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不能再等 再遲緩就是誤國

2020-11-25 東方財富網

  2013年10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張啟發教授,在「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期間對本報記者說:「推動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不起來,則商業發展不起來,反過來對科研影響也非常大」。

  最新一輪的「轉基因熱」中熱點事件頻頻。

  電視主持人崔永元與生物化學博士、科普工作者方舟子的網絡論戰,以及隨後崔永元在日本 、美國的所謂轉基因調查;也有農業部和新華社頻頻發聲談論轉基因;同時,中國「兩院」院士的集體意見亦反響強烈。

  2011年3月時任農業部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陳萌山,就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十二五」期間,農業部將依法推進轉基因作物種植。2012年7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回答本報記者的提問時也曾介紹,中國最近這些年來,一直在進口轉基因的農產品 ——這主要集中在大豆上。陳錫文表示,對於其在主糧方面的推廣,中央持較為謹慎的態度;但在轉基因科技研究方面,則是大力支持的,因為即使作為技術儲備,也是必須的。

  政策條文最多的國家之一

  實際上,近年來,多位國內外科學家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對轉基因問題出臺管理政策、且政策條文最多的國家之一。

  早在1993年,當時的國家科委(今科技部 ),即發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規定從事基因工程實驗研究的同時,還應當進行安全性評價。1996年,農業部頒布《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對農業生物基因工程項目的審批程序、安全評價系統以及法律責任等做了原則性規定。1997年3月,農業部正式開始受理農業生物遺傳工程及其產品安全性評價申報書。

  2001年,中國頒布總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又相繼出臺《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 、《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 、《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審批辦法》和《進出境轉基因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等多個配套規章。

  具體到公眾最為關心的安全評價上,農業部公開介紹稱,「中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分級分階段安全評價制度,」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工作。安全評價按照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安全證書5個階段進行。」

  舉例而言,華中農業大學的「華恢1號」和「Bt燦優63」兩種轉基因水稻,於1999-2000年開展了中間試驗,2001-2002年開展了環境釋放,2003-2004年開展了生產性試驗,2004-2005年對「華恢1號」和「Bt燦優63」的目標性狀進行了檢測驗證,2007-2008年對其分子特徵、環境安全和食用安全的部分指標進行了檢測驗證。

  經過11年的嚴格評價審核,於2009年依法批准發放了這兩種水稻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評價程序,與其一致,經過6年的嚴格評價,於2009年批准發放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杜邦等還未獲準種植

  有安全證書,並不意味著就可以進行產業化種植。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要求,轉基因作物還需要取得品種審定證書、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才能進入商業化種植。

  張啟發院士稱,農業部沒有為此建立一套工作程序,即如何評審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推進的辦法,這實質阻礙了轉基因水稻的產業化進程。同時,安全證書的有效期只有5年,到2014年,即告終止。屆時是否會申請續延安全證書,他並不樂觀。

  同時,本報記者從農業部獲悉,「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迄今已是第四屆,第四屆委員會產生於2013年4月,主任委員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吳孔明研究員,其餘63位成員,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高校科研機構和政府機構。

  迄今為止,中國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其中只有棉花、番木瓜被批准商業化種植。而批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則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

  無論是孟山都公司(Monsanto)的轉基因大豆,還是杜邦公司的轉基因玉米,目前都沒有在中國得到批准種植,只有成品的進口。

  安全性實驗

  「目前,我們已經拿到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水稻品系有2個,即」華恢1號「和」Bt燦優63「。」張啟發轉基因水稻研究團隊核心成員、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負責人林擁軍介紹,在1999年研發完成後,上述兩水稻品系經過了兩次安全性實驗。

  第一次實驗時間是2001年到2003年,他們委託湖北省疾控中心檢測,當時除了常規的食品安全性實驗門類外,還做了動物的三代繁殖實驗,即用轉基因大米餵養小白鼠三代,檢測它們的生理機能,包括生育能力有沒有受到影響。當時的實驗結果顯示,轉基因水稻與普通水稻在食用安全性上沒有區別。

  此後,2007年-2008年間,農業部再次要求兩家第三方檢測機構——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中國疾控中心做了安全性實驗,當時檢測項目參考普通食品安全實驗的要求,包括對過敏原性、消化性、熱穩定性、營養成分、抗營養因子,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的檢測。

  此後,農業部下發了上述兩水稻品系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林擁軍還透露,明年,一項有關於獼猴餵養的實驗也將正式啟動。但這並沒有打消民眾對轉基因水稻的疑慮。

  在2005年左右,張啟發團隊申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時,引起了全國第一輪針對轉基因的反對熱潮。而在2009年,上述證書公示期間,再度引發一輪反轉熱潮。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蔣高明曾公開表示,轉基因食品作為新事物,應當做到「絕對安全、零風險」。「雖然目前無法下結論說」轉基因食品有毒害「,但轉基因食品缺乏長期安全性評估,潛在的風險不可預知。」

  而在反轉基因人士的觀點中,水稻的食用是長久的,但目前的實驗大都是封閉實驗,無公開對比,人類歷史悠久,針對動物的幾十天的實驗的科學性是否可信?

