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成功有一個定律,20%智商+40%情商+40%逆境商數

2021-01-14 華夏基石e洞察




見陳春花前,有位企業家朋友託我帶個問題:「在一個企業裡,決策層和執行層往往分離,比如萬科的王石和鬱亮,當兩個層面有衝突出現時,如何協調兩個層級的行為?如何保證決策層的意志和決策貫徹下去?」


想必是這位朋友的切膚之痛。


陳春花拿到問題卻說:「出現這種情況是不對的,決策跟執行必須合一。比如王石跟鬱亮,他們倆必須在決策上達成共識,才會有鬱亮去執行。如果一項決策管理層認為是必須要做的,也必須和董事長達成共識以後才能去做。決策跟執行是不能分離的,如果分離,是管理的錯誤」。


正如朋友的煩惱,我們糾結很多事情,會不會不是解決方案難覓,而是問題本身錯了?


CEO、教授、作家、母親,很多人好奇陳春花的能耐,你怎麼扮演那麼多角色?


「我也沒幹那麼多事,只是我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簡單,就不會像你們想像得那麼忙活了吧。」


同樣的局面,不同的思考方法,結果大不同。《孫子兵法》有言:「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1、信任的秘密


問:你怎麼能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簡單?


陳春花:簡單了很多東西還是容易的。我女兒最近被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同時錄取碩士學位,很多人祝賀同時問我,你是怎麼教育的她?我說我也沒教育她啊,我們兩個就是互相信任,互相欣賞。為了彼此的欣賞,每個人都很努力,就這樣。


女兒以前問我,媽你最喜歡哪所大學?我說我最喜歡哈佛大學,我說過就忘了,根本不會想到她會把此設為目標。直到前一陣女兒對我說,媽媽我有一點緊張,我說你緊張什麼?她說因為我報了哈佛。我說緊張什麼呢,去就去,不去就不去吧,去不了咱就回家,然後我還說了一句,我說估計你能去。過兩天女兒說睡不著覺了,因為錄取通知書要出了,我說你那麼緊張幹嘛?她說那畢竟是你的夢想啊!我就很感動。幾天後,女兒給我打個電話說,錄了。當時就是那種欣喜,兩個人都很開心。


女兒3歲開始全託,我跟她平時只有周末見面,但如果知道她需要你做什麼給她,你就去做好了。


小學時,她說媽媽你希望我考第幾名?我說只要不落後就行。每個學期我會問她,這學期比上學期是不是進步了一點?她說有啊,我說那咱倆吃麥當勞去。但是我沒問你進步在哪裡。初中以後我開始問了,進步了嗎?進步了。能告訴我你進步在哪裡嗎?有些我認為總結的對,有些總結的不對,我說這個不是你進步的理由。


女兒大學學的建築設計,大三時到貝氏建築設計事務所實習,實習完直接收到錄取合約,畢業後可以到事務所工作!我就問她,你才大三,人家憑什麼會錄你?她說:「第一我覺得我比別人認真,第二我學東西快,第三他們叫我幹啥我馬上就響應,行動力快」。我說可以了,你總結這三點,再去找工作估計都沒有問題了。


女兒長大後覺得媽媽不容易,我說為什麼?她說你怎麼敢在從我那麼小開始你就信任我?我說我不信任你怎麼辦呢?你是我女兒,我總不能不信任你吧?不信任也不產生任何效益,幹嗎不去信任你呢?信任你之後,你為了這個信任會很努力的,這不更簡單嗎?


問:信任有時會有代價的。


陳春花:我跟女兒說,你不要怕,我信任你去做,錯了就錯了,反正底我肯定能兜住,實在兜不住也得接受。信任肯定是有代價的,但是比較信任帶來的成效來講,成效會大得多。


2、學「自我激勵」


問:關於信任,臺灣《商業周刊》創始人金惟純說過一段話:一個人不可能不相信命運而能相信自己,也不可能不相信自己而相信別人,更不可能不相信別人而得到別人的信任。追根究底,信任最終的源頭,來自對命運的「臣服」。


