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四個最另類的科學大獎,他們簡直是在用生命搞笑!

2021-02-15 西安經開

一說起科學大獎,你腦海中浮現的肯定是金光閃閃的諾貝爾獎。其實啊,看上去嚴謹木訥的科學家往往都是腦洞大過天,一不正經起來簡直就是段子手的最好素材來源。今天,咱們來看看四個最不正經的科學大獎。




搞笑諾貝爾獎


搞笑諾貝爾獎,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評委是真正的諾貝獎得主,而這個獎只頒給哪些看起來很搞笑科學研究。

給大家看看往年的獲獎研究,感受下畫風。

2012年——黑猩猩可以通過看其他黑猩猩的屁股來識別身份;

2013年——雄性屎殼郎可以通過銀河定位,然後推著屎球沿直線前進;

2014年——當有人在烤焦了的麵包上看到耶穌的臉時,他的腦子裡發生了什麼;

2015年——把蜜蜂按到身體的不同部位,測試哪個部位最疼。

是的,這些科學家就是來一本正經搞笑的。領獎時,獲獎科學家必須穿著不同尋常的服裝領走奇怪的獎盃。


臺下的觀眾要向獲獎者扔紙飛機表示慶賀,而常年負責打掃紙飛機老伯,有一年還缺席了,因為他去領正牌諾貝爾獎了。


達爾文獎


科學家們除了自己玩,還常常調侃其他群體取樂。比如達爾文獎,就是科學界頒給那些「通過愚蠢的方式毀滅了自我,為人類進化做出深遠貢獻」的人。這個帶有黑色幽默的獎項獲獎者都不可能來領獎,因為他們都把自己作死了。


1991年——一個女人為了給鄰居演示她姐姐是如何踩到牛糞摔倒,然後觸到電線身亡的,於是她觸到同一根電線死了。

1996年——一個人清洗槍管時,想看裡面是否還有火藥,於是他打燃打火機照明,呯!

2004年——一對爭奪共同暗戀女生的男大學生,騎上摩託車對撞,約定誰閃躲誰放棄追求,結果沒有人閃躲,也沒有人活下來。而其實那女生不喜歡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

2010年——韓國一名坐輪椅的男子因為沒趕上電梯而生氣,他把輪椅退後數米撞電梯,連撞三次後,電梯門被撞壞,他連人帶車摔進電梯井死了。


偽科學假說大賽


科學家們不光喜歡調侃別人,還特別喜歡和偽科學對著來,「偽科學假說大賽獎」就是一個科學家用來開涮偽科學的獎項。這個比賽的主要形式是用科學的方式去論證一個荒唐的題目,說白了就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比如說,有一個論題就是:嬰兒之所以圓滾滾的,是為了方便原始人能將他們踢得更遠,從而更好地傳播基因。

還有一個論題是:人類之所以進化出現在的體型,是為了更有效地擠在一起取暖。

而拿到這些論題的科學家不能在臺上發笑,必須十分嚴肅地向大眾用科學方法論證和辯護。用科學的方式證明,那些偽科學的支持者在辯護時是多麼可笑。


金鵝獎

科學界的金鵝獎,它的寓意是科學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鵝,授予給那些看起來沒有人關心,最終卻產生了重大突破,對社會進步有重大影響的科學研究。

比如上世紀有位科學家為軍方研究如何產生受控的、集中的微波——「激微波」,這項研究成果沒有投入過任何戰爭成為武器,被同行嘲笑是「浪費軍費資源」。但是,60年後,幾乎每棟軍方大樓裡至少都有幾臺激微波產生器,他的新名字叫做——微波爐。而之後這微波被換成可見光,變成了意義更加重大的雷射。

在科學界,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機率相當高,所以這個獎用來提醒大家,不要殺死科學這只會下金蛋的鵝。


所以說,科學家們high起來,腦洞大過天際。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們對世界不停止的好奇和探索,才改變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和世界。向這些嚴謹卻愛玩的科學家致敬!

(來源:網絡)

編輯:楊燕傑

審核:小小

☆撒花!「融資租賃服務進園區系列活動」首站走進經開區

☆隆冬暖心福利 | 必勝客免費吃!吃!吃!

☆推薦|經開區「愛情公寓」招租繼續,速來!速來!

