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農民每次收割完稻穀,包括種的蔬菜,他們都會挑選好的顆粒飽的籽滿保存下來,留作明年的種子用。自己留下來的種子,它的生長適應能力強,它可以耐旱,也可以抗寒。為了高產量農民都到種子公司購買種子。以前我們那邊基本上都是種兩季稻分早稻和晚稻,以前老品種的禾雖長不高,不夠粗壯,稻穗結得也不長,也就是產量不高,但是它產出來的糧食口感吃起來很好。老的品種靠農民自己保留也是不行,保留的次數越多,它的產量就越低,而且慢慢會變雜,種子裡面也會有稻草的種子,來年種的話,田地裡面的草會更多,所以這個老品種還需要相關部門來保存,雖然它產量低,但口感好。
像雜交水稻,它長得高,長得粗壯,稻穗結的也長,也就是產量高,吃起來口感不好,有些雜交稻不適應種晚稻,一旦遇上寒露,它就不開花,穗長不出來。我的家萬年縣不但保留了家鄉的老品種,現已打造成自己的品牌叫萬年貢米,不但口感好,還供不應求。
像蔬菜也是一樣,以前的蔬菜瓜果,他們的個頭雖然小一些,它們的皮比較薄,吃起來口感好也比較鮮美,餘干縣的辣椒,它雖然個頭小,但吃起來鮮美,而且價錢也高,老品種也越來越香。現在的品種雖然產量高,吃起來就是沒有以前的味道。
農村的雞也是一樣,洋雞長得快,長得大, 農民為了利益高,開始也是爭搶著養,後來發現它的肉質不好吃,不好賣了,現在農民朋友們又開始把土雞慢慢繁殖起來, 吃來吃去還是發現老品種好。像現在我們那邊農民朋友,水稻種兩種,自己吃的種老品種種一小部分,大部分田種雜交水稻是用來賣。
現在老品種要保護起來有些困難,老品種靠農民自己保護是不行,要相關部門來保護。雖然它產量低,但是它口感好,雖然人們追求經濟效益,相信它也能向萬年貢米一樣賣出好價錢。就像土雞比洋雞還要好賣價錢又好,就是因為它口感好,不愁賣連土雞蛋也是如此,但還是有人喜歡願意買單。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有沒有吃過對比的東西?可以在下面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