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受益一生,人際交往最常用5大心理學定律,個個很實用

2020-12-04 解讀人生套路

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處處隱藏著心理學原理,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心理現象發現行為規律,從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以下是人際交往中的常用5大理論。

1、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

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主要應用在對人的讚美上,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可分為五種,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交際之中適當給予對方讚美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讚美可以讓人幻想覺得,自己的追求已經得到實現滿足,鬼谷子《飛鉗》高度讚揚在人際交往重要性「空往而實來。」

2、阿倫森效應

阿倫森效應主要應用於鼓勵或者批評一個人,阿倫森效應講的是隨著獎勵減少而導致態度逐漸消極,隨著獎勵增加而導致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

根據這個理論在鼓勵一個人時,不應當一次性給予太多的讚賞,而是要隨著效果才逐漸加大獎賞,這樣避免違背規律,導致對方做事的積極性降低。

在批評一個人時,批評的次數應該隨著時間不斷減少,具體做法可以在批評對方之後,把對方比較好的一面挑出來表揚,這樣的批評方式更能令人接受。

3、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指彼此陌生情況下,第一次交往通過觀察對方言行舉止,外表形態,知識能力水平等等,多方面綜合評估後,給出的印象,這個印象以後會不停的影響著,進而形成刻板效應。

所以對於比較正規或者正式的場合,必須對自身的形象多加注意,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該心理學理論在商業或者其他領域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4、神經鏈原理

神經鏈原理也是習慣形成的原理,指的是我們每個人做事是為了得到快樂,而避免產生痛苦。快樂的事會促使我們重複多次去做,加固神經鏈,最終形成習慣。

如果沒有做就會產生痛苦,進而促使再次重複,這也解釋了現在很多青少年遊戲上癮原因。在人際交往之中,幽默的人總是受人喜歡,人緣好。

幽默的人相處起來使人非常輕鬆,快樂。相反,和沉悶的人,讓人感到非常不適,總想儘快離開對方。

5、社交距離原理

在社交總有個距離理論,指的是每個人都有4種距離,即:一般距離,禮貌距離,私人距離,和親密距離。

不同距離都有代表著不同親密程度,如果沒注意到,或者是犯了該誤區,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侵略性很強的人,讓人非常不舒適,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行為。

