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背景下的全國GNSS差分網商機分析

2020-12-01 騰訊網

在前些年,高精度定位在駕考等行業中是剛需,但在普通汽車導航中卻不是。普通汽車導航定位精度為······

在前些年,高精度定位在駕考等行業中是剛需,但在普通汽車導航中卻不是。普通汽車導航定位精度為10米量級(在複雜城區環境內定位誤差可能達到30米以上),當前普通GNSS定位精度在結合裡程計、地圖道路綁定、車載濾波模型等算法後,可以改善用戶體驗,能夠滿足普通車載用戶的導航需求。

但是,伴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與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與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及自動駕駛已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並將對道路交通產生革命性影響。在自動駕駛的道路環境中,車道、車距、路障以及車輛之間的相對位置等信息的處理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基礎,由於自動駕駛技術(特別是L4/L5級別無人駕駛)對於道路信息的高依賴程度,就需要更加精確的位置信息。

自動駕駛離我們並不遙遠。目前無人駕駛的發展在短期之內還不能做到載客運營,因為目前安全風險、政策風險等都會比較大,反而像小區/景點車、物品配送車、垃圾車、清潔車、卡車等垂直細分的領域,已經到了爆發的前夜,這些行業將會逐步用無人駕駛車輛代替傳統車輛,這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2018年7月百度Apollo宣布全球首款L4級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100臺下線;並開放了針對低速園區場景的接口,包括低速園區感知、規劃、地圖等。

在無錫2018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全球第一個城市級車路協同平臺——車聯網LTE-V2X城市級示範應用重大項目亮相,226個路口、5條高架和10萬輛車組成的智慧車聯網,讓「簡單的車」駛上「聰明的路」,構築「車聯萬物」新生態。無所不能的車載大屏、高度智能的交互式路徑規劃、看不見的電子標識……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是巨大的產業藍海,都可能用到高精度定位。

1. 通過車聯網實現對人、車、路進行智能監控、調度和管理及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等。所以構建「網際網路+位置」服務開放平臺,建設廣域地基增強系統(播發系統提供的差分信號),結合高精度基礎地理數據信息( 地圖 ),對車輛實現亞米級或釐米級的定位,實現對政府公務車輛、事業單位車輛、特殊運營車輛、車輛輔助駕駛、車輛自動駕駛等的高精度定位監控、軌跡回放、報警通知等功能,實現精細化管理提供可靠、穩定和定製化的高精度定位解決方案提供高精準位置服務。這將是發展趨勢。

2.基於應用「網際網路+位置」服務開放平臺下,衍生出路側「定位+物聯網」(包括:交通標識、交通信號燈、路口攝像頭監控等交通設施)、車輛「高精度定位車載前裝通信模組」(即:高精度定位組件+網絡通信)產品的需求,服務於車聯網明確的車、路、城市與人(註:可以通過視頻識別技術達到路口行人的目標跟蹤)的互聯互通。

對於無人駕駛車輛,高精度GNSS定位是獲取用戶精確位置的必備手段。百度Apollo無人駕駛平臺採用了Novatel的高精度定位接收機ProPak6。2018款凱迪拉克 CT6使用TrimbleRTX(全球精密定位服務)技術作為高精度GNSS/GPS差分數據源,為自動駕駛系統提供精度達到3.8cm的位置信息。

根據上述分析,未來GNSS高精度定位不僅僅局限於駕考、測繪等行業領域,也會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及自動駕駛的關鍵傳感器數據源。為實現高精度衛星定位,必需要有「高精度增強系統」的支撐。未來每一個高精度定位的用戶都必須連接全國差分網,因此全國差分網將作為高精度定位用戶的入口,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