陳春花:這段話是在講接受,因為接受了就不那麼難受。我鼓勵家裡的孩子看《老人與海》這本書,選擇這本書是本著「境由心生」的理念,幫助大家從歷史、精神、環境和現實幾個角度審視自身,審視自己與環境、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現實的關係,從而更深地去了解自己、環境與現實。這本書圍繞著6個話題展開:


第一生命力。「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內在的意志神聖不可侵犯」。


第二環境。大海就是大海,天氣就是天氣,鯊魚就是鯊魚;一切事物都會按照自己的邏輯運行,沒有僥倖而言。


第三現實。一方面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另一方面也要有放棄面對現實的勇氣,兩者常常交織在一起。比如現實是北京有霧霾,我必須得接受它,但我也放棄接受,我就跑到地下車庫去跑步。放棄接受就是我得找一個別的出路。


第四運氣。所有人都嘲笑老人聖地牙哥運氣不好,於是他就走得更遠一點,他相信走得更遠一些,會實現自己的目標。在老人看來,不屈從於「運氣」而去追求自己的目標更重要;接受「運氣」而讓自己內心強大。


第五自我管理。整部小說都在講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設立遠大的目標(一條大魚);自我激勵,遇到大魚怎麼辦,遇到鯊魚怎麼辦,一隻手傷了怎麼辦,桅杆斷了怎麼辦,海上沒有別人,全靠自我激勵;接受失敗(只剩下魚骨);再出發(夢見獅子)。


第六不安於現狀。老人去找大魚;去更遠的地方;鍥而不捨。


其實也是人生需要面對和回答的6類問題,你相不相信你生命的力量,怎麼看待你跟環境的關係,願不願意接受現實,如何對待運氣,怎樣自我管理與自我激勵,最後是你是否不安於現狀,有沒有一種戰鬥到底的堅持。


3、「忙」與「累」!


問:平時你靠什麼「把心安住」?這裡面有多少是天賦?


陳春花:我覺得一個人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你的使命跟責任,使命和責任一旦明確,其實會影響到你很多行為選擇。我給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就是要去解答別人在管理當中的困惑,在解答過程中,推到你身上的其實全是問題,所以你必須得有辦法把自己從另外一個角度釋放出去,有人去跑步,有人去唱歌、打球、聊天,女生更喜歡買東西,我的方法是安靜下來,營造一個屬於我的空間。


問:你說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但對老闆而言,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對不對?


陳春花:對,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老闆不是管理者,不直接對績效負責,當然可以不管事,因為他是讓人去做事,如果他又不管績效,又搶去做事當然累了,而且讓所有人都難受。所謂無為而治,所謂上善若水,其實《道德經》是給皇帝和一把手看的。


4、領導很大層面是培養人


問:你講今天中國企業是管理過度而領導不足,管理和領導的區別到底在哪兒?


陳春花:管理主要是為績效負責,領導很大層面上是培養人。於是你會發現如果一個企業家管理很強時,或者一個管理者很強時,其實是很難有人能成長起來的。沒有人成長起來的話,這個企業其實就被打斷了,因為一個企業的可持續,主要在於年輕人的培養。


管理過度還有一個表現是大家非常在意權力,領導其實在意的是影響力。如果一個公司管理過度,你會發現部門之間、人與人之間是比較難合作的,相反如果大家都有領導力發揮,彼此可以相互影響,人是很容易合作的。


5、激活一線員工三部曲


問:上任後激活一線員工的主動精神,你用了哪幾招?


陳春花:首先拆結構,原來資源都集中在上面,當把結構調整了之後,拿出6個省出來競聘,很多人不就有機會當總經理了。激活人排在第一位的是要給崗位。


崗位之外還得給資源,比如釋放資源發展新業務的一些投資,給他做小團隊評價的考核權,他覺得自己能夠做決策,不就激活了麼?


