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有希望「並跑」和「領跑」的學科

2020-11-29 陽光高考

從屠呦呦的青蒿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到治療癌症的新型藥物,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研究,實則都屬於生命科學的範疇。生命科學也被我國學術界視為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學科之一,最有可能實現從「跟跑」轉變為「並跑」和「領跑」的學科。11月1日至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等單位承辦的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在北京開幕,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世界糧食獎和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等國際大師與中國學者坐而論道,探討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生命科學。

基因治療將改善人類健康

從陸地上的糧食種植,到大海中的藻類生長;從寨卡、登革熱、腫瘤的防治到蜜蜂傳授花粉的影響,從細胞和基因的分析到霧霾對生命體的影響。與會專家探討的話題五花八門,可以說只要涉及生命體,就有生命科學專家會從事相關研究。此次為期3天的大會設有66個分論壇,內容幾乎覆蓋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結構生物學、神經科學、合成生物學、納米生物技術、感染與免疫、細胞成像等。

如果要問哪個生命科學領域將率先取得重大突破並對人類健康作出重大貢獻,曾擔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的著名生物學家大衛·巴爾的摩的回答是「基於基因的一系列治療方法」。

作為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大衛·巴爾的摩在病毒學、分子生物學及免疫學等領域擁有極高聲望。他介紹說,近些年來,科學家已能繪製人類基因組,眾多動植物包括細菌的基因組繪製工作也陸續完成。「隨著一幅幅基因圖譜的展開,越來越多的謎團開始浮出水面。」

而基因療法作為一種非常強大的醫療手段,可以攻克人類重大疾病,特別是遺傳缺陷造成的眾多疾病,目前已經治癒了很多罹患遺傳疾病的兒童。「這種方法取得了令人驚訝的結果。」他說,「基於基因的治療手段,將會像IT技術一樣改變未來世界。」

中國處於整體創新突破前夜

中國在這些領域的進展如何呢?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主席饒子和院士在大會會刊的卷首語中如此概括:「生命科學領域是學科高度交叉融合的典型學科,是目前中國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學科領域之一,最有可能從『跟跑』轉變為『並跑』和『領跑』。」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院士也表示,我國正處於整體創新突破的前夜。「以免疫學為例,論文數量目前已居世界第二位,在《細胞》《科學》《自然》等高水平的期刊上刊登了近百篇免疫學的論文。」曹雪濤說,在疫苗研製領域,我國研發的世界首個手足口病疫苗已經在去年被批准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負責人也受邀參與疫苗的審批,對這個疫苗評價很高」。

「以往我們總是跟隨歐美國家新藥的研製步伐,而這個疫苗先於他們通過審批和使用。」曹雪濤認為,這是我國自主創新開展新藥審批和使用的標誌性事件。

大衛·巴爾的摩認為,西方開展生命科學研究已有數百年,中國只有短短幾十年,卻進步飛速,令人驚嘆。「在這一領域,中國已然取得了強大的科技成就,同時湧現了許多優秀的科學家,他們站在國際舞臺上為生命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說,「去年中國人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就說明了這一點。」

突破口在學科融合方向

對於生命科學未來的走向,學者們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人類科學下一個突破口可能在生命科學,也可能在計算機、工程學或其他學科出現,但最大的可能是在學科融合的方向。」大衛·巴爾的摩說,「計算機技術、工程技術特別是電子工程和化學工程等的學術成果,都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學科融合有利於生物學領域誕生新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對此表示贊同,「大數據對基因科學、分子科學的研究幫助很大,而人工智慧科學的發展也會對生命科學各領域的發展有所裨益。」

對於中國生命科學未來的發展之路,英國劍橋大學教授、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表示,中國不必太過著急,「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往往是一個長時間的研究探索過程,不能立即看到效益,需要耐心,需要長時間積累。但越是如此,越能產生改變世界的重大成果。」他說,科學家們對這一學科將給人類帶來的福祉充滿信心。(記者 詹媛 楊舒)