  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經理助理俞江麗則更是直言,針對上述實驗,其表示這些數據並未公開,也不完整,都是通過簡單實驗來進行的,專家的判斷標準也不清楚,對此,持懷疑態度。其還透露,下階段,綠色和平組織將拿出一些比較新的報告、數據和信息提供給公眾,證明轉基因的危害。

  對此,林擁軍則解釋,科學是中性的,科學家所做的實驗都是依據實驗的科學依據和標準,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否則無法保證其科學性。而90天的實驗是世界各國依據合理的標準,進行大量科學研究得出的結果。「而在目前認知世界裡,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轉基因水稻是安全的,但對於其此後幾十年的影響,誰也說不清楚。」

  為了證明安全性,林擁軍更是坦言自己食用轉基因大米已有14年。在林擁軍看來,轉基因並非基因突變或誘變等,「被導入的外源基因通常是單個的基因,控制單個的性狀,比如抗蟲、抗病等,而基因的突變一般需要外界環境的變化等條件才會實施,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責任編輯:DF070)

相關焦點

  • 轉基因水稻技術解密:原理清晰 操作嚴謹繁瑣
    61名院士聯名上書請求儘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上千噸轉基因菜籽油流入國儲庫風波乍起;崔永元稱年內計劃再赴美國拍攝轉基因紀錄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區九成豆企虧損停產;張掖一紙禁令喊停種植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猶如待嫁新娘,或許是由於打扮得與眾不同,大家都在猜測她蓋頭下的模樣。轉基因實驗究竟如何操作?轉基因工程的原理是什麼?我國目前的轉基因水稻技術達到什麼程度?
  • 轉基因水稻技術解密:原理清晰操作嚴謹—新聞—科學網
    61名院士聯名上書請求儘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上千噸轉基因菜籽油流入國儲庫風波乍起;崔永元稱年內計劃再赴美國拍攝轉基因紀錄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區九成豆企虧損停產;張掖一紙禁令喊停種植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猶如待嫁新娘,或許是由於打扮得與眾不同,大家都在猜測她蓋頭下的模樣。轉基因實驗究竟如何操作?轉基因工程的原理是什麼?我國目前的轉基因水稻技術達到什麼程度?
  • 轉基因學者遭圍攻 堅稱轉基因水稻更安全(圖)
    而轉基因技術先將具有抗蟲、抗旱、抗逆境、控制產量、控制生長期等功能的優良基因「剪切」下來,再「粘貼」到要改良的作物的DNA雙螺旋鏈條上。這種技術可以定向、精準改良生物,有效縮短了育種周期,並使安全性大大提高。研發:極為慎重嚴格?廣州日報:學校轉基因水稻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何?
  • 資本熱逐加政策利好,國內轉基因作物能否再進一步?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今年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有獲批,算是又邁出一步,但也有擱置多年無法產業化的前車之鑑,不能太過樂觀。 他解釋稱,距離真正批准商業化種植,從技術層面來看,還面臨著品種審定這一關,有些公司可能會打一些提前量,做一些品種審定的工作,但這畢竟還是拿到生物安全證書之後的工作,要想真正通過品種審定需要一定時間。
  • 官方嚴查非法轉基因種子,業內:獲批轉基因玉米產業化或有契機
    春秋兩季是種子市場交易旺季,大田作物中的玉米、水稻、大豆種子交易集中在春季。東北三省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是玉米、大豆的主產區,全國糧食總產逾五分之一來自東北三省。非法轉基因種子現象曾不時出現。2018年3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的通知》提到,堅決打擊非法生產、加工、銷售轉基因種子和非法種植轉基因農作物行為。
  • 雜交水稻是不是轉基因水稻?兩者有什麼區別?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轉基因技術突飛猛進,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有網友提問轉雜交水稻屬不屬於轉基因?雜交水稻與轉基因水稻有什麼區別?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什麼是雜交水稻。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種植,雜交水稻不能自己留種再次種植。其次,什麼是轉基因水稻呢?
  • 專家詳解轉基因水稻玉米安全性及應用前景
    就轉基因抗蟲水稻及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及應用前景等問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部分委員、專家及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進行了詳細解答。轉基因抗蟲水稻可高效專一控制水稻鱗翅目害蟲,是防治水稻鱗翅目蟲害的新途徑。  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是由華中農業大學培育的高抗鱗翅目害蟲轉基因水稻品系。「華恢1號」的受體品種是水稻三系恢復系「明恢63」,外源基因是由我國科學家人工改造合成的蘇雲金芽胞桿菌(簡稱Bt)殺蟲蛋白融合基因,其表達產物可以專一、高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等水稻鱗翅目害蟲。
  • 水稻種子是否有轉基因?
    我國現在已經有一些轉基因水稻在進行試驗性的推廣和種植,而且很多的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也在進行水稻以及其他農作物的轉基因研發工作。只不過由於我國對轉基因農作物管控的相對較為嚴格,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農作物在市場上流通的還比較少。
  • 袁隆平弟子:國民對轉基因一知半解-袁隆平,弟子,轉基因,一知半解...
    目前,正在與三位「海歸」育種專家共同組建中國第一家水稻生物育種有限公司——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任技術總監。「我們正在打造一個水稻分子育種平臺。」李繼明稱,近3年,中國農業部真正看清了中外種業的差距在哪裡,於是有了建立分子育種平臺的想法。玉米育種平臺在北京;雖然深圳、安徽都在爭水稻育種平臺,但最後還是落戶長沙。「中國種業企業那麼多,為什麼做不大?」
  • 袁隆平弟子:轉基因水稻暫難有成果
