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南京新街口一幢50層高的寫字樓發生多次較為明顯的上下抖動,抖動斷斷續續,總共持續了1個小時左右。但相關人員致電江蘇省地震局後得知,當日下午南京周邊並未有地震發生;且這幢大樓周圍也無大型施工。因之,這莫名的抖動,讓這幢大樓之內不少辦公人員都感蹊蹺。
挺嚇人的
高樓上下抖動前後有一個小時
昨天下午4點多,市民於先生正在新街口這幢大樓的48樓開會,現場與會人員有20多人,就在會議開始後不久,於先生感覺大樓在抖動,正感奇怪,旁邊就有人問:「是不是大樓在晃?」接著大樓又是一陣抖動,持續時間大約四五秒鐘的樣子。這下所有與會人員都感覺到了,不少人起身探看究竟,更有人隨即致電江蘇省地震局,詢問是否南京周邊有地震發生。
與此同時,在這幢大樓20層以上,不少辦公人員都感覺到了大樓在抖動。「我在47樓,你們有無感覺到大樓在抖?」其中一人更新了她的微博。其後,類似的詢問微博不斷更新,眾人都感覺較為奇怪,有膽小者甚至告假先行回家。
記者昨天下午採訪這幢大廈周圍群眾時獲悉,當日下午僅僅這幢樓內的人士感覺到了抖動。來自江蘇省地震局的消息也證實,當日下午南京周邊並沒有地方發生地震。會否是大型工程導致了大廈的搖晃?記者隨即察看了這幢大廈的周圍,並未見到有大型工程正在進行,只是在這幢大廈南側一已接近完工的酒店旁,發現有一輛壓路機在平整酒店前的廣場。「這樣一臺壓路機就能讓一棟大樓搖晃,不可能吧?」現場一施工人員表示,平整路面不可能造成大樓搖晃。
高樓為什麼會晃?
1、地震? 可能性:0
南京地震局:
沒發生地震,類似「假地震」常遇到
「根據我們地震臺網的監測,可以肯定,你們所感覺到的晃動不是地震引起的。」南京市地震局應急處趙兵副處長告訴記者,在地震工作中,像這樣的「疑似」地震他們遇到了好多次。「每一次調查都很費勁。」趙兵說。他記得有一次安徽滁州的居民反映家裡的門窗出現了明顯晃動。「如果真是地震的話,那肯定震級不會太小。但是當天的臺網監測並沒有相應記錄,所以肯定是『假地震』。」
為此,工作人員在當地走訪了很多地方。最終發現,原因是附近集中銷毀易爆物品引起的爆炸。「從我們專業角度來看,爆炸引起的反應和地震是最接近的,它形成的震動波的波型和地震波都很雷同。」趙兵說,爆炸後釋放了大量的衝擊波,並壓縮了空氣,形成了劇烈的晃動。「但是這種震動僅僅會引起門窗的晃動,不會引發樓層晃動。」
2、工地施工?可能性:★★★★★
南京地震局:
高樓上下晃,應該是附近地下在施工
趙兵告訴記者,按照記者的描述,「元兇」應該是地下工程施工,這也是城市出現「疑似」地震的主要原因。「比如說地鐵施工、打樁等,都會讓附近人們感覺到晃動。」
為什麼在48樓感覺會如此明顯,而樓層低的人們卻沒什麼感覺呢?「這就是高樓層的放大效應。」趙兵說,高層建築就像一根長杆,振動波會依靠這根「長杆」逐漸放大,也許在低層的時候,幾乎沒什麼晃動,但越到高層,晃動得越明顯。「這也是和地震截然不同的。」趙兵說,「汶川地震」的時候,南京的很多高層建築,即便是樓層比較低的人們都有震感。但這次的情況,並不相同。
在這次的「假地震」過程中,人們感覺到的晃動是斷斷續續上下晃。趙兵據此判斷「震源」就在這座大廈附近。據介紹,地震帶來的震波主要分為兩種,縱波(P波)和橫波(S波)。如果距「震源」有一定距離,那麼最先到的就是縱波,它會讓人們上下晃動。而跟在它後面的,就是橫波,它「負責」讓人們左右晃動。如果「震源」就在很近的地方,那麼人們感覺到的只有上下晃動而已,不會感覺到左右晃動。
3、大風吹的?可能性:★★
南京建築設計院設計師:
臺北101每天都晃,多是風吹的
記者隨後致電南京市建築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設計一所一位杜姓設計師受訪時表示,高層大廈搖晃很正常,不用大驚小怪,「臺北101大廈每天都在晃呢!」他說。這位建築設計師介紹,高層建築都是鋼結構,這種結構因為其建材本身的柔性,在風力的作用下,搖晃幾公分到幾十公分都是正常的,「如果不晃反倒要擔心了」。臺北101大廈的中心便是一個由外圍8根鋼筋的巨柱所組成,巨柱良好的彈性,讓大樓即使面臨微風衝擊,也會產生搖晃。
杜設計師介紹,為了對付高空強風及颱風造成的搖晃,有的高樓頂端會「挖一個洞」,以減輕風流動對大廈的阻力,另一個方法是設置阻尼器。臺北101大廈內便設置有一個全世界唯一開放的供遊客觀賞的巨型阻尼器,它是在88至92樓掛置的一個重達660公噸的巨大鋼球,利用擺動來減緩建築物的晃動幅度。記者獲悉,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開業時間:2008-08-29)大廈內,也安裝有兩臺類似的風阻尼器。
本文轉載來自:揚子晚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