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4 大學生圈兒

進入大學,很多人對大學的憧憬「破滅」了,複雜的人際關係,讓很多大一新生,交際能力差的學生來說無所適從,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大學裡良好的人際關係離不開良好的人際溝通,良好的人際溝通是開啟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一把鑰匙。其實,人與人在相處的過程中,你尊重別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樣別人尊重你,你也會更加學會尊重他人,所以,理解信任他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石,這樣才能夠達到彼此相互尊重的目的,才能建立比較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大學裡面,當我們面臨複雜的交往人際關係時,應當本著人與人之間真誠的原則,以自己的真誠換取他人的真誠,其次我們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在哪裡?在與同學,寢室,朋友進行交往的時候,要做到不卑不亢、寬容、誠信,積極的向別人學習。另外我們要學會包容,對一些不拘小節的人,我們更要學會容忍,不能太過於敏感,這就是既要尊重他人。如在與同學發生矛盾時,要通過換位思考來冷靜的處理,總之要一個平等的姿態與人溝通相處。

心理學上說,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同時害怕別人的指責,所以我們在交往過程中不要總是批評、指責別人,而應當真誠的讚揚別人,如果一定要批評別人的話,應當先表揚之後再批評,或者是注意一些批評的技巧,在與人交談的時候,我們要善於傾聽別人的聲音,因為傾聽本身就是一個尊重,對於我們大學生,還應當把握交往的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在交友時一定要注意這個原則,做到心裡有數。

大學生們,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你已經長大了,長大也就意味著你將要面對更多的複雜的人際關係,面對更加複雜的人際溝通環境,學會了以上內容,我們就可以適應新的環境,適應複雜的環境,從而讓我們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快樂。