所以在交往的時候,確定好關係,然後根據彼此的關係,保持好距離,避免把事情搞砸。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幾個實用的心理學效應
    對於首因效應,也同樣適用於談戀愛,當男女雙方都給對方留下一個美好的第一印象的時候,雙方交往也會很長久。2.聚光燈效應在心理學上又叫焦點效應,指不經意間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刺蝟效應主要適用於人際交往,在人際交往中,兩人交往過於親密會令人產生反感。你可以通過兩人之間實際的距離判斷你們之間適合的心理距離,親密的人之間的距離是0-0.5米,朋友之間的距離是0.5-1.2米,異性之間可能會再遠一些,普通關係是1.2-3.5米之間。你可以通過這些找準心理距離。
  • 青少年必看的十本書,受益一生,讓你改變「命運」!
    我認為這是青少年必看的十本書,受益一生,讓你改變「命運」!世界上最暢銷、最經典、最實用的為人處世參考書。「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的思想精華和最激動人心的內容,幫助你解決你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務活動與社會交往中與人打交道,並有效地影響他人;如何擊敗人類的生存之敵——憂慮,以創造一種幸福美好的人生。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差異,當我們懂得運用心理學定律,去掌控談話的藝術,人際交往就能遊刃有餘。《人際關係心理學》一本教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應用心理學讀物,本書梳理了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的言行特徵,深入分析了各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針對許多人際交往中的難題提出了簡單易學的解決方法。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鄰裡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鄰裡效應」!而在培養感情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傾向於與自己熟悉的人接近和交往,因此,空間距離的相近使得人與人之間更容易發生關係,鄰居當然是與自己空間距離最近的人了。 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被叫做「鄰裡效應」。心理學家曾作過一個關於「鄰裡效應」的實驗。20世紀5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對麻省理工學院17棟已婚學生的住宅樓進行了調查。這是些二層樓房,每層有5個單元住房。
  • 「人際交往距離」是心理學中指導夫妻、親子、婆媳關係最好的概念
    正文:心理學第一門專業課程——《普通心理學》中提到了 「人際交往距離」的概念:人際交往距離是指人與人的交往中,能夠讓個體舒適的空間和心理距離。親密距離:45cm,親密的人之間舒適空間距離,在這個距離上可以有適當的軀體接觸;私人距離:45-122cm,和同事、同學以及普通朋友之間友好的談話,會保持在這個距離上;社交距離:122-366cm,在陌生人以及商業談話中,這是個相對舒適的距離;公共距離:366cm以上,面對聽眾講話的時候,會採用這個距離。
  • 蘇格拉底人際交往中從不說「不」?網友:學到了,不愧這麼有智慧
    蘇格拉底很少說不,或者說他的人際交往之中從來不會輕易對別人說不,這其中其實有很大的智慧。《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諺語:輕履者行遠。「輕履」在指的是減輕思想負擔,從容上陣。這句話完整的意思是指我們想要達成某一種目的,在有的時候可以選擇適當的放下目的,從一種輕鬆舒適的條件下出發,讓自己在輕鬆,也讓別人在愉快的情況下,逐漸達到這種目的。
  • 人際交際的八大心理定律你知道多少了?
    心理學,就是那些細節反應出來的心理變化。比如:為什麼在晚上表白成功機率更高了?初戀越美好,往後的婚姻生活就越難幸福了?一個人越喜歡你,回簡訊的速度就越快?這些都是心理學的點點滴滴,你都了解多少了?今天給大家講一下人際交往的八大定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人際交往的四大溝通定律!一旦悟透,不愁沒有人脈,人生越來越順
    人脈術:人際交往的四大溝通定律!一旦悟透,不愁沒有人脈,人生越來越順一、誠信定律相互信任是良好溝通的橋梁。俗話說「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信人者,人恆信之」。缺少信任,就不能通心、知心,溝通就不會有好效果,人脈就不可靠。
  • 大學生人際交往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大學裡良好的人際關係離不開良好的人際溝通,良好的人際溝通是開啟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一把鑰匙。其實,人與人在相處的過程中,你尊重別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樣別人尊重你,你也會更加學會尊重他人,所以,理解信任他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石,這樣才能夠達到彼此相互尊重的目的,才能建立比較良好的人際關係。
  • 人際交往心理學:為何有些人特別討人喜歡?把握這兩個原則很關鍵
    雖然她的年紀比較大,卻沒有寧靜那種大姐大的壓迫感,表現得非常溫暖和真摯,她的復活也讓嘉賓及觀眾很開心。 阿朵總是仔細聆聽別人的心事,並做出回應,待人包容又真誠,姐姐們都喜歡與她合作,觀眾們也喜歡看她在舞臺上綻放獨特魅力。
  • 心理學:這四個心理學定律,會讓你越來越幸福,一定不要錯過
    下面介紹的四個心理學定律,能讓你降低內心的衝突,提升幸福感。一起看看吧。1、不值得定律—學會取捨不值得的定律是說,不值得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也就是說,當你自己打心眼裡都認為這個事情不值得做,那麼註定就做不好,與其別彆扭扭,註定失敗,不如乾脆不要做。
  • 使人終生受益的2個「數字定律」,越早知道越好
    現在社會,科技和文明都在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也總結了許多新型又適用的數字定律或者法則。比如說,優秀的人,都應該懂得,這兩個讓人終生受益的2個「數字定律」。第一個數字定律:二八定律二八定律的意思是,在任何一個組織架構裡,起決定作用的只佔小部分,約20%;而剩餘的80%卻無足輕重。二八定律現在被廣泛運用於企業管理中,子曰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一家公司裡,20%的管理者,會拿去總工資的80%。
  • 心理學:人際交往的四大法則幫助你變得越來越好
    在人際交往中,有一些規律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做得好,我們的人氣會越來越好。相互作用原理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結論:「人們只會喜歡那些喜歡他們的人。」也就是說,人們往往同時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如果有的人有一些讓你感到厭惡的習慣,那麼你就不會接近這個人,這個人也不會接近你。我們自然而然地接近我們喜歡和認同的人,反之亦然。
  • 人際關係交往中,有哪些方法比較實用?
    然而,受家庭教育、環境以及個人經歷影響,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學會科學的人際交往方式技巧,去面對周圍的人。 最常見的就是戀人之間的相處,女方為了讓男方更在意自己,往往會做出「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舉動,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吸引男方的注意力,可是效果卻非常差,甚至還會導致關係的破裂。
  • 讓人受益無窮的三個數字定律,越早知道越好
    現在社會,科技和文明都在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也總結了許多新型又適用的數字定律或者法則。比如說,優秀的人,都應該懂得這三個數字定律!這三個數字定律讓人受益無窮,我們越早知道越好!1、二八定律,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意思就是說:在任何一個組織裡面,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二八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
  • 心理學:20個讀心術技巧,教你快速看透人心,簡單又實用
    現在的社會實在太複雜,人際交往過程中,難免會因為人心叵測而吃了大虧。因此,為了能夠讓生活質量提高,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從他人的一些言行舉止、外貌相徵,去辨別和判定人心的善惡。其實,就是學會心理學讀心術的方法,去看透人心。然而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到呢?
  • 教師資格常見的4大心理學效應,5條曲線知識點
    4大心理學效應 (一)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首位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 如果你想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不妨看看這些一針見血的原則
    人際交往就像遊戲打怪,對戰略戰術要有精準地把握,組隊也要謹慎挑選,通關晉級講求各個擊破、遊刃有餘。在職場中這些一針見血的原則,能讓你在人際交往這個遊戲領域裡成功「吃雞」。
  • 2019年兒童社交圖鑑:5個方法提升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如果我們總是替孩子去交朋友,那麼孩子永遠無法學會如何和人直接交往。 之前看過一個匪夷所思的新聞,一位媽媽一直以來就特別包辦兒子的生活,甚至連兒子相親她都要陪著去。 不僅如此,她還要不斷評價對方姑娘,卻不給雙方一點點單獨相處的時光。
  • 人際交往的五種思維模式你了解嗎?
    心理學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繫。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為模式及價值觀,然而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係均有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