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萌心理學實驗——視覺懸崖

2021-01-14 華易心理

1960年,美國心理學家埃莉諾·吉布森和沃克進行了一項研究嬰兒深度視覺的實驗——"視覺懸崖",這一實驗後來被稱為發展心理學的經典實驗之一。

埃莉諾·吉布森和沃克相信深度知覺和避免從高處跌落的能力是生理機制的一部分,並非經驗的產物。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埃莉諾·吉布森和沃克找來了36名年齡在6-1個月之間的嬰兒,將他們放在一張1.2米高的桌子,頂部放置一塊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淺灘)是用紅白格圖案組成的結實桌面。另一半是同樣的圖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淵)。在淺灘邊上,圖案垂直降到地面,雖然從上面看是直落到地的,但實際上有玻璃貫穿整個桌面。在淺灘和深淵的中間是一塊0.3米寬的中間板。

每個嬰兒都被放在視崖的中間板上,先讓母親在淺的一側呼喚自己的孩子,然後再在深的一側做相同的動作。

實驗結果,當母親在淺的一側呼喚她們時,有27名嬰兒,爬過中央板並穿過玻璃,爬向母親身邊。而當母親在深的一側呼喚他們時,只有3名嬰兒極為猶豫地爬過視崖的邊緣。大部分嬰兒拒絕穿過視崖,他們遠離母親爬向淺的一側;或因不能夠到母親那兒而大哭起來。由此可見,嬰兒已經意識到視崖深度的存在。

為了比較人類與小動物的深度知覺能力,埃莉諾·吉布森對其他種類的動物也進行了視崖實驗。

動物測試結果很有趣——不同種類動物知覺深度能力的發展與它們的生存需要有關。

小雞出生後,就會開始自己覓食。當把出生不足24小時的小雞放在視崖上接受測試時,它們從不會犯跌下深淵的錯誤。

小山羊和小綿羊對視崖的反應和小雞一樣準確而可預測。研究者把一隻出生僅一天的小山羊放在深淵的一側玻璃板上時,它變得驚恐呆滯,表現出防禦性姿態。隨後,如果把它推向淺灘的一側,它則變得輕鬆自在,並跳向看似堅實的表面。

而小老鼠對淺灘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偏好。吉布森和沃克對此這樣解釋到:小老鼠對視覺依賴性不大。實際上,它們的視覺系統不夠發達。因為它們屬於夜間活動的動物,在黑暗中靠鼻子上堅硬的觸鬚幫助其四處活動,靠嗅覺感知食物的方位。所以,當一隻小老鼠被放在中間地帶時,它不會被視崖所欺騙,因為它不是用視覺來決定走哪條路的。

