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半導體製造商都在今年大舉措擴大產能,SiC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

2021-01-20 電子發燒友
多家半導體製造商都在今年大舉措擴大產能,SiC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

蓋世汽車 發表於 2021-01-15 11:50:00

日本半導體製造商羅姆在ROHM Apollo Co.,Ltd.(總部位於日本福岡縣)筑後工廠投建的新廠房於近日完工,並將於本月開始安裝生產設備,以滿足電動車等用途的碳化矽(SiC)電源控制晶片產能。

羅姆相關負責人向蓋世汽車表示,與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31日)相比,預計2024財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羅姆的SiC生產能力將提升5倍以上。而這將使其離2025年拿下全球30%市場份額的目標更近一步。

不止羅姆,其他半導體製造商如CREE、ST(意法半導體)、英飛凌以及中國的瀚天天成電子科技等廠商都在今年大舉措擴大產能,SiC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

但即便如此,由於SiC的生產瓶頸尚未解決,原料晶柱的質量不穩定存在良率問題、 SiC器件的成本過高等因素,SiC整體市場無法大規模普及,SiC仍然面臨巨大的產能缺口。

未來一到兩年供需失衡沒有懸念

作為第三代半導體中的代表材料,SiC(碳化矽)是製作高溫、高頻、大功率、高壓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基於SiC的解決方案使系統效率更高、重量更輕,且結構更緊湊。

SiC用在車用逆變器上,在相同功率等級下,全SiC模塊的封裝尺寸顯著小於矽模塊,同時也可以使開關損耗降低75%(晶片溫度為150°C)。在相同封裝下,全SiC模塊具備更高的電流輸出能力,支持逆變器達到更高功率。

在電動汽車中,SiC功率半導體主要用於驅動和控制電機的逆變器、車載充電器和快速充電樁。特斯拉的Model 3就採用了意法半導體和英飛凌的SiC逆變器,其也是第一家在主逆變器中集成全SiC功率模塊的車企。

目前,已有多家廠商推出了面向HEV/EV等電動汽車充電器的SiC功率器件。據市場研究和戰略諮詢公司YoleDéveloppement(Yole)統計,這一市場在2023年之前可保持44%的增長速度。

2020年7月,比亞迪漢上市,比亞迪自主研發、製造的SiC MOSFET功率器件搭載在漢EV四驅高性能版上,使其最終其SiC模塊實現了可達200KW的輸出功率,提升一倍的功率密度,百公裡加速度僅為3.9秒,較之採用IGBT 4.0晶片的全新一代唐EV的4.4秒高於0.5秒。

「目前,電動車中的主驅逆變器仍以IGBT+矽FRD為主,但考慮到未來電動車需要更長的行駛裡程、更短的充電時間和更高的電池容量,在車用半導體中,SiC一定會是未來趨勢。」一位行業分析人士說道。

研究機構Digitimes?Research預測,到2025年,電動汽車用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將佔SiC功率半導體總市場的37%以上,高於2021年的25%。

SiC行業龍頭Cree預測SiC逆變器能夠提升5-10%的續航,節省400-800美元的電池成本(80kWh電池、102美元/kWh),與新增200美元的SiC器件成本抵消後,能夠實現至少 200美元的單車成本下降。

Cree還表示,預計到2022年,SiC在電動車用市場空間將快速增長到24億美元,是2017年車用SiC整體收入(700萬美元)的342倍。而據羅姆測算,到2026年,幾乎所有搭載800V動力電池的車型採用SiC方案都將更具成本優勢。

甚至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SiC市場將會增加到60.4億美元,到2028年市場增長5倍。

但即便如此, SiC目前卻面臨著巨大缺口。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SiC矽晶圓總年產能約在40~60萬片。

據了解,特斯拉Model 3逆變器集成了意法半導體的SiC MOSFET的功率模塊,該主逆變器需要24個電源模塊,每個電源模塊均基於兩個碳化矽MOSFET裸片,每輛汽車總共有48個SiC MOSFET裸片,此外,包括OBC、慢充充電器、快充電樁等,都可以放上SiC。

據「GaN世界」的報導,按照這個估算若循續漸進採用SiC後,平均2輛Tesla的純電動車就需要一片6英寸SiC晶圓。2020 年,特斯拉全年共交付新車49.96 萬輛,同比增長35.87%,離預定的 50 萬輛的交付目標僅差 450 輛。

而果真如Wedbush證券分析師Dan Ives稱,到2022年特斯拉的交付量可能會達到100萬輛的話,那麼,僅一個特斯拉就將消耗掉全球SiC矽晶圓總產量。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增速較上年實現了由負轉正。中汽協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 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40%。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必將促進SIC的需求。