相關焦點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科學也可以很搞笑,搞笑諾貝爾獎的前世今生
    然而有這樣一個人,他將科學變得有趣起來,甚至創立了另類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誰也沒想到的,一直「默默無聞」的馬克在他35歲的時候創立了橫行科學界的另類獎項——搞笑諾貝爾獎。一氣之下,馬克邀請所有的投稿者一起創辦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新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不可思議研究年報》)。創辦雜誌後,馬克開始思考,既然有了有趣的科學雜誌,為什麼不能有有趣的科學獎項呢?那些乍看之下讓人發笑的科學也有發人深省的地方,況且青黴素也是從發黴麵包裡研究出來的呀。
  • 科學也可以很搞笑,搞笑諾貝爾獎的前世今生
    科學在很多人眼裡都是嚴肅的象徵,更不要提科學界的頂級獎項諾貝爾獎了。然而有這樣一個人,他將科學變得有趣起來,甚至創立了另類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誰也沒想到的,一直「默默無聞」的馬克在他35歲的時候創立了橫行科學界的另類獎項——搞笑諾貝爾獎。在創立搞笑諾貝爾獎的前一年,馬克找不到一本稱心的科學雜誌。只好自己寫稿,再將稿子投遞給一家沒落的科普雜誌社。該雜誌社十分欣賞馬克的科學文章,便聘用他當編輯。
  • 5個以「不正經」著稱的科學大獎
    5個以「不正經」著稱的科學大獎 科學家都是古板迂腐、不苟言笑的怪咖?大錯特錯!科學這麼好玩的事,腦洞大過黑洞的Geek們怎麼能按捺得住呢?我這就給你介紹幾個以逗比著稱的獎項——嚴肅點!這是科學!
  • 四名科學家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盧柯、彭實戈分獲「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本報訊(記者 李佳)未來科學大獎APL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20世紀80年代,王振義和同事們首次在病人體內證明全反式維甲酸(ATRA)對APL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在國際上得到了驗證和推廣,使ATO和ATRA成為當今全球治療APL白血病的標準藥物,拯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醫谷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山東大學誕生四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三人與數學系有關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和彭實戈獲獎。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統計發現,2016年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至今共產生20位獲獎人,其中已有四位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的科學家獲獎,是目前誕生未來科學大獎得主最多的高校。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首位「物質科學獎」得主誕生,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
  • 山東大學誕生四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三人與數學系有關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統計發現,2016年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至今共產生20位獲獎人,其中已有四位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的科學家獲獎,是目前誕生未來科學大獎得主最多的高校。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首位「物質科學獎」得主誕生,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他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盤點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猜猜2020誰將折桂?
    未來科學大獎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將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揭曉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獲獎者。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約700萬人民幣,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其中,生命科學獎由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共同捐贈。
  • 科學之光,溫暖世界|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正式開幕
    作為2019年捐贈人大會輪值主席,沈南鵬表示,未來科學大獎將充分結合國際上的優秀案例,摸索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適合大獎自身特點的解決方案,共同打造一個延續百年、千年的未來科學大獎。此外,沈南鵬認為未來科學大獎要做出全球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中國不僅在科技轉換上誕生了一批全世界最優秀的科技企業,中國科學家在基礎科研最源頭的領域裡也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就。
  • 中國版諾獎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在北京嘉瑞文化中心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於2016 年創立,每個獎項的獎金為 100 萬美元。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2020未來科學大獎舉行雲端頒獎典禮|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大獎項,單項獎金約650萬人民幣(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世界級科學家齊聚2019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
    本次科學峰會邀請到了15位世界頂級科學家蒞臨現場,分享前沿學術成果,探討學科交叉創新,推進科學產業應用。這些全球最有智慧的大腦們通過最精彩的主題演講、最深刻的交流,共同開啟科學的想像和未來。據悉,在大獎周期間到場的百餘位科學家陣容豪華,諸多國際頂尖科學家也是因為本次科學峰會首次來到中國。每年舉辦一次的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圍繞探究學術、分享思想展開。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訣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
  • 單項獎金700萬,「中國版諾貝爾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家。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作為中國大陸首個非官方、非營利、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 副省長、院士、科學大獎得主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訣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如何克服這個矛盾,成為國際材料領域幾十年以來一個重大科學難題。
  • 「中國諾獎」公布,山大人連續四次獲得未來科學大獎
    她提出了密碼哈希函數的碰撞攻擊理論,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破解了包括MD5、SHA-1在內的5個國際通用哈希函數算法;將比特分析法進一步應用於帶密鑰的密碼算法包括消息認證碼、對稱加密算法、認證加密算法的分析,給出系列重要算法HMAC-MD5、MD5-MAC、SIMON、Keccak-MAC等重要分析結果;在高維格理論與格密碼研究領域,給出了格最短向量求解的啟發式算法二重篩法以及帶Gap格的反轉定理等成果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中國諾貝爾"揭曉, 盧煜明獲生命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共設立「生命科學大獎」和「物質科學大獎」兩個獎項,獎金各為100萬美元,以表彰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被稱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知社學術圈通過大數據分析,昨天預測最有希望榮獲大獎的七位科學家,有生命科學大獎的袁隆平、屠呦呦、和施一公,以及物質科學大獎的薛其坤、趙忠賢、潘建偉、和王貽芳。今天,薛其坤教授果然獲獎!大獎獲獎者生命科學大獎
  • 盧煜明、施一公:未來科學大獎意義重大,有助吸引科研人才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民間公益組織頒發的世界級科學大獎,創立於2016年,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 表彰大中華地區做出的、在世界上有長期重大影響力的科研成果。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未來科學大獎在我和在同行心中份量非常重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表示:獲得未來大獎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個獎項是我非常看好的,也是我認為在國內份量最重的獎項之一,在國際上它的份量也越來越重。原因很簡單,未來科學大獎不同於國內眾多的其他獎項,它不是申請制而是提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