相關焦點

  • 生命科學:有希望「並跑」和「領跑」的學科—新聞—科學網
  • 學科特寫 | 生命科學學院:探索生命的奧秘
    悠久的歷史傳承、深厚的學術積澱讓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國內享有盛名,蓬勃興旺的發展更令學院實力躋身國際前列。在2018年、2019年QS世界大學生命科學專業排名中,生命科學學院均位列第38名,領跑中國大學生物院系。
  • 從「合成一個蛋白質」到「合成生命」,上海繼續「領跑」生命科學...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基本實現與國際一流並跑,若干方向具有領跑優勢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啟幕。800多位優秀海洋科技人才匯聚鰲山灣畔,集中展示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試點運行以來的發展成就:五年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若干研究方向具備了領跑優勢。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基本實現與國際一流並跑,若干方向具有領跑優勢
    800多位優秀海洋科技人才匯聚鰲山灣畔,集中展示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試點運行以來的發展成就:五年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若干研究方向具備了領跑優勢。
  • 看生命科學領域科學探索獎研究者,高中生如何選擇自己選課的學科
    如今的高中高考改革,每一種組合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也發現學生們選課的取捨,很大程度上帶著盲目性,取捨考慮的主要因素,是是否難學,根本不是根據興趣選學科。那作為中學生,在將來想在生命科學領域有成績,學生時代做哪些奠基,大學時應該選擇哪個專業?請讀者和老師一道來琢磨琢磨。
  • 施一公:生命科學,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
    如今,30多年過去了,這個學科到底發展得怎麼樣?生物學的世紀到來了嗎?關於這個問題,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的認識存在較大的分歧。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什麼是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按照高考招生專業的大類劃分,它屬於理科。從本質上說,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
  • ...突出原始創新——專家解讀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生命科學是一門發展迅速、多學科交叉的前沿學科,與人民健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關係,也被我國學術界視為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學科之一,是最有可能實現從「跟跑」轉變為「並跑」和「領跑」的學科。1月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相關內容詳見文末連結)。這十項成果有何特殊之處?
  • 施一公撰文談生命科學: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新聞—科學網
    如今,30多年過去了,這個學科到底發展得怎麼樣?生物學的世紀到來了嗎?關於這個問題,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的認識存在較大的分歧。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什麼是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按照高考招生專業的大類劃分,它屬於理科。從本質上說,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
  • 跨越時間和空間,是什麼讓一群人熱衷這場線上跑?
    2020茉莉跑,讓我們「有愛就開跑」! 本色領跑員 王曉雯 領跑宣言:性至簡 愛有恆 2017年是我第一次參加茉莉跑比賽,茉莉跑的溫暖、有趣、專業和互動性讓我非常喜歡。
  • 誰是中國大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王者?2020最新大學學科排名來了……
    6月29日,軟科正式發布「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下文簡稱軟科排名)。2020年最新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而生命科學和醫學一共10個學科被納入評估。在這份排名中,生命科學方面,清華大學生物學、基礎醫學2個學科位列內地榜首。此外,中國農業大學的農學、南京農業大學的獸醫學也分別位居榜首內地大學第一。
  • 2019THE學科排名:醫學、生命科學專業,清華和墨大表現驚人
    所以,「專業」層面的考慮千萬不要忽略,專業排名也要了解下~上周,已經為大家推送了泰晤士的世界大學5個學科排名(點擊查看→商、法、教育、社科、人文這5科的排名)。今天繼續為整理了「生命科學」和「醫學」兩學科的排名。
  •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5月14日電 5月10日,2014年清華大學第一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在理學院報告廳開幕。  7位報告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朱冰、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王宏偉、北京大學生命學院講席教授吳虹、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孫偉、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羅敏敏和北京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羅述金作了主題學術報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餘位師生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
  • 李彥宏:資助生命科學大獎 希望鼓勵更多孩子走上科學道路
    2020年12月30日,第五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線上落幕。88歲的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96歲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因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了本屆的「生命科學獎」。 APL(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
  • ...屆中國高校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聯盟年會在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
    10月19日,第二屆「中國高校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聯盟」在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等二十四所高校生命科學學院的領導、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學與醫學事業部專家齊聚一堂,圍繞我國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中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改革創新展開了熱烈討論。論壇由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薛天主持。
  • 生命科學:讓人類充滿希望
    今天,影響我們生命健康長壽的技術不僅僅是生物技術,生命數據、人工智慧與移動互聯也對生命健康有深刻影響,尤其是BT(生命科學)與IT(信息技術)之間的相互融合,將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生命的認知和生命的存在方式,以及我們對疾病治療和生命健康的技術手段與管理方法。醫學代表對生命的認知。
  • 醫學、生命科學哪家強?來看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大盤點~
    軟科26日正式發布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2019年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
  • Science Bulletin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編委會擴大會議暨影響力提升...
    2016年4月26日—27日,由Science Bulletin編輯部主辦、河南大學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承辦的「Science Bulletin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編委會擴大會議暨影響力提升研討會
  • 鄒承魯:生命科學是當代最活躍的領先學科
    生命的本質是運動,是特殊的也是最複雜的物質運動形式。可以認為,生命活動是整個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高形式。    生命科學的基礎和核心是生物學    生物學是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基礎和核心。生物學是研究所有生命形式及其活動的基本規律、揭示生命現象本質的一門科學。
  • 數學與統計學院與生命科學學院聯合舉行學科交叉融合交流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4號)和四部委《關於加強數學科學研究工作方案》(國科辦基〔2019〕61號)等文件精神,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支撐我校生物學一流學科發展建設,11月23日下午,生命科學學院和數學與統計學院學科交叉融合交流會在數學與統計學院二樓會議室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