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了!玉米收穫前「暴死」嚴重減產!什麼原因?農民怎麼辦?

2021-01-08 騰訊網

玉米馬上進入成熟收穫期,可是,最近有農民朋友反映,玉米又遇到麻煩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莖腐病,是玉米生長中後期發生的整株很快青枯乾死的突發性土傳真菌病害。

發病主要在灌漿期至成熟期發生,但在乳熟期之前沒有明顯的發病特徵,乳熟期至蠟熟期才是發病的高峰期。春玉米的發病時間主要集中於8月份,夏玉米的發病時間則在9月份的上中旬。

其發病程度主要受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以及種植密度等條件的影響,是一種世界性病害,目前遍及全國玉米產區,分布廣,危害大,該病病情發展迅速,來勢兇猛,一般病株率在10%-20%,嚴重的40%-50%,特別嚴重的高達80%以上,農民稱之為「暴死」,對玉米產量影響極大。

青枯病一旦發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

為什麼說玉米青枯病難防難治呢?

這你就得了解它的發病機理了

玉米青枯病是由多種病原菌單獨或複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莖基腐爛的一類病害,主要由腐黴菌和鐮刀菌侵染引起。

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在玉米生長中後期出現較大範圍的降雨,隨後出現暴晴的天氣,溫度迅速回升,這樣的氣候就很容易導致青枯病的大面積發生。

不當的栽培措施:過高的種植密度,田間排水不及時,田間通風透光不良以及整地粗糙等不當的栽培措施都可能會加重玉米青枯病的發生程度。

玉米青枯病屬於土傳病害,且玉米青枯病一旦發病就會連年發生,尤其是在玉米連坐的地塊。

為什麼玉米青枯病為害嚴重,經過專家深入多個玉米田片調查,發現青枯病較重發生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夏季降雨量偏多易發病。玉米莖腐病多發生在氣候潮溼的條件下,凡是七八月間降雨多,雨量大,玉米青枯病發生就嚴重,因為此時降雨造成了病原菌孢子萌發及侵入的條件,使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階段植株大量發病。

拔節孕穗期遇大雨,雨後暴晴發病重;久雨乍晴,氣溫回升快。或前期乾旱,中期多雨、後期溫度偏高年份發病較重。

二是連作的玉米地發病重。由於在連作的條件下,土壤中積累了大量病原菌,易使植株受侵染。播種早、種植密度大、缺磷少鉀的地塊發病較重。建議農戶種植玉米儘量不要連作,想辦法倒茬種植。

三是部分品種抗病性不強。不同玉米品種對青枯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抗病力弱的品種在多雨高溼的條件下容易感染髮病,因此選用抗病品種是預防青枯病的重要措施。

今年,多地區雨水充足,尤其是對傳統的玉米種植區提出了一大挑戰。

這些發病特徵你需要知道

青枯病難防,綜合防治很重要!

根莖症狀:玉米青枯病發病後根和莖基部逐漸變褐色,中間維管束變色,鬚根和根毛減少,莖基部中空並軟化。剖開莖部可看到組織腐爛,維管束呈絲狀游離,還有白色或粉紅色菌絲,而且莖很容易倒折。

葉片症狀:主要以青枯和黃枯二種為主。青枯型也稱急性型,發病後葉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綠色,水燙狀或霜打狀。黃枯型也稱慢性型,發病後葉片自下而上逐漸黃枯。

果穗特徵:玉米青枯病發生後期,果穗苞葉青幹,穗柄柔韌,果穗下垂,不易掰離,籽粒乾癟,千粒重下降,脫粒困難。

目前沒有好的抗病品種,也沒有特效藥劑和立竿見影的措施,只能採取預防和綜合防治,減輕或控制病害。玉米青枯病發病非常迅速,一旦發現,就要儘早控制。

防病栽培措施

減少菌源:發病田秸稈不要進行粉碎還田,可將病株集中燒毀並對土壤進行深翻減少田間菌源量。

合理密植:請按照產品包裝袋推薦密度播種。

加強田間管理:結合土壤深松和寬窄行播種技術,增強根系活力和田間透風透光水平;注意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鉀肥和鋅肥可增強玉米抗病能力;雨後要及時排水。

治蟲防病:及時防治地下害蟲粘蟲及玉米螟等可以造成傷口的蟲害,減少病原菌侵染玉米的機會。

化學防治

部分地區夏玉米種植密度大且中後期植株已經太高,建議採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選用殺蟲劑、殺菌劑和葉面肥混合噴霧,達到防病、治蟲、抗逆、增產「一噴多效」效果,防治時間選擇在玉米授粉後,推薦藥劑有以下幾種:

殺蟲劑: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吡蟲啉乳油、7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5%啶蟲脒乳油、5%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

殺菌劑:80%戊唑醇可溼性粉劑、10%苯醚甲環唑乳油、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25%嘧菌酯懸浮劑。

