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成功率幾何?

2020-11-28 生物谷

突變負荷與黑色素瘤免疫療法療效之間存在聯繫。

由於單克隆抗體阻斷免疫檢查點大獲成功,腫瘤免疫療法一時炙手可熱。對於部分癌症患者而言,伊匹單抗等單克隆抗體能解除癌症引起的免疫抑制,誘導持續的治療響應。然而,由於只有部分患者對免疫檢查點抑制有響應,因此尋找可靠的、預測哪些個體對於這類治療有響應的生物標誌十分必要。Van Allen等人發表了110位黑色素瘤病人在接受伊匹單抗治療前的基因分析結果。這項研究不僅證實了小規模試驗中黑色素瘤免疫治療的有效性,還駁斥了對這種療法起響應的患者擁有共同的腫瘤抗原的看法。

在「癌症免疫編輯」中,腫瘤細胞可能會進化出微弱的、引起免疫響應的抗原,或是形成免疫抑制的微環境。由於後者可能是慢性卻無效的T細胞激活的結果,這兩個特徵是相互聯繫的。抑制免疫的免疫檢查點蛋白,如CTLA-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及PD-1(programmed cell death–1)的表達,能削弱T細胞效應機制。類似的機製作用下,T細胞中的抑制性信號通路被激活。事實上,單克隆抗體阻斷T細胞的CTLA-4促進了T細胞的腫瘤殺傷能力。儘管免疫檢查點抑制治療大獲成功,但還有很多患者由於不明原因,對這種治療並不起響應。目前認為,可能的原因是腫瘤細胞的抗原性減弱。腫瘤抗原可能是異常表達的正常蛋白,也可能是異常蛋白的腫瘤特異性表達。有學者認為,癌症的體細胞突變能引起獨特的腫瘤特異性突變抗原(新抗原),這個概念需要進一步的實驗證實。新一代測序和表位預測算法識別了小鼠腫瘤中、作為T細胞的腫瘤識別標誌的新抗原。臨床研究顯示,黑色素瘤患者體內,早已存在的T細胞能夠識別新抗原。這可能是免疫細胞過繼轉移療法成功的主要原因。小鼠模型證明了通過檢查點抑制治療激活的T細胞能識別新抗原,包含這些新抗原的合成多肽是非常有效的CTLA-4和PD-1單克隆抗體疫苗。之後的研究提示,高突變負荷的患者表達新抗原的概率越高,對免疫檢查點抑制治療起響應的概率更高。的確,在黑色素瘤患者中,突變的數目和新抗原的數目與病人對於伊匹抗體的響應是有聯繫的。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非小細胞肺癌和直腸癌患者中,突變負荷、新抗原和PD-1單克隆抗體療法響應之前也存在這種聯繫。

Van Allen等人發現,腫瘤攜帶的非同義突變的數目與伊匹抗體免疫治療療效存在關聯。隨後他們把突變數據導入到算法中,尋找潛在的能引起T細胞激活的抗原數目和療效之間的關係。儘管這兩者之間存在關聯,但並沒有統計意義;事實上,突變負荷與療效的關聯更密切(突變負荷和療效之間的關聯P為0.0076,而抗原數目與療效之間關聯的P值僅為0.027)。Van Allen等人對此有一種有趣的解釋:由錯義突變編碼的抗原也是新抗原(例如,插入、缺失,形成新的融合蛋白或翻譯後修飾)。另一項研究也顯示,新抗原和檢查點阻斷治療療效之間的關聯與I類和II類主要組織相容性復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有關。

Van Allen等人進一步分析了多種腫瘤中的基因表達,證實了轉錄因子PD-L2和一種細胞溶解基因表達的增加與新抗原負荷、免疫治療響應之間存在關聯。有意思的是,CTLA-4和PC-L2都有可能在滲透腫瘤的免疫細胞中表達,CTLA-4的表達之前被認為是療效的指標。由於腫瘤微環境中的炎症與療效有關,這些研究可能反映了已存在的T細胞的響應。即使突變數目和新抗原數目與療效之間有關聯,科學家們更需要關注的是能反映腫瘤免疫環境的生物標誌。滲透腫瘤的免疫細胞中PD-L1的表達水平就可能作為PD-L1單克隆抗體治療中的生物標誌。其它因素,例如腫瘤內,T細胞抗原特異性密度增加,種類減少也具有一定的預測意義。這一點在接受PD-1單克隆抗體治療的黑色素瘤病人中已得到驗證。

