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型鋰離子儲能電池系統主打日本市場

2021-01-07 世紀新能源網

日本貿易公司已經開始銷售其針對日本住宅

光伏

市場的新型Smart Star L鋰離子儲能電池系統。

該公司與橫濱的製造商NF公司合作設計了該系統。其新的Smart Star L儲能系統擁有9.8千瓦時的額定容量,伊藤忠稱其容量足以為一個家庭提供24小時的電力。該裝置重約195公斤,專為戶外安裝而設計。目前在日本已經可以購買,每臺價格為285萬日元(25575美元),不包括不含稅和安裝費用。

Smart Star L解決方案還能在緊急情況下作為家庭的臨時備用電源,這也是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造成的停電後,同類系統的一大賣點。因此,該系統可以在停電時繼續提供足夠的電力來運行空調機等200伏的電器。

伊藤忠在一份在線聲明中說:「未來,利用

太陽能

作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將在全球範圍內更加普及。在日本,由於住宅太陽能發電系統的上網電價計劃期限將於2019年開始到期,因此儲能系統在日本自用發電方面也將越來越重要。」

該公司表示它還在研究利用其儲能電池技術進入日本新興市場的虛擬發電廠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小型光伏陣列等分布式能源被聚集和控制,以作為單一電源發揮作用。

伊藤忠銷售儲能解決方案已有數年時間。2015年初,它籤署了一項協議,在全球範圍內分銷總部位於加州的Green Charge Networks的儲能解決方案。

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已同意處理Green Charge Networks的智能能源存儲解決方案的全球分銷。

兩家公司周二宣布了一項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將使日本第三大貿易公司將在全球範圍內分銷,供應和採購Green Charge Networks的存儲解決方案。

這筆交易將使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Green Charge能夠將其業務範圍擴展到日本和其他國際地區的新市場。該公司專門為商業和工業企業提供智能儲能。

這家位於東京的公司還在日本開發自己的公用事業規模的光伏項目。最近,它在日本岡山縣西部完成了一個37兆瓦的太陽能陣列。目前,該公司正在全國範圍內開發130兆瓦的太陽能容量,目標是將其管道擴大到200兆瓦。 

