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葉猴、紫面葉猴、戴帽葉猴和黑白疣猴的群體數量為6~9隻

2020-12-03 張聚哲家常事

雌性疣猴亞科動物在大約4歲時發育成熟,雄性大約在5歲。疣猴類的交配沒有嚴格的季節限制,但是一般有一個出生的高峰期,而且幼猴也剛好在食物豐盛的時候斷奶。交配行為一般是由雌性發起的。一隻可受孕的雌長鼻猴如果看上了某隻雄猴,就會緊閉嘴巴撅起嘴唇。如果這隻雄猴回看了雌猴一眼,雌猴就會快速地搖晃腦袋。雄猴會以撅嘴的表情作出回應,然後或者由它靠近雌猴,或者讓雌猴靠近它。如果雄猴未能對雌猴的主動行為作出回應,雌長鼻猴可能會去打這隻雄猴,扯它的皮膚,甚至咬它。雌性紅腿白臀葉猴的一個明顯特徵是採取仰臥的姿勢,透過自己的肩膀去看雄性。雄性作出的回應就是一直盯著它看,然後再望著合適的交配場所。在疣猴中這種懇求的技巧都是相似的,只是咂嘴的聲音不同。在交配的時候,雌性白臀葉猴和疣猴仍然採用仰臥姿勢,而雌性長鼻猴和長尾葉猴則採用其他猴科動物四足並用的姿勢。雌性長鼻猴會繼續搖頭,而配偶雙方會做出交配中的撅嘴表情。

剛出生的幼崽大約20釐米長,0.4千克重。它們出生時眼睛能睜開,而且能夠緊緊地抓住母猴,不過橄欖疣猴的幼崽是被母猴叼在嘴裡的。新生幼崽的體毛很短,很柔軟,毛色通常與成年者的不同。長鼻猴和紅腿白臀葉猴的幼崽除了面部皮膚稍暗以外,身體皮膚和坐骨上的硬皮顏色都比成年時更淺。它們一般一胎生1崽,很少生雙胞胎。除了紅綠疣猴和印尼葉猴以外的已經研究的種類中,母猴是默許其他雌性幫它帶孩子的。幼崽在出生後不久就會受到頻繁的觸摸,並可能被帶到離母猴遠達25米的地方。母猴能同時給自己和"別人"的孩子餵奶。正在照看孩子的雌猴有時會突然"擅離職守",讓幼崽的母親去重新找回"哭叫"的幼崽。對於長尾葉猴來說,雌性在5周左右就開始疏遠幼猴,這可以促進幼崽的獨立性發展,提高它們在只有一隻雄性統領的高死亡率的群體中的存活率,也可以讓母猴有更多的時間集中在尋找食物上。幼猴在5~10個月時開始換上成年時的皮毛,5歲左右達到成年猴的體型。

和獼猴相比,疣猴類在侵略性、社會群體內的性關係、聲音交流甚至是姿態交流等方面通常顯示出比較低的水平,它們的大部分行為都被描述成是"沉悶嚴肅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它們的進食行為有關。樹棲動物的食物平均地分散在森林當中,所以它們需要長時間坐著進食,而不需要緊密的群體合作,因此面部表情很少。它們在爬上果樹或在其上行走時,會小心翼翼地避開已經佔據在那裡的同伴。一旦佔據了一塊進食地以後,它們就會面向該樹的外圍,這使它們能夠在與鄰居進行最少交流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的進食活動。雖然它們進食的高峰期是在早上和晚上,但由於食物的營養很低,這就促使它們幾乎全天進食,因此進一步減小了它們之間社會交流行為的複雜性。

疣猴類的群體小到通常只有一隻的雄性疣猴,大到有超過120隻的長尾葉猴(大部分是為了共同尋找水源而臨時建立的群體)。大小為200~300隻(金絲猴的群體甚至超過了600隻)的群體也曾經被報導過,不過這些群體可能是由比較小的家庭單位聚集而成的。有報導稱長鼻猴、紅腿白臀葉猴和紅綠疣猴群體大小為60隻左右,而該亞科中大部分屬的群體最多40隻。有些疣猴類的平均群體規模要小得多,從平均只有3.4隻的"一夫一妻"的明打威葉猴、豚尾葉猴和爪哇灰葉猴種群,到一個37隻的哈努曼葉猴種群。豚尾葉猴和白肩烏葉猴的群體通常都有5個成員;黑葉猴、紫面葉猴、戴帽葉猴和黑白疣猴的群體數量為6~9隻;其他種類的群體數量一般是10~18隻。黑掌綠疣猴是個例外,它們的群體數量可以達到50隻。

