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彈力》,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過渡句:首先來說一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課選自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2節,本節主要從彈力的產生,及其大小、方向、作用點等幾點詳細剖析了彈力的相關知識,其實在初中學生已經接觸過彈力,所以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有了較好的知識基礎,但高中階段的彈力,重點是彈力的產生、幾種彈力的方向以及彈力的大小,比初中階段的知識更複雜,更深入,學生學習本節課之後,能夠對彈力有更深層的認識,本節中對彈簧彈力大小的探究,也為學生今後分析更複雜的物體受力情況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說學情
(過渡句: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因此要切實做好學情分析,理解學生。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在初中階段接觸過幾種基本的力,如重力、彈力、摩擦力等,所以此時的他們已經能夠較為科學地分析物體的受力,對於彈力的產生、方向學生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對於較為複雜的彈力方向,如輕杆、輕繩等,學生還需要系統地進行學習。這個時期的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分析設計簡單的實驗,並且他們也樂於在課堂上親自操作,動手實驗,所以本節中我將胡克定律作為探究實驗來進行,更好地讓學生們融入課堂,主動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會、會學和樂學三個維度,所以我確定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彈性形變與彈力;知道彈力的產生條件;能夠判斷常見幾種彈力的方向;掌握胡克定律。
【過程與方法】
在實驗探究胡克定律的過程中,學會客觀、科學地分析問題,加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生活中常見彈力的認識,領略自然的奧秘,懂得物理與生活生產密切的聯繫。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基於對教材的這些認識,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以及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我確定了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彈力的產生條件,常見彈力的方向以及胡克定律。
【難點】
彈力的有無以及彈力的方向。
五、說教法學法
(過渡句: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和學生思維特點)
本節課我採用了演示實驗法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現象,體會微觀放大法的巧妙之處,利用實驗探究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之間的關係,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句:厚積而薄發,在做了一系列的準備活動之後,我的教學過程將如下呈現,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
環節一:導入環節
(過渡句:首先是導入環節)
上課之前請同學們觀看蹦極視頻,並談談對這項運動的的了解,提問學生:在繩子繃直的時候,人受到繩子的力是什麼樣的力?根據學生的回答,繼續追問,生活中還有哪些彈力?引入本節新課——《彈力》。
【設計意圖:視頻導入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來,極限運動會造成較強的視覺衝擊,在驚心動魄的視頻之後,讓學生思考其中包含的物理學知識,養成學生以物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現象的習慣,學生學習過彈力,可以很輕易地回答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而對於第二個問題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疑問進入課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環節二:新課講授
(過渡句:接下來的新課講授環節,這也是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環)
本節課的內容包含四個重要知識點:首先是彈性形變和彈力。
學生在初中對於彈力的學習,距離本節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有些知識點他們可能已經遺忘,所以在進入本節較難知識點之前,我還是會讓學生們親自動手感受彈力,回憶起之前學習過的知識。我會讓學生們親自拉動橡皮條,捏橡皮泥,觀察鬆手之後二者是否恢復原狀,並讓學生回答二者分別是什麼形變。緊接著,我會讓學生根據剛才所做的實驗和之前對於彈力的學習,嘗試歸納彈力的定義,我補充並強調彈力產生的條件。接著繼續提出問題:如果施加在彈簧、橡皮條這樣物體上的力越來越大,會出現什麼情況,根據學生的回答介紹彈性形變的概念,並讓學生意識到初中階段學到的彈簧測力計使用時不能超過量程,其實就是不能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這樣可以將初高中的知識聯繫起來,解答學生在低年級時產生的疑惑,讓學生體會到物理課程螺旋式學習,層層遞進的學科特點。
接著是第二個知識點:研究幾種常見彈力。
我會提問常見的彈力都有哪些?此時根據學生以前的知識基礎,可能會回答壓力,支持力等,接著我會讓學生們注意到研究的關鍵點,向他們提出問題:剛才說到的的這些彈力,他們真的發生了彈性形變嗎?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理論推導不如眼見為實,所以接下來我會演示實驗,用手壓桌子,以平面鏡放大微小形變,讓學生們觀察牆上光斑的移動情況,演示結束後,詢問同學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讓學生意識到,雖然手壓桌子的力產生時產生的彈力形變非常微小,但是確實存在,讓學生們體會微觀放大法對物理研究的精妙之處,接著,為了讓這個實驗充分發揮作用,我會讓學生繼續思考,手壓桌子時,壓力的方向和作用點是什麼樣的,並讓學生練習畫出彈力的示意圖,我會在此時強調,彈力的作用點是在兩物體的接觸面上,為了方便研究,要畫在受力物體的重心上。這樣的過程能夠讓學生彈力的方向有清楚的初步認識,為接下來複雜的受力分析做好鋪墊。
為了讓學生對於常見彈力的方向有較為的的了解,我會在多媒體上展示多種典型情境,我選擇的案例如下:勻速運動小車內靠在車內壁的球,物體之間點與點,點與面,面與面接觸,輕杆、輕繩、輕彈簧上掛物體等,讓學生嘗試到黑板上畫出彈力的示意圖,此時學生可能會不斷地出錯,我會帶領學生詳細分析案例中彈力的方向,讓學生這種知錯,改錯當中,對於彈力方向的判斷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最後我根據典型案例,總結正確畫出彈力的方向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先讓學生自主思考,我再進行糾錯,最後將分散的知識點系統地進行總結,讓學生更輕鬆地掌握知識點。
然後是第三個個知識點:探究胡克定律。
學習力時通常從三要素進行研究,到這裡學生已經知道了彈力的作用點、方向,所以此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彈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讓學生進行猜想後利用實驗進行探究,安排讓每個小組利用不同規格的彈簧進行實驗,我會提醒同學們實驗中注意記錄實驗數據,實驗後畫出 F----x 圖象,分析彈力與彈性形變量之間的關係,最後由師生共同總結胡克定律內容。
環節三:鞏固提高
(過渡句:新課講授之後就進入到了鞏固提高環節)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果胡克定律利用F---kx來表示,它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設計意圖:學生對於胡克定律,可能只知道表達式,沒有對其物理意義進行深入思考,此時讓他們思考這樣的問題,能夠更好地把握胡克定律表達出的意義。】
環節四:小結作業
(過渡句:最後就是小結作業環節了)
小結時,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知識點。
作業則是畫出課後習題中彈力的示意圖。
【設計意圖:這樣的作業可以讓學生繼續在課下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為今後分析更複雜的受力打下良好基礎】
七、說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彈力》說課稿,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請查看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688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