Van Allen等人也研究了是否存在某一類型或具有某一特徵的新抗原能作為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指標。幾乎所有的新抗原都是個體特異性的,很有可能代表的是那些不直接引起腫瘤發生的「乘客」突變。檢測新抗原並沒有發現具有某種特徵的抗原能引起響應。

值得一提的是,Van Allen等人並不認為那些免疫治療療效較好的患者擁有具有共同的四肽結構的抗原。他們梳理了資料庫,發現具有這一結構的新抗原與療效之間並沒有明顯關聯。因此他們對以這一四肽結構作為預測療效的指標提出了質疑,這和廣泛接受的抗原呈遞和T細胞識別理論不符。到底這一結構能否作為預測療效的指標需要進一步的實驗證實。(生物谷Bioon.com)

Matthew M. gubin & Robert D. Schreiber. (2015) The odds of immunotherapy success.Science,350 (6227): 158-159.

張潔/編譯

相關焦點

  • 免疫治療癌症的成功率-北聯nk免疫細胞
    近幾年,癌症的治療牽掛是不少醫患的心,繼手術治療、放化療外,免疫治療儘管很多尚在研發階段,但無疑給腫瘤患者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那免疫治療癌症的成功率是多少呢?一起看看相關的介紹吧。
  • 提高免疫治療的成功率,可能對擊敗癌症至關重要
    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為患有梭桿菌的患者提供益生菌膠囊後,可糾正腸道的生態系統,治療後患者體內的梭桿菌顯著下降。   腸道菌群通過幾種關鍵機制影響癌症藥物的效率:新陳代謝,免疫調節,易位,酶促降解和生態變異等。因此,腸道菌群已成為提高癌症治療的功效並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應的新靶標。
  • 宮頸癌免疫治療法成功率
    宮頸癌免疫治療法成功率?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年輕化的趨勢,其治療是一種長期且漫長的過程,但若不幸發現患上宮頸癌,也要積極尋醫,方能避免疾病的進一步加重。  什麼是宮頸癌?  宮頸癌是女性第二大常見腫瘤,起源於宮頸上皮內病變。
  • 淋巴細胞免疫治療,成功提高妊娠成功率!
    在導致女性習慣性流產的原因中,人體免疫系統方面的原因佔據一定比例。這篇《淋巴細胞免疫治療封閉抗體不足性習慣性流產的護理》的文章稱,浙江省中醫院自2004年開展淋巴細胞免疫治療,成功提高了妊娠成功率。上述文章統計了2008年1月~2009年3月在該院接受淋巴細胞免疫治療的63例RSA患者,稱成功分娩率達71%。該文也提到了淋巴細胞免疫治療的操作過程。
  • 腸道菌群竟然能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癌症療法會干擾宿主的免疫反應,並導致免疫系統功能異常,進而影響療法的效率。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通過調節藥物療效,消除抗癌作用並介導毒性作用在癌症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通過解除身體免疫系統的剎車機制」來發動有效的腫瘤攻擊 - 是癌症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
  • 腫瘤治療「全能黑馬」登場!腸道菌群竟然能夠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腸道菌群提升癌症治療的有效率!(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對於大多數患有晚期疾病的患者,細胞毒性藥物是治療的主要手段。但是,這些藥物會引起與治療相關的高發病率和死亡率,並產生嚴重的副作用,費用高昂和不可避免的耐藥性是藥物治療的弊端。
  • 如何治療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
    核心提示:治療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應用骨髓移植進行免疫重建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採用HLA配型相容的同胞提供骨髓組織,成功率最高;如應用HLA不相容的供髓組織,幾乎都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而失敗。   【概述】   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Swiss型無丙球蛋白血症、胸腺淋巴組織發育不良和網狀組織發育不全是一種重型免疫缺陷病。其特點是先天性和遺傳性B細胞性T細胞系統異常。
  • Nat Med:如何更有針對性地使用癌症免疫療法並提高其治療成功率?
    2018年6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今,越來越多的醫生都通過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統來幫其對抗癌症,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爾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預測患者接受癌症療法的成功率。
  • Nat Med:如何更有針對性地使用癌症免疫療法並提高其治療成功率?
    2018年6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今,越來越多的醫生都通過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統來幫其對抗癌症,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爾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預測患者接受癌症療法的成功率。
