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80分考點系列——心理發展及個別差異

2020-12-03 籃球部落營

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個體身心發展的八個階段:

乳兒期(0-1歲)、 嬰兒期(1-3歲)、 幼兒或學齡前期(3-6、7歲)、 童年期或學齡初期(6、7-11、12歲)

少年期或學齡中期(11、12-14、15歲)、 青年期(14、15-25歲)、 成年期(25-65歲)、 老年期(65歲以後)

個體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徵:

1、▲連續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 3、▲ 差異性 4、▲不平衡性(一方面表現出個體不同系統在發展的速度、發展的起止時間與到達成熟時期的不同進程,也表現出同一機能特性在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速率)。

心理發展的基本模式:1反應活動從混沌未分化向分化、專門化演變2反應活動從不隨意性、被動性向隨意性、主動性演變3從認識客體的外部現象向認識事物的內部本質演變4對周圍事物的態度從不穩定、不系統化向穩定、系統化演變

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徵

1、童年期(學齡初期)小學階段,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強、接受教育最佳的時期。四年級10-11歲兒童的思維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

2、少年期(學齡中期)初中階段,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也被稱為「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抽象思維佔主導地位,並出現反省思維,但抽象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3、青年初期(學齡晚期)高中時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出現辯證思維

中小學生發展的一般特點:過渡性閉鎖性社會性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1、遺傳(個體心理發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質基礎)2、環境3、教育 (制約著學生心理的發展過程、方向、趨勢、速度、程度) 4、主觀能動性(個體心理發展的內在動力)

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含義:1、教育必須以一定的心理發展為依據:(1)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注意學生心理發展的個體差異(2)注意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態(3)、抓住關鍵期。2、教育對心理發展起主導作用。(1)學生心理的發展依賴於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2)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3)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緩學生心理發展的進程;(4)教育能夠使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

學習準備:學習者在從事新的學習時,其身心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關鍵期勞倫茲,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2歲: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2-3歲:技術能力發展的關鍵期,2.5-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範的關鍵期,3歲:是培養兒童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4歲:形體直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建構主義的發展觀:

皮亞傑(發生認識論)認為,人的知識來源於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兒童的發展實質和原因就是主動通過動作完成對客體的適應。適應的本質在於取得機體環境的平衡。適應包括:同化順應。兒童對環境做出的適應性變化並不是消極被動的過程,而是一種內部結構的積極建構過程,即兒童的認知是在已有圖式的基礎上,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圖式: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如吸吮反射、定向反射。

同化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境時,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

順應有機體不能利用原有圖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時,其認知結構發生改變來適應刺激的影響。

平衡:是指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均衡」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

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感覺和動作分化;「客體永久性」的形成;問題解決能力開始得到發展;延遲模仿的產生。

2▲前運算階段(2-7歲):早期的信號功能;不可逆運算;自我中心性;不能夠推斷事實;泛靈論;不合邏輯的推理;不能理順整體和部分的關係;認知活動具有具有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思維運算。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去自我中心性;可逆性;守恆(即兒童認識到客體在外型上發生了變化,但特有的屬性不變);分類;序列化

4形式運算階段(11-成人):兒童思維發展趨於成熟的階段。命題之間的關係;假設-演繹推理;類比推理;抽象邏輯思維;可逆與補償;反思能力;思維的靈活性;形式運算思維的逐步發展。

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 1、成熟2、練習和經驗3、社會性經驗 4、平衡

維果斯基的最新發展區理論:

維果斯基強調社會文化在認知發展中的作用。為此,創立了「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它區分了兩種心理機能1、作為動物進化結果的低級心理機能2、作為歷史發展結果的高級心理機能。由低級機能向高級機能轉化的發展有四個表現1、隨意機能不斷發展2、抽象—概括機能的提高3、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係不斷變化、重組,形成間接的,以符號為中介的心理機構4、心理活動的個性化。內化:個體將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運作轉變成自己內在的表徵。

維果斯基提出心理發展的實質是在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個體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心理機能轉化的過程。內化說是維果斯基心理發展觀的核心思想

最近發展區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二是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是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

維果斯基認為「教學應該走在發展的前面」的兩層含義1、教學在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它決定著兒童的發展,它決定著發展的內容、水平、速度和智力活動的特點2、教學創造者最近發展區,教學應適應學生現有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發揮教學對發展的主導作用。

