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免疫治療也玩「重男輕女」?!背後的原因是……!

2021-01-09 騰訊網

驚呆。免疫治療也玩「重男輕女」?!背後的原因是……!

腫瘤的免疫療法開啟了癌症治療的新時代,確實為廣大癌症患者,尤其是先前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帶了來新的希望。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免疫治療並非對每位癌症患者都有效。其中,年輕患者和女性患者對免疫療法收效甚微,甚至完全不起作用。究其原因,竟然是這類人群的免疫力更強而導致的……

免疫療法大約只對30%的患者能起效,其中治療失敗的患者以年輕患者和女性患者居多。這一特殊現象令許多醫生和研究者感到不解和困惑,但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十分合理的解釋。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他們發現了一些能夠解釋「為什麼年輕患者和女性患者對癌症免疫療法的反應特別低」的證據。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這項研究指出,正是因為年輕患者和女性患者具有典型的、強健的免疫系統,它能比其他類型的癌症患者更有效地去除體內的癌細胞,所以才使得免疫治療療效不佳。

這怎麼說得通呢?難道不是免疫力更好的患者對免疫治療的響應更高嗎?看官您且別著急,我們來分析一下研究人員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

原來,癌細胞也在不斷進化

早在19世紀中葉,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就在《物種起源》中發表了進化論的觀點,其中一個核心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癌細胞作為一個想「長生不老」的生命,就必須頂著壓力——人體的免疫殺傷功能——進行突變。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長頸鹿的演變過程:最初的鹿群都是差不多的高度,當較低的樹葉被吃完之後,那些脖子較長的鹿就能吃到更多樹葉,因此生存繁衍下來,而那些脖子較短的鹿就被自然給淘汰了。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久而久之,鹿群的脖子越來越長,最終演變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長頸鹿。

癌細胞也是類似的進化過程:癌細胞之所以區別於正常細胞,就在於它們發生了基因突變,在迅速分裂生長的同時,還會表達一些特有的標誌性蛋白(腫瘤特異性抗原),這些蛋白立刻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進而免疫系統就殺死了癌細胞。

然而,還一部分癌細胞沒有表達這些蛋白,它們就僥倖逃脫了免疫系統的查殺,並且沒有了「典型」癌細胞的競爭,它們可以肆意地分裂生長,而免疫系統卻無法再識別到它們的存在。

這就是為什麼說,免疫能力強的癌症患者,雖然可以更容易地清除「典型」的癌細胞,但也為那部分「非典型」的癌細胞,創造了更有利的進化空間。

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有些病人對免疫治療沒有反應,因此我們就可以針對這些特殊情況開發更明智的免疫療法,或者開發算法來預測該患者接受免疫治療的可能應答率。

——文章通訊作者Hannah Carter副教授

癌細胞的逃避方式

為了進一步理解腫瘤細胞是如何進化的,我們從分子的角度來看一下癌細胞的變化。

首先,我們了解到MHC(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是一類在腫瘤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蛋白,它表達在人體大多數免疫細胞的表面,由於癌細胞攜帶大量突變,免疫系統可以很容易地通過MHC途徑發現並清除它們。

然而,那些經過免疫系統「排查」過卻沒有被發現的癌細胞,可以通過表達另一種抑制性的分子,來組織免疫系統經過MHC識別自己,也就成功逃避了免疫細胞的清除。

更確切地說,那部分更為「狡猾」的癌細胞,進化出了一種名為PD-L1的蛋白,這種蛋白一旦與免疫細胞上的PD-1蛋白結合後,就會使免疫細胞「迷失」。以上兩種蛋白的接觸被稱為免疫檢查點,癌細胞的這種逃避方式相當於一種「障眼法」,因此它們就可以在強大的免疫系統下,繼續生存發展。

致癌基因在年輕人和女性中更常見

針對PD-1和PD-L1的接觸,實際上人們已經發現了,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能夠重新激活免疫系統,也就是說,使用免疫檢查點藥物就可以使腫瘤細胞再次被患者的免疫系統覺察、清除。

