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本自私,那為何我們又曾經在某個時刻「偉大」著?人為何矛盾

2021-01-09 淺月科普

我們平時會去怎麼評判一個人呢?他或她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我想大家對好人的評判標準就是:喜歡助人為樂,有責任心,有愛心等等。而壞人呢,就是自私,無情,冷酷等等。總結來說就是,好人的行為就是利他行為。而壞人呢,就是利己行為。然而,真的這麼簡單嗎……

善與惡

在近現代,達爾文是對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外國人之一。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理論,可以說不僅僅是在生物的演化上起到了運用,在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播上,達爾文的這套思維都非常管用。

但是,按照達爾文的說法,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應該說世界就是一個殘酷的角鬥場,每個人都應該很自私吧?

經常也會有一些年輕人去抱怨現在職場的殘酷,動物也是一樣,為了自己的土地,食物,配偶,經常也是大打出手,那這些都已經不是新鮮的事情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有些動物當天敵來了,他們會不惜暴露自己的位置,也要發信號給同胞。按照達爾文的觀點,這種喜歡幫助其它同類,讓自己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這種行為,為啥不會被大自然淘汰掉呢?

不僅僅是動物,人也是有利他行為的。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為什麼生物會有利他行為?基因不是本就自私嗎?本期文章給你答案!

利他行為

從種群到個體,合理性與矛盾性交織,肉體或許只是工具?

對此,有人提出了種群演化的概念,意思就是說那些擁有利他行為的種群會存在下來,而那些只有自私行為的種群就容易被「團滅」。雖然發送信號的小鳥可能會死掉,但是它的種群會存活下來,所以能活下來的種群,一定是有這樣勇敢無私的個體存在的。就像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一定是有一些敢於出生入死的勇士,比如我們熟知的黃繼光,邱少雲……

所以種群演化這種理論聽起來還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呢,大家有沒有發現種群演化這種概念有一個很明顯的漏洞。

種群

在說出這個漏洞前,我先跟大家說一個故事。有這麼一個小短片,裡面說到,在一個國家裡,所有的人都不會說謊,結果呢,去了一個外地人,他會說謊,但是國家裡面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謊言,於是呢,這個外地人就通過謊言混得風生水起,獲得了大量的資源,包括交配資源。

那你們想想,如果以種群單位來看,利他行為會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讓種群一直活下去。但是你以個體來講,在種群中利己行為才是優勢精英。唯一會說謊的人,他會獲得更多的資源,意味著他會擁有更多基因遺傳的權利。那這個種群慢慢地變成了都會說謊的人了,因為他的子孫後代會說謊。所以這不就跟種群演化矛盾了嗎?

說謊的人更「體面」

其實,不管是利它還是利己,你都可以發現,肉體它只是工具,不管是善還是惡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基因活下來,讓個體或者相關親緣關係的基因永遠傳播下去。是基因操縱著我們處理善惡的問題。我這麼說可能會導致很多人的不適,甚至連父母對待孩子的感情也不是自發的,而是基因操縱的。

肉體只是工具?

那有人問,那丁克怎麼解釋?他們不願意生孩子,豈不是不滿足基因的要求?當然,丁克的原因比較多,但也逃脫不了跟基因的關係。如果說現在人類的種群數量沒有像現在七十億人口這麼多的話,生育成本沒這麼大的話,丁克相對來說也會少很多。就像小城市的丁克就沒有大城市的丁克這麼多。也就是說,丁克並不代表不滿足基因的本質,而是同樣被其它條件所制約。

丁克一族

人類的特殊性與對未來的假象與展望——細思極恐

那我們人類就沒有特殊性了嗎?我們要了解這個問題,再來聽一個虛構的故事。

如果我們過了一百年後科技發達了,我們的科學家發明了一個方法能讓我們永生,就是把自己裝進機器裡進行休眠,開始做美夢,就好像火影忍者裡面的無限月讀一樣。睡覺之前,我們給機器設定了程序,不管怎麼樣,不管環境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你都必須要活下去。你機器自己沒關係,但是你得必須讓你身體裡面的人活下去,那機器賦予了他自我進化學習,還有與其他機器交流的能力,他們非常的強大。他們彼此都抱有一個目的,讓它們自己身體裡的人類活下去,漸漸地機器越來越強大,為了適應環境,學習了非常多的科技,終將有一天它們會問自己是誰,誰在控制它。