吉布森和沃克指出,所有種類的動物,如果它們要生存,就必須在能夠獨立行動時發展感知深度的能力,這與進化論相一致。

對人類來說,這種能力到 6 個月左右才會出現,但是對於雞、羊來說,這種能力幾乎是一出生就出現了;而對於老鼠、貓和狗來說,大約在 4 周時會出現這種能力。

因此,吉布森和沃克得出結論:深度知覺能力是天生的。因為如果通過嘗試錯誤而獲得這種能力可能會帶來過多潛在的、致命的危險。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實驗|視覺懸崖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設計首創的視覺懸崖是一種用來觀察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裝置。如果你想找到動物或人在發展過程中獲得深度知覺的關鍵點,一種方法是把他們放在懸崖邊上,看他們能否使自己不掉下去。這個建議十分可笑,因為從理論上說,這可能傷害到無法知覺深度(特別是高度)的被試。視崖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能造成視覺上的視崖,而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懸崖存在。
  • 【知識辨析】視覺懸崖實驗!
    沃克和吉布森沃克和吉布森的視覺懸崖實驗是進行一項旨在研究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研究者製作了平坦的棋盤式的圖案,用不同的圖案構造以造成「視覺懸崖」的錯覺,並在圖案的上方覆蓋玻璃板。這樣,眼睛看上去像懸崖一樣。
  • 世界著名的「嬰兒視覺懸崖實驗」是如何誕生的|MMK父母學堂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視覺懸崖」,布在4英尺以下的那面,看起來似乎更深。著名的「視覺懸崖」實驗最後,埃莉諾選擇了36個寶貝,分別將他們放在「視覺懸崖」上,讓媽媽們交替站在看起來「深」的那面和「淺」的那面。
  • 視覺懸崖(VisualCliff)與吉布森的直接或生態知覺理論
  • 常考的心理學實驗(五)雙生子爬梯、量杯實驗、功能固著實驗、視覺懸崖實驗......
    (二)實驗結論發展是一個順序模式的過程。這個模式是由機體成熟預先決定和表現的。即格塞爾的成熟勢力說。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說明了格塞爾認為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遺傳起決定作用,他是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定勢(即心向)是指重複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在定勢的影響下,人們會以某種習慣的方式對刺激情境作出反應。
  • 美國專家讓嬰兒在「視覺懸崖」上爬行,嬰兒會直接爬過去嗎?
    美國專家讓嬰兒在「視覺懸崖」上爬行,嬰兒會直接爬過去嗎?著名的「視覺懸崖」實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呢?作為近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之一,這項實驗向我們證明了新生嬰兒對深度視覺的感知,新生嬰兒純潔的像張白紙。
  • 月子中心小課堂:情緒的社會性參照——視覺懸崖實驗
    月子中心小課堂:情緒的社會性參照——視覺懸崖實驗社會參照性是嬰幼兒與成人之間主動的情緒交流活動,它包括表情聲音和姿勢的信息,是嬰幼兒在環境變化當中的一種自我調節的過程,社會性參照是有意的搜尋他人的情感信息,以幫助解釋我們自己不確定的環境和世界的含義
  • 教師招聘備考之心理學實驗
    在全國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中,大多數地區會重點考察一些普通心理學知識點,但有些地區也會從相關心理學實驗入手,考察其與心理現象之間的關係。多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考察較為簡單,只要能將實驗和現象對應起來即可。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中,心理學實驗考察相對來說較少,也較為簡單,只需了解該實驗與哪一知識點相關即可。比較常考的實驗有視崖實驗、心理旋轉實驗、錯覺實驗等。
  • 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上,寶寶會毫不猶豫地爬過去嗎?結果大開眼界
    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上,寶寶會毫不猶豫地爬過去嗎?結果大開眼界縱覽世界美景,細品百味人生,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視覺懸崖其實就是一種深度視覺的實驗,主要測試的對象是嬰兒,後來也被人們稱為是發展心理學的經典實驗之一,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是成年人對於一些事物都有一定的判斷力。那麼不會講話的嬰兒看到一些有視覺偏差的東西,他們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在國外,就有人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上,那麼寶寶會毫不猶豫的爬過去嗎?結果大開眼界。實驗結果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現在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上,嬰兒會毫不猶豫爬過去嗎?看完真是長知識
    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上,嬰兒會毫不猶豫爬過去嗎?看完真是長知識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寶寶的發育,為了更好的了解嬰兒的發育過程,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兒童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實驗叫做視覺懸崖實驗,就是將嬰兒放在世界懸崖上,觀察嬰兒會毫不猶豫爬過去嗎?
  •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心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在各位學者研究心理學過程中,大部分採用了跟自然學科相近的研究手段——實驗法。這就造成了我們在開始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涉及到實驗的知識點,而同學們對於實驗又比較陌生,在此給同學們總結一下心理學常見的一些實驗,一是為同學們提供一些學習材料,二是讓同學們對心理學產生親近感,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一、視崖實驗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深度知覺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臺式裝置。吉布森和沃克首創的視覺懸崖是測量嬰兒距離(深度)知覺最常用的工具。
  • 科學實驗:將嬰兒置於「視覺懸崖」邊沿時,寶寶的答案讓人意外
    此前針對嬰兒做的一期科學實驗,最後的實驗結果,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這一科學實驗就是「視覺危機」。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之前進行過這一科學實驗。本期話題:科學實驗: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邊沿時,寶寶的答案讓人意外!
  • 心理學中的相關實驗
    心理學中的相關實驗視崖實驗: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深度知覺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臺式裝置。吉布森和沃克首創的視覺懸崖是測量嬰兒距離(深度)知覺最常用的工具。該實驗裝置的中央有一個能容納會爬兒童的平臺,平臺兩邊覆蓋著厚玻璃。
  • 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嬰兒會直接爬過去嗎?結果出乎你的意料
    「視覺懸崖」實驗也是因此而來。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嬰兒會直接爬過去嗎?結果出乎你的意料兒童心理學中,有一個經典的研究,被稱為「視覺懸崖」,主要是為了研究嬰兒的深度視覺。這個實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發起的。
  • 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他敢不敢直接爬過去?美國專家給出答案
    「視覺懸崖」實驗也是因此而來。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嬰兒會直接爬過去嗎?結果出乎你的意料兒童心理學中,有一個經典的研究,被稱為「視覺懸崖」,主要是為了研究嬰兒的深度視覺。這個實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發起的。如圖所示,研究者們打造了一種具有迷惑性的場景,他們採用了一種棋盤式的圖案,打造出類似懸崖的場景,觀看寶寶是否有深度知覺。
  • 2019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心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在各位學者研究心理學過程中,大部分採用了跟自然學科相近的研究手段——實驗法。這就造成了我們在開始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涉及到實驗的知識點,而同學們對於實驗又比較陌生,在此給同學們總結一下心理學常見的一些實驗,一是為同學們提供一些學習材料,二是讓同學們對心理學產生親近感,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
  • 2019廣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2019廣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心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在各位學者研究心理學過程中,大部分採用了跟自然學科相近的研究手段——實驗法。
  • 這些經典心理學實驗,顛覆你的育兒觀
    對於有些育兒理念,我們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以下幾個心理學實驗在歷史上都堪稱經典,看看它們是如何拿數字和事實說話的,又如何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好好看一下。二、視崖實驗——不要輕視孩子的認知以為他什麼都不知道視崖,就是視覺懸崖,由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R.D.Walk &E.J.Gibson)設計首創,是用來觀察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裝置。視崖實驗,後來被稱為發展心理學的經典實驗之一。研究者製作了平坦的棋盤式圖案,用不同的圖案構造以造成「視覺懸崖」的錯覺,並在圖案的上方覆蓋玻璃板。
  • 老外設計出「視覺懸崖」,讓熊孩子不敢亂跑,太逼真了
    老外設計出「視覺懸崖」,讓熊孩子不敢亂跑,太逼真了 人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可眼睛有時候也會欺騙我們的大腦,國外有人設計出「視覺懸崖」,讓熊孩子不敢亂跑,原來,在英國有一家著名的瓷磚公司,這家公司經常製作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瓷磚。
  • 美國專家讓嬰兒在「視覺懸崖」上爬行,寶寶會怎麼做?父母要明白
    雖然有一些網友比較排斥這種行為,認為這對孩子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隱患;但是也有一些網友十分的認同父母們鍛鍊孩子的作法,能夠讓孩子變得勇敢,同時也能夠幫助孩子克服恐高……對於讓孩子是否進行「恐高實驗」,網友們有著各自的想法與思慮,而關於這方面,美國專家曾專門早選一些嬰兒進行了一個「視覺懸崖」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