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免疫治療對肝轉移療效差,終於有答案了!|免疫治療|肝腫瘤|...

2021-01-09 健康界

《SCIENCE IMMUNOLOGY》2020年10月發表的一篇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報告就正好做出了解釋。

肝轉移可調節全身抗腫瘤免疫,而這些患者CPI抵抗背後的機制基礎還不清楚。以前對肝臟耐受性的研究要麼集中在癌症以外的環境(如傳染病、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要麼就是提示肝轉移前的潛在可能和癌症相關的免疫抑制是基於肝實質範圍內的局部效應。但是這些研究均不能解釋肝臟耐受性對全身或非穩態抗腫瘤免疫的潛在影響,更不能解決臨床上的問題。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了解肝轉移CPI治療失敗的機制,並找出可能提高療效的策略。

一、肝臟腫瘤降低遠處抗腫瘤免疫以及抗PD-1免疫治療的全身反應

                                          圖1

該研究發現,將同基因MC38腫瘤細胞皮下注射給無免疫能力的C57BL/6(B6)小鼠,同時將MC38細胞注射到肝臟或肺部(圖1A),肝臟內腫瘤小鼠的遠處SQ腫瘤的腫瘤生長明顯增加(圖1B)。

既往研究表明,活化標記物PD-1和CTLA-4在CD8+TILs上的高水平表達與腫瘤免疫有關,並預測對CPI有更好的療效。

該研究分析了三組腫瘤浸潤CD8+T細胞表面PD-1和細胞內CTLA-4的表達發現,與患有肺腫瘤的小鼠和對照鼠(僅限SQ腫瘤)相比,攜帶肝臟腫瘤的小鼠的SQ-CD8+TIL上PD-1和CTLA-4表達的百分比顯著降低(圖1C)。

為了驗證抗PD-1免疫治療對該模型的影響,研究者對三組小鼠注射了抗小鼠PD-1單克隆抗體(mAb),發現攜帶SQ和肝臟腫瘤的小鼠對抗PD-1單藥治療不敏感(圖1 D和E),且肝腫瘤小鼠存活率降低和抗PD-1應答率低與肝毒性或肝臟疾病無關功能。從荷肝腫瘤小鼠分離的SQ-CD8+TIL上,PD-1和CTLA-4共表達細胞的頻率顯著降低,CTLA-4和PD-1的平均螢光強度(MFI)較低(圖1F)

二、肝臟促進遠期腫瘤抗原特異性免疫抑制,而不受腫瘤負荷的影響

                                          圖2


為了研究腫瘤負荷的增加是否是免疫抑制的原因,將等量的腫瘤植入不同的宿主解剖部位,以檢測對遠處SQ部位的免疫抑制作用。免疫缺陷型NOD-scid-gamma(NSG)或Rag-1–/−小鼠植入繼發性肝腫瘤後,SQ腫瘤生長沒有顯著差異(圖2B),這表明遠端SQ部位腫瘤生長的調節依賴於適應性免疫。將ir輻射的MC38腫瘤細胞單獨植入腫瘤內腫瘤生長顯著增加(圖2B)。10倍種植-少輻射MC38腫瘤細胞顯示出相似的結果(圖2C)。將一個無關的B16F10腫瘤植入肝臟並不能促進遠處SQ部位的腫瘤生長(圖2D),說明肝臟介導的免疫抑制是腫瘤抗原特異性的。

                                  圖3


三、肝轉移與TILs的表型變化有關


除上述PD-1和CTLA-4外,其他激活標誌物,包括誘導性T細胞協同刺激物(ICOS)和效應細胞因子,也被證明因肝臟腫瘤的存在而改變,並與抗腫瘤反應相關。

在肝轉移小鼠中,CTLA-4、ICOS和幹擾素γ(IFNγ)的表達在分離的CD8+T細胞上顯著降低(圖3 B、C)。而且基於多種激活標記物PD-1、CTLA-4、ICOS和Ki-67的共同表達,大多數高活性T細胞亞群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常規CD4+TILs在SQ腫瘤內荷肝腫瘤小鼠的ICOS表達較低,但PD-1表達較高(圖3B)。表明傳統CD4+TIL上ICOS的表達與增強的抗腫瘤免疫有關,而PD-1的高表達與抗腫瘤反應的降低相關。