支架式教學即在學生試圖解決超出當前知識水平的問題時給予支持和指導,幫助其順利通過最近發展區,使之最終能夠獨立完成任務。

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綜合心理品質,即人格是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內隱行為,並使其與他人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徵。

人格的特徵:1、獨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穩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3、整合性(衡量人格健康與否的標誌)4、功能性(性格決定命運)5、社會性(人格是社會的人特有的)

人格的結構包括性格氣質自我調控

人格的心理結構:人格的傾向性(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是人格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格心理特徵

自我調控系統:是以自我意識為核心的人格調控系統,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

自我認識: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其中自我評價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自我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是伴隨自我認識而產生的內心體驗。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體驗的具體內容。

自我控制:自我意識在行為上的表現,是實現自我意識調節的最終環節。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超我(遵循道德原則),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會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

自陳法:也稱問卷法,一般是讓被試者按一定的標準化程序和要求一次性回答問卷中的大量問題,然後根據測驗分數和常模來推知被試者屬於哪種性格類型。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是由哈茨韋麥金萊1943年發表的、可用於臨床診斷和人格評定。愛德華個人興趣量表EPPS愛德華編制的,用於了解個人的愛好和傾向。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是由卡特爾代編制的,用於了解受測人性格。

投射法:是利用某些材料,要求被試者對刺激材料進行解釋,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思想、態度、願望和情感洩露出來,從而確定其性格特徵。羅夏克墨漬測驗是由羅夏克1921年編制的,從被試者的回答中分析其態度和性格。主題統覺測驗是由莫瑞摩爾根1938年編制的,推測被測者的個性特徵、句子完成測驗主要推斷受測者的感情、態度。

影響人格形成的因素:遺傳決定了人格發展的可能性,環境決定了人格發展的現實性)

1、生物遺傳因素:(1)遺傳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2)遺傳因素對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徵的不同而異。(3)人格發展過程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影響人格的發展方向及改變。

2、社會因素家庭教養方式學校教育同輩群體)

3、個人主觀因素:(對人格形成的作用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日益加強

家庭教養方式:鮑姆寧曾根據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與兒童的交往、父母的教養水平等四個指標,將父母的教養行為分成專制型放縱型民主型三種方式。(1)採用專制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中,表現得過於支配,孩

子的一切都由父母來控制,專制型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容易消極被動依賴服從儒弱,做事乏主動性,甚至會形成不誠實的性格特徵。(2)放縱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任孩子隨心所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時處於失控狀態,放縱型教養方式下的兒童是最不成熟的,多表現為任性幼雅自私野蠻無禮獨立性差胡鬧等。(3)民主型教養方式的父母,與孩子在家裡處於ー種平等和諧的氛圍,父母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和積極正確的指導,民主型教養方式下的兒童是最成熟的,他們多形成一些積極的性格,如活潑自立彬彬有禮善於交往富於合作精神思想活躍等。

自我意識: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的意識。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自我評價能力是自我意識發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標誌

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3歲左右基本成熟)-社會自我(客觀化時期,3歲以後)-心理自我(主觀自我時期,青春期開始發展形成的)

★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1、小學生的自我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但發展不是勻速的,既有快速上升期,又有平衡發展的時期2、他們的自我概念仍然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絕對性,小學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存在性別差異3、小學生的自我體驗與自我評價發展有很高的一致性。在自我調控方面,小學生的發展,從總體來看落後於自我評價、自我體驗的發展,自我調控能力還不高。

★初中生自我意識的發展:1、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到初中三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總體上處於平穩期,從初三到高一年級為顯著上升期。2、初中生的自我體驗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展(出現成人感;自尊感增強;出現自卑感),自我開始分化,能夠更自覺的評價別人的和自己的個性品質。

★高中生自我意識的發展:1、高二年級是學生自我意識各成分發展的普遍提高的階段2、自我意識中獨立意向的發展;自我意識的組成成分分化;強烈的關心著自己的個性成長;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關注;自我評價逐漸成熟;自尊心強;道德意識的高度發展。

自我意識發展的途徑:1、通過認識別人,把別人與自己加以對照來認識自己 2、通過分析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3、通過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動的成效來認識自己 4、通過自我監督與自我教育來完善自己