相關焦點

  • 人際交往中,有哪些非常有用的「潛規則」?
    大家羨慕小李的進步速度,就請小李說說用了哪些「潛規則」,把人際關係處理得這麼好,大家也都想學習一下。 小李說:「其實也不是什麼「潛規則」,只是大家平時不注意的細節而已,我在人際交往中有哪些潛規則呢,且容我慢慢道來。」
  • 親和動機,引發人們在人際交往順利進行的重要社會性動機
    在生活中,人們的交往很大原因是,人們害怕孤獨或深感力量單薄,因此,具有需要與他人在起的渴求以及願望。人們希望通過交際獲得心理上的平衡。這在心理學上也被稱之為交際心理的「親和動機」,這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最主要的動機。從心理學上來講,親和動機是指爭取在社會基礎上與人交往的驅動力。它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S·沙赫特於1959年假定,高度恐懼的個體比低度恐懼的個體有更強的親和動機。
  • 物業管理師考試輔導: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
    人際交往是建立人際關係的途徑,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進而發生共鳴或衝突行為的過程。具體講交往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藉助於語言符號(語言文字)和非語言符號(目光、姿勢、聲調、面部表情和動作等)系統,進行溝通、理解和產生相應行為的過程。  交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 如果你想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不妨看看這些一針見血的原則
    人際交往就像遊戲打怪,對戰略戰術要有精準地把握,組隊也要謹慎挑選,通關晉級講求各個擊破、遊刃有餘。在職場中這些一針見血的原則,能讓你在人際交往這個遊戲領域裡成功「吃雞」。
  • 關於人際關係的書籍推薦,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關鍵要看你自己人際關係能力的短板在哪裡,但溝通和情商一般情況下都是良好人際交往的基礎。人際關係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對於職場人士而言更是如此。人門通常習慣把專業技能稱為「硬能力」,而把人際關係能力及情商等稱為「軟技能」,要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軟技能」比「硬能力」還要重要。因為每個人的智力水平其實都差不多,就算有所缺陷,也能通過後天的努力而獲得,因此,知識水平總是可以習得的。
  • 人際關係交往中,有哪些方法比較實用?
    在人際關係中,有些心理學理論是需要我們理解的,只有理解了,你才知道有哪些實用的心理學技巧,去面對周圍的人。 我舉三個最常見的社會心理學的理論知識。 2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最簡單的人際吸引和交往的原則,叫做「接近效應」。
  • 「人際交往距離」是心理學中指導夫妻、親子、婆媳關係最好的概念
    正文:心理學第一門專業課程——《普通心理學》中提到了 「人際交往距離」的概念:人際交往距離是指人與人的交往中,能夠讓個體舒適的空間和心理距離。在西方世界,人們都很尊重人際交往距離,認為隨意的越界是一種粗魯的行為,在普通朋友或陌生人間如是,在家庭成員之間更是如是。德國是西方科學心理學的發源地,我有一個關係很好的研究生同學,畢業沒多久去了德國發展,後來嫁給了一個德國人。
  • 孩子情商低,長大沒出息,孩子出現這3個特徵,家長需要注意提高
    文/初語媽媽如今這個社會智商高的人大有人在,在遍地的大學生當中已經不止需要會讀書的人才了,情商能力高的人越來越被人重視。本來小芳也覺得孩子們之間的交往相互磨合磨合就沒事了,誰知道兒子的這些壞毛病越來越沒有人容忍,現在的兒子就成了班級裡的大蒜,誰都不敢靠近。並且小芳還表示兒子現在還小,如果不注重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那麼怎麼有利於他以後的發展呢?我們紛紛表示兒子的這種情況可能是和情商有關,在人際交往中情商佔了很大一部分,並且情商和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關係。
  • 學會受益一生,人際交往最常用5大心理學定律,個個很實用
    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處處隱藏著心理學原理,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心理現象發現行為規律,從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以下是人際交往中的常用5大理論。交際之中適當給予對方讚美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讚美可以讓人幻想覺得,自己的追求已經得到實現滿足,鬼谷子《飛鉗》高度讚揚在人際交往重要性「空往而實來。」
  • 人際交往中如何去做,才能讓自己有好人緣好關係
    老師我覺得自己很不善於跟人交往,一直為這些事情覺得很苦惱。楊永龍:你知道人際交往的基本前提嗎?俊凌:應該是相互尊重吧!我也看過您寫的幾篇關於人際交往的文章,我覺的在生活中我已經很尊重別人了,但是總覺得不是特別好。楊永龍:嗯,心情和感受我非常理解。你說我們能掌控、主宰和把握別人嗎?俊凌:不能的。
  • 人際交往的五種思維模式你了解嗎?
    心理學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繫。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為模式及價值觀,然而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係均有極大的影響。
  • 從「樹冠避羞」看人際交往中的邊界意識
    給人們的啟示是,即使再親近的人,在進行交往的時候也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這樣才能相安無事,並能夠長期交往。一旦過多的介入對方的生活空間,或者讓別人介入自己的生活空間,都會讓讓這種邊界感喪失,最後反目成仇。 現實中,有很多的圈子,這些圈子也存在著一定的邊界。
  • 心理學:人際交往的四大法則幫助你變得越來越好
    在人際交往中,有一些規律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做得好,我們的人氣會越來越好。相互作用原理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結論:「人們只會喜歡那些喜歡他們的人。」也就是說,人們往往同時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如果有的人有一些讓你感到厭惡的習慣,那麼你就不會接近這個人,這個人也不會接近你。我們自然而然地接近我們喜歡和認同的人,反之亦然。
  • 20%大學生有心理問題 為何心理這麼脆弱(組圖)
    接著新會女大學生李瑞甜也在返校途中神秘失蹤,據稱曾流露出不想讀書的念頭。  大學生怎麼了?當自殺、失蹤、退學等現象屢見不鮮的時候,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本專題撰文記者餘琴  20%大學生有心理問題?  專家:是正常比例!
  • 看透人性,驅使人性背後的力量與人際交往的本質是什麼?
    看透人性之後,再看人際交往的本質。厚黑學中,教會我們厚黑做人,與人交往,投其所好。讓對方覺得你有他需要的東西,就算你沒有,裝也要裝做有。因為人際關係的好壞,關鍵就在於你的自身價值。能帶給別人利益,別人才願意與你接觸。這就是人際交往的本質。
  • 你的舉止形態決定了你的人際交往氣場
    與別人交談時眼神是很重要的,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別人第一眼看到的、或者說話是所注意到的就是你的眼睛,如果你眼神堅定,從容不迫地看著對方,那麼你帶給別人的感受就是舒服的,別人就會不自覺地傾聽你的意見。第二,語氣果斷。你說話的方式決定了別人是否進一步的願意聽你說下去,如果你說話的聲音過小、過大,別人就會感到不舒服,如果你說話的語氣猶豫不決,拖拖拉拉,別人也就自然不想聽你說下去。
  • 青少年人際交往焦慮敏感想得多——合肥芝麻開門心理諮詢案例分析
    諮詢問題呈現:小邱同學,無論見到熟人還是陌生人,每次都會提前花很長時間想好跟這個人要怎麼說話,然後說什麼,才不會讓對方反感自己,與人交往精神壓力非常大。通過分析,本人了解到,自己平時性格就有些內向,在人際交往上並不是很擅長,但對自己的期待過高,不利於自己的信心培養。建議小邱可以讓自己先去接納那些不擅長的地方。當我與別人交往的時候,以一個學生的姿態出現,這樣對自己來說,要求降低了,自然就會放鬆一些,允許自己出錯,接納自己的太擅長。
  • 20條人際交往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重要
    人與人之間交往,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相互給予彼此所需要的。就像小孩子玩蹺蹺板,想要保持平衡,那麼彼此的付出和回報就一定要對等,否則,蹺蹺板便會向一方傾斜而失衡。02異性朋友相處,如若沒了距離,最後的結局往往都是不歡而散。三毛曾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易生隔離。」
  •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人際交往呢
    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獨處,不善於人際交往,這裡指的是大概率。智商即智力商數,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與同齡人相比的指數。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很聰明,特別是在中國,學習成績好(學霸)可以歸納為智商高的一類人中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 大學生擇業影響因素分析報告
    調查表明: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大學生對個人狀況說不清,有一半左右的大學生對個人職業生涯不了解甚至從未聽說過這個概念,這些問題的存在需要就業指導部門予以重視。  能力、機遇和社會關係因素  本次調查將當前大學生必需的多種能力篩選概括為以下8種:A專業技能或特長;B計算機、外語水平;C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D對社會的適應能力;E創新意識、勇氣;F合作意識、奉獻精神;G競爭意識、挑戰意識;H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I機遇、時機;J社會關係(親戚、老師、朋友等)。對於這10項分別賦值為0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