火影忍者中的無限月讀

說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在這個虛構的故事裡,睡在裡面的人就是基因,而機器就是我們的肉體。我們,現在已經做出很多反抗基因的事情了,我們甚至可以改造我們的基因了。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了另外一套可以複製的密碼,就不單單是基因了,那就是文化與科技。文化和基因一樣,是可以一代代地傳承下去的,並且是可以不斷複製進化的,而且文化的傳播和迭代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基因。你想想看,文化只需要口口相傳,或者以書本文字的形式傳播。但是基因如果想要傳播,你需要結婚生子,那成本和速度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導致人類會有很多不同於動物的表現。

那麼會不會有一天因為文化和科技的傳承發展,讓我們拋棄掉基因的控制呢?就好像那個機器人,有一天,它開始問自己到底是誰,自己到底要往何處走,於是打開了自己的身體,將裡面還在做美夢的人類拿了出來,然後自己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

電影《奇異博士》片段

#人性#

大家覺得不錯的可以點讚,關注我,更多犀利科普乾貨。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和高見,歡迎在評論區裡討論!

相關焦點

  • 讀《自私的基因》有感
    即便是大學甚至研究生繼續深造基因的那一撥,對基因繼續深入的理解也因人而異而且並不透徹,因為全球主流的基因研究工作人員也不一定說得清楚基因,謎團太多煙幕彈太多,霧裡看花而已。這本書,也並不能讓讀者明白基因到底是什麼,若能稍稍增加新的看待基因的角度,已經是極為不容易了。
  • 好書推薦 《自私的基因》
    就像成功的芝加哥惡棍一樣,我們的基因在一個高度競爭的世界上存活了幾百萬年。這使得我們在基因中能找到一些特質。我認為在成功的基因裡,一個顯著的特性就是無情的自私。基因的自私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上的自私。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我們也能看到基因出於最大化地達成本身自私的目的,培養出了單個動物級別的有限的利他行為。「特殊」和「有限」是上個句子的關鍵字。儘管我們可能更希望事實不是這樣。
  • 不如讀書吧:每日一本好書推薦《自私的基因》
    內容簡介《自私的基因》是20世紀最經典的著作,這版三十周年紀念版,在前版本基礎上有兩章增補和修訂。我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滿想像力。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機器。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生物個體作為基因的載體,體現的只能是基因的特性,「凡是經過自然選擇進化而產生的任何東西都會是自私的」,我們人類既然也是長時段自然選擇的結果,理所當然,「我們的本性生來就是自私的」。道金斯並非別出心裁,他的觀點是社會生物學的一般觀點。  普通評論家沒有自己的理論,理論家說人都是自私的,報章雜誌便常把「人皆自私」當做人所周知的公理。  自私自利的事例,當然舉不勝舉。
  • 讀書會|人人生而自私,但人類還在互相幫助?基因才是背後的大BOSS
    也就是說,人的本能註定是自私自利的,所有看似無私的舉動都摻雜著自私的動機。比如父母對子女的舐犢之情,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偉大的、無私的愛。但是在《自私的基因》中,這種感情的本質不是愛,而是基因為了複製繁衍而指示生物做出的行為。
  • 人類是自私的,因為擁有著自私的基因,但這又並非是不可超越的
    自私和無私,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兩類人的品質,人們都喜歡大公無私的人,是鄙夷自私自利的人,殊不知,無私和自私的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私,而沒有無私。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私的基因。基因是每一個人的核心,其不僅決定這一個人的樣貌身高,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
  • 【領軍讀書會】《自私的基因》第二期
    在這本書中,道金斯從遺傳學、生物行為和生態學等方面,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基本觀點: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本能註定了我們會自私自利,我們會有一些自私的心態和行為,就連那些看似無私的舉動,其實都摻雜著自私的動機,因為我們的基因需要為生存和延續而戰,所以生物具有自私的本性。
  • 基因決定我自私
    古滕客  基因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它決定著我們的成長、發育,甚至是生老病死。有「達爾文鬥犬」之稱的進化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用《自私的基因》(中信出版社)一書顛覆了道德傳統。在書中,道金斯試圖告訴我們,基因決定了人類生而自私,它喚起了無數人對認識自身的渴望。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人活著只是為了基因能傳遞下去,人不過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我們與人合作、鬥爭,或者博弈,都是因為基因的自私性。那麼,人類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性別差異是否天生?兄弟相爭為何永無寧日?一夫一妻制是否違反自然?