自我意識的完善: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 2、善於保護與培養學生的自尊心 3、幫助學生發展自我調控的能力4、訓練學生社會視角轉換技能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

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培養信任感) 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培養自主性) 3、自主感對內疚感(4-5歲,培養主動性) 4、勤奮感對自卑感 (6-11歲,培養勤奮感) 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培養自我統一性) 6、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對絕望感(成年晚期)

學生的個別差異:認知差異(認知能力差異和認知方式差異)和性格差異

學生的智力差異:是指構成智力的各種因素存在質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知覺、記憶、想像、思維的類型和品質方面。智力的差異一般不代表智力水平的高低,只影響人們學習的過程獲取知識經驗的方式。人們的智力水平呈正態分布,又稱常態分布,又稱「鐘形曲線」。一般認為:IQ超過130智力超常(佔4.4%);低於70為智力落後(佔2.7%)(其中在55-70之間為可教育的智力落後兒童,在22-55之間為可訓練,25以下是嚴重的智力落後兒童,超過140是天才(佔1.3%)。學生的智力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

智力的群體差異:不同群體之間的智力差異,包括智力的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種族差異。智力的性別差異表現在:1、男女智力的總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2、男女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自有各自的領域。

智力影響學習的因素:智力是學習成績的一個可靠的預測指標,然而,智力並不影響學習能否發生,它主要影響學的速度數量鞏固程度學習遷移

認知方式:也稱認知風格,是指人們在認知活動中所偏愛的信息加工方式。主要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認知方式差異:

1、場依存型場獨立型赫爾曼-威特金提出。場依存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線索為依據,態度和自我認知易受周圍環境或背景的影響,不易獨立對事物做出判斷,行為常以社會為定向,社會敏感性強,愛好社交活動。場獨立型以自己的內部線索為依據,不易受到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幹擾,傾向於對事物的獨立判斷,行為常是非社會定向的,社會敏感性差,不善於社交,關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喜歡獨處。

2、衝動型沉思型(的標準是反應時間和精確性)沉思型認知過程中傾向於深思熟慮,而錯誤較少。衝動型傾向於很快的驗證假設,反應速度較快,但容易發生錯誤。

3、具體型與抽象型4、發散型與輻合型

根據學生認知差異的特點,不斷改革教學,因材施教。這要求我們做到:

(1)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常採用的教學組織形式包括:分校分班班內分組(同質分組)、複式教學升留級跳級開設特長班課外興趣班等。(2)採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使教學方式個別化。掌握學習個別指導教學法個人化教學系統就是其中的三種教學方式。(3)運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當前直接應用於教學的現代技術設備主要有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

奧爾波特人格特質理論把人格分為兩類,即共同特質個人特質。個人特質是個人所獨有的,代表個人行為傾向的特質,它包括首要特質(概括性)、中心特質(個體獨特性,每個人身上5-10個)和次要特質。共同特質是在同一文化形態下的群體所共同具有的特質,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

首要特質:是一個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質,它影響一個人的各方面的行為,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質。

中心特質:是構成個體獨特性的幾個重要特質,在每個人身上大約有5—10個,如清高、率直屬於林黛玉的中心特質

次要特質:也是人格的組成要素,是個體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質,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來

卡特爾人格特質理論將性格特徵分為表面特質根源特質。用因素分析法,找出了16種相互獨立的根源特質。

表面特質:從外部行為能直接觀察到的特質。 根源特質:是決定外顯行為的潛在變量,是人格的本質。

性格的類型差異:指在一類人身上有共有的性格特徵的獨特結合。常見的分類學說有向性說獨立順從說。依據個人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可把人格分為外向型內向型;依據一個人獨立或順從的程度,分為獨立型順從型

學生性格差異的教育意義:1、性格雖然不會決定學習是否發生,但它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2、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應更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更好的適應學生的性格差異。