葉面肥:尿素、含氮的葉面肥、5%氨基寡糖素。來源:農財網種業寶典

相關焦點

  • 玉米收穫前突然「暴死」?什麼原因?農民怎麼辦?
    玉米馬上進入成熟收穫期,可是,最近有農民朋友反映,玉米又遇到麻煩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莖腐病,是玉米生長中後期發生的整株很快青枯乾死的突發性土傳真菌病害。發病主要在灌漿期至成熟期發生,但在乳熟期之前沒有明顯的發病特徵,乳熟期至蠟熟期才是發病的高峰期。
  • 玉米不結棒今年又出現了,減產嚴重!什麼原因?怎麼辦?
    今年多地玉米植株矮小,產量受到影響,還有一些玉米出現了不結棒的現象,減產明顯,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玉米有雌花和雄花
  • 花生黃葉死苗用什麼藥?花生爛根的原因,防治花生根腐病的方法!
    花生價格相對比較穩定,種植面積逐漸增加,近兩年,花生在播種後出現死苗爛根缺苗的現象嚴重。花生為什麼會出現死苗爛根現象?有什麼預防和補救措施?一、花生爛根死苗的原因1、花生種子質量差,是導致花生死苗爛根的主要原因。
  • 以旱制旱 四川水田改種玉米
    ,忙著把玉米苗周圍的雜草除掉,準備給玉米苗施肥提苗。而在去年,張慶英家的這塊水田還種著水稻,今年春旱,張慶英在當地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把這塊水田改成旱地,種上了玉米、春洋芋等旱作作物。   沿318國道在嘉陵區西行,許多過去的水田變成了如今的旱地,玉米苗、春洋芋苗長勢喜人。地處川東北丘陵區的嘉陵區,今年發生嚴重的春旱。面對旱情,嘉陵區號召農民水路不通走旱路,今年的春耕來得特別早。
  • 水稻比玉米價格高三四倍,農民為什麼把稻田改種玉米
    我老家那裡地處華北地區,多年以來,我們這裡就有「大米之鄉」和「水果之鄉」的美稱,從這兩個稱呼,就知道我們那裡最盛產什麼了吧?我總覺得市場上那些水果味道不純正,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吃在嘴裡水了吧唧的,沒有什麼味道,因為我多年經營果園,對各種水果的味道非常了解,咬一口我就能知道它是什麼水果。我們先不談水果這個問題,主要來說一說種水稻的的事情。我們那裡素來就有「水稻之鄉」的美稱,村子外面有一望無垠的千畝稻田,這些稻田養育了一輩又一輩的農民。
  • 玉米地罕見的好東西,農民看到就頭疼,外國人卻當成寶,50元1斤
    在大自然中有一種這樣的東西,它是一種讓人噁心的黴菌,讓人看見就渾身難受,不忍多看,而且這種黴菌長在玉米上,和玉米共生,因此會與玉米爭搶營養供給,隨著慢慢的生長,到最後黴菌將玉米的營養供給幾乎全部搶走了,自己長得很大,而玉米就會減產,對於農民來說,玉米減產就意味著自己的糧食不夠吃或者收益減少,因此農民為此很頭疼,總是想盡辦法抑制這種黴菌的生長。
  • 玉米秋收在即,今年價格能到8毛嗎?專家:3大利好支撐,有可能
    前幾天回鄉下,看到春播玉米棒子已經很大了,而且玉米須子也都已經幹了,也到了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按照我們當地的玉米狀態,今年玉米應該會在9月20號前後開始收穫,前後會有半個月的時間吧,這半個月的時間應該也是農民最高興的時間,因為忙活了半年終於要有所收穫了,今年北方多地都經歷了嚴重的乾旱,玉米也是澆了好幾遍水,付出的辛苦格外多一些,
  • 先孟迪國審美聯5931,產量再獲新高,2021農民朋友必選品種
    2020年即將過去,在這即將過的一年中,很多種植玉米的農民朋友,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從黃淮海到東華北,遇到了最近幾年最多的風、雨 天氣,導致了很多的種植玉米禿尖、空稈和倒伏現象發生,讓玉米減產和收穫成本增高,但是有的品種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仍然獲得了畝產近噸糧的產量,所以農民朋友們要努力避免減少惡劣天氣帶來的產量損失,除了農用化肥和種植管理的條件以外,抗逆性強的品種也是重中之重。2020年國家農業部門最新審定六抗新秀-國審-美聯5931,是您2021年不二的選擇。
  • 引起夏玉米果穗缺粒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夏玉米果穗缺粒形成的原因是什麼?錢海豔 馬行軍近年來,我縣夏玉米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因生長環境不良、管理等因素經常會出現果穗缺粒的現象,具體表現為前期長勢良好,穗型大且比較整齊,後期卻發現許多果穗上沒有結實或結實很少 ( 又稱缺齒 ),對玉米產量影響很大,一般造成減產 8-15%, 嚴重時達到 25% 以上。
  • 玉米的兩幅面孔
    人們盡情享受玉米收穫帶來的喜悅,並圍著豐收的玉米舉行長達一個月的宗教歡慶儀式,來祭祀玉米神。時至今日,一些印第安人的社會生活仍然深受玉米的種植與收穫的影響,人們將玉米磨坊放置在部落和村社的中心,磨坊本身就成了村民們前來磨麵時的社交場所。村民大會也時常會在這裡舉行,因此玉米磨坊又與管理和權力聯繫了起來。
