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英國一位初中畢業女實驗員首次揭秘冠狀病毒 發明顯微鏡病毒...

2020-12-04 中國小康網

中國小康網5月12日訊 老馬 她出生於蘇格蘭,父親是當地一位巴士司機,她16歲中學畢業後即開始打工謀生。

1963年,瓊·阿爾梅達(June Almeida)在加拿大安大略癌症研究所工作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後來,阿爾梅達成了病毒成像技術領域的先驅。也正是因此,這個久已被人遺忘的名字在2019新冠疫情肆虐時重新回到世人視線。

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類中發現的一種新毒株,屬於冠狀病毒大家族。而第一個人類冠狀病毒是1964年阿爾梅達在她的顯微鏡下發現的。她工作的實驗室在倫敦聖託馬斯醫院。

阿爾梅達1930年出生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市東北區。初中畢業後她不再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而是到格拉斯哥皇家醫院找了一份實驗室組織病理學技術員的工作。

幾年後,她從蘇格蘭搬到倫敦,1954年嫁給了委內瑞拉藝術家恩利克斯·阿爾梅達(Enriques Almeida),有了女兒之後不久便決定移民加拿大多倫多。

據作家喬治·溫特斯( George Winters)的記述,阿爾梅達在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掌握了出色的電子顯微鏡運用技巧。

她還發明了一種病毒成像的方法:用抗體使病毒聚合。

溫特斯對BBC表示,阿爾梅達的天賦在英國同行中得到認可,1964年被「引誘」回國,任職於倫敦的聖託馬斯醫院附屬醫學院。

順別提一下,英國現任首相鮑裡斯·詹森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就是在這家醫院治療、痊癒的。