此外,有分析指出,未來一到兩年,除了常規的需求講持續外,一系列因5G、Wi-Fi 6布局而衍生的新興應用也會持續拉升相關SiC元器件需求,供應鏈供需失衡態勢基本沒有懸念。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2020年11月在法說會上指出,目前產能已緊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緊張達到「恐慌」程度,預估明年下半年到2022年下半年,邏輯IC、DRAM市場都會缺貨到無法想像的地步。

白熱化競爭中產業瓶頸待破

因此,在SIC成為大趨勢之下,在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的背景下,幾乎所有半導體公司都在積極布局SiC 的研發、推廣新產品以及擴產。

根據半導體時代產業數據中心出具的《2020年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晶片行業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全球半導體SiC晶片市場份額,美國CREE出貨量佔據全球45%,日本羅姆子公司SiCrystal佔據20%,II-VI佔13%;中國企業天科合達的市場佔有率由2019年3%上升至2020年5.3%,山東天嶽佔比為2.6%。

為了進一步擴展碳化矽產品組合,2020年2月底英飛凌發布了8款CoolSiC? MOSFET產品。」 同年3月,臺灣晶圓製造商環球晶圓(GWC)正式推出150mm碳化矽晶圓產品。10月,英飛凌再次推出採用全新 D2PAK-7L 封裝的 1200V CoolSiC? MOSFET,導通電阻從 30m?到 350m?;東芝推出適用於高效率電源的新款1200V碳化矽MOSFET——「TW070J120B」。

產能新增方面,2019年5月Cree宣布,將在未來5年內,斥資10億美元用於擴大SiC碳化矽產能,在公司美國總部北卡羅萊納州達勒姆市建造一座採用最先進技術的自動化200mm SiC碳化矽生產工廠和一座材料超級工廠。

意法半導體(ST)也在2020年2月份以1.375億美元現金收購了瑞典SiC晶圓製造商Norstel AB,Norstel生產150mmSiC裸晶圓和外延晶圓。意法半導體表示,該交易完成後,它將在全球產能受限的情況下控制部分SiC器件的整個供應鏈。

「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全國至少有10個碳化矽項目開工或取得進展。

其中,天科合達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襯底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2020年8月在北京市大興區順利開工,總投資約9.5億元人民幣,新建一條400臺/套碳化矽單晶生長爐及其配套切、磨、拋加工設備的碳化矽襯底生產線,項目計劃於2022年年初完工投產,建成後可年產碳化矽襯底12萬片。

2020年8月19日,三安光電宣布收購了於2019年投資約5.8億元在福建安溪縣建設產能3.6萬片碳化矽襯底生產項目的北電新材。2020年11月合肥露笑科技投資100億元建設的SIC設備製造、長晶生產、襯底加工、外延製作等產業鏈的研發和生產基地開工。

除了產能的因素,制約SiC發展的還有技術和成本因素。

瀚天天成電子科技銷售副總裁司馬良亮表示,由於碳化矽的生產瓶頸尚未解決,原料晶柱的質量不穩定,造成整體市場無法大規模普及。

安森美半導體寬禁帶產品線經理Brandon Becker認為,SiC基板的開發是公司以及其它廠家都在著力解決的最大瓶頸之一。SiC基板與傳統的矽晶錠有很大不同,從設備、工藝、處理到切割的一切都需要進行開發,以處理碳化矽。

「本來在長晶的晶種就要求相當高的純度、取得的難度大,其次長晶的時間相當長,矽材料長晶平均只要3天即可長成一根晶棒,但碳化矽晶棒則需要一周,再者,一般的矽晶棒可以長200公分的長,但一根碳化矽的晶棒只能長出2公分。」上述分析人士說道。

此外,SiC本身屬於硬脆性材料,由其製成的晶圓,在使用傳統的機械式切割晶圓劃片時,極易產生崩邊,影響產品良率及可靠性。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SIC晶圓絕大部分都是4英寸和6英寸,極少有廠商能生產8英寸SiC晶圓。而上述因素又導致了SiC價格高昂,且隨著需求增加,SIC的價格多次上漲,應用和推廣難度就更大了。目前,SiC器件的價格是Si器件價格的4到5倍。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2022年有望成為碳化矽價格下降的關鍵轉折點。碳化矽器件價值鏈可分為襯底——外延——晶圓——器件,其中襯底所佔的成本最高為50%,外延片是25%,器件晶圓生產環節20%,封裝測試環節5%。

海通證券預測,因為主流豪華汽車品牌開始量產採用碳化矽方案的車型,這將大幅提升Cree等襯底廠商8英寸線的產能利用率,到2025年碳化矽器件價格有望下降到當前水平的1/4-1/3,此外,碳化矽有望提高3%-5%的碳化矽逆變器效率,從而降低電池成本,碳化矽的經濟性和性能優勢將充分顯現。

