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的三層結構中的最裡層是腦幹

2020-12-05 娛樂愛死你打算哦

生命的管理者——腦幹

腦的三層結構中的最裡層是腦幹。腦幹是從爬蟲類的進化階段形成的,它掌管著呼吸、循環、消化、生殖等基本的生命功能。我們在進食時,判斷咀嚼的感觸和味道的好壞,屬於新皮質的管理範圍,但是在食物經過喉嚨的瞬間,就會落入腦幹的管理範圍。胃腸分泌胃液,小腸吸收營養,這都是腦幹的作用。腦幹是腦呼吸所關心的重要領域之一,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中討論。

感情的王國——舊皮質

覆蓋在腦幹上部的舊皮質(大腦邊緣系),是從哺乳類動物的進化階段形成的,它管理著運動神經和多種感情反應。舉例說,狗在遇到比自己力氣大的動物時,會把尾巴放低,以表示膽怯;在表示高興和親密的時候它會搖尾巴。這種哺乳動物的情感反應出自舊皮質。正是由於哺乳類動物具有舊皮質,所以會有逃避和應戰這種應對一般性危機的方式。歷史記載了許多爬蟲類動物,因沒有這種反應機制遭受了滅頂之災。因此,舊皮質這種反應機制在物種的進化過程中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有了畏懼,我們存活的機會大大增加了。

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運用舊皮質,就不會被情感牽著鼻子走,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情感的能量,併合理運用。腦呼吸中正確活用舊皮質功能,最簡單快捷的訓練方法是「多笑、多玩耍」。

思考的根源——新皮質

覆蓋於大腦外部的新皮質是以語言活動為基礎,形成記憶、分析、綜合、判斷、創造等人類固有的智力活動。新皮質是隨著靈長類的出現而形成的,但是發展成現在這樣是更久以後的事情。新皮質與語言的使用有著緊密的關係。從進化的悠久歷史看,被認為是永恆真理的思想和科學,也是由於新皮質活動的結果產生的。

因為只有人類的新皮質特別的發達,因此被稱之為「人腦」。儲藏在新皮質中的各種規範抑制著舊皮質的感情,調節腦幹的本能性慾望,使之符合社會性。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在生活當中,不能忽視新皮質的合理性指示,但同時也要正視舊皮質本能性慾望和感情性慾望的存在,因此不要一味地抑制它,要按適當的節奏消除它。無視人類自然形成的生理需求,而是使自己強行迎合於新皮質的觀念,就會使舊皮質承受壓力,從而失去穩定的情緒。如果舊皮質繼續承受壓力,就會影響腦幹,從而阻礙基本的生命活動。

在進化過程中,新皮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它具備了兩個重要特性——「反省」和「創造」。有了新皮質,我們才會思考「我是誰」,反省自己,為滿足自己內心的欲望進行「創造」活動。

人類之所以能進化到如此高級的程度,正是由於新皮質的特性。這樣的結果使人類以「萬物靈長」自居,使人類排他性地佔有地球,並產生支配自然的、既危險又傲慢的想法。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現在還不能證明新皮質是否有益於進化過程。