  • 《自私的基因》:人類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這個真相很殘酷,人活著似乎跟其他動物沒什麼區別,那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很多人陷入了迷茫。當年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就遭到很多人的攻擊。即使是現在,也依然有很多人不認同進化論。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類是進化的產物,但正是由於進化,人類才產生了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可以讓人類擺脫基因的控制,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一、生命是如何產生的?
  •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書邏輯混亂之處
    英國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有一本書《自私的基因》。道金斯本人承認,「自私的基因」這個標題帶有譁眾取寵,吸引眼球的目的。1975年湯姆.馬希勒曾經建議他把書名改為《不朽的基因》,他2005年在30周年版簡介中說:「現在覺得馬希勒也許是對的」,「許多批評家,喜歡不讀書而只讀標題。
  • 《自私的基因》:基因才是笑而不語的大boss
    我們只是被基因驅使著的行走的生存機器。看過《自私的基因》的書蟲,歡迎在下方留言中寫下你的一句話推薦理由,大家一起討論。沒看過的也要積極舉手發言哦!書名是《自私的基因》,所以顯而易見,本書的內容離不開基因。
  • 自私的基因 | 我們生來自私?請做好顛覆三觀的準備!
    今天我們主要來討論《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中最核心的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普通人理解的進化和實際上進化的動力。文章用一種雄辯式的語言告訴我們,我們很多普通人其實對於生命,對於進化,對於道德的理解,都是錯誤的。進化的動力是絕對的自私,只不過這個自私並不是個體的自私,也不是物種的自私,這個自私體現在基因的自私。
  • 快來看看《自私的基因》怎麼說!
    無論是前幾年霸屏情感圈的PUA渣男,還是四處可見的電話、廣告詐騙,或是幼年對父母撒的小小謊言,欺騙這一行為早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部分。然而,為什麼社會上有些人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輕信騙子?為什麼無論再好的社會治安條件下,都會有不務正業、騙財騙色的人出現?「吃一塹,長一智」這種說法從何而來,是否具有它的科學性?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而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美國生物學家摩爾根發現遺傳物質——基因,則讓生物進化的規律變得有跡可循。今天我們探討生物進化,遺傳學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點。英國動物學家道金斯的作品《自私的基因》,就是一部從遺傳學的角度來探討物種進化的生物學著作。針對動物進化的問題,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
  • 男性尋花問柳有基因依據?基因無法單獨決定自私還是合作
    一本42年前由英國科普作家寫的科普暢銷書,為何能在中國持續廣受好評,還一版再版?《自私的基因》日前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了「40周年增訂版」,這也是該書的第四個簡體中文版。新版剛出來一個多月,就躋身京東圖書社科暢銷榜第三名。
  • 《自私的基因》:帶你從頭認識這個世界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慷慨大度、相互無私合作的社會,那你就不能指望從生物的本性獲得什麼助益。讓我們設法通過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義灌輸到人們頭腦中去吧!因為我們生來就是自私的。讓我們懂得我們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至少可以有機會去打亂它們的計劃,而這是其他物種從來沒能做到的。> 這就使我要講一講本書不準備論證的第二點。
  • 悅讀:《自私的基因》有感,私行為和利他行為在生物學上的意義
    原來讀這本書,目的是從人們做決定的角度,也就是市場行為,去看看基因學對於此類決定是不是有所影響。看完此書,結合生活,發現很多實用之處,可以借鑑。給人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書名叫自私的基因,但不是告訴人們,人就是自私的。如果如此,世界上也就不會有利他行為的出現。
  • 6分鐘讀完道金斯經典作品《自私的基因》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是其中之一,而理察·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則是另一本。自40年前這本書發行以來,它已經成為了光芒四射的暢銷書,也成為了科學的「遊戲改變者」。直接上乾貨:基因的自私並不是社會學意義上的自私,很多人用《自私的基因》這個標題來論證人性的自私。如果是這樣,很抱歉你沒看懂這本書。「自私的基因」這個標題的真實含義,其顛覆性遠超俗人的認識,是讓你後背一涼的那種顛覆。
  • 生物學巨擘:利他主義銘刻在我們基因中
    生物學巨擘重新審視人性的本源:利他主義銘刻在我們基因中出版方供圖 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已經眾所周知,但為何椋鳥的密集鳥群和螞蟻的社會分工都體現了高度的群體合作?為何我們體內的正常細胞不會像細菌那樣無限繁殖?如何理解英勇戰死沙場的烈士?
  • 人能無視利益嗎?《自私的基因》認為不能
    理察·道金斯寫過一本書,名為《自私的基因》。書中明確提到:所有基因都是自私的,每個基因都有各自的利益,基因之間、基因和生物個體之間都有可能產生利益衝突。比如世人推崇諸葛亮,都說他高風亮節,有絕對實力也不篡位,這就是不為利益動心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