  • 免疫治療標誌物的後起之秀——TMB
    作者:葉楓紅目前已知的腫瘤免疫治療預測標誌物包括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PD-L1表達(免疫組化染色和定量)、新抗原負荷(Tumor Neoantigen Burden, TNB),以及一些已知的具有免疫原性的驅動突變或耐藥突變。
  • 免疫治療也玩「重男輕女」?!背後的原因是……!
    免疫治療也玩「重男輕女」?!背後的原因是……! 腫瘤的免疫療法開啟了癌症治療的新時代,確實為廣大癌症患者,尤其是先前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帶了來新的希望。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免疫治療並非對每位癌症患者都有效。其中,年輕患者和女性患者對免疫療法收效甚微,甚至完全不起作用。
  • 免疫治療:未來值得關注的四大趨勢
    2010年,美國FDA批准前列腺癌免疫治療藥sipuleucel-T用於臨床,到現在僅僅過了四年時間,免疫治療就已取得一系列激動人心的進步,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由於具有治療多種癌症的潛力,以及能產生比放療或化療更持久的效果,多數大型製藥公司紛紛著手免疫治療藥物研發,目前他們都擁有多個處在不同臨床試驗階段的免疫治療藥物。
  • 知識科普丨幹細胞治療免疫療法
    免疫細胞療法,是一種應用廣泛、具有顯著療效的腫瘤生物治療技術。通過在實驗室中應用高端生物技術對殺癌免疫細胞進行大量的活化培養,使其具有高效識別和殺滅癌細胞的能力,再回輸患者體內,以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其中,免疫細胞的培養技術是核心部分。
  • 【專論】中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治療現狀與展望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是基因突變導致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發生缺陷,最終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異常的一組臨床症候群。PID診斷率的提高,促進了PID治療策略的發展,同時將精準醫學個體化治療的理念和策略逐漸應用於PID治療中。現有的PID治療策略包括抗感染治療、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替代治療、免疫調節劑治療和免疫重建技術[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和基因治療]等。
  • 宸安生物CEO:臨床成功率提升三倍,質譜流式技術撬開百億腫瘤免疫...
    腫瘤免疫也成了各家諸侯必爭之地,而腫瘤免疫的挑戰在於三點:異質性、微環境、相互作用。異質性讓腫瘤免疫成了一個30%的故事,很多免疫療法在10個患者中只有3個患者有效表達,剩下7個患者可能根本沒有響應,然後這7個患者裡可能有5個患者有副作用,這5個患者裡面可能2個人嚴重的副作用。
  • 新一代治療性細胞試驗成「潛力股」,免疫治療新風口
    近日,國際權威雜誌Immunity發文闡述了腫瘤免疫治療面臨的十大關鍵挑戰。結合我國臨床實踐,有三個主要考題尤其值得臨床界深思:首先是傳統臨床前研究動物模型與人體腫瘤免疫學關鍵特徵上的差異,限制了臨床前研究結果向臨床轉化的成功率。很多動物模型不能完全模擬人的免疫微環境,包括免疫細胞組成、腫瘤抗原、免疫細胞抑制狀態等。
  • 免疫治療是什麼?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
    昨晚8點,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吳朝暉副理事長坐客白澤大師論壇,帶領我們「走近了細胞免疫治療」。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吧。 細胞免疫治療是通過人體自身免疫細胞來抵禦、治療疾病,目前主要被應用於腫瘤治療與感染性疾病(如HIV、HBV)治療的領域。在2013年,癌症免疫治療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之一。
  • mds骨髓移植成功率高嗎?大約多少錢?
    很多mds患者到醫院治療,醫生都會說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療mds效果最好的方法,但是醫生同時也會說骨髓移植的風險是比較大的,首先就是移植成功率,這也是廣大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那骨髓移植的成功率高嗎?費用高嗎?接下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 關於停用免疫治療的疑惑,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中國的腫瘤患者越來越多用上了免疫治療,目前國內已有八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上市,它們已廣泛協助各類型腫瘤患者抗擊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療效持久、顯著,很多患者長期接受這些藥物的治療。 但隨著用藥時間延長,很多問題隨之產生。
  • 肺癌免疫治療
    癌細胞本身可以釋放出可以控制免疫系統的物質,免疫系統雖然能夠識別癌細胞,但做出的反應卻不足以破壞殺傷癌症細胞。為了克服以上的問題,研究人員找到了幫助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並增強其反應能力的方法,從而殺死了癌細胞。這就是免疫治療(有時也在不同場合被稱為生物治療),是調動自身免疫系統去攻擊殺傷癌細胞。2、為什麼醫生患者都在關注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