責任編輯:x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京東方等4個集團競爭有多激烈?行業將從競爭走向競合!
    ,在大尺寸領域,京東方、TCL華星、三星顯示和LGD都是綜合實力較強的面板巨頭,這4個集團之間不光是競爭,還有合作關係。 在液晶領域,中國大陸面板廠的實力正在不斷增強,按現有產線規劃來看,2020年開始,中國大陸廠商佔比超過50%,未來將佔近70%份額,京東方未來有望成為柔性Oled的全球第二大廠商,到2017年,根據權威諮詢機構市場數據,京東方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均位列全球之首,目前全球產能最大的除了lgd外就是京東方,實際出貨面積今年京東方已經超過了lgd
  • 天合光能籤65億元單晶矽片保供應 光伏「尺寸之爭」白熱化
    另一方面,圍繞「182mm和210mm尺寸矽片誰更適合市場」的技術路線之爭,光伏市場參與者已然分化成兩大陣營。而屬於210陣營的天合光能近期活躍的動作或意味著光伏矽片尺寸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光伏產業鏈的上遊和下遊集中度都很高,而天合光能所在的組件環節競爭激烈,毛利率較低,議價能力也較低。」
  • 「納米 市場」電子製造商擴大了量子點材料的使用
    隨著製造商開發新的傳感器和顯示技術,量子點在電子部件中的使用繼續增長。總部位於英國的Nanoco今年5月已籤署了一項為期五年的開發和供應協議,為美國半導體製造商ST Microelectronics提供用於紅外傳感器的無鎘量子點。Nanoco表示,與ST的開發工作的第一階段計劃將持續到12月。
  • 佳能/尼康/阿斯麥三家製造商佔據全球超過90%的半導體光刻機市場
    打開APP 佳能/尼康/阿斯麥三家製造商佔據全球超過90%的半導體光刻機市場 廖力思 發表於 2021-01-06 15:47:07
  • 市場短缺,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重啟8英寸設備生產
    今年二季度開始多個終端市場需求快速成長以及恐慌性導致供需失配,8英寸產能連連告急,晶圓廠產能利用率基本都在90%以上,聯電更是在第二季度達到滿載。第三季度產能緊張進一步加劇,華虹半導體、華潤微的8英寸線也紛紛滿載。
  • 趙文明:國內塑料原料聚烯烴行業競爭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趙文明表示,國內塑料原料聚烯烴行業競爭將進入白熱化階段。具體來看,第一,未來幾年將迎來國內聚烯烴行業最為猛烈的擴能期;第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保持需求韌性,但增速不可避免地顯著放緩;第三,進口高位或增長趨勢將發生扭轉,PP需要積極尋求出口以平衡國內供需格局。以下為文字實錄:大家好,今天下午跟大家交流的主要是疫情之下全球塑料行業格局演變的話題,我的報告分三個方面。
  • 中國企業持續領跑供應 全球鋰電池市場競爭「白熱化」
    今年以來,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電動汽車的銷售帶來一定影響,普遍銷售業績平平,但為其提供動力的鋰電池市場卻並不平靜,供應側的競爭日趨激烈。行業機構預計,在亞洲和歐洲地區電動汽車數量增勢迅猛的預期下,全球鋰電供應格局或許將迎來更多「玩家」,而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電池供應領域的龍頭地位並不會動搖。
  • 2020,半導體行業的8大關鍵詞
    回首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歷程,從70多年前一顆小小的電晶體開始,到如今已經以各種形式滲透與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其發展速度之快讓摩爾定律面臨失效,無論是以矽為基礎的半導體材料,還是光刻機之類的半導體設備,還是存儲晶片的容量大小,幾乎都面臨急需攻克的難題與瓶頸。回望2020年,一些瓶頸正悄悄找到出口,8個關鍵詞得以詮釋這一年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 英特爾喊話拜登:加大半導體製造投資是強國之道
    我們知道,你們(在正式接任後將會)集中精力團結國家力量,以克服COVID-19、種族衝突、以及全球競爭日益激烈下不斷擴大的技術差距等帶來的挑戰。」Swan在信中敦促拜登和他的新任政府在四個方面進行政策努力:投資技術解決與COVID相關的問題,增加美國製造業,投資數字基礎設施以及培養21世紀的勞動力。
  • SiC MOSFET億級市場,都有哪些玩家?
    總體上看,雖然SiC MOSFET市場規模相對還不太大,但增長速度足夠快。 面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SiC MOSFET市場,英飛凌電源與傳感系統事業部大中華區開關電源應用高級市場經理陳清源表示:「我更願意把碳化矽的布局看作是一場『超級馬拉松』,角逐的時間越久,就越需要競爭來相互激發鬥志。