雖然Foxp3+Tregs的百分比和絕對Treg數無顯著差異(圖4 A和B),但肝轉移小鼠的腫瘤組織中PD-1、CTLA-4和ICOS的表達顯著高於對照組(圖3D)。在第二個腫瘤模型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中進行了類似的實驗,觀察到了相似的結果,即小鼠與同種肝腫瘤共同注射後,SQ腫瘤的生長顯著增強,並且降低了激活標記物和細胞因子在與SQ腫瘤相關的細胞毒性T細胞中的表達(圖S5)。


四、Tregs控制肝腫瘤遠處腫瘤免疫的抑制


                                  圖5

大量證據表明,Tregs在肝臟免疫耐受中起著重要作用,並能抑制CD8+T細胞活性和細胞毒性。因此,在Foxp3(FP3-DTR)的控制下,使用表達白喉毒素(DT)受體的小鼠株選擇性地消耗Tregs,以檢測Tregs在系統抑制中的潛在影響。結果表明Tregs參與了肝臟腫瘤特異性抑制(圖3G)。此外,基於ICOS、IFNγ和CD107a表達的顯著增加,Tregs的缺失恢復了腫瘤特異性CD8+T細胞的激活和功能狀態(圖3 H和I)。DT處理組PD-1表達較低。這一結果可能是由於腫瘤負荷減少(由Treg耗竭引起)引起。總的來說,在肝臟腫瘤存在的情況下,Tregs在調節遠處腫瘤特異性CD8+T細胞免疫中起著關鍵作用。


五、Treg缺失或失活逆轉肝臟腫瘤相關的全身免疫抑制


以上結果提示,Tregs可能是抗PD-1單藥治療不能誘導腫瘤消退的原因。因此,該研究使用兩種獨立的方案來選擇性地破壞Tregs,看看它是否能與抗PD-1治療協同作用。結果表明,在抗PD-1單藥無效的肝腫瘤介導免疫抑制中,包括PD-1檢查點阻斷和Treg功能耗竭或破壞的聯合策略可以增強持久的抗腫瘤免疫。

為了驗證Treg耗竭對抗CTLA-4活性,比較兩種藥物的抗腫瘤作用,發現只有Treg缺失的IgG2a抗體能夠在兩個部位實現腫瘤的完全排斥。


肝臟Tregs表型分析和抑制抗腫瘤免疫效應

鑑於Tregs在肝腫瘤模型中的全身免疫抑制中起著重要作用,該研究試圖直接比較有無肝腫瘤的小鼠的體內抑制能力,以確定Treg群體是否存在功能差異。結果表明,肝臟腫瘤的存在誘導了一個高度活躍的Tregs群體,在每個細胞的基礎上更有效地抑制抗腫瘤免疫。


腫瘤中天然免疫細胞的微環境影響抗腫瘤免疫中表達基因和蛋白質

  先天性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重編程與抗腫瘤反應高度相關。因此,該研究利用scRNA序列分析了先天性免疫室細胞的轉錄組,發現僅在SQ腫瘤的單核細胞亞群中,表達與免疫抑制相關基因的細胞較少組,包括Socs3、Xbp1、Rhoh、Wfdc17、GOs2和Acod1,表明肝腫瘤誘導的免疫抑制可能是Tregs和MDSC cross-talk的結果。


肝腫瘤相關的Treg控制遠端抗原特異性免疫是由耐受性CD11b介導的MDSCs

以前的研究表明Tregs可以通過改變抗原呈遞細胞(APCs)間接地對效應T細胞產生腫瘤抗原特異性抑制。提示系統性抗原特異性免疫調節機制可能與Tregs和MDSCs相互協調。該研究用14色螢光筆對SQ腫瘤微環境中的髓系/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系細胞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肝腫瘤組的兩組細胞CD11b+Ly6G+Ly6C-粒細胞MDSCs(G-MDSCs)顯著增加以及CD11b+Ly6G−Ly6C+單核MDSCs(M-MDSCs)。CD11b+MDSC浸潤增加,CD80/86表達增加,僅在合併肝臟腫瘤的情況下發生,而在其他解剖部位腫瘤並沒有。


