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再現海洋星球!距離太陽約4億公裡,宜居性或超越火星

2020-08-14 科學對講機

​水在地球上是非常普通的一種東西,但不可否認的,這種普通的東西對於人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於人類對地球外部星球的尋找,如果能夠發現水,都會是重點目標,而人類也無法脫離水,獨立存在。

地球上如今出現了很多自然災害,都迫使科學家們希望能夠找到第二地球,還以為地球萬一出現意外時,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但是很顯然,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都並沒有找到完全適合人類生存的基礎,甚至連一丁點的相似到非常的困難。就算是被科學家們譽為太陽系內,最有可能適合人類移民移居的火星,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是需要一定的考慮。

正如上文所說,水是生命之源,對人類的作用非常大。還在太陽系內,卻很少能夠找到內部蘊含著水的星球,就算是水星也並不是由水組成的。如果要從水的角度重新去審視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那麼其實地球,可能才會是當之無愧的水球。不過在太陽系內真的就沒有蘊含海洋,蘊含水的星球了嗎?

1800年義大利神父朱塞普在利用望遠鏡觀測星空時,發現了一顆新的天體,而在接下來的時間中,他用了整整的20年,終於揭開了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小行星穀神星

科學家們認為,在穀神星的地表以下存在著大量的液態水。黎明號探測器曾在他的生涯最後階段進行了一次俯衝,對穀神星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數據觀測,達到了以往的十倍以上,並且對於穀神星上的隕石坑也進行了全方位的觀察。而更為重要的是,科學家利用光譜儀在穀神星的光斑處發現了冰鹽