在眾多的樣本中,有一個1960年取的樣本,來自英國南部薩裡郡一名寄宿學校學生的洗鼻液,標號B814。

研究小組發現,他們能夠使志願者出現感冒症狀,卻無法對病毒做細胞培養,而更令人困惑的是在志願者身上明明可以看到感冒病毒在人體組織裡成活。

泰洛爾博士就琢磨能不能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病毒的真面目。

他們把一些樣本送到倫敦阿爾梅達的實驗室,請她幫忙。她在顯微鏡下看到了病毒顆粒,有點像流感病毒但不完全一樣。

她看到的實際上就是第一個人類冠狀病毒。

阿爾梅達回到英國之後,開始同戴維·泰洛爾博士(David Tyrrell)合作。泰洛爾博士當時在威爾特郡的索爾茲伯裡主持一個感冒病毒研究室。

泰洛爾博士和他的團隊在研究志願者的洗鼻液樣本時發現,在實驗室可以培養不少跟感冒傷風有關的病毒,但不是全部。

相關焦點

  • 歷史第一次發現冠狀病毒的人
    病毒生活和繁殖必須藉助於其他生命個體的細胞結構(宿主細胞),離開了宿主細胞,病毒只能算作一個「大化學分子」,病毒這種生命形式是一種介於生命狀態和非生命狀態間的準生命形式。歷史記載了十大病毒:伊波拉病毒、愛滋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天花病毒、狂犬病病毒、肝炎病毒、登革熱病毒、SARS病毒、馬爾堡病毒、西尼羅河病毒。
  • 「美麗」的病毒,顯微鏡下的新型冠狀病毒形象
    2020年春節期間最響亮的名字,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莫屬了,一夜之間吸引了世界的關注。截止2月16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造成六萬多人被感染,一千六百多人死亡,波及二十多個國家。引起該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毫無疑問的成為病毒中的名星。
  • 電子顯微鏡的發明使病毒這種可怕的隱形殺手無處藏身!
    這個拉丁名「Virus"後來人們就把它稱為「病毒」。那時,顯微鏡早已問世,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個叫詹森的眼鏡製造匠人於 1590 年前後發明的。這個顯微鏡是用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做成的,製作水平還很低。詹森雖然是發明顯微鏡的第一人,卻並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世人的重視。
  • 英媒:加拿大男子飛機上謊稱感染新冠病毒被捕
    參考消息網2月6日報導 英媒稱,加拿大警方4日稱,該國一名男子在從多倫多飛往牙買加的航班上向乘客們謊稱感染了冠狀病毒,迫使這架飛機返回機場。據路透社2月4日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3日,當時西捷航空的一架航班正從多倫多飛往蒙特哥貝。這架波音767飛機載有243名乘客。
  • 是誰發明了顯微鏡,列文虎克?還是胡克?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顯微鏡,是因為一篇小學課文《玩出了名堂》,文中列文虎克作為一個業餘科學愛好者,堅持自己的興趣,用自己手工製作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小的微生物,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微生物的人。很多人,也因這個模糊的印象誤以為顯微鏡就是他發明的。
  • 初中生物知識點:應對新型冠狀病毒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類形態微小,必須藉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生命體。——所以,經常被忽視,也是我們小時候爸媽叫洗手時說的小蟲子之一。   2. 病毒的結構?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一般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DNA或RNA)構成。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則是屬於RNA病毒的一種(意味著變異的 速度相對比較快)。
  • 英國政府拼了!免住宿、發明20s檢測新冠黑科技
    最近各大英媒爭相報導,倫敦希思羅機場最近正在試運行幾種新的冠狀病毒檢測方式,其中一項「黑科技」測試甚至只需不到20秒就可以得出結果,非常快速且高效!,據外媒報導,希思羅機場聯手一個名為Yoti App推出30分鐘新冠病毒檢測項目,試驗期為兩周。
  • 她是公交司機的女兒,16歲輟學,36歲發現人類第一個「冠狀病毒」
    雖然人類歷史就是一部與病毒抗爭的歷史,但是人類第一次發現並命名「冠狀病毒」卻是在54年前。1966年,英國科學家瓊·阿爾梅達用強大的電子顯微鏡拍攝到了一張神秘病原體的圖像——病毒代號B814。B814的圖像顯示,該病毒被一種光環包圍著,就像一個日冕(英文為:Corona)一樣。就這樣,「冠狀病毒」的名字就誕生了。這是人類社會發現的第一種會引起人類疾病的冠狀病毒。
  • 除了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呢?病毒又是如何分類,治理的呢?
    很多人都對冠狀病毒恨之入骨,那麼冠狀病毒又是怎麼樣的病毒呢?病毒又是如何的分類呢?歷史上又有哪些出名的病毒呢?病毒又是如何被消滅呢?病毒結構包含了遺傳物質DNA或RNA,以及蛋白質外殼而組成。病毒的分類有很多種類型,有根據外形分類,有根據寄生類型分類,根據結構分類等。這裡我們來講講根據外形來進行病毒分類,病毒可以分為球狀的「球形病毒」,杆狀的「杆狀病毒」,四方形的「磚形病毒」,條狀的「細絲病毒」,一節一節的「鏈狀病毒」,以及最近肆意全球的「冠狀病毒」。
  • 免住宿、發明20s檢測新冠黑科技,入境英國有望可以不用隔離?
    最近各大英媒爭相報導,倫敦希思羅機場最近正在試運行幾種新的冠狀病毒檢測方式,其中一項「黑科技」測試甚至只需不到20秒就可以得出結果,非常快速且高效!  除了以上這個黑科技檢測方式作為PLAN A,英國政府也在積極尋找其他的檢測方式提高效率,據外媒報導,希思羅機場聯手一個名為Yoti App推出30分鐘新冠病毒檢測項目,試驗期為兩周。