大約在30%的病例中,抑制免疫檢查點可以使免疫系統恢復正常,但是,這種療法在年輕的癌症患者、女性癌症患者中的反應率較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年輕患者和女性患者累積了更多的致癌基因突變

該文章是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原來,科研團隊通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癌症基因組圖譜》、國際癌症基因組資料庫和已發表的癌症患者相關基因的研究中,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查閱了許多癌症患者的基因組信息,他們發現,MHC的功能雖然沒有年齡/性別相關的差異,但出乎意料的是,年輕患者和女性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和男性患者,累積了更多的致癌基因突變。

事實上,免疫反應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人群中的差異一直被科學家們所關注。我們知道,免疫系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所以年輕人在大多情況下具有更強的免疫反應能力,但這卻並不意味著,免疫療法對年輕的癌症患者會更有效。

年輕患者與女性患者的強大免疫功能影響免疫療效

實際上,癌細胞的基因突變和免疫系統的查殺並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年齡和性別這兩個要素始終影響著免疫和癌症之間的相互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不同腫瘤患者的免疫選擇模型

(從上至下依次為:年長男性、年長女性、年輕男性、年輕女性;藍點代表易被察覺的腫瘤標誌,紅點代表不易被察覺的腫瘤標誌)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四類人群從上至下的免疫反應力逐漸增強,而對免疫治療的成功率逐漸降低。

免疫反應力強度:年長男性<年長女性<年輕男性<年輕女性

免疫療法成功率:年長男性>年長女性>年輕男性>年輕女性

經觀察可以發現,假設初始時的腫瘤標誌,易被察覺和不易被察覺的蛋白數量相同,但免疫力更好的患者,會更輕易地清除那些易被察覺的癌細胞,從而留下不易被察覺的癌細胞,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免疫力更強的人群,體內的癌細胞更不易被察覺,進而也就使免疫治療無法獲得最佳療效。

這可能是因為年輕人和女性的強健的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清除呈遞突變抗原的腫瘤細胞,而留下那些不呈遞抗原的腫瘤細胞——這種選擇壓力被稱為免疫編輯,因此,如果腫瘤細胞一開始就沒有高度可見的、突變的自身抗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就不能幫助免疫系統發現它們。

——Hannah Carter

這項研究指出的腫瘤變化過程,類似於自然選擇,經免疫系統查殺後遺留下來的腫瘤細胞,在一開始就不容易被免疫系統所察覺到,這也就使得免疫療法很難起效。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團隊強調此項研究不一定適用於兒童癌症患者,因為兒童腫瘤與成人腫瘤非常不同。此外,文章作者還表示,他們研究中的數據主要來自高加索血統的人,因此後續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數據來確認這一研究結論可以推廣到所有人群。

癌症的本質即正常細胞發生突變,且人體免疫系統無法及時、有效地清除它們。因其發生的部位、時間等不同,引發的症狀也多種多樣,因此,癌症不是一種簡單的疾病,所以癌症的治療方式也不能「一刀切」。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能做的就是移除免疫系統和癌細胞之間的屏障,並不能確保免疫細胞能夠盡數識別那些「深藏不露」的癌細胞。所以,我們對腫瘤和免疫之間的關係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夠更好地針對每位癌症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希望研究人員將來能把癌症的真相越探越明,爭取創造更多治癒癌症的療法,造福走在抗癌之路上的人們。

本文轉自肺癌康復圈(由「抗癌管家網站-康愛管家」轉載分享)

