光的人?
    新上海人熱情更高展演第一位上場的是80後的8號線地鐵司機李斌,閒暇之餘,他把工作中記錄下的點點滴滴改編為屬於自己的海派清口,「阿拉地鐵裡廂每天有各種好白相個事情,我想用上海話拿這些事情講拔大家聽。」現場,他和表演藝術家錢程老師合作帶來令人爆笑的海派脫口秀《地鐵站逃票》,這些故事讓天天乘坐地鐵的上班族感到分外熟悉,也讓逃票者羞愧。
  • 聽說只有上海人知道
    其實,請上海人用上海話念給你聽,就能猜出個大概了。這些「白脫」西點裡,「白脫奶油蛋糕」大概是最有代表性的。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當上海人談論起奶油蛋糕時,說的就是這種奶油呈乳黃色、口感硬硬的蛋糕。點開評論,許多人買這種蛋糕是為了找尋童年的味道。「回到童年,和記憶裡一模一樣啊!」再仔細看,來買這種蛋糕的不光有上海人,還有來自北京、浙江、安徽、四川、湖北、東北等地的買家。
  • 上海這26個會講故事的聖誕美陳,美到炸裂!
    「   這些會講故事的聖誕美陳,美到炸裂!   -10-   上海長寧來福士   百變Blythe洋娃娃聖誕樹   風靡全球的萌娃Blythe「小布」中國首秀,聖誕季空降上海長寧來福士。
  • 上海動物園園藝大講堂新年第一講,帶你走近猿猴的世界
    新年伊始上海動物園園藝大講堂第一講如約而至在新年第一期園藝大講堂中主講老師將帶領大家走進猿猴的世界
  • 定海橋的上海男人:淳樸勇敢講義氣的"街頭大佬"-定海 流氓 奶頭山...
    時髦的喇叭褲,皮夾克甚至奶油包頭通過電影電視走進上海人的視野裡,「分挺不挺」開始成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指標。「流氓」們自然也開始要「尋方向」了。  「許大馬棒」和「座山雕」  為了進一步接觸那段歷史,記者通過當地人的介紹,找到了王又發(化名)。王又發今年60歲,是在定海路上摸爬滾打長大的,和貴寶、紅根都算是街坊鄰居。
  • 上海:中國最有錢,9個月消費10000億,李佳琦成為新上海人!
    2020年1月份至5月份,新上海人李佳琦成為了上海市帶貨最多的人,李佳琦在直播間之中賣出了4.5億元上海產品,產品包括梅林午餐肉,光明牛奶,大白兔奶糖,玉澤面膜等,其中,玉澤面膜在數秒之內就賣出了156萬片。
  • 上海世外中學鼓勵學生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上海世外中學鼓勵學生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時間:2018/12/30 7:52:52 來源:新民網    作者:陸梓華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刀切砧板的「篤篤」聲,魚入油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