更多內容請關注:bynav北雲科技——高精度定位核心部件製造商

相關焦點

  • 智能駕駛 改變未來 第二屆全球自動駕駛論壇圓滿落幕
    國內外自動駕駛趨勢洞察及產業創新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資深總工程師梅學,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副總裁蔣京芳,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楊殿閣教授,四維圖新自動駕駛AI總監李陽,TOMTOM自動駕駛副總裁Willem Strijbosch,國家信息中心經濟諮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等圍繞無人駕駛趨勢下的主機廠機遇、智能汽車與自動駕駛地圖、智能汽車發展趨勢與產業格局變革等話題帶來了精彩發言
  • 中國光博會將在深圳舉行 聚焦光電技術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應用
    深圳2019年4月25日 /美通社/ -- 智能駕駛己經成為世界車輛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和汽車工業增長的新動力,而其中環境感知是實現智能駕駛的基礎,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紅外夜視系統等正迎來活躍的技術創新,2025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548億美元。
  • 北鬥升空當口,GNSS高精度定位如何賦能智能駕駛?
    在交通和自動駕駛領域的快速發展趨勢下,GNSS 高精度應用需求加速釋放。智能駕駛為什麼需要 GNSS 高精度定位?眾所周知,自動駕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技術實現過程,隨著汽車智能化的提升,對於功能、安全、責任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車輛不僅要知道自己的位置,還要知道周圍車輛的位置和道路環境情況。
  • RPA開發教程丨RPA+NLP郵件智能分析
    RPA+NLP郵件項目背景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商務郵箱裡面的郵件也越來越多,而業務人員在繁忙的工作期,必須加班加點投入其中,由此,對郵件進行智能分析自動處理,變成了一種迫切需求。自然語言處理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郵件正文的內容進行智能分析,來判斷這封郵件是商機郵件還是非商機郵件。因為郵件內容根本沒法去用正則進行界定,所以來也科技AI的NLP團隊,通過對一定規量的郵件進行建模以後,可以對商務郵件裡面的內容進行自然語言理解,來達到商機郵件判斷的決策,從而為整個流程自動化的方案添上最重要的一筆。
  • 智能駕駛究竟是怎樣實現的?
    智能駕駛究竟是怎樣實現的?這都要從汽車的智能駕駛說起。 一、智能駕駛怎麼做? 在《速度與激情8》中,大反派查理茲·塞隆為了搶奪核武器發射裝置,用高科技黑入汽車智能駕駛系統,使得上千輛無人汽車組成了一支龐大的「殭屍車」軍團,在街頭攔截俄國國防部長的專車,汽車巨浪在街頭洶湧前進,畫面震撼。 那智能駕駛究竟怎樣實現的呢?
  • 智能駕駛的關鍵利器是什麼?
    導言:需要指出的是,我們討論的是目前基於量產的智能駕駛相關技術。因為在研發或概念期,很多前沿科技都是可以試驗的。而面向客戶的量產汽車,對技術成熟度的要求就是另一標準了(比如上下遊供應鏈的供給,量產成本的控制等等)。未來十年哪些技術會是高科技王冠上的明珠?相信智能駕駛必將佔有一席之地。
  • 智能駕駛下一步怎麼走?長城發布「331戰略」
    長城汽車通過一場發布會向人們描繪了在不遠的將來智能駕駛將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長城汽車將在2021年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餘的L3級自動駕駛。屆時,咖啡智駕將擁有包括感知冗餘、控制器冗餘、制動冗餘、架構冗餘、電源冗餘和轉向冗餘在內的6大冗餘系統。感知冗餘是指由8個毫米波雷達、8個攝像頭、3個雷射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高精度地圖及信息交互的多元異構傳感器方案。
  • 預告| CSIG圖像圖形學科前沿講習班:智能駕駛與機器視覺
    主要從事智能駕駛和智能信息處理等方面的相關研究工作,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工程院、北京市科委以及多個產業化項目,2016帶領清華猛獅智能車獲得「中國未來智能車挑戰賽」城市賽段亞軍,研製了國內首輛無人駕駛快遞車以及研製批量奇瑞-百度智能車的底層智能系統,2015年帶領團隊所研製的智能公交車在河南鄭開大道順利完成了開放城際道路環境下的智能駕駛,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智能駕駛的公交車正式路測
  • 十年厚積,AI智能駕駛安全領域開闢者徑衛視覺從幕後走向臺前
    即將開幕的車界超級碗 2019年上海車展亦首次設置了未來出行(Future Mobility)展區,頭部車企及全球知名零部件供應商均預告展出其智能技術在量產產品中的落地呈現,集中展示晶片、雷射雷達、無人駕駛解決方案、車聯網、高精地圖等技術,這意味著未來幾年,行業將迎來激動人心的新一輪技術應用革命,整個出行及物流技術升級圖景將更清晰也更可期。
