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黎巴嫩真主黨成員曾因攜帶3公噸硝酸銨在倫敦被捕

2020-12-06 界面新聞

阿拉比亞電視臺8月6日消息,據英國《電訊報》報導,黎巴嫩真主黨成員和附屬機構此前曾因攜帶大量硝酸銨在倫敦和賽普勒斯被抓獲。硝酸銨被認為是本周貝魯特發生致命爆炸的原因。

據《電訊報》報導,2015年秋季,英國軍情五處和倫敦大都會區警方在突擊搜查屬於「與真主黨有聯繫的激進分子」的房產後,在倫敦西北部發現了3公噸硝酸銨。

《電訊報》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這些硝酸銨曾被存放在冰袋中,而冰袋「提供了完美的掩護」,因為它們易於運輸,很難證明它們用於爆炸物。

報導稱,在一起類似案件中,一名真主黨成員在賽普勒斯被抓獲時攜帶了超6.5萬個冰袋。

據《電訊報》報導,擁有黎巴嫩和加拿大雙重國籍的海珊·巴薩姆·阿卜杜拉(Hussein Bassam Abdallah)於2015年在賽普勒斯被警方逮捕,他在審訊中承認自己是真主黨成員。

該報補充說:「阿卜杜拉承認儲存的8.2噸硝酸銨用於恐怖襲擊。他認罪後在2015年6月被判處6年監禁。」

據報導,2012年保加利亞布爾加斯爆炸案中出現了硝酸銨。這是一起針對載有以色列遊客的巴士的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6人死亡,32人受傷,真主黨被廣泛指責實施了這次襲擊。