相關焦點

  • 十二種葉猴的圖文介紹
    「葉猴」生活在亞洲東南部的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喜群居,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樹上,共同的特性是主要以樹葉為主食。中文名:白頭葉猴(拼音:bái tóu yè hóu);英文名:White-headed langur;學名: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
  • 美麗葉猴背後的哀與愁 和SEE一起猴年護猴(3)
    在中國,現在有7種葉猴:喜山長尾葉猴、印支灰葉猴、緬甸烏葉猴、菲氏葉猴、戴帽葉猴、黑葉猴和白頭葉猴。它們四肢和尾部的末端為黑色,其餘部分為灰色。常見7-9隻一起群居的一夫多妻制,清晨和傍晚覓食,食物也是樹葉、果實、花、種子和樹皮。它們在中國主要生活在雲南怒江西側和藏南,可憐的猴子也是命運多舛。
  • 【項目案例】MBE|石山葉猴基因組揭示適應喀斯特環境的遺傳機制
    喀斯特由石灰巖等高度可溶和多孔的基巖溶解而形成,通常是陡峭而高的懸崖,除了金屬離子之外其他養分都很貧乏。烏葉猴屬可分為戴帽葉猴組、鬱烏葉猴組(T. obscurus group)、銀葉猴組(T. cristatus group)和黑葉猴組4個組。其中,黑葉猴組全部分布於喀斯特石山區域,因此通稱為「石山葉猴」。
  • 「項目案例」MBE|石山葉猴基因組揭示適應喀斯特環境的遺傳機制
    研究背景喀斯特由石灰巖等高度可溶和多孔的基巖溶解而形成,通常是陡峭而高的懸崖,除了金屬離子之外其他養分都很貧乏。烏葉猴屬可分為戴帽葉猴組、鬱烏葉猴組(T. obscurus group)、銀葉猴組(T. cristatus group)和黑葉猴組4個組。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戴帽葉猴:我不是皮猴,我想靜靜!
    主要棲息於海拔1100~2400米的常綠闊葉林季雨林和半常綠森林中,國內主要分布於獨龍江中下遊。照片攝於獨龍江。除獨龍江外,2017年西藏發現了一種戴帽葉猴(Trachypithecus pileatus),因兩者外形有明顯差異,因此也有學者建議將獨龍江戴帽葉猴命名為蕭氏葉猴(Trachypithecus shortridgei)。
  • 世界最稀有的猴類:瀕危"白頭葉猴"生存突圍(圖)
    由於它們以樹葉和水果為食,故又稱葉猴。「上個世紀80年代初,廣西的岜盆自然保護區和板利自然保護區剩下的白頭葉猴都只有80餘只,那時廣西所有的白頭葉猴加起來估計也就200多隻,已經處於極其瀕危的狀態。但是經過多方面持續努力,目前白頭葉猴的總數已經達到了800隻左右,總算避免了很快滅絕的危險。」
  • 瀕危的亞洲美猴王——白臀葉猴
    白臀葉猴算得上是亞洲靈長類中數一數二的「美猴」,在中國被人們形象地稱作「七彩葉猴」。那極其絢爛的外表會讓很多第一次見過它的人過目不忘。一對杏仁型的大眼睛透著的幽深的靈氣,清秀的面部黃裡透紅,仰天朝上的鼻孔與金絲猴有些相似,兩鬢潔白如絲的鬍鬚為其平添了幾分端莊和典雅。
  • 動物所等揭示石山葉猴適應喀斯特環境的遺傳機制
    該研究基於對烏葉猴屬9個物種23個個體全基因組重測序分析,重建演化歷史和種群結構,揭示烏葉猴屬中黑葉猴種組、銀葉猴種組(T. cristatus group)、鬱烏葉猴種組(T. obscurus group)三個種組演化地位和種群動態。
  • 科學家在越南發現迄今數量最大瀕危白臀葉猴種群
    科學家在越南發現迄今數量最大瀕危白臀葉猴種群
  • 長尾葉猴的尾巴是真的長
    長尾葉猴別名 長尾猴學名Presbytis entellus英文名 entellus langur猴科 Cercopithecidae>分布西藏南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尾葉猴體長約70釐米,體重約20千克,尾長超過體長,頰毛和眉毛髮達。
  • 日本首次公開「世界第一美猴」白臀葉猴寶寶
    人民網東京5月19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旭區的橫濱動物園ZOO RASIA將於20日,首次對外公開「世界第一美猴」白臀葉猴的寶寶,以後每周五公開。從20日到28日期間,市民通過投票決定白臀葉猴寶寶的小名。
