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
免疫治療這幾年發展得如火如荼,除了進口品種增多,國產的PD1/PDL1抑制劑也越來越多的用於臨床。針對PD1/PD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實際上是一種釋放免疫反應分子制動器的藥物,由於癌細胞經常使用這種「免疫剎車」來逃避免疫T細胞的攻擊,而PD1就是一種分子制動器,通過抑制這種「剎車」信號,重新激活T 細胞對腫瘤的免疫應答,使癌細胞能夠被T淋巴細胞所識別並殺滅。
在一些癌症患者中,比如惡性黑色素瘤,部分非小細胞肺癌等,PD-1藥物已被證明非常有效,但總的來說這些藥物只讓少數患者獲益。臨床實踐發現,PD-1/PD-L1抗體治療腫瘤的有效率僅在20%至30%左右。為何免疫治療對一些患者不管用呢?
1.基因突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攜帶基因突變JAK1或JAK2的癌症患者將無法從免疫治療藥物pembrolizumab中獲益。他們發現了JAK1或JAK2基因突變會導致反應性PD-L1表達的缺失,從而阻止腫瘤細胞被T細胞識別或接受T細胞傳導停止生長的信號。PD-L1是腫瘤細胞表達的一類免疫生物標誌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要求在PD-L1過表達的條件下才能有效地攻擊癌細胞。
2.代謝失衡 2019年哈佛醫學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一些癌症患者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後出現代謝失衡,這可能引起免疫治療無效,以及生存期縮短。這種代謝變化體現在色氨酸轉化為代謝物犬尿氨酸的水平上。
3.體內存在其他的免疫抑制細胞
陸軍軍醫大學免疫研究所葉麗林教授、美國杜克大學李啟靖教授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餘佳教授團隊等合作,在腫瘤患者的外周血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免疫抑制細胞。這種免疫抑制細胞會通過產生活性氧抑制細胞的免疫應答,導致腫瘤患者抗病毒和抗腫瘤免疫應答功能下降。
有研究顯示,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可能失敗的3種途徑 :1.藥物並沒有引發復甦的免疫響應;2.產生的免疫反應不足以應對腫瘤的大小;3.藥物並沒有與靶點結合,是脫靶的。
免疫治療是目前治療癌症效果出色的醫治方法,使用前通常會檢測PDL1表達、腫瘤突變負荷TMB,其他像CD28分子、乳酸脫氫酶LDH等也用於輔助判斷免疫治療療效。對患者來說,它同時又是一個充滿風險和挑戰的選擇。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也在臨床上被醫生越來越多的碰到,較嚴重的比如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等等,有可能引起患者死亡,這類不良反應值得關注。如今,免疫治療與化療、放療或抗血管生成藥等聯合,都在不同的瘤種中進行試驗,期待有更多的好消息。至於為何很多人免疫治療無效,其中的機理極其複雜,太多未知的東西,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的研究。
胡洋,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醫學會肺功能學組成員,中華醫學會成員。擅長間質性肺病、結節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預防與診治。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免疫治療並非人人有用,肺癌免疫治療失效有三點原因,還是基因》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