  • 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駕駛,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不過即便是這樣,當下的智能駕駛體驗依舊充斥著不完美,拋開AI核心對複雜場景識別準確度不談,僅是架構化和程式化的ADAS功能如何與實際使用完美契合,就已經成為橫在大多數車企和研究機構面前的鴻溝。那麼,究竟怎樣的出行,才稱得上是智能?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駕駛,距離我們又還有多遠?何為智能駕駛,智能駕駛的核心又是什麼?
  • 廣州駛入自動駕駛新賽道
    空無一人的小轎車在路上馳騁,在「車路協同」技術的加持下,它實現了全無人自動駕駛。這輛被業內戲稱為「幽靈車」的尖端科技產品,就出現在廣州——中國第一個頒發全無人駕駛測試許可的城市。擁有深厚的汽車產業基礎,廣州從2018年開始就在智能汽車方面開展布局,推進研發、測試、示範應用等全產業鏈建設。
  • 智能駕駛時代,高精地圖將成新標配
    現在,看導航只知道哪條路堵 未來,高精地圖告訴你哪條車道堵  5G來了,智能駕駛的車輪越來越近了。  說到智能駕駛,我們會暢想其中應用的種種高科技,不過常被忽略的細節是,駕車出行必備的導航電子地圖也將隨之「變臉」——智能駕駛時代,高精地圖將成新標配。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事實是,在華為內部,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電動、智能座艙、智能車雲五大汽車業務矩陣已然成型,幾乎覆蓋全部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所需要的關鍵新技術。除此之外,百度、滴滴、美團、騰訊、阿里、京東……但凡能說得上名號的網際網路大廠和車企,都早已經成為自動駕駛牌局的玩家,趨之若鶩之下是對政策的即時反饋和未來的篤定。
  • 衛星雷射通信、智能駕駛等入選2020顛覆性創新榜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 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2020第三屆「創世技」顛覆性創新榜及創新潛力榜21日在北京發布,衛星雷射通信技術、智能駕駛感知計算平臺技術等10個項目入選顛覆性創新榜,另有10個項目入選顛覆性創新潛力榜。同時,顛覆性創新成果(海澱)轉化促進中心也正式揭牌成立。
  • AI的未來不只是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座艙、AR導航,開車就像打遊戲
    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算法和計算,令機器具備像人類一樣的感知能力,從而能夠自我學習和並且主動解決問題。從技術角度來說,AI主要包括了機器的識別、分析、學習和決策能力,而在這背後,包含數十萬、甚至百萬條代碼的算法是實現這些功能的核心。說到感知,機器首先需要具備"眼睛"。
  • 智能駕駛車載雷射雷達關鍵技術與應用算法
    各類算法的合理選擇使用將解決不同場景下的智能駕駛問題,其中點雲分割算法是目標跟蹤與識別的基礎,目標跟蹤與識別將實現對汽車周圍障礙物運動狀態和幾何特徵的判斷,SLAM將實現汽車的精確定位與可通行路徑規劃。
  • 榮耀Magic2實現無人駕駛 打造龐大智能生態圈
    YOYO解鎖AI代駕新身份 人工智慧的概念走紅之後,自動駕駛可以說最為炙手可熱的領域,無論是谷歌、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還是奧迪、戴姆勒等傳統汽車廠商,無不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布局,或是打造車聯網系統,或是直接打造智能汽車,但榮耀Magic 2給出了新的可能。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2020年2月,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代表我國智能汽車頂層設計出爐,戰略提出要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 Aion LX的智能駕駛功能
    隨著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輔助駕駛系統在降低交通事故方面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搭載了ADiGO自動駕駛系統的Aion LX是一款量產L3自動駕駛的SUV,它帶來了包括盲區監測、巡航輔助系統、自動泊車以及駕駛員狀態檢測等一系列駕駛員輔助系統,助你解放雙手,讓開車變得更輕鬆。究竟Aion LX的智能駕駛功能包含了哪些先進的技術?
  • 基於機器視覺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
    這些研究成果對機器視覺在智能駕駛中應用有著重要的啟迪。  本文把機器視覺技術為主要的路況感知手段應用到車輛自動駕駛中去,為實現車輛智能化駕駛提供一個不同的思考角度。  2、機器視覺技術  自從MARR視覺計算理論提出以來,機器視覺技術迅速發展,是目前智能駕駛領域發展最快的技術之一,也是智能駕駛領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