第三就是約定好績效,完成了給明確激勵,讓他能夠分享成果,再讓他擁有一些比較對稱的決策信息,再給學習機會,基本上就可以了。


最後,激活人的工作是一直的工作,要一直做下去。


6、讚美,豈止「說好聽話」那麼簡單


問:雷軍有一次打電話給陳年,說自己做夢都夢見你一定能把凡客做好。讚美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陳春花:我不太善於這樣的表達,還是偏行動派,我不會在語言上說太多東西,但會跟大家說,今年如果業績有改變,我們肯定會有機會漲工資,我們為大家做三件實事,比如為工廠宿舍安裝空調,會送年輕人去讀書,設立美好互助基金,我們會用這些方式表達對大家的肯定和欣賞。


我還會用一種不是讚美,而是喚醒的方式激勵員工心智,比如寫內部信,給他們培訓交流,一般來說這些交流就會讓大家覺得有一種要去幹的衝動。


7、溝通必須換位


問:溝通上你怎麼要求自己?


陳春花:我要求自己講的話別人要願意聽,聽進去之後要跟你達成共識。如果這兩點做不到,不說還好過說。


講話必須換位。我一直記得一個關於「禪修」的故事,兩個人去修禪,修了好多天,菸癮上來憋不住了,兩人商量說我們去問師父吧,問問到底能不能抽菸。甲去問師傅回來,被師父打了一頓,乙去問師傅回來,優哉遊哉地站在院子裡抽菸。


甲不服,說師父偏心,問乙:「師父怎麼這麼偏你,我去問就被打了,你去問就能出來抽菸?」


乙:「你怎麼問的?」


甲:「我問師父,修禪的時候可不可以抽菸?師父說修禪不就要把心安住麼,怎麼能抽菸?這麼多天都沒修好,看打!」


乙:「我是這樣問的,師父,我吸菸的時候可不可以修禪?師父說當然可以啊,任何時候都可以修禪啊。」


這是非常典型的溝通,溝通一定是站在別人的立場而達成共識。


8、開會:核心是共識,不是對錯


問:很多公司不會開會,開完會不如不開,血一格一格往下耗。開會最重要注意什麼?


陳春花:第一,開一次會只解決一個問題,這點最重要。只解決一個問題時,必須是要去解決問題的人來開會,不去解決問題的人不需要參加,因為不去解決問題的人來參會,講得都是不負責任的話,反而會讓會開得很長。這個原則必須遵守。


第二,開會一定要有決定。開完一個會,不管對與錯,一定要下決議,因為在管理當中,核心是共識,不是對錯。


比如我們今天討論去哪吃飯,最正確的做法是去吃人均30塊錢的飯,大家都承受得起,但有一個人就是任性,今天就想每個人吃人均300塊錢的飯,大家說我們沒錢,你願不願意請大家吃人均300塊錢的飯?任性哥說可以。結果到了飯店,任性哥說自己沒帶那麼多錢。


這是個錯誤的決定,但從「議而必決」的角度看,做出去吃人均300塊錢飯的決定也是對的,這時候要做的是怎麼解決這個錯,而不是為了讓決定不錯,下不了任何決定,到最後說算了,各吃各的,反而沒有錯,但沒有共識。這件事使得任性哥下次不會再任性,這就叫會議。


第三,為了不讓會議跑偏,提前要做工作。


第四,開計劃內的會,少開臨時的會;一定開短會,不開長會,一般來說解決一個問題的會議,30分鐘一定是OK的。


9、多目標集合怎麼辦


問:作為空降CEO很不容易,你有沒有「走鋼絲」的感覺,一定面臨不少妥協吧?


陳春花:理論上講合作有五種方式:1、對立;2、融合;3、互惠;4、妥協;5、折中,作為一個領導者,你要跟很多人合作,這五種方式都會遇到。問題在於,你在做這些選擇時要達成什麼,願意讓步什麼。


我上任時,首先要把業績恢復過來,第二、戰略轉型要做成功,第三、要把基層士氣激活,第四、讓這家公司擁有一些內在力量,比如食品安全,比如價值追求,比如全球化。同時,我還要實現當期盈利和增長,要看到市場地位的恢復,要讓投資者有信心,還承諾讓員工感覺到美好,其實我在這個時間點來,是多目標集合在一起的。


我的方法是多目標任務分給多個人。我有一句話,時間解決不了就交給空間,空間解決不了就交給時間,反正總能解決。空間是人,如果空間也解決不了,就把這件事先放下來,等時間成熟再做。把這點想清楚,所謂妥協和讓步大概就是空間和時間的轉換了。比如我想把儘快把落後省區調過來,但發現如果一步到位的話虧損我承受不了,畢竟是一個上市公司,而且我剛來時剛好是三年對賭最後一年,我還有這個壓力,所以我只能容忍一部分公司虧損,甚至虧損公司的總經理還在當總經理,這就是我的讓步。


我很幸運與一大批非常棒的同事一起工作,他們讓公司及大家看到努力的方向和獲得進步的美好。


10、如何管理上司


問:你說管理的唯一對象是管理自己的上司。你建議如何?