少年總體性的階段特徵:進入少年期,學生的個性結構的主要變化在於自我意識有了質的飛躍。身體狀態的劇變內心世界的發現自我意識的覺醒獨立精神的加強

相關焦點

  • 封面教師招聘80分考點系列——認知發展與教育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它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是認識的起點。,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品質;6、教師還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與優良的性格特徵;中學生感知覺的發展:視覺敏感發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即達到或超過成人水平。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教育學部分考察的一個重點,主要出現在單選題、判斷題和多選題三大題型,以理解性記憶為主。本文對此知識點進行了梳理,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 教師招聘之心理測驗必懂考點
    (五)常模:常模分數構成的分布就是常模,它是解釋心理測驗分數的基礎。1.一般常模,適合於大多數個體;2.特殊常模,適合於非典型個體。(六)發展順序量表:最直觀的發展常模是發展順序量表。它告訴人們多大的兒童具備什麼能力或行為就表明其發育正常,相應能力或行為早於某年齡出現,說明發育超前,否則即為發育滯後。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埃裡克森的人格漸成論 Epegenetic principle 把個體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劃分為八個相互聯繫的階段。愛利克·埃裡克森理論嬰兒如果得不到周圍人們的關心與照顧,他就會對外界特別是對周圍的人產生害怕與懷疑的心理,以致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順利發展。第二階段 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從十八個月到三、四歲是童年期。這是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階段。個體在第-階段處於依賴性較強的狀態下,什麼都由成人照顧。
  • 教師招聘考試-皮亞傑考點大匯總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皮亞傑這個人物大家無論在教育學還是心理學中都會見到,也是考試很重要的知識點,好多考編的小夥伴也是學的傻傻分不清,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一塊梳理下皮亞傑的相關考點。1.人的身心發展的四大動因多因素相互作用論的代表人物--皮亞傑。考點:認為人的發展是個體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教綜重要考點之馬斯洛層次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教綜重要考點之馬斯洛層次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知識中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教綜中的一個重要理論,考查形式以客觀題為主。
  • 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7大流派
    一.構造主義代表人物:馮特、鐵欽基本觀點:1.心理學應研究人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並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狀態三種元素2.用內省的方法,找出構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3.強調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規律二.行為主義代表人物:華生基本觀點:
  •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化發展理論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化發展理論 福建教師招聘網 :提供2020福建教師考試備考資料,包括福建教招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及重點、教師招聘面試技巧、 備考指導等。
  • 教師招聘筆試考點——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之內發論
    內發論(又稱生物遺傳決定論、自然成熟論)該觀點強調人類個體的心理發展完全是由個體內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預先決定的,心理發展的實質是這種自然因素按其內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現的。外部環境只能影響其內在的固有發展節奏,而不能改變節奏。內發論強調的是遺傳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關鍵期
    關鍵期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指的是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於形成的時期,即環境因素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這一考點在歷年教師招聘考試中多有涉及,下面簡要介紹關鍵期概念相關知識點以及在歷年考試中的考查方式。一、關鍵期概念關鍵期的研究始於奧地利動物習性學家勞倫茲(洛倫茲)。
  • 教師招聘考試《數學》學科知識點|常見考點匯總
    教師招聘考試《數學》學科知識點|常見考點匯總 來源:教師招聘網  時間:2020-11-16 14:47:16 教師招聘考試《數學》學科知識點|常見考點有哪些?
  • 教師招聘關於弗洛伊德的重要考點
    教師招聘關於弗洛伊德的重要考點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25 09:4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三大革命、三大流派」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三大革命、三大流派」,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三大革命、三大流派」大家知道是指哪三個革命?哪三個流派嗎?
  • 小學數學教師招聘-杭州市教師招聘聯考小學數學常考題型及考點分析
    小學數學教師招聘-杭州市教師招聘聯考小學數學常考題型及考點分析 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19-11-26 09:17 浙江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20福建教師招聘考試:高頻簡答題及論述題集錦
    福建教師招聘網 :提供2019福建教師考試備考資料,包括福建教招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及重點、教師招聘面試技巧、 備考指導等。教師招聘考試是廣大學員進入教師行業的重要機會之一,每一次機會都彌足珍貴,所以要備考充分保證萬無一失。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常考點之錯覺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常考點之錯覺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2019廣西教師招聘考試必考知識點
    2019廣西教師招聘考試必考知識點 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19-02-27 16:55 廣西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19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奧蘇貝爾考點大匯集
    2019年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公告陸續發布中,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為了讓大家比較好的備戰2019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2019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奧蘇貝爾考點大匯集,請各位考生及時查詢。
  • 2016年江西教師招聘考試教綜案例分析題教育心理學考點分析
    2016年江西教師招聘考試教綜案例分析題教育心理學考點分析 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16-02-19 16:28 江西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