相關焦點

  • 腦幹網狀結構
    腦幹內含有廣泛的神經元和神經纖維混雜的區域,統稱為腦幹網狀結構(brain stem reticular formation)。 一般認為,網狀結構區發生比較古老,為原始的神經纖維網絡。以此為基礎,隨著不斷的進化,神經纖維網絡更加組織化、功能上更具選擇性、纖維聯繫更加廣泛。 然而,最原始的神經系統顯示了彌散與高度組織化區域的共存,針對不同的需求相互配合,作出反應。
  • 腦幹網狀結構在機體反射中的作用
    腦幹網狀結構其組織特點是神經纖維縱橫穿行,交織成網,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神經細胞位居其間。腦幹網狀結構的解剖學特徵神經元形態多種多樣:網狀結構中的神經元形態多種多樣,大小具有明顯差異。小的直徑12~14um,大的可達90um。
  • 神奇腦網絡揭秘——DTI腦幹、丘腦腦網絡圖譜
    大腦是人類最複雜、最神秘的器官,人類的感覺、思維、記憶、情緒、運動、感受都源自大腦。
  • 植物人不等於腦死,認識小腦與腦幹
    如果小腦功能不佳,手在移動的過程中會錯失鼻子或另一手指尖,無法精準碰到。第三個檢驗是大家最熟悉的走直線,如果請一位爛醉的人走直線,其小腦都已經被酒精影響到失去協調性、平衡、和姿勢了,是很難走個十米又迴轉走回原地的。腦幹是另一個大家常聽到的腦部分區,包含中腦、橋腦、延腦。中腦是腦幹中最小的分區,是傳遞和處理聽覺和視覺信息的一個中轉站,可以幫助控制眼球動作。
  • 腦分享 | 腦結構、腦工作原理最詳細圖解
    我聽到有人說,大腦中沒有疼痛感覺區,但硬腦膜實際上能感覺疼痛,且和你的面部肌膚一樣敏感,硬膜上的壓力或挫傷往往造成了人們嚴重的頭痛。然後下面是蛛網膜,這是一層皮膚,然後是帶有彈性的纖維的開放空間。我一直以為我的大腦只是漫無目的地漂在我大腦中的某種液體裡,但實際上,腦外和顱骨內壁之間的唯一真正的空間差距是這個蛛網膜。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脊髓和腦的結構及其功能
    脊髓的結構及其功能     脊髓位於脊柱的椎管內,上端與腦相連,下端與第一腰椎下緣平齊。脊髓是腦與軀體、內臟之間的聯繫通道。     (1)脊髓的結構     從脊髓的橫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質和白質兩部分。灰質在中央,呈蝶形;白質在灰質的周圍。
  • 這應該是腦結構、腦工作原理最詳細的圖解了
    我聽到有人說,大腦中沒有疼痛感覺區,但硬腦膜實際上能感覺疼痛,且和你的面部肌膚一樣敏感,硬膜上的壓力或挫傷往往造成了人們嚴重的頭痛。然後下面是蛛網膜,這是一層皮膚,然後是帶有彈性的纖維的開放空間。我一直以為我的大腦只是漫無目的地漂在我大腦中的某種液體裡,但實際上,腦外和顱骨內壁之間的唯一真正的空間差距是這個蛛網膜。
  • ...你需要|腦幹卒中|幹活|基礎|症候群|腦橋|腦幹|梗死|缺失|-健康界
    雙側遠端椎動脈閉塞後導致後循環的血流量降低,引起腦幹和小腦的缺血逐步惡化。基底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因血栓或者栓塞而導致的閉塞可以導致腦橋,中腦和小腦的缺血。起源於基底動脈的小穿通動脈的閉塞可以導致腔隙症候群。在後循環中可同時出現多部位的梗死。腦幹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症,吸菸,有腦幹梗死的家族史,肥胖以及口服避孕藥等。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腦的結構與功能
    教具準備:   腦的縱剖圖、腦模型、大腦內部結構圖、大腦中各神經中樞的功能示意圖。   教學內容設計思路   腦的形態結構→大腦結構與功能→小腦的功能→腦幹與腦神經。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從脊髓知識出發,提出:脊髓在結構上與腦相連接,在功能上受腦的控制,那麼腦的結構與功能是怎樣的呢?引出本節課題:腦和腦神經。   2、了解腦的形態結構:   教師出示腦的形態圖,並示腦模型請學生觀察。
  • 你被「情緒腦」控制了嗎?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腦進化實驗室的主任保羅•麥克萊恩提出了「邊緣系統」的概念。1990年,麥克萊恩正式提出「三重腦」理論,認為人腦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層:最下層為「爬行腦」(即腦幹),主要負責心跳、呼吸等軀體自身的運轉;中間層為「古哺乳腦」(即邊緣系統),很多情緒的產生都與這個區域密切相關;最上層為「新哺乳腦」(即大腦皮層),是意識理智產生的區域,負責語言、預測、策劃、抽象思維等。