陳春花:對。首先要有跟你的上司主動交流的時間,這樣雙方信息才會對稱,信息對稱之後才會建立信任。


第二,把你的期待告訴他,你期待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狀態,請你的上司回饋你做的事情;同時也要了解他的期待,他期待你做什麼,他對什麼樣的行為是肯定的。


第三最重要,發揮彼此的長處。比如下屬長處在戰略上統合大家,推動內部變革,而上司的長處是整合更多資源,具有前瞻性,擴大影響力並給大家鼓勵。這樣兩者都發揮長處,結果就會很好。


關鍵還是要去建立一種信任的關係。


11、找人不難,建立信任難


問:為什麼今天企業家都在抱怨頂用的人那麼少,人那麼難找?雷軍都要用80%時間找人。


陳春花:其實沒有那麼難。中國企業家很不好的一點,是經常忽略身邊的人,你花80%精力找人,幹嘛不花80%精力培養人?我們總認為優秀的人在企業外,但我相信用一個好的機制,人可以從內部冒出來。


只有兩種情況要從外面找人:一是拓展全新業務,二是事實證明老班底確實不能帶領企業脫離困境。在我看來即使是從外面找人也沒那麼難,社會上有一定能力的人並不少,關鍵是彼此之間的信任能否建立,信任如果不能建立,能力是發揮不了作用的。說句實在話,不是找人難,是建立信任難。


如果你品牌影響夠,找人並不是很難的事,如果你品牌不夠,以足夠的誠意也是能找來的。舉個例子,新希望六和從農牧向食品轉型,要求公司有時尚感,過去95%新員工都是農學院畢業的,我跟人力資源部說我們今後必須更多從非農大學,從工科大學招人,他們就說進不去。我說總得有解吧,就走進36所學校搞了一屆「新希望杯大學生商業計劃書大賽」,比賽過程還可以來公司參觀。就用這個方法跟學生互動,大賽做完了三個月,九個項目最後進入決賽,1000多人也招完了,你說難嗎?


12、留人:你提供「崗位」還是「平臺」?


問:網際網路時代個體愈發強大,可以獨立於組織存在,如何留住核心員工?


陳春花:個體要跳出組織來,變成他自己,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要接受。作為企業家一定要問:第一,我能不能提供平臺,而不是一個崗位?能不能讓他去實現他自己的目標,當然前提是他的目標符合公司的目標,而不再是僅僅讓他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第二,我能不能提供一種氛圍,讓他覺得在這裡很好玩,而不僅僅是一張辦公桌?如果這兩點不變,很多問題都解決不了。


你看海爾在提供平臺,萬科提供,華為提供,新希望六和也在推動內部創業計劃,建立了四個平臺,食品投資併購平臺、農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養豬專業服務平臺和「2030」計劃,運營團隊成員都可以持股,用海爾的話來說,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是創客的年代。


只有因應這個變化,才不至於讓對的人離開你,但是你不是完全「擁有」他,而是怎麼跟他合作、共享。


13、企業家個人魅力大部分源於企業本身


問:你怎麼看企業家的個人魅力?


陳春花:領導由兩個東西構成,一個叫權力,一個叫魅力。企業家都具備個人的特質,也都能夠處理好利益與價值分配的問題,資本本身就具備權力的影響力,因此企業家的個人影響力是非常明顯的。


但是一個企業能不能做得非常好,核心首先還是取決於戰略是對的,比如馬雲如果不是在這個時間點去做線上,我相信絕對不會有今天這麼大的影響力。一個企業家的魅力或影響力,一大部分來源於企業本身,而不是他本人。


14、逆境商數,你有沒有?


問:領導力中的危機意識,多大程度是靠後天培養的?


