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作為一個學科,成為科學探索獎獎勵的一個領域,給廣大高中生學科選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從高中開設的課程來開,發現自己能否喜歡這個領域,只能從高中開設的課程中找到對口的銜接。如今的高中高考改革,每一種組合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也發現學生們選課的取捨,很大程度上帶著盲目性,取捨考慮的主要因素,是是否難學,根本不是根據興趣選學科。那作為中學生,在將來想在生命科學領域有成績,學生時代做哪些奠基,大學時應該選擇哪個專業?請讀者和老師一道來琢磨琢磨。
一、六位科學探索獎得主的研究領域和大學時選修的專業
陳學偉,四川農業大學,一直從事水稻抗病機理的研究以及水稻抗病品種的培育。李毓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長期從事開發新型成像探針的研究,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應用此類探針解析神經系統的複雜功能,探究生理及病理條件下突觸前釋放的調節機制。劉穎,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目前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圍繞細胞穩態調控,主要集中於線粒體應激的分子機制研究以及細胞在營養物質匱乏時的應激性代謝調控機制。宋保亮,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長期從事膽固醇代謝研究。王宏偉,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團隊致力於冷凍電子顯微學研究生物大分子複合體的機構與分子機理。頡偉,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員,研究領域及方向為:表觀遺傳學,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從六位科學探索獎的研究領域找到關鍵詞,水稻育種、神經系統、線粒體、細胞、膽固醇、遺傳學、基因組學。從這些關鍵字中個,家長和同學們一定能看出是什麼專業了。
二、高中要學好哪些課程,可以為選擇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研究繼續探索
事關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探索,中學時代的學科基礎就可以清清楚楚。植物學、動物學、生理衛生、高中的生物,是大學生命科學領域探索獎的基礎。如果上大學想選擇醫學、生命科學、生物學、遺傳學等相關專業,高中選課是一定想著選擇生物學。從升學的難易程度來看,應該說生物學是比較容易獲取考分的學科,相比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這個學科的難度要降低很多。而從未來選擇大學專業來看,選擇的範圍也比較廣,比如所有和醫學有關的專業,包括中醫和西醫、藥學,未來的健康學,拓展到生命科學,從高中到大學,應該說大學的選擇面還是比較寬泛,學術研究領域也比較有前景,所以高中生一定不要忽視了還有生物學的組合。
三、生命科學的科研前沿,還有哪些未知領域需要後來者去探索
生命科學是未來科研領域中有很多未知領域可以探索的學科,它的科研價值和科研成果的普及前景也比其他學科容易很多。比如醫學中的很多未知領域的科研工作,都急需科研工作者去科研攻關,涉及的領域也很廣泛,只是在高中課程中無法體現。中國科研工作者在生命科學的科研成果是可圈可點的。比如屠呦呦的諾貝爾醫學獎,就是在中藥學的領域有了突破。希望更多的同學,走進生命科學,比如腫瘤免疫生物學、腫瘤免疫和生物治療都屬於這個範疇,所以都需要後來者去探索。
生命科學,有很多未知領域等待探索者去探索,科學探索獎,給探索者積極正面的認可,也會激勵高中生在參加高考選課時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為自己將來成為科學家奠基,為自己實現科研夢想早些時間進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