對不穩定SQ腫瘤的分析表明,Tregs的耗竭導致浸潤性MDSCs的百分比降低(圖6C)。此外,腫瘤微環境中剩餘的CD11b+單核細胞表達更高水平的CD80/86,提示它們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功能可能被重新編程為成為能夠向T細胞提供共刺激的APCs(圖6D)。

為了驗證Tregs、CTLA-4和MDSCs的關係,該研究比較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小鼠抗CTLA-4抗體克隆9D9。無論是用Treg缺失抗體還是非缺失抗體治療,CD45+CD11b+MDSCs上的CD80/86表達增加;然而,只有Treg缺失IgG2a抗體導致超高壓單核細胞數量減少(圖6,G至I)。類似於反-CTLA-4 9H10抗體,只有Treg消耗IgG2a抗體。當結合抗PD-1抗體治療時,治療能夠在大多數治療小鼠的兩個部位實現腫瘤的完全排斥。因此,雖然CTLA-4阻斷可以恢復MDSCs上共刺激表面CD80/86的表達,但Treg的耗竭可能是進一步阻止任何抑制性MDSCs進入腫瘤微環境的必要條件,並且在存在肝臟腫瘤的情況下實現最大的全身抗腫瘤免疫。


                                    圖6

在腫瘤轉移部位進行的抗腫瘤免疫治療可以顯著降低腫瘤遠處轉移的免疫反應取決於Tregs和MDSCs之間的cross-talk。肝臟繼發性腫瘤導致腫瘤特異性免疫和SQ位點抗PD-1免疫治療反應的顯著抑制。


總之,肝臟腫瘤不僅損害肝內免疫功能,還影響遠期的抗腫瘤免疫,並導致臨床上系統性抗PD-1治療的療效降低。為了揭示導致CPI免疫治療抵抗的潛在耐受機制,本研究利用雙腫瘤免疫活性小鼠模型,發現對肝臟內腫瘤抗原存在的免疫反應導致抗腫瘤的全身抑制免疫。免疫抑制是抗原特異性的,與調節性T細胞(Tregs)的協同激活和腫瘤內CD11b的調節有關。功能失調的免疫狀態可能抗PD-1單一療法不能逆轉,除非Treg細胞被耗盡(抗CTLA-4)或使用zeste2(EZH2)抑制劑增強子的功能性抑制,可恢復全身抗腫瘤免疫和CPI反應。因此,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肝轉移想要取得更好的療效應該選擇抗PD-1聯合其他靶向治療。


六、臨床上肝轉移的治療展望


儘管在臨床上肝轉移的療效較差,但是與傳統治療或不治療相比較,免疫治療對這部分患者還是能帶來一線希望,比如在KEYNOTE 001、002、006臨床研究隊列亞組分析中,雖然PD-1(帕博麗珠單抗)對黑色素瘤及NSCLC肝轉移患者,均顯示了較差的免疫治療響應,但其緩解率也超過了其他傳統療法所報告的緩解率。結合目前的相關研究,免疫治療的聯合用藥是肝轉移治療的趨勢。

那與化療聯合呢?

IMpower130及IMpower132研究中,肝轉移亞組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療聯合化療並未取得顯著的生存獲益。

而聯合化療+抗血管新生呢?

