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矽谷教父」:讓AI像人一樣思考尚需「超級算力」

2020-10-30 新民網

圖說: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史丹福大學前校長約翰·軒尼詩發表演講《AI,賦能美好生活》新民晚報記者徐程 攝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 今天上午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史丹福大學前校長約翰·軒尼詩發表演講《AI,賦能美好生活》時指出,人工智慧近十年取得的重大突破,為全世界人民創造了更好的生活。目前科學家正在積極探索大規模神經網絡數據中心,突破摩爾摩爾定律的邊界,為AI的更高智能尋找更多可能。

約翰·軒尼詩教授是一位成功的計算機科學家。因與另一位計算機科學家大衛·帕特森教授合作「開創了一種系統的、定量的方法來設計和評估計算機架構,並對微處理器(RISC)行業產生了持久的影響」而獲得計算機領域的世界最高獎項——圖靈獎。 他見證了,過去10到15年,人工智慧的革命性突破。「AI改善人類生活,帶來更多機會。」例如,自動駕駛在多年前還只是模糊的幻想,如今已經行在路上,這其中的重要推手就是人工智慧。特別是在此次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中,人工智慧幫助很多國家和地區,在大流行發生前,就可以有所準備。

隨著AI帶來的機器學習賦能更多行業,人工智慧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是算法和算力。特別是,AI所需的算力升級是成千上萬倍的,而摩爾定律所賦予的只有倍增。所以,研究人員需要考慮從晶片架構、大型計算機設計等各方面,找到「超摩爾之路」。軒尼詩指出,」我們訓練下一代的神經網絡計算機,需要更強的處理器和性能指標。以應對摩爾定律正在消退的現狀。」

因此,要創新性地解決問題。很多年來,大型計算機都是通用型的,所有代碼都能在上面運行的很好。「我們現在構建的神經網絡數據,則是一種計算密集型,嘗試誤差改善傳播法。」軒尼詩指出說,雖然通用計算機運行了很多很多年,不過熟悉方式已經不正確了。「想讓人工智慧像人一樣思考,讓AI能像人類大腦一樣透徹地分清貓和狗,我們需要不斷降低計算機功耗,更要擁有數十萬倍算力的提升。」

