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老年代步車,可能很多交通參與者都覺得頭痛,利益相關的各方也都是有話想說。其實換位思考下,如果我們都處於那個年齡,每天要幫著接送孫子孫女上下學,要去幾公裡外的菜場買菜買米,該怎麼辦呢?颳風下雨怎麼辦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實老年代步車反應的不只是道路交通問題,現在科技的快速發展顯然開始把老年人拋在了後面,像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現在外出吃飯就是難題。反思老年代步車的問題,也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去了解和幫助老年人。
尊老傳統
老齡社會已經來了,接近2.5億的老年人就活生生的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他們出行代步怎麼辦?中華民族歷來也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習慣,誰家沒有老人?有多少家庭的老人有正規的小汽車開著?就算是只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有這個需求,那群體也很龐大了。能否本著尊老愛老的心去幫助他們呢?
對於老年人來說,生活範圍本來就不廣,已經很難天南地北的跑了,可能就是小區、學校周邊0-10公裡範圍內活動。甚至在三、四線城市和鄉鎮上這種類似的需求會更多。至於那些力所能及的,想出去旅遊的,完全可以購買正規的燃油車或者電動汽車,而這也是少數人。
城市文明
為什麼會有盲道?會有殘疾人車?難道說服務弱勢群體,就能得到贊同。而老年人,不是弱勢群體,就不能得到關懷?你想想現在的老年人都是40年代、50年代、60年代生人,這一大批也正是新中國當時建設的主力。城市的是幹了一輩子退休了,農村的到現在我還記得,每到農閒時節,男人們都要去參與修水庫、修路等各種集體工程。
但是也該正視他們的現實,很多人學歷很低,身體也許沒那麼健康了,但是還是一顆想做點貢獻的心。其中是有部分人開著老年代步車不懂交通規則,但是不是社會要共同努力下,儘量改變這種局面,而不是因為某些人就斷絕了這種很好的代步方式?
路權
其實老年人也應該有路權,老年代步車很小,也是電動的,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現在滿大街停滿了各種汽車,甚至非機動車道大量被佔用,這個鍋不是老年代步車需要背的。以前也沒有電動自行車,現在有了也可以上牌。那麼老年代步車作為一個新興事物,低速電動車目前還沒有納入標準,是應該得到重點關注的。
包括歐盟、日本也都是有先例可以學習的,對於低速電動車的分級以及駕照的不同形式,都可以借鑑,然後本地試點都可以。即使不是弱勢群體,一樣也需要滿足其基本的出行代步需求。
建議
今年新能源電動汽車非常火爆,五菱宏光也出了一款微型電動汽車,但是並不是低速的,市場反響也比較火爆,側面反映了未來的發展狀況。整體上來看,建議先不要再買老年代步車了,等待新國標的頒布吧。如果有駕照,可以嘗試下像五菱宏光Mini EV這種正規微型電動車。
只有有了規範標準,相關車型才能談到符合不符合標準,才能確定是否可以上牌,但是從廠家以及銷售端是該好好整改一下了,廠家出廠到底有沒有合格,銷售端是否誇大了銷售,也只有正品出廠,而且能上牌、上保險才可以銷售吧,否則不就是在欺騙老年人嗎?
結語
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不是每一位市民都買得起汽車,老年代步車這種低速的反而更安全,前提肯定是要合規,要懂交通法規,有相關駕照。社會上所有人都有權上路,不能因噎廢食,堵不如疏,正視需求並且規劃出合理解決辦法才是更好的和諧社會!
本文完。
文|未來科技車生活
圖|來源於網絡
謝謝閱讀,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小火箭幫忙推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