IMpower150研究,肝轉移亞組獲益優於非肝轉移亞組的數據,可能由於抗血管生成藥物與免疫治療藥物具有協同抗腫瘤的作用。

聯合局部治療也是可選擇方案之一,比如立體定向身體放療(SBRT)、經動脈化學栓塞(TACE)等聯合免疫治療在肝轉移患者也能取得一定療效。

目前有PD-L1/CTLA-4雙抗體、PD-L1/TGF-B雙抗體等臨床研究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當中,我們也希望這些新的藥物能夠給肝轉移患者帶來更好的療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免疫治療對肝轉移療效差,終於有答案了!
    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了解肝轉移CPI治療失敗的機制,並找出可能提高療效的策略。六、臨床上肝轉移的治療展望儘管在臨床上肝轉移的療效較差,但是與傳統治療或不治療相比較,免疫治療對這部分患者還是能帶來一線希望,比如在KEYNOTE 001、002、006臨床研究隊列亞組分析中,雖然PD-1(帕博麗珠單抗)對黑色素瘤及NSCLC
  • 特殊人群不是免疫治療的禁區!真實世界數據揭秘特殊人群PD-1抗體...
    幾項專門統計腦轉移患者的真實世界數據,更是進一步證明了肺癌免疫治療,療效不會受到腦轉移影響的結論。不管是腦內的轉移灶還是原發灶,客觀緩解率都大體接近,配合治療腦轉移常用的放療,更可能有奇效。當然,進一步的臨床探索也勢在必行,因為還有太多的問題:如果患者有腦轉移導致的症狀,用藥劑量和方案需不需要調整?有沒有預測和評估療效的生化標記物?
  • 幾大典型肺癌病例回顧:免疫治療病灶增大、多髮結節、肝轉移
    病例二廣東省人民醫院 管吉林醫師分享了一例晚期肺鱗癌免疫治療後肺部病灶增大患者。具體診療過程如下:基本情況患者男,64歲,2019年09月開始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咳嗽,多為刺激性嗆咳,伴白色黏痰,有痰中帶血。
  • 免疫治療面面觀之結直腸癌
    2   mCRC的免疫治療    1 MSI-H/dMMR人群   2015年首次報導MSI-H/dMMR是免疫治療的敏感人群,後續多個研究也證實,免疫治療用於MSI-H/dMMR人群後線、一線到新輔助均取得突破性療效。a.
  • 免疫治療,肺癌診治新方法
    肺癌的治療方法除了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外,還有一種原理獨特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 重慶三博長安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已開展肺癌免疫治療,患者通過免疫聯合化療取得了不錯的療效。
  • V辣有貨 | 肺癌腦轉移的免疫治療進展
    在免疫治療出現之前,腦轉移的治療手段主要為放療(全腦放療&立體定向放療)、手術、化療及靶向治療。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腦轉移患者的OS不斷延長,但患者的治療需求仍未滿足。在腦轉移灶出現時,顱內免疫微環境會發生急劇變化,活化的淋巴細胞廣泛浸潤,其中既包括細胞毒性T細胞,也包括免疫抑制或耗竭型T細胞,此外還有大量單核細胞浸潤。有學者對116例發生腦轉移的多種惡性腫瘤標本進行了研究,為統一標準,均選取的單發顱內轉移的病例。
  • 肝惡性腫瘤的熱點,是靶向藥和免疫治療,氧療等非常規療法有用嗎
    曾經有多位慢性B肝患者,去過一些所謂的「肝病專科」或」肝病醫院「就診,在那裡接受了「×氧×血」療法,花了不少錢。01「神奇」療法,「包裝」有術一些肝惡性腫瘤患者,出於對現有治療方法的失望,會多方尋求治療。
  • 胰腺癌免疫治療進展
    免疫療法能喚起胰腺癌患者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反應,起到治療的效果,很有可能成為治療胰腺癌的最佳手段。本文對胰腺癌的免疫調節劑治療、疫苗治療和過繼免疫治療的進展進行綜述。Schmidt 等應用IFNα-2b聯合順鉑、5-氟尿嘧啶治療胰腺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療效,但不良反應較大。
  • 未來十年免疫治療將使大部分癌症消褪
    最近,不少美國科學家樂觀地認為未來十年60%-90%的癌症將有可能被治癒,我們提出未來十年60%癌症將消退,這應是一個相對保守的目標。因為,未來十年會發生很多變化,免疫治療也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變化,我們真還不知道未來十年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長期以來,免疫治療的概念一直被廣泛看好,但臨床療效一直不太理想。
  • 肺癌的免疫治療
    相較於之前的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有效率不高,但對於有效的患者,其療效持久,能達到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實現臨床治癒,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肺癌的免疫治療,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PD-1抑制劑。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結直腸癌早期診斷不明確,癌細胞轉移率高,預後效果差,導致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多為晚期。腸道作為人體「最勞累的器官」,可謂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80%的消化和吸收在腸道內完成,90%的毒素靠腸道排出,夜以繼日的幹著最髒最累的活,卻被人誤以為能堅強地處理各種酸甜苦辣。
  • 肝ca是什麼意思 肝ca的5種治療方法