  • 嚴防這個玉米害蟲,危害非常嚴重!
    二點委夜蛾成蟲(前翅上有黑、白點各一個)二點委夜蛾幼蟲及識別要點相似害蟲小地老虎機識別要點二點委夜蛾與小地老虎形態對比二、二點委夜蛾對玉米有什麼危害?,造成倒伏,嚴重者枯死,如不加以防治會導致玉米大量缺苗,嚴重減產!
  • 這隻「攔路虎」很頑固,不剷除它玉米沒法豐收,5招施治效果好
    前 言: 目前玉米價格有所回升,地裡玉米的長勢也很不錯,農民心裡稍微有了一些欣慰! 其中有一個「攔路虎」,對玉米危害最大,可致玉米大幅減產甚至絕收,農民對它深惡痛疾,可往往又沒有良方進行有效的查殺。這隻「攔路虎」分布極廣,除了青藏高原,在其它地區只要有玉米的存在,就有這個「攔路虎」的存在,你說這是不是玉米豐產的一個最大的威脅呢?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輕視它。
  • 玉米的兩副面孔
    人們盡情享受玉米收穫帶來的喜悅,並圍著豐收的玉米舉行長達一個月的宗教歡慶儀式,來祭祀玉米神。 時至今日,一些印第安人的社會生活仍然深受玉米的種植與收穫的影響,人們將玉米磨坊放置在部落和村社的中心,磨坊本身就成了村民們前來磨麵時的社交場所。村民大會也時常會在這裡舉行,因此玉米磨坊又與管理和權力聯繫了起來。
  • 颱風致東北部分蔬菜受淹,玉米大豆大面積受災!
    據大豆天下微信公眾號調查數據顯示,前幾天的美莎克已經對黑龍江的大豆、玉米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其中,玉米受影響較大,由於玉米植株高、顆粒重,基本上80-90%都出現了倒伏,多數玉米直接貼地倒伏,這對處於灌漿期的玉米影響非常大,而且後期恢復的概率比較小。從反饋的信息可以看出,整體上會給黑龍江省玉米造成一定程度的減產。
  • 農村野山雞和野豬破壞農田,偷吃糧食,農民該怎麼辦?
    有些地方這些禽獸非常猖獗,群體數量又多,危害程度非常嚴重,糧食產量大部分都遭受了禽獸的損壞,消耗了大量的農產品,使農民只有微乎其微的收成,造成農民無法種植土地,無法生產糧食。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農民種田是要有收穫的。民以食為天!農民種田的目的就是要生產糧食,維持生活。一旦農民種植的莊稼被野豬和野山雞損壞造成減產減收,農民的生活就會更加越來越困難。
  • 山西農民遭遇問題玉米 700畝玉米光長個不結籽
    播種、耕耘、收穫……一代又一代的農民在土地上種下一茬又一茬的希望,收穫著一個又一個的滿足。但2010年這個豐收的秋天,對文水縣青高村的農民來說,卻是一個充滿淚水和無奈的季節。面對收穫在即的玉米地,他們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春夏兩季幾個月的流汗勞作,換來的不是滿倉滿囤的豐收喜悅,卻是田裡只長稈不長粒的深深絕望。
  • 颱風致松原玉米大面積倒伏 種植戶稱將視情況提前收穫
    玉米倒伏 水稻趴秧「玉米基本都倒了。」來自松原市寧江區新城鄉的玉米種植戶韓春力告訴記者。韓春力在位於松花江北部的新城鄉種植了400多畝玉米。9月上旬,玉米早已出棒。按照計劃,秋收將在今年10月1號後開始。
  • 2020最新「停工令」來了,對於農民有什麼影響?三個方面要注意!
    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汙染問題,國家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力度。近幾年,針對煤炭、鋼鐵、水泥等重汙染行業國家陸續開展停工限產的舉措來降低工業排放及燃煤汙染,進而緩解霧霾問題。 受其影響,對上班族來說會有不少行業受到衝擊,工廠減產加班收入減少。 那對於農民朋友來說,有什麼影響呢? 一,冬季取暖方式 在不少地區冬季燒煤取暖是傳統方式,可燃燒散煤汙染物排放超標,環境汙染比較嚴重。
  • 農民在玉米田套種它,不僅能節約土地資源,還增產玉米
    玉米株高大,種植不能太密,因為下面不能充分吸收陽光,這樣植株會變黃,從而影響產量,但種植稀疏,就會浪費一些土地資源。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可以在玉米地裡套種它,這樣也會使農民朋友增加一部分收入,那麼玉米栽培最適合套種哪種農作物呢?
  • 又一個新型害蟲來襲,對玉米的危害更嚴重,快看如何防治
    玉米是我國夏秋季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和飼料兩用作物,由於機械化程度高,產量高,效益好,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種植。成為許多農民夏秋季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近幾年,又一個新型害蟲入侵我國,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經成為玉米生產上又一個重要害蟲,這個害蟲就是草地貪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