相關焦點

  • 黎巴嫩突發硝酸銨爆炸,硝酸銨是什麼?
    管制類型:硝酸銨(*)(易制爆) 性狀:無色無臭的透明晶體或呈白色的晶體 生產硝酸銨。後由於合成氨工業的大規模發展,硝酸銨生產獲得了豐富的原料,於20世紀中期得到迅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國家專門建立了硝酸銨廠,用以製造炸藥。60年代,硝酸銨曾是氮肥的領先品種。
  • 8·12天津港事故後,「硝酸銨」大爆炸悲劇再現黎巴嫩!
    以色列軍方否認 以色列軍方否認與4日貝魯特發生的大爆炸有關,同時真主黨也否認爆炸由火箭彈襲擊導致。 美國總統川普稱 黎巴嫩首都爆炸可能是一次襲擊,由某種炸彈引起,但美國國防官員稱沒有跡象表明貝魯特爆炸是因為遭到襲擊。
  • 黎巴嫩真主黨火箭彈首次擊中以色列太巴列市
    中新網7月16日電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以色列近日連續空襲黎巴嫩,黎巴嫩真主黨也不甘示弱,接連還以顏色。15日,3枚由真主黨武裝發射的火箭彈擊中以色列北部距黎以邊界30多公裡的太巴列市,造成至少8人受傷。  這是真主黨的火箭彈擊中的距離黎以邊界最遠的城市。太巴列市有建築物在真主黨的火箭彈襲擊中遭到了破壞。
  • 觀風聞:2750噸硝酸銨有多可怕?
    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隨後證實,是多年前被扣押並儲存在港口倉庫的2750噸硝酸銨引發爆炸,造成這一場極其嚴重的災難。總理本人的辦公室也在此次爆炸中受到波及,他的妻子和女兒也受傷。硝酸銨?這不是我們熟悉的農業化肥嗎,竟然威力這麼大?
  • 化肥硝酸銨,除了黎巴嫩爆炸,還是天津大爆炸罪魁禍首
    2700噸硝酸銨,毀掉了30萬人的家前兩天,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發生大爆炸,想必很多人已經知道了。這場爆炸,造成135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10名救援人員遇難,30萬人無家可歸。01黎巴嫩和天津大爆炸的罪魁禍首黎巴嫩總理已經證實,爆炸是因為易燃易爆品引燃了2700噸硝酸銨。2700噸硝酸銨是什麼概念?這樣跟你講吧,就相當於在港口安了一顆小型戰術核彈,一引發爆炸產生的TNT當量可能超過3000噸。TNT是表示核爆炸釋放能量的一種習慣計量,大家可能弄不清楚這玩意兒是幹嘛的。
  • 貝魯特大爆炸1個月後:廢墟下發現生命跡象,馬克龍豪賭黎巴嫩未來
    貝魯特港大爆炸正是由存放在港口六年之久的2750噸硝酸銨所引發。同樣在9月3日,黎巴嫩看守政府總理迪亞卜就爆炸案接受調查法官的問詢。爆炸前數周,迪亞卜曾收到港口存放大量硝酸銨的報告。法國總統馬克龍本周對黎巴嫩進行了爆炸案以來的第二次訪問。期間馬克龍為黎巴嫩改革設立了具體時間點,威脅如不按時完成,將對該國領導層實施制裁。
  • 黎巴嫩首都爆炸的元兇硝酸銨
    硝酸銨是什麼?簡介硝酸銨是無色斜方或單斜晶體。它的化學式是NH4NO3(簡化為N2H4O3),溶於水、甲醇和乙醇。溶於水時能吸收大量熱能而降低溫度。災害硝酸銨在加熱時分解成一氧化二氮和水蒸氣(不是爆炸性反應)。
  • 黎巴嫩爆炸的原因被找到,原來硝酸銨爆炸,威力甚至會超過原子彈
    不少網友一開始以為黎巴嫩遭遇了核彈襲擊,但根據事後事故調查結果顯示,引起爆炸的是2750噸硝酸銨。那麼什麼是硝酸銨?它為何會產生如同核彈一般的能量?有沒有方法能夠預防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硝酸銨是什麼物質? 常溫下的硝酸銨是無色無味的白色晶體或者透明晶體,它很容易與水分結合,因此在潮溼的空氣中很容易結成塊。
  • 造成黎巴嫩爆炸慘案的硝酸銨,是個怎樣的危險品?
    當地時間8月4日傍晚,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兩次巨大的爆炸,造成數千人傷亡。根據貝魯特警方和黎巴嫩軍方透露的消息,爆炸首先發生在貝魯特港口一艘裝有煙花的船隻,在火焰蔓延之後,引爆了港口存放的約2700噸硝酸銨,由硝酸銨引起的爆炸異常劇烈,摧毀了大量建築並造成巨大傷亡。
  • 黎巴嫩大爆炸揭開「袍子一角」:苦難、腐敗與歷史舊案
    中新網8月12日消息,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大爆炸已過去8天了。然而,破壞程度不亞於數千噸硝酸銨的「爆炸性消息」,仍不停傳出。這一次,是政府宣布集體辭職。資料圖:黎巴嫩前總理拉菲克·哈裡裡。2005年,貝魯特還曾發生另一起震驚世界的大爆炸。
  • 被用作化肥的硝酸銨,除了黎巴嫩爆炸,也是天津大爆炸罪魁禍首