目前,第一代神經網絡計算機理器,已經實現每秒92萬億次的運算,它是專門針對邏輯的運算。軒尼詩展望未來,「面對更高的AI智能,我們需要通用型的運算邏輯單元,需要大規模神經網絡數據中心。」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矽谷教父」將發表演講 他「斜杠人生」的秘訣是……
    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獲悉,美國計算機科學家、谷歌母公司主席、第十任史丹福大學校長約翰·軒尼詩應邀參加於本月30日召開的第三屆論壇,並將發表關於《AI,賦能美好生活》的演講。新民晚報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獲悉,在接受連線訪談時,軒尼詩分享了在斜杠人生中遊刃有餘的秘訣——保持虛懷若谷、旺盛的好奇心和對新生事物的學習。他認為要應對新世紀的挑戰,未來的創新人才也必須有這般自我學習能力。而要培養創新人才,也要給予足夠的自由。「我喜歡我所處的每個領域。我喜歡做企業家、我喜歡做科研、我喜歡擔任大學校長。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盛大開幕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重重困難,親臨上海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三位中國頂尖科學家姚期智、王貽芳、謝曉亮,出席開幕儀式。
  • 頂尖科學家論壇|鍾南山院士:科學家有國籍,但科學沒有國界
    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上,鍾南山院士如是說。「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永恆主題。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極端氣候和環境事件頻發、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當下,其意義更為凸顯。正因如此,仍然奔忙在抗擊新冠疫情一線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欣然應邀發表視頻演講。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應用百花齊放,是時候期待全能AI?人工智慧會議上科學家們爭論起來
    更多數據需要更強的算力和低功耗的計算來整合處理,那麼AI是時候進入「全能」時代?「也許全能的AI是毫無意義的!」今天上午,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人工智慧會議上,1994年圖靈獎得主拉吉·雷迪似乎潑了一盆冷水。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最強科學天團雲集上海
    2020年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圖為開幕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為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致辭。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科學探索,永不落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最後一天,「腦起搏器」之父、2014 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在公開的直播連線中,對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對中國的科學和各方面發展,作出了高度評價。圖|WLF獨家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WLA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來到上海實地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他們說,推動國際科學合作是創立協會的初心,是他們的份內之事。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上午在上海開幕。包括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等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在10月30日—11月1日,展開理性的交流、智慧的激蕩。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與妻子蘇珊聯名通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來信:「我們會照顧你們的健康,會守護中國人民的安寧。不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我們都會全力支持中國,度過難關。正如人在困境中會向朋友求助,請告訴我們能如何為大家提供幫助。」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已進入全球開放、協同創新的「大科學時代」。尤其是在諾貝爾獎等頂尖科技舞臺上,國際協作的「朋友圈」越建越大。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放,包容,合作,這本就是科學應有的模樣
    比如黑洞,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首張黑洞照片的締造者謝普德·多爾曼就談道:黑洞是一種打破身份和地域隔閡,將人類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紐帶。這不是科學家的「雞湯」。我們之所以能捕獲黑洞的影像,關鍵在於一場全球性的協作——在將8架遍布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聯結起來之後,科學家們打造出了一架口徑堪比地球直徑的「超級望遠鏡」,進而代表人類,成功地將目光投往5500萬光年之外的暗區。在宇宙中,地球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通過全人類的通力合作,我們依然可以突破重重障礙,越過星辰大海,獲得一窺世界終極奧秘的極限能力。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上海,因科學而再次刷屏
    跨越疫情造成的重重困難,促成三屆論壇中頂尖科學家參與數量最多的一次論壇,如何、為何能做到這樣的增長?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執行理事長裘正義介紹,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系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
  •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來自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報導
    跨越疫情造成的重重困難,促成三屆論壇中頂尖科學家參與數量最多的一次論壇,如何、為何能做到這樣的增長?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執行理事長裘正義介紹,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系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科技如何託起人類共同命運?
    央廣網上海10月31日消息(記者周洪)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為期三天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在上海開幕,共有137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獲得者參加,陣容堪稱史上最強。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未來之城」
    經過三年籌備,在昨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雲啟幕。將「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動能2018年,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方案在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宣布啟動;2019年第二屆頂科論壇上,社區方案全球首次公開展示;今年8月,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拍出了首幅地塊,將建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盛會彰顯上海城市精神
    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動情地送出了多份感謝。「習主席在給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平臺,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鍾南山、朱棣文發表開幕致辭
    (觀察者網訊 文/趙寶瑞)今天(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開幕。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為主題,共計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137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出席。在開幕式上,朱棣文、鍾南山、姚期智等世界頂尖科學工作者,針對新冠疫情下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如何將研究成果轉化、如何進行學術交流等一系列問題發表講話。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最強大腦」緣何青睞上海?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在上海召開。「如果說第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成功舉辦,我們見證了上海的『速度』,那麼第二屆論壇,則讓我們感受了上海的『溫度』。有這樣的『速度』和『溫度』,我們完全可以預見,上海在未來可能達到的科學『高度』。」羅傑·科恩伯格說,「中國是世界科技方陣的一支重要力量,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最強大腦」的心願:希望建立全球「科學共同體」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 易蓉)今天上午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教授,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教授,以及姚期智、王貽芳、謝曉亮和雷蒙德•斯蒂文斯展開科學對話。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原標題:大江東|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10月7日下午5點30分左右,2019年首個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哈佛醫學院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展現最與眾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小科學家「牽手」大師點燃夢想
    圖說:會議開始前 小科學家向中科院院士楊雄裡請教問題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儘管昨晚剛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T大會,可獲得與「最強大腦」交流的機會,還是讓一顆顆年輕的心為之雀躍,早早來到了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現場,開始了彼此間的思想碰撞。人工智慧、黑洞、納米材料、量子……一個個科學熱詞從他們口中蹦出。
  • 集頂尖科學家、斯坦福校長、企業家於一身,他成功秘訣何在?
    今年10月30日,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約翰·軒尼詩教授將應邀參與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並發表關於《AI,賦能美好生活》的演講。在籌備期,我們非常幸運地爭取到了與軒尼詩教授的超過1個小時的訪談,了解他的豐富人生,及背後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