冰鹽是水冰和氯化鈉溶液的一種混合物,所以通過這種現象也可以明確的表述,在穀神星的表面其實是存在水的,甚至穀神星的水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部分,而是整個液態海洋。並且值得一提的是,穀神星距離太陽也只有4億公裡,再加上獨特的水源存在,其實或許會比火星更加的有移民的可能性。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科學家們從表面和一些研究層次,對於穀神星的一種看法,所以穀神星究竟能不能適合人類居住,還是不能夠輕易的妄下定論。不過相信這個答案,在人類科學技術高速發達的今天,離人類也不會太遠了!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再現海洋星球!距離太陽約4億公裡,宜居性非常高
    (圖片說明:左下角為穀神星,和月亮、地球的體積對比)可是,這顆距離太陽大約4億公裡的天體,體積非常的小,跟其他行星甚至衛星都無法相比。它的直徑約為964公裡,是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雖然穀神星開啟了發現小行星的篇章,但它自己卻在2006年被歸類為矮行星,成為了太陽系內唯一位於海王星軌道內的矮行星。
  • 太陽宜居有多寬?位於宜居帶的地球距離太陽遠一點和近一點會怎樣
    太陽系宜居帶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了解一下。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條件沒有現在這麼好。每到寒冷的冬天帶來的時候,教室裡面就會支起一個燒爐來取暖的。這時候的我最羨慕的就是座位靠近火爐的同學了。
  • 「泰坦」是太陽系內最適宜人類移民的星球?
    太陽系內最適宜人類殖民的星球不是火星也不是月亮而是土衛六(泰坦)。迄今為止泰坦為什麼是人類最宜居的星球?一,土衛六就像「時光機器」即遠古地球。據科學家研究發現,目前的土衛六就是45億年前的地球。泰坦是太陽系內唯一擁有合格大氣層的衛星,也是太陽系4個僅有的有著濃密大氣層的巖石質星球之一(地球、火星和金星)土衛六大氣層的橙色天空根據分析,從目前土衛六的活動來看,若不出意外,那麼一個新的類地生命將會在15-20億年後出現在土衛六上。
  • 太陽系出現「海洋」星球,富含大量水,它或許適宜生命生存!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始終都沒有停下腳步,尋找宜居星球也是人類一直以來的目標,雖然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生存在地球上已經有很多年了,但是地球環境卻日益惡化,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因此人類不得不加緊尋找宜居星球。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距離地球有1億公裡,火星會成第2個地球嗎?
    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地球1億公裡外的軌道上繼續前進,對比登月技術火星探測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消息稱,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軌運行了144天,航行裡程超過了3.6億公裡,目前位置距離地球有1億公裡,根據測控數據顯示,飛行狀態正常。
  • 同樣處於太陽系宜居帶,為什麼金星和火星卻成了人間煉獄?
    在太陽系的幾大行星中,處在宜居帶中的行星就有三顆,分別是地球、火星和金星,而在這幾顆行星當中,目前只有地球適合人類生存和居住。很多朋友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都處於宜居帶中,為什麼只有地球上有海洋和生命,而金星和火星上面卻是一片荒蕪呢?
  • 火星也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把火星改造成宜居星球嗎?
    我覺得在未來人類遲早會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的。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要想長期的發展下去,就必須離開地球去開發太陽系中的其它星球。火星是人類移民的最佳候選。一些科幻電影中的情景最終會變成現實的,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登上火星。
  • 銀河系可能有600億顆宜居星球?目前為止至少發現4顆「新地球」
    科學家一直都在致力於尋找宜居的星球,天文學家對宜居星球的概念是:指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即使這個生命只是一個單細胞生物,藉助於美國發射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很多太陽系外的行星被發現,並發現了不少類似地球的行星,科學家推測上面可能存在著生命。
  • 太陽系宜居帶有上億千米寬,地球遠一點或者近一點有關係嗎?
    如果地球離太陽近了一千公裡會怎麼樣?地球在太陽系中位置是獨一無二的嗎?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其實太陽系的宜居帶挺寬的,內側到金星附近,外側到火星外側,超過1億千米的寬度!但並不代表在宜居帶內的行星都是宜居的,比如火星儘管在宜居帶外緣,但它一片荒涼並不適合生存,宜居帶是恆星給予的,而行星自身條件也要過關!一、假如地球遠一點或者近一點,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 火星曾經也是一顆宜居星球,未來人類能否通過改造將其恢復原樣
    所以人類也不再滿足於此,而是希望能夠去往真正遙遠的地方,外星球。去往外星球,到外星球定居是人類的夢想,也是人類的目標。不過受制於光速的限制,人類要想衝出太陽系還非常的遙遠,所以去往外星球定居的計劃只能夠在太陽系之內進行,不過遺憾的是,在我們的地球附近並沒有特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所以就誕生了行星改造計劃。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早期有三個宜居星球,為啥現在只剩下地球一個?
    50億年,原始太陽系星雲可能是某個恆星留下的產物,而太陽在形成過程中,太陽系星雲附近可能發生了不止一次「超新星爆發」,其中一次恰好擊中了太陽系星雲中物質最密集的區域,加快了太陽誕生的過程。 在漫長的時間中,太陽系形成了4顆「類地行星」,也就是和地球類似的巖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其實在行星形成的初期,金星,地球還有火星的環境十分類似,都擁有孕育出生命的可能性。
  • 如何讓火星上充滿水,從而成為宜居星球?
    基本參數是:火星直徑約地球的一半,體積約地球的15%,質量約地球的11%;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氣,約達到地球大氣密度的1%,但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有水,主要是以固體冰凍水的形式存在於極地和地層深處;火星自轉軸傾斜25.19°,因此與地球差不多,有了一年四季;火星有兩顆衛星,但比較小,呈土豆不規則形狀,大的約20幾公裡直徑,小的約12公裡多。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關於什麼是「宜居星球」,科學家並沒有想去找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確定了「超宜居」標準,以符合潛在的超級宜居性,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截至2021年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旨在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探測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探月逐火共奮進,追夢求真向天行。
  • 40億年前,太陽系存在3個地球,為何現在只剩下一個?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在目前的太陽系乃至整個可觀測宇宙裡,地球都是唯一存在智慧文明和海量生命的星球,且在人類目前能勉強覆蓋到達的太陽系裡,地球的空間位置和宜居程度也是最好的,臨近的月球和火星以及太陽系其他星球
  • 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但如果沒有水會怎麼樣?
    什麼是宜居帶?判斷一個星球是否宜居,通常要看是這個星球是否適合最目前已知最簡單形式生命(並不僅是指人或其它高級生命形式)的存在。太陽系的宜居帶我們都說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這個宜居帶是以地球以及太陽的特徵為條件來進行基本判斷的。能量來源是對生命的絕對要求,在此基礎上,一顆行星的可居住性意味著它在產生生命之前,必須滿足許多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天體物理學標準。
  • 科學發現24顆宜居星球,堪比地球完美,美方為此研製超光速飛船
    據悉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關於什麼是「宜居星球」,科學家並沒有想去找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確定了「超宜居」標準,以符合潛在的超級宜居性,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關於什麼是「宜居星球」,科學家並沒有想去找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確定了「超宜居」標準,以符合潛在的超級宜居性,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若太陽死亡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
    太陽是地球萬物生長之源,它釋放光線和熱量,傳遞給太陽系的每一顆星球,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將如何演變?會有哪些星球會倖存下來?  目前,太陽內核正在將氫聚變為氦,基於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恆定律,太陽每一次發生核反應都是將少量質量轉化為純能量,這樣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的,因為太陽內核燃料是有限的。在這一過程中太陽已損耗接近土星質量的物質,在50-70億年裡,它的內核燃料將完全耗盡。
  • 八條宇宙趣知識;距離太陽系33光年遠,有一顆行星,全是燃燒的冰
    一,太陽系中最高的山峰——火星奧林帕斯山。一般來說行星質量越大,山峰越低;下圖為太陽系十大最高山峰(請手機橫屏觀看),其中一半在火星上。四,銀河系約有400億顆行星,就算只有1%在生命宜居區,那也有4億顆行星有可能存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