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某小區的一條橫幅引起了業主的憤怒"這到底是啥意思?"原因是橫幅的內容讓人瞠目。"小朋友請問問你的家長,咱家物業費交了嗎?請不要對小孩子說謊"這樣的橫幅堂而皇之地掛在了小區裡。顯然,這是物業為了催繳物業費而想出的"奇招"。
只是這玩梗的橫幅卻讓小區的業主們看了十分地不舒服。有業主說孩子還是未成年人,與物業並無直接往來,明明是物業與業主之間的糾紛,卻非要將與之無關的孩子也拖入這場爭鬥中,多少有些"不知好歹"了。
這語氣看似調侃卻隱含"威脅",不僅不會讓業主們去主動繳納物業費,反而更加激起了業主的反感心理,為了反擊,業主也向物業贈送了"不能服務業主就去騙小朋友,xx(物業)是行業的恥辱"的錦旗來回擊小區物業。隨後物業道歉,撤下橫幅。但業主並不接受。
從法律上來說,物業和業主實際上是合同關係。業主花錢,聘用物業公司來對小區的整體環境進行監護維修,以便獲得更好的居住環境。而物業通過提供對小區共有資產進行管理,對小區衛生進行清潔,對小區業主的私有資產提供維修等服務來獲取報酬。
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商業夥伴關係。只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最多的卻是業主對物業的服務不滿意,認為物業只拿錢卻不辦事,在收取物業費之後並沒有提供該有的服務,自己的物業費交得十分鬧心。
物業公司則因為收不齊物業費,導致人員流失設備陳舊,服務質量每況愈下。兩者矛盾越來越深,甚至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杭州這個小區用這樣的橫幅來催收物業費,在網上就收穫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沒毛病,拖欠物業費本來就不對,如果家長按時交了,還怕孩子問嗎?也有人說,怎麼不掛個橫幅問問自己物業該做的都做到了沒有?幹啥啥不行,收錢第一名。兩種不同的聲音辯論十分激烈,誰也說服不了誰。
為了收取物業費,物業公司也是頻出奇招,杭州小區是拉橫幅,還有一位網友爆料說自己小區物業為了收物業費,直接上門堵著業主,整整在業主門口坐了5個小時。李先生也遇到過因自己的車在小區裡經常找物業無果,於是拒絕交物業費,被物業人員用三個大石樁將自己的車圍起來的鬧心事。
還有小區為了收物業費,直接將小區水管堵上,喊話業主必須交了物業費才會將水管通開。像上文中的奇葩橫幅,更是常見。比如某小區為了勸人遛狗牽繩,想了許多辦法,但是都收效甚微,最後只得特製了一些惹人注目的橫幅懸掛在小區內。還有什麼"養狗養貓要辦證、無證打死火鍋燉"之類的橫幅也讓人哭笑不得。
提及物業和業主的關係,有人形象地說,這就像是婆媳關係,遇到事情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物業方面覺得自己提供了服務,卻還不被小區業主理解和認可,反而被處處挑剔刁難,拖欠物業費這一行為更是讓物業工作雪上加霜。因為資金缺乏,有些小區甚至連保潔人員都招不到,小區衛生的保持更無從談起。
而業主則認為,自己一開始都是非常積極的交物業費的,可是燈壞了不見人修,小區垃圾遍地都是,找物業辦點事總是推三阻四,幾次三番下來,人心都涼了,誰還會去交那根本就是白給的物業費?
2019年石家莊市大力推行的"紅色物業"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在石家莊市有許多老破舊小區,以前沒有物業公司管理,生活環境十分髒亂差。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政府在全市範圍內招標引進物業公司。
而在物業公司進駐之前,街道就開始拆除違建建築,修建健身廣場為物業公司的進駐打好基礎,提供便利。在物業公司引進之后街道又多次組織小區居民開展座談會,引導他們轉變觀念。在工作中對物業公司提出"四強一高"的標準。物業公司進駐小區以後開展了一系列修車位、搞清潔、裝監控、安裝單元門防盜等措施,小區環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業公司的工作也得到了小區居民的讚揚。
其實想讓物業和業主和諧相處也很簡單,物業把自己當成業主,急業主所急,想業主所想,把服務做到業主的前面,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得到業主的認可,而業主也必須轉變觀念,在享受了物業的服務以後,也應該按時繳納物業費,只有這樣,小區環境才可以得到良性循環,物業和業主才能真正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