    原標題: 轉基因水稻暫難有成果  日前,有媒體報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正在將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水稻上面來,提高光合效率,提高產量;他還認為轉基因是今後的發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論。這一消息引起社會關注。  3日,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袁隆平先生的弟子、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鄧啟雲。
  • 還在反對轉基因?習大大原來是這樣支持轉基因的
    因此,我們可以再次判斷,國家一定會不斷地甚至加快推進轉基因作物產業化。那麼,何謂「慎重」? 習近平已經給出答案,他說:「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推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範進行,穩打穩紮,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可見,習近平所說的「慎重」,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範進行」,不能亂來;二是「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不能草率。
  • 中科院院士:轉基因爭論20年後就是一場笑話
    朱作言是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成員,也是2016年最新一屆委員會的成員。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是農業部履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職能的技術諮詢機構,由領域內專家出任,主要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進行評價,並提出諮詢意見。
  • 習近平: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 多股將爆發(名單)
    後來我們說別再吃了,再吃就沒得煮了。這種窮日子我們都是經歷過的。  習近平說,總體看,我們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什麼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在糧食問題上不能僥倖、不能折騰,一旦出了大問題,多少年都會被動,到那時誰也救不了我們。我們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張宗毅: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將Bt蛋白基因轉入大豆中就是轉基因抗蟲大豆,轉入玉米中就是轉基因抗蟲玉米,轉入水稻中就是轉基因抗蟲水稻。轉Bt基因抗蟲技術有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一方面減少農藥、人力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減少蟲害帶來的巨大損失,還減少農藥使用量和農藥在環境與食物中的殘留。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轉基因大豆遠洋運輸到中國、交完關稅和增值稅之後仍然比國產大豆便宜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 轉基因作物利弊專家談:我們對生物安全的認識越來越清楚
    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國家「973」計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風險評價與控制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彭於發,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所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吳孔明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綠色和平組織夜盜轉基因水稻始末:稱暗訪調查
    《中國科學報》記者調查發現,涉嫌「盜竊」種子的人的確來自綠色和平組織,但對方辯稱,此舉旨在取證調查該基地轉基因水稻的情況,並非有意盜竊水稻種子或試驗材料。但多名專家認為,不管綠色和平組織的初衷怎樣,未經許可闖入對方科研場所獲取對方科研資料本身就是不正當行為。
  • 飛蛾來襲,轉基因玉米卻來不及種了
    他說,他多少年的願望,其實是把轉基因技術用在蔬菜上——「蔬菜的農藥太高了。因為我原來是農大畢業,在農大當了三年老師,蔬菜一個星期打兩三遍農藥是常識。現在農藥的內吸性,讓整個植物都有,蟲子吃哪都死,咱們買回家用水衝洗表面,也不能完全去除。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將來,當然這主要還是政府的 (責任) ,轉基因的玉米等作物開放以後,能夠逐漸的讓中國人吃上轉基因的蔬菜,這是給老百姓的最大福利。」
  • 原北大校長:爭議阻礙了轉基因產品造福於人民
    轉基因不會增加對生物多樣性的風險  轉基因作物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影響,經常被作為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來反對轉基因作物的種植。許智宏介紹,專家們認為自12000年之前發展耕種農業以來,全球人口由100多萬增長為超過72億,而且還以每天20萬人的速度增長,相比低水平農業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破壞,在耕地上進行高產和可持續的農業是更有希望的。
  • 轉基因概念股有哪些? 轉基因概念股一覽
    豐樂種業:公司目前沒銷售轉基因水稻種子,只銷售雜交水稻和常規水稻種子。公司在轉基因水稻上研究上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尚沒有核心技術。公司持股65%的中科豐樂生物技術主要業務為抗蟲轉基因水稻。張掖子公司從事轉基因棉花研究。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遺傳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共同組建中科豐樂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開發抗蟲轉基因雜交水稻新品種。
  • 你對轉基因植物都了解嗎
    於是,形形色色的轉基因植物出現了。2000年11月,日本宣布用轉基因水稻生產免疫球蛋白獲得成功。這項成果是日本東京理科大學科學家千葉丈完成的。他成功地用轉基因水稻生產出預防B肝病毒的球蛋白,這有可能為用廉價而安全的手段生產預防肝炎藥物提供新思路。B型肝炎在一些國家已成為一種常見病。迄今為止,有效地預防這種疾病的免疫球蛋白是使用受過感染的人的血液精製而成的,價格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