相關焦點

  • 「重男輕女」新面孔,看似對女兒寵愛,背後卻暗藏著父母的小算盤
    文|文兒曾經重男輕女的觀念確實讓人反感,現在的父母都比較疼愛女兒,真的是這樣嗎?前段時間收到一位女孩的私信,她說自己一直以來都覺得父母對她和對弟弟是一樣的,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她覺得父母對她只是表面寵愛,背後卻都是算計。
  • 免疫治療並非人人有用,肺癌免疫治療失效有三點原因
    免疫治療並非人人有用,肺癌免疫治療失效有三點原因 2020-06-23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何免疫治療後住進ICU?隱藏在背後的頭號殺手!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極大地改善了多種癌症類型的臨床結果,並越來越多地用於早期疾病和其他療法。但是,這可能導致高度免疫相關的不良事件。 免疫治療導致的免疫性心肌炎發生率僅有0.27%-1.14%,但死亡率近50%,位列免疫治療不良反應致死率之首,因此需要我們高度重視。
  • 癌細胞擴散到肝臟會更糟糕,鄒偉平團隊揭示背後原因,並提出治療手段
    癌細胞擴散到肝臟會更糟糕,鄒偉平團隊揭示背後原因,並提出治療手段 2021-01-06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免疫治療失效原因揭秘:抗體被巨噬細胞吞噬
    科學轉化醫學的封面目前最有希望的抗癌方案就是通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然而目前FDA批准的所有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都不是對所有患者有效(2),研究人員對於免疫檢查點的耐藥機制還沒有完全的了解。然而來自麻薩諸塞州總醫院Pittet教授的團隊想知道,PD-1抗體進入人體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在阻擋它起作用。
  • 為什麼免疫治療對肝轉移療效差,終於有答案了!|免疫治療|肝腫瘤|...
    肝轉移可調節全身抗腫瘤免疫,而這些患者CPI抵抗背後的機制基礎還不清楚。以前對肝臟耐受性的研究要麼集中在癌症以外的環境(如傳染病、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要麼就是提示肝轉移前的潛在可能和癌症相關的免疫抑制是基於肝實質範圍內的局部效應。但是這些研究均不能解釋肝臟耐受性對全身或非穩態抗腫瘤免疫的潛在影響,更不能解決臨床上的問題。
  • 免疫治療成功率幾何?
    由於單克隆抗體阻斷免疫檢查點大獲成功,腫瘤免疫療法一時炙手可熱。對於部分癌症患者而言,伊匹單抗等單克隆抗體能解除癌症引起的免疫抑制,誘導持續的治療響應。然而,由於只有部分患者對免疫檢查點抑制有響應,因此尋找可靠的、預測哪些個體對於這類治療有響應的生物標誌十分必要。Van Allen等人發表了110位黑色素瘤病人在接受伊匹單抗治療前的基因分析結果。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儘管乳腺癌綜合治療取得了長足進展,仍有15%患者會發生轉移或死亡。近年來,免疫治療成為腫瘤治療熱點。雖然傳統觀點認為,相較於免疫治療取得重要進展的黑色素瘤、腎細胞癌等,乳腺癌免疫原性較差,但近年研究表明,免疫治療可啟動免疫活化通路,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為進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後提供新途徑。
  • 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健康界
    把身體比作花園,腫瘤比作花園裡的雜草,免疫治療就好比往土壤裡添加除草肥料,這種肥料能夠使土壤肥沃,控制雜草。但是土壤中肥料過多可能會對花園造成損害。免疫治療作為時下熱門的癌症療法,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更受到了多數患者的追捧。那麼,免疫治療適應哪些患者?治療後是否會有不良反應?如果有,怎麼應對?
  • 免疫治療是什麼?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
    昨晚8點,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吳朝暉副理事長坐客白澤大師論壇,帶領我們「走近了細胞免疫治療」。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吧。 細胞免疫治療是通過人體自身免疫細胞來抵禦、治療疾病,目前主要被應用於腫瘤治療與感染性疾病(如HIV、HBV)治療的領域。在2013年,癌症免疫治療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之一。
  • 肺癌的免疫治療
    肺  癌免疫治療抗癌「神藥」,療效持久       近幾年在晚期肺癌的治療方面已由傳統化療時代發展到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時代,繼而發展到了免疫治療時代。相較於之前的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有效率不高,但對於有效的患者,其療效持久,能達到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實現臨床治癒,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肺癌的免疫治療,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PD-1抑制劑。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放療治療晚期頭頸鱗癌:未來之路|免疫治療|...
