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心理學:為何有些人特別討人喜歡?把握這兩個原則很關鍵

2020-11-29 騰訊網

今年大火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中,阿朵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她的年紀比較大,卻沒有寧靜那種大姐大的壓迫感,表現得非常溫暖和真摯,她的復活也讓嘉賓及觀眾很開心。

阿朵總是仔細聆聽別人的心事,並做出回應,待人包容又真誠,姐姐們都喜歡與她合作,觀眾們也喜歡看她在舞臺上綻放獨特魅力。

她的出色表現引發了大眾思考,為什麼有的人會毫不費力地特別討人喜歡,很容易與他人打成一片,而有的人不知道為什麼,人緣一直都很差,就算積極努力,可大家還是不買帳。

為什麼有一些人特別討人喜歡呢?

因為決定人際交往吸引力的因素,可能是你的人格魅力。

經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會將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穩向外穩定輸送,不同的人會受到同樣的影響,並且可以預測。

當人持續向外輸送積極情緒時,身邊人便會感到愉悅;若輸送的情緒是負面的,則會令人感到壓抑,於是選擇迴避。

「情感性」存在是一個人的基本特性,有的人總會受大家喜歡,人緣特別好,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具有積極的情感。

一個具有積極情感的人,舉手投足都充滿親切魅力,讓人很想靠近。在交談中,能夠表現得自然隨和,營造出一種愉悅的氣氛。

不管在什麼場合,和誰交往,都會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他們的情緒較為穩定,不會出現神經質的時刻,感覺踏實且安全。

因此,大家喜愛的並不是迎合討好他人的人,而是真實善良、與人為善,這就足以讓人印象深刻。

交互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有著共同的心理學原則。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是相互重視和支持,這是人們必須首先遵循的——交互原則。

古語有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際交往中,喜歡或是討厭,接近或是疏遠,都是相互的。

願意接近我們的人,我們才願意與之靠近。就像阿朵安慰袁詠琳,給對方帶來自信及信任感。人的感情是相互的,沒有完全不付出的收穫。

事實上,我們還會保持人際交往中的平等性,其中包含了金錢、服務、物質、情感與尊重等。人們都希望在一場交往中有所收穫,希望獲得別人的幫助,能有情感依託。

若一場人際交往無所得或不值得,那麼,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逃避和疏遠。

同步變化原則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別人越喜歡你,你也會越喜歡對方,喜歡是相互的、同步的。

在生活中,那些情感積極的人會毫不費力地得到他人喜愛,可他們也還是有煩惱的。

這類人總是向外界傳達自己的積極的、好的一面,很少抒發自己的感受,懂得換位思考。這樣的壓力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而有的人會利用這點優勢去操縱他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那些先天氣質一般的人,應該如何將自己變成更討人喜歡呢?

首先,積極改善自己的情緒,提升對他人情緒的反應與適應能力;其次,留意自己的情緒變化會給周圍人帶來什麼影響,並與對方好好溝通。

學會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不要總是迫不及待地表達自己。與其糾結如何討人喜歡,還不如認真思考,做最真實的自己。