相關焦點

  • 日本發明新型電池,比鋰離子電池量產成本便宜90%
    近年來,鋰離子電池相關技術的研究,一直是科技領域的熱點。去年 10 月,97 歲的美國固體物理學家約翰·班尼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就因其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而獲得了 「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有史以來最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
  • 鋰離子電池獲新突破,大鯨能否代替蒼龍,日本甘做第一個
    日本下水了第一艘大鯨級潛艇,這種新型潛艇是12艘蒼龍級潛艇的後繼者。它們採用了新型鋰離子電池技術,這種新技術的成本目前來看還是比較高的。第二艘大鯨級潛艇尚未建成,但預計將於2021年投入使用。第一艘大鯨級潛艇在2020年進入服役,與前兩艘蒼龍相比有不少改進,尤其是鋰離子電池方面。
  • 日本「大鯨」號潛艇的鋰離子電池能改變未來潛艇戰嗎?
    「大鯨」級使用鋰離子電池是其設計上較大的亮點。據日本海上自衛隊公布稱,這種鋰電池的容量可達鉛酸電池的兩倍以上,因此該艇在不使用AIP動力系統的前提下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水下航行時間,尤其是可以較長時間的維持較高的航速。「大鯨」並非日本第一艘使用鋰離子電池的潛艇(或者說世界上),第一艘使用鋰離子電池的「蒼龍」級潛艇「凰龍」號於2018年下水,今年3月5日宣布入役。
  • 日本研發新型氟離子電池 一次充電續航達1000公裡
    雙方正在研究的新型氟離子電池,單位重量的能量大約是傳統鋰離子電池的7倍,可以讓電動汽車一次充電行駛1000公裡。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氟的可充電電池原型。研究人員已經證實,該電池原型具有更高的理論上的能量密度,這可能使它的續航時間比現在的鋰離子電池長7倍。近年來,由於鋰離子電池性能和減速能量回收系統的改進,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顯著增加。減速能量回收系統利用制動產生的電能為電池充電。例如,特斯拉和日產汽車的一些最新電動汽車,在理想條件下每次充電最多可行駛600公裡。
  • 日本第27位諾貝爾得主——吉野彰 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者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點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
  • 日本專家預言: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鋰離子電池、AI和IoT融合
    10月18日,吉野彰受邀在東京千代田區發表了演講,此次演講參加者包括許多政府成員和日本文部科學省的許多官員在內的大約70人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演講上,吉野彰談到了使用「聚乙炔」開發鋰離子電池的技術,這種技術是由200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白川英樹所研發,吉野彰希望將學術界與產業界相結合,將技術應用到產品中,順應市場經濟。
  • 全球首款半固態鋰離子電池問世
    日本電子公司京瓷推出一款住宅儲能電池,該電池採用世界首創的半固態鋰離子電池架構,能夠大大提高電池的經濟性,加快了電池儲能的價格革命。 京瓷公司稱,半固態電池的材料成本比標準鋰離子電池的材料成本減少約40%,製造時間則縮短了2/3,因為在半固態電極中,電解質與材料混合形成了黏土狀的漿料,無需黏合劑,從而去除了惰性物質,減少了如乾燥、溶劑回收、壓延和電解質填充等處理步驟。獨特的生產工藝可以製造出比行業標準厚四到五倍的電極,從而減少了對銅、鋁和隔板的需求。
  • 環保壓力日趨嚴峻 鋰離子電池具廣闊市場前景
    環保壓力日趨嚴峻 鋰離子電池具廣闊市場前景 來源:大眾證券報 • 2020-11-02 17:44:16 無論是存量市場
  • 日本新型潛艇將使用斯特林發動機AIP系統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瑞典考庫姆公司2005年7月11日報導,日本已經決定將在其新型潛艇上應用基於考庫姆公司斯特林發動機的不依賴空氣推進(AIP)系統。瑞典考庫姆公司已與川崎重工籤訂合同,為日本潛艇項目生產斯特林發動機。
  • 基於去溶劑化鋰離子的新型液態電解液為高比能鋰金屬電池助力
    為了克服傳統的「Li+溶劑化電解液」的上述固有缺陷,開發新型電解液顯得尤為重要。該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為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和國立筑波大學(University of Tsukuba)的聯合培養博士生常智(Zhi Chang)以及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喬羽(Yu Qiao)。周豪慎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
  • 鋰離子電容器與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有什麼區別?工作原理詳細概述
    鋰離子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的儲能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電容量高和循環壽命比較長的優點,有望在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 日本在太平洋島嶼上開採鋰離子電池所需的稀有金屬
    《讀賣新聞》,一個負責自然資源的政府機構宣布,從日本專屬經濟區的海底成功挖掘出鈷和鎳等稀有金屬。對日本來說,國內稀有金屬生產一直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因為日本在稀土金屬方面高度依賴中國,而稀土金屬對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至關重要。海底採礦地點位於太平洋南鳥島南海岸,低於海平面約900米。
  • 鋁塑膜行業處於起步階段,市場被日本企業壟斷(附報告目錄)
    鋁塑膜行業處於起步階段,市場被日本企業壟斷(附報告目錄)1、目前國內鋁塑膜市場被日本企業壟斷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膜,簡稱鋁塑膜,是一種軟包鋰離子電池的封裝材料,對鋰離子電池內部材料起著保護作用。軟包鋰離子電池以其安全性能高、質量輕、厚度薄、能量密度高等優勢,在3C智能數碼產品、新能源電動汽車及儲能設備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 中國軟包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複合膜市場格局
    近年來,隨著國內鋰離子電池行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上遊鋰離子電池材料企業的技術進步,包括隔膜在內的絕大部分鋰離子電池材料已逐步實現了國產化,而鋁塑複合膜由於技術壁壘極高,量產後過程控制的難度大,國內鋁塑複合膜市場長期被日本企業所壟斷,至今國產化率依然有限。
  • 周豪慎:去溶劑化鋰離子組成的新型液態電解液助力高比能鋰金屬電池
    由溶劑分子,陰離子以及溶劑化的鋰離子組成,常規液態電解液遵循典型的「溶劑化鋰離子」電解液構型,因而我們將其定義為「Li+溶劑化的電解液」。然而,這些常規的電解液(稀電解液或濃電解液)仍然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與溶劑分子有關的電解液分解問題)。例如,在鋰離子嵌入電極材料時,溶劑化的鋰離子會經歷經典的去溶劑化過程,因而產生大量高反應活性的溶劑分子。
  • 日本研發新型吸氫合金失敗,擔心稀土被卡脖子,放棄燃料電池方案
    選擇走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而對鋰離子電池汽車不怎麼上心的日本,為什麼在29ss蒼龍級潛艇上用上鋰電池呢?首先29SS(平成29年度潛艇計劃)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下一代常規潛艇項目,它是作為蒼龍級潛艇的繼代者而推出,而非現在的蒼龍級潛艇,蒼龍級潛艇的對應項目名稱是16SS(平成16年度潛艇計劃)。
  • 新品:日本東麗研發新型中空滌綸面料
    新品:日本東麗研發新型中空滌綸面料 2013-12-31 10:47:39 來源:網上輕紡城 近期,東麗公司推出了新開發的
  • 當升科技儲能電池材料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當升科技「儲能電池用高能量密度長壽命多元正極材料的開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據悉,榮獲二等獎的儲能電池用多元正極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倍率特性優、安全性能高、回收附加值高等優勢,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可達210Wh/kg,綜合性能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成為下一代儲能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有力競爭者。
  • 【衛星應用】日本欲以「準天頂衛星」系統佔領航天市場
    日本政府已於日前決定,自2016年度起對民間企業利用「準天頂衛星」 系統開拓全新市場提供有力支持。所謂「準天頂衛星」,是指運行軌跡幾乎正好經過整個日本列島正上方的人工衛星。由於不容易受到建築物、大氣等因素的幹擾,所以「準天頂衛星」具有定位誤差極小的特徵。
  • 未來鋰離子電池在儲能領域的應用前景
    早期鋰離子電池價格十分昂貴,基本上只有在高價值的通訊類電子產品中有所應用(大哥大手提電話和傳呼機),時至今日鋰離子電池早已作為一種大眾消費產品進入千家萬戶。根據澎博財經社報導,2010 年鋰電池包的價格為8145 元/kWh,在隨後近10 年間,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成本以平均18 %幅度逐年下降。