  • 《柳葉刀》稱中國疫苗能快速誘發免疫反應 英媒:令人鼓舞
    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圖源:新華社)海外網11月8日電 據路透社18日報導,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布了一篇關於中國疫苗的同行評議論文。英媒認為這一消息「令人鼓舞」。報導稱,《柳葉刀-感染病學》(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周三(18日)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疫苗的同行評議論文。論文稱,初步試驗結果顯示,中國科興生物研發的新冠疫苗引發了快速的免疫反應,雖然產生的抗體水平低於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但研究人員表示,根據他們在其它疫苗方面的經驗以及對獼猴的臨床前研究數據,該疫苗能夠提供足夠的保護。
  • 深圳首次揭秘滅活新冠病毒真實形貌:採用冷凍電子顯微鏡
    IT之家3月6日消息 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消息,近日,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與南方科技大學聯合,從臨床新冠肺炎病例獲取生物樣本,首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到新冠病毒經滅活後的真實形貌,為新冠病毒的識別、鑑定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礎。
  • 首個人類冠狀病毒是怎樣被發現的?
    1965年英國學者才分離出了首個後來被稱之為 HCoV-OC43 的人類冠狀病毒。而所有這些研究的起源,則是當時的醫學家迫切想要找出一種完美的辦法,徹底解決困擾人類的感冒問題。十九世紀的細菌學研究高速發展,人們普遍認為感冒是由於細菌引起的。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有學者陸續發現了病毒與感冒之間的密切聯繫。
  • 新冠病毒由多種冠狀病毒自然結合形成,感染性千倍於蝙蝠原生病毒
    據最新一期《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刊發的論文,英國倫敦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院的科學家採用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獲得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迄今最高清圖像,從而揭示新冠病毒由多種冠狀病毒自然結合而成,其感染性比蝙蝠原生冠狀病毒強1000倍。
  • 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
    原標題: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月7日一期發表了題為《新冠疫苗研發的閃電速度——以及它對其他疫苗的意義》的文章,作者為菲利普·鮑爾,文章稱,令新冠疫苗得以迅速問世的研究並非始於2020年初。
  • 英媒:美學者發明「超廉價」3D列印助聽器 價格不到1美元
    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導英媒稱,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薩阿德·巴姆拉和蘇哈姆·辛哈利用現有的廉價電子元件和3D列印外殼製造了價格不到1美元(1美元約合7.02元人民幣)的3D列印助聽器,它以上世紀50年代初開發的最早助聽器設計為基礎,那是帶有耳機的身體佩戴裝置
  • 發現第一個冠狀病毒的科學家——June Almeida
    發現第一個冠狀病毒的科學家是英國的June Almeida。她是病毒成像的先驅,在當前的大流行期間,她的工作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Almeida博士於1964年在倫敦聖託馬斯醫院的實驗室首次發現冠狀病毒。
  • 看見病毒:顯微鏡的百年曆程
    肉眼看不到的病毒作為一個物種,很可能從地球生命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而人類從意識到有病毒存在→看到病毒的模樣→弄清病毒的內部結構成分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病毒在19世紀末已被證實肯定存在,但因「阿貝極限」使光學顯微鏡無法達到更高的解析度,始終看不到病毒的蹤影。
  • 英媒:已在7國患者身上發現水貂變種新冠病毒,丹麥開始「全國殺貂」
    【英媒:已在7國患者身上發現水貂變種新冠病毒,丹麥開始「全國殺貂」】英國《衛報》18日援引最新科學研究分析稱,目前已有7個國家出現在患者身上發現水貂變種新冠病毒的情況。報導稱,本月早些時候,世界上最大的水貂皮毛生產國丹麥已經開始了「全國殺貂」行動。
  • 英媒:科學家首次繪出「宇宙路線圖」 歷時10年
    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導 英媒稱,歷時10年時間,科學家對未知宇宙進行的探索為我們呈現了一幅令人難以置信的宇宙圖景,向人們清晰地展示了我們的銀河系和10萬個遙遠星系之間的路徑。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14日報導,由恆星、行星和小行星構成的、擁有10萬萬億個恆星的波瀾壯闊的本超星系團圖景綿延5億光年,被命名為「蘭天」,夏威夷語意為「無盡的天堂」。  這一驚人的發現向人們展示出我們的家園——地球和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正位於這一廣袤的宇宙網絡的邊緣。  這幅壯闊的路線圖看似密度很大,實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