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建議橫屏閱讀或電腦閱讀
「本練習內容是初中物理彈力和重力的基礎知識和應用練習題,自主學習自主練習,利用零散的時間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基礎知識
1、形變
彈性形變:能夠恢復原狀的形變
塑性形變:不能夠恢復原狀
彈性限度:物體在彈性限度之內發生彈性形變,超過彈性限度之後發生塑性形變。
2、彈力產生成因
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想要恢復原狀對引起形變的物體產生的力。彈力表示符號:「T、N」.
非彈形變(塑性形變)過程中,彈力仍然是存在的。
3、三要素:
A.大小:對於給定彈性體,其彈力大小與其彈性形變量成正比,比例係數稱為彈性係數(勁度係數或倔強係數),只由彈性體自身決定,數學表達式F=k•ΔL,k即彈性係數,單位為N/m.該定律稱為胡克定律.
B.方向:與彈性形變方向相反,對於彈簧、橡皮筋等彈性體沿軸線方向.
壓力和支持力垂直與接觸面;繩子的拉力只能沿繩子的收縮方向。
C.作用點:在引起形變的物體上.
4、測力計.
注意:彈簧測力計使用前必須調零,使用時不能倒掛(因為外殼有重力),也不能與外殼摩擦,力必須沿著測力計的軸線方向.
5.重力
是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受到的一種力.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就是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是最常見的一種力.
6.重力的大小
實驗表明,物體的質量越大,受到的重力越大.物體受到的重力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大約是9.8N/kg,如果用g表示比值,則重力和質量的關係為G=mg.質量是1kg的物體,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9.8N.
7.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個大圓球,我們正下方地面上的人,在我們看來他們是頭朝下腳朝上,他們所受的重力同樣近似指向地心.
值得注意的是,「豎直」和「垂直」的含義是不同的.地球表面的每個地方,豎直是個特定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跟當地的水平面垂直,近似地指向地心.而垂直僅能表示成直角的關係,它沒有確定的方向.
8.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物體的各個部分都會受到地球的吸引,吸引的總效果集中於一點,這一點就叫做重力的作用點——重心.例如,均勻的長木棒,在其中點支撐它,木棒就能處於平衡而不致翻倒,這說明支撐的力恰能與棒的重力抗衡,棒的重力作用就如集中在支撐點一樣,這一點即木棒的重心.
質地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其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均勻長木棒的重心在棒的中點,均勻圓球的重心在球心,勻質矩形薄板的重心在其對角線的交點處.
彈力和重力練習題
(點擊圖片放大閱讀,或下載列印)
彈力和重力練習1
彈力和重力練習2
本文旨在幫助學生物理學習,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關注蔣物理公眾號
中學物理疑難解析、視頻微課、自主預習練習、教育教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