  • 特殊集成電路製造商VIS預計公司產能明年依舊緊張
    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眾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但半導體行業的影響並不明顯,集成電路製造商的業績還有明顯提升,特殊集成電路製造商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世界先進,VIS)日前就預計,由於需求提升,他們的產能在明年會依舊緊張。
  • 2020白熱化的口糧酒之爭,純糧固態才是最終出路
    2020年自疫情以來,口糧酒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各大酒廠騷操作不斷,都希望能夠好好的奶一口。口糧酒爭奪戰的導火索應該從提價談起,今年5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汾酒將42度玻汾上調2元,終端標牌價達到了49元,53度玻汾上調3元,終端標牌價達到了58元。同樣是5月,西鳳老綠瓶出廠價有計劃地提高了大約25%左右的出廠價,據悉終端價格也有相應調整。
  • 半導體巨頭突陷停產危機:產能受阻、行業新訂單價格暴漲 概念股
    來源:券商中國封測產能供不應求,行業景氣度目前處於高位,且會持續18個月之久。又一家半導體大廠停產近期,各種關於海外晶圓大廠和封測廠停產、意法半導體(ST)大罷工、日本晶圓廠火災的消息接踵而至,半導體行業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 全球半導體設備「大亂鬥」
    該公司執行長Gary Dickerson指出,疫情突發改變了社會運作模式,帶動通信產業轉型,使晶圓廠設備需求穩健增長,全球對半導體的依賴前所未見,應用材料確信客戶的投資需求將延續至 2021 年後。應用材料的這一加價舉措,充分說明了當下半導體市場的火熱程度,據SEMI統計,2020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出貨成績非常亮眼,且在接下來的2021和2022年,大概率會連續出現大幅增長。
  • 直播平臺競爭白熱化 鬥魚造星力十足
    原標題:直播平臺競爭白熱化 鬥魚造星力十足   如果說2016年是直播的元年,那麼2017年對於直播來說可謂是轉折的一年。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6年以直播為創業項目的公司多達上百家,在App Store 裡搜索「直播」這個關鍵詞,便能看到上百個App。
  • 蓄勢待發,半導體材料領域的國產龍頭!
    3月12日,來自中國證券報的一則消息,讓大基金與國內半導體產業再次成為焦點。在過去的2019年,大基金一期投資22家公司僅1家虧損的優異投資成果使得大基金成為A股市場的投資風向標。而中國本土電子氣體公司主要有盈德氣體、寶鋼氣體等,另外杭氧股份、四川空分集團等空分設備製造商也在向制氣供應商轉型,國內電子氣體產業形成了外資巨頭、國內電子氣體供應商、空分設備製造商共同競爭的局面,競爭較為激烈。短期來看,國內外電子氣體供應商依舊差距懸殊。
  • 電子束光刻設備製造商Mapper進入破產程序,多家公司有興趣收購
    2018年12月底,海外有消息傳出,總部位於荷蘭代爾夫特的新一代光刻機製造商Mapper Lithography Holding B.V. 已經進入破產清算階段。其還款期延至2019年4月。如果Mapper再生無望,其多電子束系統光刻技術的損失將非常可惜。 不過已有包括多家中國公司在內的全球買家對此收購有興趣,但是,破產公司希望能夠整體出售。
  • 新材SiC如何揚帆第三代半導體浪潮?
    由於應用前景廣闊,世界各國都將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發展放在戰略性高度。美國的SWITCHES計劃、歐盟的SPEED計劃、MANGA計劃以及日本的「實現低碳社會的新一代功率電子項目」都旨在促進碳化矽產業鏈的發展,以鞏固各國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地位。 目前全球的碳化矽產業,美國、歐洲、日本三足鼎立。
  • 世界先進再次尋求通過收購來擴大8英寸晶圓產能
    世界先進再次尋求通過收購來擴大8英寸晶圓產能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1-01-08 14:31:48 據臺媒Digitimes 報導,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VIS)再次尋求通過收購來擴大其8英寸晶圓的產能
  • 全球知名雷射設備製造商,3季度淨利潤大增近80%
    全球知名雷射設備製造商,3季度淨利潤大增近80% 1、今天海康威視在盤中強勢漲停。從消息面看是私募大佬馮柳繼續加倉所至,但機構認為海康威視強勢更多是因為,3季報業績超預期,同時疊加行業龍頭的估值溢價所致。 2、此公司為國內領軍,全球知名的雷射設備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