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點綠網統計,8月份共有18家環保企業登陸新三板,這數字與七月份的4家相比簡直要逆天了,亦是今年來登陸新三板最多的月份。而總資產共計22.75億元,與前幾個月十二三家企業的資產總額不相上下。
其中資產「大頭」為事節能環保專項工程、合同能源管理(EMC)、環保產品等業務的欣創環保,其來頭亦不小。馬鋼集團通過直接間接控制的股份比例達47.08%,為其控股股東,而安徽省國資委又持有馬鋼集團100%股權,這相當于欣創環保實際控制人為安徽省國資委,國有企業就是不差錢。
其次,做能源的環保企業也有資產在撐腰,京安股份、凱倫科技、光隆能源三家以沼氣、風能、太陽能為主的環保企業平均資產為2.64億元。當然也不排除其他個例,如資產較低的能源企業瑞德能源僅為0.44億元,以水處理為主營業務的金潔水務資產也高達1.52億元。
18家環保企業涉及水處理、廢氣治理、環衛、廢棄電子回收、能源、節能、環保設備等各個領域。大致可以分為水處理和能源企業4家,環衛和廢棄電子回收固廢處理類企業3家,廢氣處理也3家,剩下的為環保設備和節能型企業2家。環保市場不再是一家獨大,各個細分領域開始平分秋色,日趨成熟。
並且多家環保企業業務並不僅限於某一細分領域,意欲成為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如加德科技從事汙水處理的也為固廢處理項目提供服務。主營業務為汙染水體修復的太湖湖泊亦從事汙染土壤修復等環境修復工程和汙染調查與評估。連專注從事市政環衛服務的裕峰環境也擁有物業清潔服務、河道清潔服務等多種環境服務的選擇。
通過2015-2016年營收對比表可以看出,營收最多的當屬國有企業欣創環保,不過其2016營收比2015年的還少,同比下降了2.78%。與之情況類似的還有營收排行第二光隆能源以及營收平平的富可森。營收同比增長較多的有左岸環境、琪玥環保、瑞德能源,整體增長率不高。
淨利潤同比下降的則有4家,分別為浩達智能、富可森、零界淨化和匯嶸股份,其中零界淨化淨利潤從301.53億元降至80.43億元,比富可森下降的淨利潤還多。
富可森主營業務是工業廢氣處理、工業水處理等系統解決方案,而零界淨化設備專業從事空氣過濾器等專業過濾產品,均與廢氣處理有關,難道有此方面原因?
那同樣從事煙氣脫硝、脫硫等廢氣治理的琪玥環保卻能夠扭虧為盈,又作何解釋。並且扭虧為盈的企業並不止琪玥環保一家,還有金梧股份和瑞德能源,最成功的卻還是琪玥環保,從虧損的狀態到成功盈利近800萬,比另兩家的盈利多得多。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