    昨天,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發生爆炸事件發生了大爆炸,黎巴嫩宣稱爆炸由存放在倉庫中的2700噸硝酸銨引發。這些硝酸銨已在倉庫內放置了六年。2700噸硝酸銨,如果引發爆炸,威力是相當大的。不過美國並沒有將硝酸銨進行徹底管控,而是將這些硝酸銨變成了化肥以及化工原料,制訂了有關農用硝酸銨生產、貯運的管理條例。因為在滿足作物營養需求上具有雙氮源的優勢,所以廣為農作物所喜好,尤其是旱地作物中的水果、瓜菜、菸草等眾多經濟作物。不過,因為硝酸銨的特殊性,以及作為化肥容易獲取,還是有許多人將硝酸銨作為炸藥來使用,中國就曾遭受硝酸銨引發的多次爆炸。
  • 黎巴嫩首都的主要港口發生了巨大的硝酸銨倉庫爆炸
    法國安全人員搭乘空客A330飛機前往法國巴黎附近的Roissy機場貝魯特,這是法國派遣搜救專家搭乘三架載有移動診所和數噸醫療設備的軍用飛機前往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第二天。黎巴嫩首都主要港口的一個巨大硝酸銨倉庫被點燃。
  • 被當作化肥的硝酸銨,除了黎巴嫩爆炸,也是天津大爆炸罪魁禍首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發生一起嚴重的爆炸事件。據悉,此事件的元兇正是歷來引發多次大爆炸的硝酸銨,這種常被當作化肥使用的化學品引發的爆炸往往都十分嚴重。爆炸發生後,黎巴嫩政府表示,很可能是放置在倉庫中的2700噸硝酸銨引發了大爆炸。
  • 黎巴嫩爆炸現場仿佛世界末日!世界幾大硝酸銨事件堪比核爆炸
    3天前,一聲巨響讓整個地中海東岸為之震動。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港口區突發爆炸。十幾層樓高的蘑菇雲直竄雲霄,爆炸所激發的衝擊波甚至震碎了10多公裡外黎巴嫩總統府的玻璃!據相關專業的網友估算,2750噸硝酸銨至少相當於1200噸TNT炸藥。這次的黎巴嫩,不亞於生生挨了一顆小型核彈!
  • 據沙特媒體:沙特和其他海灣國家將10名黎巴嫩真主黨領袖列入恐怖...
    據沙特媒體:沙特和其他海灣國家將10名黎巴嫩真主黨領袖列入恐怖主義名單
  • 黎巴嫩首都爆炸,淺談硝酸銨
    19世紀末期,歐洲人用硫酸銨與智利硝石進行複分解反應生產硝酸銨。後由於合成氨工業的大規模發展,硝酸銨生產獲得了豐富的原料,於20世紀中期得到迅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國家專門建立了硝酸銨廠,用以製造炸藥。60年代,硝酸銨曾是氮肥的領先品種。中國在50年代建立了一批硝酸銨工廠。
  • 香港警方:硝酸銨是恐怖組織製作土炸彈的主要原料,警方曾多次在...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貝魯特港口區發生的大爆炸與硝酸銨有關。香港警方今天(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硝酸銨是近年恐怖組織製作土製炸彈的主要原料之一,警方在過去多次涉及炸彈的拘捕行動中曾搜出硝酸銨等化學品。警方重申,任何人持有硝酸銨並意圖用作製造爆炸品,有可能觸犯製造或持有炸藥罪,最高可處監禁14年。
  • 貝魯特大爆炸因硝酸銨被引燃所致,這種化學品威力有多大?
    按照黎巴嫩官方的說法,今天凌晨的特大爆炸事故是2750噸硝酸銨在港口不當儲存而引起的。事故已造成100人遇難,另有4000多人受傷。硝酸銨首次出現於17世紀,在農業中主要用作高氮肥料,廣為農作物所喜好,尤其是旱地作物中的水果、瓜菜、菸草等,但同時也是一種強效炸藥。到了二戰時期,硝酸銨早就成為了制炸藥的必備材料。硝酸銨不耐高溫,在高溫下能以不同方式進行分解,同時放出氨氣和劇毒的氮氧化合物。
  • 釋新聞|數千噸硝酸銨引發大爆炸,為何威力堪比「小型核彈」
    新華社 圖當地時間8月4日18時許,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大爆炸,據美媒報導,截至北京時間5日7時,此次爆炸已造成至少78人死亡,超4000人受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日報導稱,爆炸形成了巨大的紅色蘑菇雲,濃煙直衝天際,整個港口區一片狼藉,幾乎被摧毀。
  • 科普丨數千噸硝酸銨引發大爆炸,為何威力堪比「小型核彈」
    新華社 圖 當地時間8月4日18時許,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大爆炸,據美媒報導,截至北京時間5日7時,此次爆炸已造成至少78人死亡,超4000人受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日報導稱,爆炸形成了巨大的紅色蘑菇雲,濃煙直衝天際,整個港口區一片狼藉,幾乎被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