    與此同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頭頸部腫瘤中的研究仍在不斷探索中,尤其針對更早期的患者(局部晚期),放療仍是頭頸部腫瘤的首選治療方式,而免疫聯合放療可以通過促使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進行識別並且減少腫瘤微環境內的免疫抑制來產生協同效應,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食管癌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現狀與未來
    食管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一種惡性腫瘤,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化療與放療。隨著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興起,食管癌的治療也邁向了精準醫學的康莊大道,今天這篇文章將系統梳理食管癌的研究進展。一、不同的食管癌亞型與不同的治療措施食管癌有兩種最為常見的組織學亞型,分別為食管腺癌(英文簡寫EAC)和食管鱗狀細胞癌(英文簡寫ESCC)。吸菸、飲酒和ALDH2基因突變是導致食管鱗狀細胞癌的主要原因,而肥胖和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原因。這兩種主要亞型的治療措施是不同的,很多藥物臨床試驗入組前,也需要明確患者究竟屬於哪一種亞型。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針對腫瘤免疫治療的臨床療效、適應症和安全性等大家關心問題,《科學通報》就腫瘤免疫治療的過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福生。  惡性腫瘤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15年我國約有429萬癌症新發病例,另有280萬人因癌症去世,相當於每天有約7700人死於癌症。
  • 細胞免疫治療的春天來了?-虎嗅網
    此外,這個月初,擁有中國首款IND批件且為目前唯一獲準進入實體瘤治療Ⅱ期臨床試驗細胞免疫治療產品的永泰生物擬赴港上市,更是讓身在其中的企業和投資機構看到了希望。投資人士認為,隨著國外兩款CAR-T產品獲批上市和國內政策監管逐步規範化,細胞免疫治療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寒冬過後,細胞免疫治療就會迎來春天嗎?
  • 腦膠質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隨後他開始利用細菌毒素治療腫瘤患者,並開啟了對腫瘤免疫治療的探索。 各種免疫治療的方法都曾用於惡性膠質瘤的治療研究中,包括過繼性免疫治療、主動免疫治療和被動免疫治療三種。PD-1抗體在人膠質母細胞瘤上的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2017年在瑞士舉行的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議報導了這個Ⅲ期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並未看到明顯的生存期延長,考慮原因與膠質瘤免疫抑制的為環境相關。近期兩項II期臨床研究探索了PD-1抗體藥物在GBM新輔助治療中的作用,顯示術前新輔助應用PD-1抗體治療可以刺激腫瘤微環境內T細胞的浸潤,誘導機體的免疫反應,提高GBM患者的OS。
  • 免疫成像技術、策略及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靶向用於免疫治療的細胞或小分子的顯像方法會提供對免疫療法的有效及失效機制的特異性信息。 1.免疫顯像戰略 過去十年中免疫成像的重點從對癌症和特定疾病轉向針對患者基本免疫系統的精準化、個體化,使免疫成像技術迅速發展起來,這種範式轉變的原因是傳統成像方法未能準確監測和預測病人對免疫療法的反應。
  • 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史
    2013 年《科學》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列為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免疫治療有望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腫瘤靶向治療後的新一代的腫瘤治療手段。從PD-(L)1抗體到CAR-T,腫瘤免疫學的進展正在改變許多癌症類型的治療標準,而且藥物開發和癌症治療的範式也常被重新書寫。目前,大量新的在研品種和公司正在以史無前例的數量進入腫瘤免疫治療領域。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近年來,我們在肺癌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是肺癌仍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
  • 肺癌免疫治療
    癌細胞本身可以釋放出可以控制免疫系統的物質,免疫系統雖然能夠識別癌細胞,但做出的反應卻不足以破壞殺傷癌症細胞。為了克服以上的問題,研究人員找到了幫助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並增強其反應能力的方法,從而殺死了癌細胞。這就是免疫治療(有時也在不同場合被稱為生物治療),是調動自身免疫系統去攻擊殺傷癌細胞。2、為什麼醫生患者都在關注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