  • 最新研究:火星地殼如三層蛋糕結構
    火星探測車洞察號(Insight)最新發回的分析顯示,原來火星地殼的結構就像三層蛋糕一樣。美國宇航局(NASA)選擇在近期宣布了這個應景假日氣氛的消息。火星的地殼由三層不同的巖石組成。這一信息對天文學家、行星地質學家和太空工程師研究火星的誕生和演化歷史具有重要作用。 洞察號於2018年5月發射、同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探察火星的內部結構是它的主要目標之一。在發現洞察號的鑽探系統在火星土質內鑽鑿有困難後,研究人員幸運地發現,可以改用洞察號的地震儀分析火星的地殼結構。
  • 腦幹出血有多可怕 聽聽專家怎麼說
    腦幹出血怎會如此可怕? 現在我們先來看看究竟什麼是腦幹?腦幹,即人生命中樞所在,是維持呼吸、心跳、意識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如果說大腦是全身的司令部,那腦幹即是司令部的總司令。即使在醫學快速進步的今天,顯微神經外科醫生也視腦幹為相對手術禁區。腦幹出血,起病急,病情兇險,是卒中中預後最差的疾病。
  • 神奇的腦結構
    言歸正傳,看看第一次作業的三道題我該如何解答,等等,我先認識一下大腦的三重結構:第一層,爬蟲腦,是最原始的腦組織,它負責掌控身體的自主神經部分,臉紅心跳,呼吸加速,這些不需要動腦、不需要做決定就可以產生的自主功能,也就是本能反應都是由它來產生。
  • 兩種三層結構的OLED器件,雖各有特點,但還需進一步研發創新!
    三層結構的OLED器件由HTL、ELL、ETL3層有機材料構成,各層有機材料各施其職,HTL負責調節空穴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ETL負責調節電子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注入的電子和空穴在ELL中相互作用,結合在束縛狀態中形成激子,激子衰變輻射出光子。這種結構便於調整OLED的電光特性,是目前常採用的OLED結構。
  • 第二節腦結構及主要功能
    1.脊髓的上端是腦,腦位於顱腔,是神經系統最複雜的部分;腦是由腦幹、小腦、間腦和端腦(大腦)組成。
  • 腦幹出血非死即殘,一線生機在哪裡?
    作者|清風來源|腦血管病預防與治療腦幹素有「生命禁區」之稱,其中密集排列著顱神經的核團和肢體與大腦聯繫的上下傳導束,另外腦幹中有維持我們清醒的腦幹上行激活系統和心血管和呼吸的中樞。腦幹出血是神經系統急重症,輕則肢體偏癱,重則出現昏迷危及患者的生命,病死率高。
  • 鄭大二附院成功實施一例腦幹出血微創精準穿刺手術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淑麗 通訊員 彭永強 劉展  日前,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二附院」)神經外科牛光明教授團隊成功開展了一例腦幹出血微創精準穿刺手術,使30多歲的腦幹出血患者梁先生脫離生命危險。
  • ...小兒膠質瘤|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DIPG|策略|手術|兒童|腦幹|...
    在非腦幹高級別膠質瘤中,手術的目標往往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腫瘤,但這通常在瀰漫性橋腦神經膠質瘤(DIPG)中不起作用。因此,在大多數高級別膠質瘤病例中,治療方案還需更為個體化。對視神經膠質瘤患者的手術幹預包括活檢,STR或腫瘤全切。
  • 大腦地圖:腦部結構及主要功能
    大腦活動是解釋行為的關鍵所在,若要進一步解讀大腦活動,我們必須從最基礎的部分出發:探索腦結構及其功能。人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三部分。其中大腦佔腦容量的80%,分為兩個半球(左腦和右腦)。 邊緣系統主要是指位於大腦皮層下一些連接鬆散的結構,包括扣帶回、杏仁核、伏隔核、海馬體等,它形成了圍繞腦幹的一圈環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