  • 雲南發現最大菲氏葉猴種群,數量近400隻,還有多隻金色小猴子
    近日在雲南德宏,就有護林員和自然生態攝影師拍攝到國內最大種群的菲氏葉猴,該種群數量近400隻,其中還有多隻金色小猴子,大約有11隻金色的猴寶寶。    據介紹:本次拍攝到的菲氏葉猴是國內最大種群的菲氏葉猴,在2017年有個統計大概有320隻左右,而該種群每年有20-30隻猴寶寶出生,所以今年該菲氏葉猴種群已接近400多隻。
  • 疣猴亞科的成員尾巴都很長,它們棲息在樹上,主要吃樹葉
    疣猴亞科的成員多種多樣,有鼻子很長、臉色蒼白的長鼻猴,從解剖學上看它們應該生活在地面,但由於島嶼氣候變化的限制,卻生活在紅樹林和雨林之中;紅腿白臀葉猴面部的皮膚像白雲一樣白,有形成環狀的白色鬍鬚,看上去就像穿上了灰、黑、紅三色制服的唱詩班領唱;更加華麗的是有著白色長毛"鬥篷"的黑疣猴;亞洲葉猴有著瘦削的臉龐、小巧的鼻子,這些特徵正是它們被命名為"葉猴"的原因,而葉猴屬的拉丁學名"Presbytis"
  • 白臀葉猴的種群現狀,了解一下!
    白臀葉猴在分布境域的處境很不妙。。在越南戰爭中,不僅有飛機、大炮和地雷的狂轟濫炸,而且還使用了落葉劑,使大片的原始森林遭到毀滅,白臀葉猴的棲息地已經所剩無幾,數量更趨稀少。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海南島的狹小地域,那裡的白臀葉猴行動詭秘,且數量一直不是很多,因此,很長時間以來,白臀葉猴一直不為人們所知,直到1893年12月20日,德國德勒斯登自然博物館的一個人,給倫敦動物學會寫的一封信中,才第一次記述了海南島有白臀葉猴的存在。他在信中說:他們收到了一隻白臀葉猴的標本,是1882年在中國海南島捕獲的。
  • 印度葉猴媽媽懷抱死去嬰猴悲痛欲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7日報導,近日,在印度拉賈斯坦邦龍騰堡國家公園拍攝的一段感人的視頻中,一隻母葉猴懷裡抱著奄奄一息的嬰猴,不斷撫摸著它的後背。直到嬰猴死去,母猴面露悲傷絕望的表情望著遠方,最終遲緩地抱著嬰猴消失在叢林中。
  • 探訪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從「與猴爭利」到「以猴為榮」
    中新社廣西崇左1月3日電 題:探訪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從「與猴爭利」到「以猴為榮」中新社記者 林浩「上世紀80年代,村民們靠山吃山,人為傷害白頭葉猴、破壞棲息地的情況時有發生,猴群一度瀕臨滅絕。現在,大家退耕還林,和猴子成為好朋友,如果發現新的猴群出現,都感到非常自豪,主動要求設立保護標識。」
  • 白虎、雪虎、東黑白疣猴~~~天哪!這麼多「萌物」來襲!你準備好了麼?
    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個變種,毛色為白色加深褐色或黑色條紋,性情比較溫和,體態優美,被譽為「小姐」虎,原產於中國雲南、緬甸、印度及孟加拉等地,主要分布在美國、印度、英國和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而且均為人工條件下飼養,野生白虎極為罕見
  • 為什麼葉猴不愛吃甜食
    根據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Emiko Nishi主持的研究表明,亞洲葉猴的味覺普遍較差,無法品嘗出糖的甜味。Nishi和她的同事發現,葉猴舌頭上受體的功能與食水果猴不同,後者對甜味很敏感。這項研究發表在日本靈長中心的官方刊物《靈長類動物》上。   通常來說,哺乳動物能夠品嘗出甜味是由於存在甜味受體基因TAS1R2/TAS1R3和舌頭上的相關味蕾。
  • 葉猴將假猴「弄死」後集體哀悼 人類看哭
    前段時間,該節目將一隻偽裝成葉猴的相機放進了真正的葉猴群之中,沒想到竟然拍到了令人驚奇的一幕,讓人們對葉猴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偽裝成葉猴的相機視頻中,猴群將偽裝成相機的猴子當成了真猴,或許是發現了它與自己不太一樣,不時地會過去圍觀,有的還會去逗逗它,假猴也會點頭、眨眼睛做出回應。然而,其中一隻猴子在逗它的過程中,不慎將其碰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