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是一切人類活動的源泉,人類文明的進步一切創造力都來自於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力的延伸卻不可避免的要帶有攻擊性的。
一個人是否修煉好了攻擊性,是一個人是否更成熟能夠站在更高平臺屹立於更高的層次擁有更高格局的核心心智。
所以最好是一個人既是有力量的,同時又是能安放好自己的憤怒能整體做到這一點實際上一點不容易。
每個人都不好惹
人類社會相處最核心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關係,伴隨著各種各樣關係的呈現,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於是有:
問題,在關係中形成;問題,在關係中呈現;問題,在關係中療愈。具體的關係可以查閱 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用第三隻眼看透關係,你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如果一個人在現實中很容易暴怒,但怕破壞關係而去壓抑;
那麼必然的,他在和其他人的關係中也會很容易暴怒,但怕破壞特定的關係而一樣會去壓抑。
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
還真的是這樣,意識層容易被察覺,而潛意識層次很難被發現。關於意識和潛意識,可以查閱了解自己完善自己,掌控自我1和自我2的對戰,身心合一
真正隱藏於潛意識的憤怒或者渴望,往往是意識層不被察覺的,而且往往波濤洶湧來勢洶洶洶湧又澎湃。怎么正確的轉化這些能量,而不讓他要麼攻擊周圍成為極端的破壞力量,又或者轉向攻擊自己成為抑鬱症心理疾病等的推手,這就需要有那麼一個「你」可以承接並轉換。
攻擊性的意義
人都是具備攻擊性的,看似沒有攻擊性的「老好人」,或許只是壓抑了自己的攻擊性,或者把自己的攻擊性轉向了自己,這都不是一種相對健康的狀態。
攻擊性是人類的一個本性:
剝離了攻擊性的男人,也剝離了自己的本性具有攻擊性的男人,是真實的,因此比前者更有魅力同樣的於女人,簡單的好女人被人稱道,但有攻擊性的女人,更容易生動有魅力
攻擊性向外,就變成破壞性,而攻擊性向內,就變成了抑鬱。
攻擊性,可以理解為我在尋找你的時候自然產生的一種東西。
當母親能接住嬰兒的攻擊,這個時候母親就與嬰兒建立了聯繫,可以說嬰兒的自體就找到了客體。
而在關係中,一元關係裡的攻擊性變成二元關係中的熱情。
關於一元二元三元關係的很多知識體會,在這篇文章裡面人沒有簡單活著的福分,誰不是在關係中一邊流淚一邊學堅強?
科胡特認為心理健康就是活力能滋養自體,這就是自信;
活力能滋養客體,這就是熱情。
心理健康的知識總結可以查閱怎樣的人才是健康的,從思維盜圖講解心理健康的標準
如何轉化破壞性
自體都在尋找客體,我永遠都在尋找「你」。
沒有攻擊性,就什麼都沒有。
如果一個關係,大家都非常有禮貌,那麼這個關係會乏味無聊也不會長久但有了攻擊性也容易出問題,特別是當攻擊性變成破壞性之後正確的方法是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轉化破壞性
權威可以分為兩種:
苛刻的權威,當發現你傳遞了黑色能量,就會打壓懲罰你,讓你知道,你不可以攻擊權威,你不可以在這個關係裡表達負面能量;寬容的權威,當發現你傳遞了黑色能量,會試著去理解、接納這份能量,並想辦法把它轉化。思維導圖,解剖自信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有關於權威的講解)
在正常關係中,接納攻擊性,轉化破壞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段關係能夠長久和良好維繫的核心。
你會看到能做到這些時,我和你,以及關係都會變得更有生命力,並且也只有在這個時候,真正的親密才會發生。
生本能和死本能
黑色生命力和白色生命力,其實是一回事。區別是它們是否被看見,是否在關係中被接住了。前者都是指向破壞,後者則會指向滋養。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他還認為死本能指向寂滅,只有當生命消亡,一個生命才徹底免除了焦慮。
這和我們通俗意義理解的生就是出生,死就是死亡是不同的。實際上,生與死的概念,要比這個廣泛很多。
其實在現在的社會下,各種生活壓力以及複雜紛呈的關係下,很多人都可能有抑鬱症,強迫症等等。強迫症患者會有一個常見的錯覺,認為想法是「我」的,所以我應該能控制一個具體的想法的生滅,表現就是,我就是我,我也不需要改變,也不需要得到世界上所有的人認可,你接受就接受你不接受就不接受,我只要做主我自己,我要在「自己的世界裡」有絕對的話語權。
但實際上,如果仔細去覺知就會發現,「我」並不能控制這些想法,包括「我自己」,因為一個人不可能脫離這個社會而存活,人類所有的一切活動都是基於關係而存在的。因為這些想法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它的生滅並不以「我」的意願為轉移,「我」並不能特別好地控制它。
表達攻擊性
⊙最核心的一點或者說原則就是多使用「我的感受是什麼」這樣的句式,少說「你傷害了我」。這樣才能安全合理地表達不滿既不傷害對方,也不傷害自己。
比如,如果你說「我很憤怒」,那就意味著在表達自己感受,而一旦說「你傷害了我」,就意味著在指責對方。
我對你說「我很憤怒」,這就是在表達攻擊性,但如果我打了你,這就是破壞性。如果我不去攻擊你的身體,但我實實在在地去破壞你的利益,這也變成了破壞性。
⊙沒有被馴服的攻擊性,不能單純壓抑著。單純壓抑、見不到光的攻擊性,會化身為「惡魔」,一旦壓抑不住了,開始像火山一樣噴發,那就會帶來巨大破壞。
人們要通過觀看有攻擊性的影視、玩有攻擊性的遊戲,以此來釋放心中的這個「惡魔」。
所以,這一切都是治療。單純地壓制負能量的表達,不能真正帶來正能量。
⊙攻擊性就是生命力,如果剝離了攻擊性,就意味著他沒了生命力,他既伸不出自己的能量,也接不到別人的能量,於是,也就無從建立深度關係。
實際上,太孤獨的人,常常是要在自己的內在想像和外在現實之中建立起了一堵牢不可破的牆,這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外部世界攻擊自己,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自己內心中的那個全能自戀的「魔鬼」攻擊外部世界。
⊙女人喜歡在情緒上攻擊男人,男人要接得住,關係才能建立。
類似的,男人會在身體上攻擊女人,性即使如此。在性中能酣暢表達攻擊性而又不傷害女人身體的男人,會給女人帶來極大的愉悅。
正確的表達攻擊性,並且把它轉化為白色的生命力,關係才會變得更有生命力,並且也只有在這個時候,真正的親密才會發生。生命力的展開是必然有攻擊性的,這是極為普遍性的力量。最好是一個人既是有力量的,同時又是能安放好自己憤怒的。也只有心理發展到相應高度的成熟度,這樣才具備大格局,高境界,才能成大事,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