陳春花:成功有一個定律,20%智商+40%情商+40%逆境商數。智商就是你判斷事情的能力,就是求真,所以一般智商高的人不見得會成功,因為他老求真,求對錯嘛,別人就很難和他合作。情商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因為成功要跟很多人合作,所以情商高的人容易成功。逆境商數是指抗壓力的能力。


我們大部分人智商很高,一部分人情商很高,絕大部分人沒有逆境商數,就是知足常樂、滿足現狀、小富即安。逆境商數最主要兩點:危機意識和抗壓能力,越壓越勇就是逆境商數很高的表現,就像電影《堅不可摧》裡那個被日本人抓取做戰俘的美國老兵,無論多大的壓力,連日本人的極限都破了,還是扛著那根砧木挺立在太陽下。如果一個老闆是一個逆境商數比較低的人,要麼就被打趴下為止,要麼就認了,最後說是自己命不好。



相關焦點

  • 一個六歲孩子的智商有多少才算正常?
    一個六歲孩子的智商有多少才算正常? 一般來說,70不傻,100加減20是95%的人的水平。
  • 智商與情商:遠看成正比,近看成反比!
    之前,筆者曾寫過一篇文章,叫七種「商」決定著個人的成功與幸福。在這篇文章裡,筆者綜述了決定人類成功的幸福以及生活質量的七種重要的「商」,分別是代表智力水平的智商、代表情感智力水平的情商、表徵堅持力的毅商、體現變通和心靈指數的靈商、測量抗逆力的逆商、體現自律和風險感知監測水平的律商、表徵心理健康和活力水平的心商。
  • 成功需要智商與情商的協調統一
    成功需要 智商與情商的協調統一 劉高鋒 XX好,關於智商和情商與成功的關係問題,我曾多次闡明了我的理解和觀點。
  • 智力測試:1道邏輯題,據說40秒內給出答案的人,智商不少於130+
    #邏輯思維大比拼#在一次訪談節目中,主持人詢問馬雲和俞敏洪對各自經營的行業有什麼看法不過,顯然馬雲不僅智商高,情商也很高,這從馬雲指出的第一個錯誤邏輯就能看到。所以說,從某種層面上來看,一個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其智商不會低,而且在當時的環境下,馬雲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出俞敏洪話語中的邏輯錯誤,不得不說,其思維之縝密,邏輯之強悍,反應速度之迅速,智商之高。
  • 智商測試題國際標準 小程序智商測試
    ,讓人認識到,人生的成功,主要不是靠智商(IQ),而是取決於成功智力。斯騰伯格不僅從事成功智力的理論研究,而且也進行應用實踐的實驗。 智商也就是智力商數。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數來表示,是用以標示智力發展水平。IQ即智商,是一種數量化的、對智力的標準測量。
  • 比情商更重要的,是提升你的逆商
    情商有時比努力更重要,而有一樣東西,可能比情商更重要。那就是我們今天談論的主題:逆商。以下,Enjoy:常識君|有話說作者:GHR編輯部來源:環球人力資源智庫(ID:ghrlib)先來看一個故事:1996年5月10日的一個星期五,31個年輕人前來攀登珠峰。
  • 智商決定做事,情商決定做人,但是真正決定我們高度的往往是逆商
    我們關注智商情商,但是真正決定我們高度的往往是逆商。所謂逆商簡單地說就是指人在逆境中看到機會的能力。逆商的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抗人的習得性無助,這裡提到習得性無助是認知心理學裡的一個概念,就是感覺自己做什麼都沒有用,對事情缺乏掌控感,非常消極的一種心理狀態。
  • 不做情緒的奴隸,走進「情緒定律」,透視情商的秘密
    愛迪生曾說: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但後來更廣為流傳的公式是:成功是1%的智商+99%的情商。人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個笑話:「一個笨蛋15年後會變成什麼?」答案是:老闆。這個答案是否讓你覺得匪夷所思?其實不然。笨蛋是常規意義上的智商不高的人,但是,如果一個人具備了高情商,哪怕他智商不高,也一樣有可能成功。
  • 智商130與100的差距:前者40秒搞定這道題,而後者甚至看不懂題目
    在如今社會,一個人智力的高低是決定學業、事業成功的基本條件。可以說,智力越高的人,不僅學習起來越輕鬆,而且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會越強。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學霸看上去花了很少的時間在學習上,但學習成績卻「碾壓」他人的原因之一。智力其實並不是天生的,通常來說,智力是可以通過訓練得以提高的。例如,學校的智育工作當中,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開發學生的智力。
  • 提高智商和情商的方法