    在平時生活當中,經常會遇見各種各樣的疾病,你知道肝ca是什麼意思,看字面上的意思,肯定是和肝臟有關的,引起肝ca的原因有哪些呢,肝ca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帶著以上幾個問題,一起來文章中尋找答案吧。肝ca是什麼意思肝Ca,顧名思義就是肝臟上的某種疾病,準確點來說就是肝癌的意思,因為在平時生活中,醫生比較習慣性的把癌寫成ca,其實肝Ca=肝癌。
  • 免疫治療成功率幾何?
    突變負荷與黑色素瘤免疫療法療效之間存在聯繫。由於單克隆抗體阻斷免疫檢查點大獲成功,腫瘤免疫療法一時炙手可熱。對於部分癌症患者而言,伊匹單抗等單克隆抗體能解除癌症引起的免疫抑制,誘導持續的治療響應。然而,由於只有部分患者對免疫檢查點抑制有響應,因此尋找可靠的、預測哪些個體對於這類治療有響應的生物標誌十分必要。
  • 專訪| 姜豔芳:哪些人可以用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大盤點
    如果有人問腫瘤治療領域什麼最火,答案非「免疫治療」無疑。但哪些人群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又有哪些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標誌物/檢測方法。「2019肺癌免疫先鋒論壇(長春站)」期間,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基因診斷中心、吉大一院檢驗檢測司法鑑定中心主任姜豔芳教授接受了MED24醫學傳媒的專訪,並就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進行了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一線治療方案之一,標誌物的選擇非常重要。PD-L1是最早被大家認可的一個標誌物,其次是TMB(腫瘤突變負荷)、MSI(微衛星不穩定),這三個指標都是臨床和專家共識已經認可接受的標誌物。
  • 2018 CSCO | 朱波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的優勢人群特徵
    精準治療時代腫瘤治療腫瘤治療進入了精準治療的時代,尋找最佳治療效果、有效治療、無害治療是我們的目標。精準治療需要通過生物標誌物的幫助,而生物標誌物的發現很多歸功於臨床不同人群的總結以及探索。而今,免疫治療領域的精準治療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 乳腺癌免疫治療及免疫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2.2 HER2+乳腺癌 對HER2+乳腺癌患者進行抗HER2靶向治療可使患者獲得生存獲益,但仍有部分患者對靶向治療的反應不佳,因此,研究者開始探索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在HER2+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療效果。研究發現,接受曲妥珠單抗治療患者的PD-1更容易被阻斷。
  • 國際視角 | 克利夫蘭診所專家談肺癌腦轉移靶向及免疫治療最新進展
    對塞瑞替尼、布加替尼、阿來替尼的研究顯示,顱內ORR在50%~70%之間。蘿拉替尼的入腦能力也很強,在一項II期研究中,其治療1/2代ALK-TKI耐藥患者的顱內ORR可以達到53.1%-87%。過去腦轉移患者通常不接受藥物治療,因為血腦屏障滲透率有限,大多採用放療、手術等,分子靶向藥物的研發為NSCLC腦轉移患者提供了更為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進一步延長了生存期。
  • 微生物群和肺癌:改善免疫治療療效的機遇與挑戰|微生物|肺癌|免疫...
    免疫檢查點藥物PD-1/L1抑制劑的出現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方式,顯著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免疫聯合化療/免疫單藥(PD-L1高表達)已被批准用於驅動基因陰性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儘管如此,仍有近一半的患者未能從中獲益,作為預測患者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PD-L1或MSI、TMB仍無法適用所有人群。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放療治療晚期頭頸鱗癌:未來之路|免疫治療|...
    3 免疫聯合放療的現存挑戰通過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免疫聯合放療在HNSCC中的療效並不明顯,放療未能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發揮協同作用有很多原因。而對於狀態較好的寡轉移的HNSCC患者,強烈建議在免疫聯合放射治療的環境下對所有轉移灶進行局部消融治療。在局部晚期的頭頸鱗癌患者中,先前照射過的區域出現局部復發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復發模式。與轉移性疾病相比,局部復發的患者對ICI的反應性較低。因此,在免疫治療的過程中再次進行照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至關重要的兩個問題。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儘管乳腺癌綜合治療取得了長足進展,仍有15%患者會發生轉移或死亡。近年來,免疫治療成為腫瘤治療熱點。雖然傳統觀點認為,相較於免疫治療取得重要進展的黑色素瘤、腎細胞癌等,乳腺癌免疫原性較差,但近年研究表明,免疫治療可啟動免疫活化通路,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為進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後提供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