並不是只有討人喜歡,才能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出色。明確自己的目標,努力做好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知不覺地被別人喜歡。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人際交往的四大法則幫助你變得越來越好
    相互作用原理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結論:「人們只會喜歡那些喜歡他們的人。」也就是說,人們往往同時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如果有的人有一些讓你感到厭惡的習慣,那麼你就不會接近這個人,這個人也不會接近你。我們自然而然地接近我們喜歡和認同的人,反之亦然。這是人際關係中的互動原則,如果我們想得到一些人的認可,我們必須首先認同他們。
  • 大學生人際交往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進入大學,很多人對大學的憧憬「破滅」了,複雜的人際關係,讓很多大一新生,交際能力差的學生來說無所適從,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大學裡良好的人際關係離不開良好的人際溝通,良好的人際溝通是開啟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一把鑰匙。其實,人與人在相處的過程中,你尊重別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樣別人尊重你,你也會更加學會尊重他人,所以,理解信任他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石,這樣才能夠達到彼此相互尊重的目的,才能建立比較良好的人際關係。
  •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人際交往呢
    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獨處,不善於人際交往,這裡指的是大概率。智商即智力商數,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與同齡人相比的指數。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很聰明,特別是在中國,學習成績好(學霸)可以歸納為智商高的一類人中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 如果你想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不妨看看這些一針見血的原則
    人際交往就像遊戲打怪,對戰略戰術要有精準地把握,組隊也要謹慎挑選,通關晉級講求各個擊破、遊刃有餘。在職場中這些一針見血的原則,能讓你在人際交往這個遊戲領域裡成功「吃雞」。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鄰裡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鄰裡效應」!如果其他條件大致相當,人們會喜歡與自己鄰近的人交往。處於物理空間距離較近的人,見面機會較多,容易熟悉,產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間就容易接近。常常見面也便於彼此了解、促進相互喜歡,我們經常說「遠親不如近鄰」,是因為我們和鄰居接觸多,而與相隔較遠的親戚接觸少。接觸得多的人,我們會有一種親密感,而接觸得少的人,我們會感覺到生疏。
  • 長的特別漂亮,同時也心地善良,非常討人喜歡的三個生肖
    三隻生肖猴長得特別漂亮,心地很好,非常可愛,三隻生肖猴的朋友們,他們比較有魅力,長得特別漂亮,在生活中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他們心地很好,從不以貌取人,很有同情心,只要周圍人需要幫助,他們總是力所能及的幫助
  • 學會受益一生,人際交往最常用5大心理學定律,個個很實用
    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處處隱藏著心理學原理,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心理現象發現行為規律,從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以下是人際交往中的常用5大理論。交際之中適當給予對方讚美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讚美可以讓人幻想覺得,自己的追求已經得到實現滿足,鬼谷子《飛鉗》高度讚揚在人際交往重要性「空往而實來。」
  • 人際交往中,有這十個低情商的表現
    一般來說,那些真正貧窮並註定要成為「窮人」的人,在說話時往往會表現出以下10種低情商。難怪他們是「窮光蛋」!1. 嘴巴沒有被蓋住。暢所欲言可能不是你的初衷,但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也是窮人情商低的主要表現。這可能只是一句無心的話,沒有任何惡意。然而,其他人傾向於認為那才是你真正的想法。
  • 「人際交往距離」是心理學中指導夫妻、親子、婆媳關係最好的概念
    正文:心理學第一門專業課程——《普通心理學》中提到了 「人際交往距離」的概念:人際交往距離是指人與人的交往中,能夠讓個體舒適的空間和心理距離。親密距離:45cm,親密的人之間舒適空間距離,在這個距離上可以有適當的軀體接觸;私人距離:45-122cm,和同事、同學以及普通朋友之間友好的談話,會保持在這個距離上;社交距離:122-366cm,在陌生人以及商業談話中,這是個相對舒適的距離;公共距離:366cm以上,面對聽眾講話的時候,會採用這個距離。
  • 心理學:一個人,謹記這兩個為人處世原則,將來必成大器
    這一生總有太多錯過的地方,也有太多錯誤的地方,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矛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但是事實有時候總會與你的想法背道而馳。如果你不懂得人情世故,彼此交往之間的尺度,就必然會遭到別人的疏遠。尤其是在當下,講究的是共同促進,當你的人緣關係處理的不妥善,就會讓別人對你失去好感。
  • 人際交往的五種思維模式你了解嗎?
    心理學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繫。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為模式及價值觀,然而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係均有極大的影響。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鄰近性原則)
    這位心理學家對麻省理工學院17幢已婚學生的住宅樓進行了調查,這是些二層樓房,每層有5個單元住房。住戶住進哪個單元,完全是隨機的。調查的對象是所有住戶的主人,調查的問題是:在這個居住區中,和你經常打交道的、最親近的鄰居是誰?調查結果表明,居住距離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數越多,關係越密切。在同一樓層中,和緊隔壁的鄰居交往的機率是41%,和隔一戶的鄰居交往的機率是22%,和隔三戶交往的機率只有10%。
  • 20條人際交往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重要
    不和有伴侶的異性朋友深夜打很久的電話、聊很久的天;不對異性朋友說可能會引起尷尬的話;不做讓異性朋友感到不適的肢體行為……異性相處,想要長久的保持友誼,一定要懂得把握分寸,這不僅能看出一個人對待感情的態度,更能看出一個人為人處世的人品。03早上9點前,中午12點至14點,晚上22點後,不要隨便聯繫不熟悉的人。
  • 心理學家:越是智商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在很多人看來,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智商很高,與常人相比,世界在他們眼中完全是另一幅模樣,因此與普通人相處,他們很難找到共同話題,那麼,是否可以認為,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需要與人交往呢?對於這個論述,我們要辯證地看待。
  • 人際交往中如何去做,才能讓自己有好人緣好關係
    老師我覺得自己很不善於跟人交往,一直為這些事情覺得很苦惱。楊永龍:你知道人際交往的基本前提嗎?俊凌:應該是相互尊重吧!我也看過您寫的幾篇關於人際交往的文章,我覺的在生活中我已經很尊重別人了,但是總覺得不是特別好。楊永龍:嗯,心情和感受我非常理解。你說我們能掌控、主宰和把握別人嗎?俊凌:不能的。
  • 心理學:為什麼「性格互補的人適合一起變老」?
    在社交關係中,人們會喜歡一些與自己在某方面相反的人,比如需求、興趣、氣質、性格等,即為人際吸引中的互補性原則。一般來說,相似性在人際吸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交往雙方的角色和需求不同時,交往者對對方的期望也就不同。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什麼是《人際關係心理學》?我們與他人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續,在人際交往中,有人總是邁不開交際這一步,一開口就能把天聊死,而有的人似乎是天生的「外交家」。書中提到的五大心理學定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掌握這五大定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1、 首因效應:良好的第一印象贏未來首因效應,又稱作「第一印象效應」,指兩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時對對方的印象會對兩個人之後的交往產生影響。
  • 物業管理師考試輔導: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
    人際交往是建立人際關係的途徑,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進而發生共鳴或衝突行為的過程。具體講交往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藉助於語言符號(語言文字)和非語言符號(目光、姿勢、聲調、面部表情和動作等)系統,進行溝通、理解和產生相應行為的過程。  交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 與人交往,用「1種高情商思維」待人,人生會走得很順暢
    文 | LF·藍澈夫人圖 | 網絡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把握人際交往的關鍵,這一篇章種指出:「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了解別人心裡想些什麼的人,永遠不用擔心未來」誠然,如果我們與人交往,不利用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替對方著想,那麼我們根本不可能從對方口中,得出他的真實意圖和想法;不知道對方心裡想什麼,我們任何的目的終究是紙上談兵,也不會達成。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曾言,他每年夏天都會去梅恩釣魚;卡耐基還說自己喜歡吃奶油和楊梅,而魚兒喜歡吃水蟲。
  • 你喜歡的長相,大腦早已替你決定好|進化心理學本質:以貌取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第一印象告訴我們人的長相有多重要,因此,現代人也越來越意識到這是個看臉的時代。很多人都存在相貌焦慮,總是會對自我樣貌的不自信,然後引發內心不適。為了擺脫內心的焦慮,甚至走上了整容的道路。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喜歡的長相,早就由大腦決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