    以往,腦科專家們總認為智商是與生俱來的,根本不可能提升。但是這種說法過時了。研究顯示,人的智商是可以改變的。這裡的智商指的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反應速度、應變能力、想像力、分析判斷能力。人的大腦和人的肌肉一樣,可以通過鍛鍊發生變化。 人在不同時間段的智商是不一樣的。
  • 門薩的智商測試題:限時45分鐘,共20小題,145分以上智商超常
    智商,全稱為智力商數,英文為Intelligence Quotient,簡稱IQ,它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雖然智商的概念非常明確,但是,就如今的科技水平來說,很難準確地測量一個人的智商。因為,影響一個人的智商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遺傳、飲食、情緒、體重等等。
  • 研究顯示情商高的人比智商高的可怕多了
    而追蹤者發現,相比天才而言,那些智商處於中上等,徘徊在110至130之間的人們,獲得成功的比率更高。  有另外一句大俗話,20%智商+80%情商決定你的成功。具體比例是怎麼分配倒不那麼重要,但這個論點我一向贊成,情商絕對比智商重要。
  • 智商不夠,情商來湊~22個提高情商的技巧大全~
    所謂的情商,其實主要是指人在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等方面的品質。雖然我們無法預定智商,卻可以提高情商,一個傑出的人未必有著高智商,但卻一定有著高情商。提高情商其實有著簡而易行的方法,你需要的就是堅持與學習~~
  • 為什麼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成果:  一個人的成功=1%的智商和99%的情商  智商是用來解決問題,而情商是用來面對問題的。  真正的高情商是管理情緒。  醫學研究發現,人類有75%的疾病是情緒造成的。  心理學家羅蘭•米勒也曾引用研究成果說,一個不能暢所欲言的中年婦女要比她直言不諱的鄰居少活20年。
  • 情商與智商究竟哪個重要?
    一定條件下,一個人的情商比智商還重要。智商是指一個人學習與認識事務的能力,情商指一個人自身情緒、情感、意志及對他人、事情的感知靈敏度。智商和情商都有先天遺傳因素,也都有後天習得原因,但智商先天遺傳成份高於情商,也就是情商後天自身可努力提升。
  • 情商比智商重要太多!白巖松:家長學會3句話,孩子情商低不了
    但是現如今,有很多人都意識到了, 其實情商的培養遠比智商的培養更加重要。  有些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很一般,但是進入社會之後卻是混得如魚得水,其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孩子擁有非常高的情商。人是需要社交的,與人接觸必定需要情商,情商高,那麼自己的事業也會更加順利一些。
  • 大量事實證明,情商比智商重要很多倍,那麼你的情商夠高嗎?
    有句話說:「一個人的成就,20%取決於他的智商,80%取決於他的情商」。智商大部分來源於遺傳,而情商卻全部來源於後天的培養,因此,不要為自己的情商低找「遺傳不好」這樣的愚蠢藉口。一個情商高的人,不僅能讓身邊的人感到相處很舒服,也能讓自己的情緒得到合理釋放。
  • 在十二生肖中,你們知道有哪四個生肖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麼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米蘭湖畔的琴聲,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在十二生肖中,你們知道有哪四個生肖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事情,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要獲得職業上的成功並成為別人眼中的「人」是不容易的。
  • 人的智商和情商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說來也奇怪:你看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腦袋,一個身軀,一雙手,一雙腳。這是每一個人都相同的地方,但是為什麼每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都會不盡相同呢?這樣豈不是對有的人而言就是一個不公平?這個不公平的意思是說每一個人出生後就應該是一樣的智商和情商,但是卻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就好像有的人天上數學就可以烤100分,有的考個「雞蛋」的都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情商高的8種表現 - 百度經驗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其包括導商(LQ)。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